②编制观察记录表
收集观察数据,观察记录表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观察者应根据观察的类型、内容设计观察记录表。一份好的观察记录表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对观察的内容条理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观察表一般可以是以下基本项目:A.观察视点(行为表现);B.时间取样;C.对象编号;D.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E.场景等。
如利用时间取样法(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设计学困生课堂行为观察表。
③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或称临床观察)阶段包括进入课堂,以及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A.进入课堂。作为研究者(非任课教师自己)在进入课堂时,应当事先征得同意,并尽快地消除陌生感,与被观察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形成一种友善氛围。这是下一步进行课堂观察的前提条件。
B.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保证需要观察的事件和行为落在观察者的视野。
C.记录信息。在记录信息的过程中,要把观察的焦点放在被观察对象的活动及引起的反应上。记录应尽量详细、完善、具体,记录时不作归纳也不进行评价。
实地观察时,观察者可采用实况详录,即把课堂行为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手段,把观察者需要观察的被观察者的全部活动过程记录下来。也可以采用频率与等级记录。
④观察信息的汇总与整理:
在课堂观察之后,观察者会有大量的观察记录或作为观察记录的可视数据资料。所有这些资料都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为改进教学服务或用于观察报告之中。整理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首先要将观察资料进行汇总,看看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是否需要进一步观察,把实地观察得到的信息归纳起来汇总到一个表中去。如对学困生在一堂课中学习行为观察的汇总。
2.通过教育教学调查搜集
(1)数学教育调查的种类
教育教学调查是以提问——回答的方式收集教育教学事实材料的方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内容、方式等,可将调查划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调查的目的,可将教育调查划分为常模调查、区分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教育调查划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抽查。根据调查所选取的方式,可将教育调查划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小学数学教师在研究中较普遍使用的是用问卷调查搜集研究所需的资料。
(2)用问卷调查搜集资料
问卷调查是使用事先印制好的调查表、设计好的问题,由被调查者进行书面回答从而收集事实材料的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课堂上的师生沟通行为等问题都可使用问卷法收集相应的资料。
问卷调查的主要步骤是确定问卷调查的目的——编制问卷——预测、修改问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使用问卷法收集资料的关键是编制问卷,相关的问题有:①问卷主要有哪几种形式;②问卷有哪几部分组成;③使用问卷收集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3.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搜集
(1)实验材料的种类
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是搜集实验研究数据资料的有效方法。教育教学实验中收集的材料包括实验前期的相关材料,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材料,实验后期(结束)的成果材料。
①实验相关的前期准备材料。包括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是为实验理论假设作参考。还包括需要亲手获得的一些前期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测量、测验等途径获得,这在课题实验中被称为前测。如选定实验对象以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测试以掌握知识水平,或进行智商测验以掌握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等。
②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材料。这是实验材料收集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收集时一定要全面。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有许多往往是实验假设中所预料的,但总会有一些偶然的没有想到的信息不期而至,对这些信息必须如实及时地予以记载收集,特别是有些瞬息而逝不可复得的信息资料必须及时地记录保存下来。
③实验后期的成果材料。关键是与实验相关的对照资料的收集。实验的进行及其结果的分析,必须有对照资料作比较。所以在实验着手进行之前,一般都得选定对照班。在教育实验中,一般都选用常规班作对照,因为常规班的教育活动无需做严格的人为控制,对实验控制来说比较简单容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常规对照班的对比资料就无需收集。相反这些对照资料的收集也必须全面、及时、如实。我们知道,常规班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不如实、及时、全面地做跟踪记录,很可能失掉许多信息,这对今后的实验对比分析没有好处。
(2)教学实验材料收集的主要步骤
①选定实验对象。为了说明实验的结果,要将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并控制实验条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条件应大致相当。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选择同一年级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班级纪律等情况差别不大的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保证实验对象的自然情况一致;让同一教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学课,以保证不因数学教师本身的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尽量使两个班的教室条件相同,以排除教学物理环境的不同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②进行前测。在实验对象选定之后须进行前测。前测是在实验开始时进行的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基础情况。前测要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测试的结果才能说明问题。
③严格根据实验计划开展活动。教学实验的周期比较长,特别是某种教学方法的实验,最短应该一个学期,得出的数据才有意义。在这个周期中,也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要想使实验完成,就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按实验计划上课,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和完整。
④阶段测试或后测。阶段测试是实验过程中(实施一个阶段后)的测试,后测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测试,主要是检查实施实验后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是否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有的实验可能不需要进行阶段测试,应该视情况而定。
⑤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请参阅第五章或阅读教育统计方面的书籍。
