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思想是人的价值所在。人在大自然中有如一根苇草,是十分孱弱的,但是人有了思想就有了价值,就有了力量。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就揭示了人本身的脆弱与人的思想的价值,他说,“人不过是一根苇草,在自然界是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不是物质,无遮体之用,无解饥之能,但思想却是一种精神富有,可以转化为无穷的物质力量。思想能让人感到内在的充实,生活的丰富。画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家用音符表达自己的思想,作家用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假如一件艺术品不是传递一种思想就没有艺术的价值,没有艺术的力量。在今天物欲横流、金钱万能的世界里,思想并没有贬值,思想受冷落是人们的错觉。人的思想标志着人的生存质量。有思想才有学问,才有事业,才有作为。无论贫困或富有,如果没有思想,都有可能沦为邪恶。
思想是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权利。无论是谁都可以在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人的一种神圣的权利,人有思想坚持权、思想隐蔽权、思想变化权,还有思想专利权。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剥夺这种权利。古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对民的思想权的剥夺。人有思想才能表明人的独立性存在,人的主体性确立。
思想是人生的方向仪、动力源。思想制导着人生,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历程,思想的深广度决定人生的目标走向。一种正确的思想可以点亮人生路途,一种错误的思想可以把人生引入歧途。一个人思想方向明确就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就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3.思想的特点
思想有可分离性。思想可与人体分离,人死了,思想还活着,甚至可能还很有生命力。有卓越思想的人,即使被反动势力处死了,在社会上消失了,但其思想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力。
思想有可超越性。人的思想可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社会上不管什么人,他的行为都要受现行法律的制约,但人的思想自由则受法律的保护。权力可压制一个人的思想,金钱可干扰一个人的思想,但人的思想仍然可以顽强地存在着。思想也不能强加于人,尽管历史上总有一些人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然而其成功的可能是有限的,即使一时受蒙蔽,一时被压服,也总会有一天要觉悟甚至反抗的。正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我没有勇气说出我确信的许多事情,但也绝不说出我不相信的任何事情。”
思想有可隐蔽性。人的思想不都是可以公开的,人的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具有隐蔽性的领域。人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思想隐蔽得很深,即使最坦率的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内在思想全部袒露于人,也没有这个必要。过去搞所谓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是对人的思想隐蔽权的粗暴干涉。
思想有可储存性。思想可以不间断地积累、储存,也可长时期地闲置一边,思想有可能只是尘封的记忆,但毕竟也仍然是一种思想存在。
思想有可蜕化性。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更新,思想就有可能蜕化,变得陈旧、保守。思想还有可能被钳制,被扭曲,成为阻碍人生前进的一道鸿沟。
4.思想的存在形式
思想有不同内涵。思想有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之异,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别,都有其存在价值。过去存在思想的非政治性歧视,把热心于专业进取、科学攻关的为国成才意识视为“白专”而加以排斥、打击,视之为没有思想的人。这种狭隘的理解造成了不良后果,酿成了惨痛的教训。
思想有不同结构。人的思想是由不同的思想元素构成的,各人的思想结构不同,因此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特点,或者说个性,即思想的结构差异、品位差异。人的思想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思想群,在不断的外来思想信息刺激下,各人产生不同的分解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思想体系与认知结构。思想教育要解决的就是思想结构优化的问题。德清(别号憨山)(1546-1623)《说·学要》(《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39)中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思想结构不合理,容易出现思想偏执。
思想有不同境界。虽然人都有思想,但人的思想境界是不一样的。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大思想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应该走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思想教育就在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使之自我完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在自食其力境界中自我满足,做到本分、守法、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有的人在利他境界中徘徊,因为人活着不能只求自利更要利他,人的生存价值在于对他人有利;有的人在济世境界中努力,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实生活中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细腻复杂得多。
思想有不同层次和形态。人的思想层次包括日常生活层次的思想、事业层次的思想、政治信仰层次的思想、哲学层次的思想。人的思想有不同形态,包括思想的理论形态、思想的人格形态、思想的行为形态、思想的物质形态、思想的文化形态等。
5.有思想的教育培养有思想的人生
思想教育教什么?认为思想教育就是一种思想控制,这是误解。调控人的思想的或然性、可能性、可变性、选择性、倾向性,这只是思想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三个方面:
(1)形成有思想的人生
形成有思考的人生。小农经济社会出来的人们,大都只重人的手脚的价值,却不重人的大脑的价值,这是一种时代的不幸,在现代社会不应该再延续下去。今天人都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都应该思考:我们该不该有思想;需要什么样的思想;该不该为了思想的获得与提升,为了思想的神圣,不惜付出必要的代价。
形成用思想去生活的人生。人有用思想生活与无思想人生之别,这包含有思想、会思想两层含义,即对生活应有积极的态度、明确的方向,用思想的力量把握生活的旋律。那种浑浑噩噩、颠三倒四的人生,是没有思想的人生,往往为人所不屑。要像许多革命者那样,“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把思想看得比生命重要。人就是要为了实现自己的思想信仰而活着,维护人的信仰就是维护人的尊严。
形成有良好思想境界的人生。人不应滞留于感性认识,不应为物所累,要形成理性人生,有良好的思想境界的人生。要优化人格品位,善于独立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独立人格的人生。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形成有开阔思想视野的人生。要让人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中跳出来,具有开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开阔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登高望远,才是有思想的人生。
