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日贸易生态要素流动
中国和日本地理毗邻,文化相似,产品互补,一直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2002年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国,同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2008年中日贸易总额为2667.9亿美元,占比10.4%,同比增长13%,日本是继欧盟、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日本具有资本和知识技术优势,我国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优势,日本向我国出口的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对日本出口较多的是农产品、矿物燃料,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服装等。
1992-2006年中国对日本进口能值远远大于出口能值,故为能值顺差。商品贸易则是1996、1997、1998、2000和2001年为贸易顺差,其他年份为贸易逆差。(单位:贸易顺差为亿美元,能值逆差为1020太阳能焦耳)在中日商品贸易顺差的年份里,为何依然能保持能值顺差呢?这就要从中日贸易中各行业的贸易额和单位能值方面找原因。具体对于各个行业来说,1992-2006年中日贸易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这7个行业保持持续能值顺差,且能值顺差额很大;而农业、食品制造业、能源工业等其他10个行业持续能值逆差,但能值逆差额相对都比较小,故整体效果为能值顺差。
虽然我国和日本的贸易是能值顺差,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目前的分析假设进口商品的单位能值与出口商品同等水平,就是假设生产是同质的。事实上,日本由于资源匮乏,历来就注重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而且日本的生产技术水平整体要比我国高,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单位能值很可能比中国生产的低很多,这样就会放大中国从日本进口的能值,从而使能值顺差偏大。
第二,我国对日本能值顺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从日本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例特别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大,而不是因为进口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造成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中日贸易中维持目前的商品结构对我国是不利的,我国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态要素消耗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否则就有陷入“劳动力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
(四)中欧贸易生态要素流动
自从1975年中欧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往来发展迅速,成绩斐然。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国,2008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4255.8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的16.6%,同比增长19.5%,仍然保持着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的位置。
中国和欧盟各自的比较优势随着欧盟东扩在不断变化。中国与欧盟老成员国具有比较强的经济互补性。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欧盟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大部分是经济转型国家,比较优势主要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中国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单位:贸易差额为亿美元,能值差额为1020太阳能焦耳)与美国持续能值逆差、日本持续能值顺差不同,中欧能值进出口差额有自己的特点。1992-1996年中欧商品贸易逆差、能值顺差;1997-2006年,中欧商品贸易顺差、能值逆差。能值进出口差额曲线的波动幅度要比商品进出口差额曲线要大。
中欧商品贸易差额曲线的变化很有规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6年为中方商品贸易逆差;1997-2002年为中方商品贸易顺差缓慢增长阶段,贸易顺差额由1997年的16.0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47.23亿美元;2003年中方贸易顺差迅速上升为107.73亿美元,逐年迅速增长,到2006年底已经达到518.9亿美元。
中欧能值差额曲线随着商品差额曲线的变动比较有规律的变动。其中1993年和1998年的能值差额波动比较大。分析各行业进出口数据,发现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和商品差额大小有关。1993年中国对欧盟商品逆差额为30.6亿美元,比1992年高7.53,比1994年高0.3;1998年中欧商品贸易顺差为31.99亿美元,比1997年高15.95,比1999年高14.47。在一国整体单位能值一定的条件下,能值差额与商品差额的大小变化呈正向关系。第二,与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有关。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93年从欧盟的进口额为19.18亿美元,1992年和1994年的进口额分别为6.43和11.9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进口增大,使得1993年能值顺差增大。能源工业1997、1998、1999年的出口额分别为3.05、4.08、3.11,进口额分别为0.41、0.36、3.23,能源工业1998年出口额大,进口额小,使得1998年能值逆差增大。
可见,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对一国能值进出口影响很大。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增加会使一国能值顺差增加,而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会使一国能值逆差增大。对比中国对欧盟商品差额和能值差额曲线发现,从2003年起,中欧能值逆差和商品贸易顺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中方能值逆差增长速度快于商品顺差增长速度,长此以往对我国生态要素保护不利,这也说明我国对欧盟的贸易生态利益在不断恶化。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能值指标综合对比
利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能值以及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的进出口能值数据,计算能值/货币比率和能值交换率,对比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利益得失。能值/货币比率(Em$emergy/dollarratiosej/$)是与一个国家单位货币(通常转换成美元)相当的能值量,它等于该国全年能值投入总量/当年货币循环量。能值/货币比率越大,意味着一国一单位货币购买的能值越高,货币的能值购买力越强。
能值交换率(EER)为能值获取量/能值输出量。能值交换率大于1,意味着从外界获取的能值比输出的能值多,对外贸易是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一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利益为正。