(三)从互联网上搜集材料
网络储存了海量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检索高度自动化。现在不少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只要接入互联网络,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即使校园网络不接入互联网络,不少教师个人也已配备了计算机,只要申请入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和搜集研究材料。就目前来看,教研材料较为丰富的网站有:
1.中国学术期刊网
该网站是目前国内学术资料最丰富、资料更新速度较快、检索较为便捷的一个学术论文数据库。数据库检索分为八个部分: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摘要数据库、期刊题录数据库(免费)、报刊专题数据库(免费)、会议论文数据库(免费)、学位论文数据库(免费)、中国专利数据库(免费)、全国技术创新数据库(免费)。各数据库的检索窗口由检索和分类导航窗口、检索结果窗口和题录摘要显示窗口三部分组成。其检索步骤如下:
(1)输入网址
(2)下载并安装全文浏览器。在其首页的左边有免费下载的“全文浏览器”,点击它即可把“全文浏览器”的程序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然后按照指导提示安装全文浏览器,以便将来阅读资料的全文。
(3)选择数据库,进行资料检索。例如选择“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该数据库,出现“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窗口,在分类导航中选择“教育与社会科学专辑”,点击该专辑即出现下列专题: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点击“初等教育”专题,即可以进行检索。如在检索框中输入“学习方法”,选用篇名检索方法,即在检索窗口右边上方的“检索结果窗口”中出现包含“学习方法”的词语的所有文章篇名;点击你想阅读的论文题目,在检索窗口右边下方的“题录摘要显示窗口”出现该论文的题录摘要;点击“原文”索引号,即可打开全文,这时可以阅读全文,也可以对全文进行打印、复制、另存到硬盘或软盘中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2.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网站上的“教研论文交流中心”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其检索步骤如下:
(1)输入网址
(2)选择资料库“教研论文交流中心”。资料库收集了历年来在各种教育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资料等。在该资料库的左边列出了资料库包含下列专辑: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宏观决策与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外国及港澳台教育库等专辑及资料检索。“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辑的内容包括中小学活动课程和十几个主要学科课程门类,其中每个学科课程还下设教学理论与综述、大纲与教材、教学设计、教法、评估与考试等栏目。“基础教育宏观决策与管理”专辑下设总类与分类。“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专辑下设总类与分类。“外国及港澳台教育库”收集近年来在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于外国及港澳台地区教育学术文章。
③根据要检索的资料选择专辑。如点击“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辑,该专辑又分多个栏目。点击该栏目,即可检索到所需要的论文。可以阅读全文,也可以对全文进行打印、复制、另存到硬盘或软盘中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小学数学教学网
该网站包含的数据库主要有:教材资源、理论研究、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等。其资料来源主要是广泛收集教育教学第一线、报刊、图书、会议、活动以及各种载体上动态及静态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教材资源数据库中的主要内容有: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备课、教研、进修提高的各类信息资料。有学科教学备课资料,以知识点或课文篇名或章节标题为入口,提供一系列有关的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件。还有专题形式的资料,方便教师查询、研究教育工作中所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数据库中,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的动态,以及研究的成果交流。
总之,写作材料,要从大量的参考文献,从报刊中去摘录,从工具书中去查看,从调查、观察、实验中搜集,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建议:
①广泛阅读。从阅读过程中产生素材灵感。
②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第一手资料。
③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总结、反思或心得体会,是我们以后教学中的路标,是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参考资料。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和产生素材灵感。
二、材料的整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可以收集到大量材料,尽管这些材料的收集是经过预先设计、周密计划,在收集过程中又经过了精心挑选,但这些材料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零乱的,不易看出其间所蕴含的规律,不能明白地表述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只有经过整理、归纳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提出某些改进措施。所以材料的收集只是第一步工作,在材料搜集之后,下一步工作是整理材料,使材料系统化、规范化、意义化、明确化,使这些材料能真正为研究所用。
(一)对材料进行筛选与归类
对材料进行整理首先对材料进行筛选与归类。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删去价值不大、内容重复的材料。其次是对所搜集到的材料根据课题需要,按文字、数据、图像、音像、图表等形式进行归类,使同类材料集中在一起。材料归类的基本要求要准确、有序。有的材料可能兼有几种属性,整理时可根据材料的主要特征或需要予以归类。而且有的材料虽属于文字材料,但它的用处却是为了说明某一图像的,因此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归类时也得随图像材料一并归入其中。
这就是说,材料归类总的原则是按材料的形式进行,但应依据其用途和材料占有者的需要作参考标准,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二)对材料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进行鉴别
1.可靠性鉴别
可靠性鉴别是确定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到的材料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如调查数据或实验数据是否准确,与其他文献提供的同类数据是否一致。
应该注意的是对相关的材料进行鉴定时,首先看材料是否来自于可靠的文献或网站;再看其准确性,不能只看部分材料或少数几篇文章就轻率地偏信,尤其是数据材料,要鉴定数量指标的正确性和使用的可能性。
2.适用性鉴别
适用性鉴别是确定所收集的材料对课题研究的参考价值。要从内容上考察材料中介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否对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是对课题研究的某一部分或整体、课题研究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有参考价值。只要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就是适合研究需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