形成有改造世界动能的人生。要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能改造世界的动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转换为行动,转换为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
(2)形成有思想的时代
思想的繁荣会引出时代的辉煌,而思想的贫困会导致社会生命力的衰竭,那是可悲的。思想教育志在营建一个勇于确立以先进思想为主导的时代,营建一个思想家辈出、思想空前繁荣的时代,营建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开创新潮流、开创新纪元的时代。要勇于涵容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敢于冲破一切旧思想所造成的保守与沉闷,横扫一切食古不化、食洋不化、食“马”不化的恶习,要敢于思想创新、理论建树。春秋战国时代、古希腊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五四运动时代,都是富于思想活力的时代,正是思想的活跃带来了时代的兴旺。
(3)形成有思想的民族
民族的伟大在于有思想,并且思想家辈出。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才有民族的勃勃生机,才能以其先进思想引领世界潮流,才能永远站在人类的前列。中华民族是富于思想的民族,中华文化曾经影响了整个亚洲,形成东方思想文化。今天的中国是政治大国,也是经济大国,同时也应成为一个思想大国、文化大国,应该具有在国际上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科学思想体系,应该具有在国际上富有魅力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这是思想家的责任,也是思想教育者的责任。
6.施行有思想的教育
作为一个出色的思想教育者,所施行的应该是有自己思想的教育,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并非都能令人满意,往往出现各种不良现象。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育,人云亦云,以甘当“收发室”、“传声筒”为满足。再比如仅仅把思想教育当成是一种职业行为的教育。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只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只是出于职业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教育也必然是没有思想的教育。还有比如不敢面对思想现实的教育。只是空对空,不切人生实际、生活实际,回避现实的思想矛盾,不敢施行有思想的教育。
思想教育者所施行的应该是有自己思想的教育,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思想教育者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创造力,有思想个性,富有主见,对人们施行有思想创见的教育,不要推销连自己也不甚理解、不甚相信的思想。
应该是思想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教育者应具有能容纳与吸收世界上各种先进思想的眼光与胸怀,努力使自己所传授的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切忌单调乏味。我们的思想教育应让人们在政治、人生、事业等方面得到多种满足。
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所施教的思想应与现实、与人生有相当的吻合度,少唱大而无用的高调,少讲脱离实际、脱离人生的“普通话”。有针对性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才是受欢迎的教育。
应该是有是非鉴别力的教育。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排除干扰,敢于批判错误,不为形形色色的思潮所动,敢于在各种歧见、歧义面前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坚持以理服人,敢是敢非,这是思想教育者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思想教育的可信度与渗透力。
如果思想教育者自身缺乏思想,没有思想深度,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没有自己的思想火花,讲大道理则空洞无物,讲小道理则平庸媚俗,这样的思想教育是难以受人欢迎的,因此也是难以成功的。
(十一)传授思想,教会思想?
思想教育追求的是人们“有”思想还是“在”思想,是思想认知还是思想能力,是思想的神圣化还是思想的生活化,应关注的是强势群体思想,还是弱势群体思想,是思想教育的现实课题。
思想教育不仅是传授一种思想,着意于思想认知,还要教会人们自己去思想,着意于思想能力。思想教育是给定一种思想,也是培养人的识见,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对时代精神的体验和对发展趋向的领悟与把握能力。
1.“有”思想与“在”思想
人都是在思想体。
思想教育中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思想”,二是指“在思想”。
一是名词意义上的思想,指的是观念;二是动词意义上的思想,指的是思量。思想有“思”和“想”两个要素,思是思辨、深思,是自思,是由表及里;想是想象、联想,是想它,是由此及彼。“有思想”是指人在待人、处事、面世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观点、意志、情感、态度等特性、倾向的总和。“在思想”是指人在待人、处事、面世中所显示出来的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等。思想教育者习惯上都只注意到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而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思想”比“有思想”更重要。思想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人们了解思想,而是希望人们学会思想,学会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学会对现实的审视,以形成自己的思想。“有思想”是知识性的,“在思想”是实践性的。思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此岸世界,不是神圣的,而是世俗的,是面向人生、面向生活,与人们的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是一种把握世界的能力。
因此,思想教育不是理论知识性追求,而是思想活力性追求。思想教育不是强制性的理论灌输,而是超越性的思想审视活动。人们所需要的不仅只是经典文库中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平时使用频率很高的“解放思想”、“观念维新”,指的是改变人的思想的前识状态,改变人的已有的观念与思想,促进人的思想的更新与提升,使已有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思想教育追求的不是“有思想”,作为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思想”,作为一种在思在想的运动的活跃。人在思在想才有生命力,一旦静止就僵死了。
思想不是既成性,是自在之物;而是生成性,是为我之物。“有思想”凸现的是思想的既成性、自在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在思想”凸现的是思想的为我性、生成性,虽然似乎存在思想的不定性,但这才是自由的思想,非强加的思想,自己的思想而非别人的思想,而且是在发展中的思想,这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活力。盲从西方思想,或思想泥古不化,虽然也是“有思想”,但实际上已丧失了自己思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