为了详细对比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利益得失,本文把能值/货币比率分为一国对外贸易出口能值/货币比率(XEm$)和进口能值/货币比率(IEm$)。本文只研究工农业生产,而没有涉及服务业,各个指标含义具体如下:
出口的能值/货币比率(XEm$)=对外贸易中出口能值/出口额
进口的能值/货币比率(IEm$)=对外贸易中进口能值/进口额
能值交换率(EER)=进口能值/出口能值
从纵向来看,1992-2006年出口能值/货币比率和进口能值/货币比率都降低,表明货币的能值购买力降低。如果一国的能值没有增加而货币流量增加,或者货币流量没有增加而能值流量减少,或者能值流量增加没有货币增加的速度快,结果都会使能值/货币比率降低。这里的能值是生态要素的一种衡量办法,所以这也意味着用一单位货币能购买到的生态要素变少。可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积累的货币财富多了,而生态资源少了,生态资源日益稀缺,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便宜。
另外,纵向观察能值交换率数据,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能值交换率大于1,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中输入的能值大于输出的能值,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上是有利于节约生态要素的。中国与日本贸易中的能值交换率大于1,而且大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的交换率,这意味着与日本的贸易中,输入的能值大于输出的能值。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中能值交换率由1992年的1.32变为2006年的0.32,与美国贸易中中国输出的能值远远大于输入的能值,说明现在和美国的贸易结构不利于我国的生态利益,我国生态要素大量流失,影响我国生态保护。中国与欧盟贸易的能值交换率从1997年开始小于1,我国输入的能值小于输出的能值,这也是不利于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
从横向来看,首先分析中国的进口能值/货币比率。中国对外进口能值/货币比率大于中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能值/货币比率,意味着中国对外进口贸易中,用一单位货币换取的能值要多于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进口中换取的能值,说明我国肯定和其他国家贸易中用一单位货币换取了更多的能值。事实上,我国目前从俄罗斯、非洲等地大量进口能源等自然资源,在与这些国家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生态要素密集型产品,输入的能值大于输出的能值。
其次,分析中国的出口能值/货币比率。1992-2006年中国对外出口能值/货币比率大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能值/货币比率,与日本和欧盟的出口能值/货币比率相比则不是很有规律,有的年份是大于,有的年份是小于,但相差都不大。出口能值/货币比率表示对外出口中,获得一单位货币需要付出的能值,这意味着对外出口中获得同样一单位货币,对美国出口所付出的能值要小于对外出口平均需要付出的能值。这是否就意味着对美国的单位货币出口能值一定小呢?答案不是确定的。因为本文在计算能值/货币比率时,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假设其他国家是在和中国同样的技术水平下生产的,事实上,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生产技术要高于我国的,它们生产的产品的单位能值要远远低于我国的。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用其他国家的实际数据实证检验,才能得出更加确切的结论。
四、结论
通过利用能值指标对比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美、中日、中欧贸易中的进出口能值,发现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来说是能值贸易净进口为正数,流入的生态要素大于流出的生态要素,中国对外贸易是有利于我国生态利益保护的。我国与美国的贸易中,能值逆差,流出的生态要素数量大于流入的,我国属于生态利益受损国,我国同欧盟贸易中亦然如此。我国同日本的能值贸易是能值顺差,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我国对外贸易的能值/货币比率逐年降低,货币的生态要素购买力下降,生态要素日益珍贵,生态要素和生态利益的保护势在必行。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贸易生态利益。我国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等能源以及其他生态要素密集度比较高的产品,使我国的能值贸易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出现了继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之外的第三种顺差——能值顺差,并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得到有力保护,从其他资源出口国获得了很大的生态利益,调整了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生态利益。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贸易市场结构,降低生态利益损失。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我们可以在既重视经济利益又重视生态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世界市场,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弥补劣势,使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rown,M.T.Embodied Eenergy Analysis and Emergy Analysis:A ComparativeView.Ecol Econ,1996(19):219‐235.
[2]Odum,H. 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New York:JohnWiley &; Sons,1996.
[3]Costanza Robert,&; Arge Ralphd,etc.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15).
[4]许振宇,贺建林.国民财富的积累与流失:基于能值视角的探讨.当代经济科学,2007(3):103‐108.
浙江经济开放中的电子商务利润链研究倡
王东
提要:浙江经济开放中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的利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电子商务利润链。交易便利度、信任度和价格敏感度是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需求价格弹性、个性化度和创新度是交易便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友善度、企业能力和正直度是信任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政策激励与研发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浙江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关键词:浙江;区域经济;电子商务利润链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步入良性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借此增强其竞争力,但其盈利能力总体上不强。比较而言,浙江电子商务在行业应用水平与盈利能力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探索其规律对进一步扬长避短发展浙江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