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1300000021

第21章 传播与弱势群体(2)

另一方面,这种正确的舆论氛围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建设氛围所必需的。关注弱势群体,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理念的要求。

对“弱势群体”自身而言,积极的舆论氛围能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还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激励他们自我奋斗。

信息社会由于传播方式、媒介、传播速度、传播交互性的新进展,使得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容易沟通、交流,信息也更容易得到迅速传播、蔓延。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在更多元、更快捷的同时,也潜在着被误导、被涂改、被煽动的更大的危险性。而正确的舆论氛围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更自由而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

对主流(强势)群体而言,积极的舆论氛围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弱势群体,并获得心理需求的满足。正如《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所强调的人类和谐的黄金规则那样:我们想要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正如人类不可避免要追求越来越多的知识或真理,同样地他们也追求获得他们认为对自我是好的(即他们所爱的)东西。通常,这自我被扩展到包括自己的家庭,然后是朋友。它需要继续其自然的扩展,而达于社区、民族、世界、宇宙,以及整个实在的源泉和目标。

这种人类之爱必须开始于自爱,因为只有人爱自己时,他才能爱自己的“邻人”;但是,既然只有通过人类之间的相互性,一个人才具有人性,那么,爱别人也就完成了一个人自己的人性,而且爱别人也就是本真的自爱之最伟大的行动了。

“黄金规则”还有一个含义是:那些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有能力者的保护。

(2)重复和强调弱势群体真实的形象。大众传媒如果利用其影响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准确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奋斗历程和前进方向,可以帮助主流群体建立起对他们的正确认识,进而促进群体间的和谐共处。

例如,“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经由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使人们不仅逐渐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慌,改变对这些人群的歧视,而且给予他们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达到这四个方面的目的,有赖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配合。

温家宝、吴仪看望艾滋病患者

在我国,对于艾滋病的认识经历了由讳莫如深、歧视、恐慌到关爱的过程。第一位接受媒体采访并且同意将采访录像公开播出的艾滋病患者(小路,已经去世)的故事,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播出,以及其他媒介关于艾滋病患者情况的报道,给予艾滋病患者以基本关怀与支持,使歧视明显减少,人们对艾滋病这个群体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

2.社会心理基础应该是保护多元文化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还突出地表现在保护多元群体方面。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一书中,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其中一项就是报刊应准确表现“社会各成员集团的典型形象”。大众传媒应公平对待每一个社会阶层,让每一个阶层都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主要是表达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各个阶层间的了解,实现和谐共处的目标。换句话说,大众传媒保护多元文化,尊重不同群体的文化诉求,实际上也就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公共交流的平台,以倾听并反映不同群体的声音——意见为目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行为过程对于建构、保护多元文化的社会心理有积极意义。

保护多元群体,关爱弱势群体,从心理学上讲是社会各成员普遍的心理需求。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特别希望能看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爱心和亲情的文章和电视节目。“弱势群体”是社会各群体中的一部分,并且是更需要关注的一部分,帮助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能有效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一种关爱、互助的社会价值。

3.大众传播媒介与公共利益的诉求

正确对待“弱势群体”不仅对社会、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媒介自身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可以从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性和发展两方面来理解。

大众传播媒介关心和支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使他们进入公众的视野,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获得帮助和同情。比起人际传播的“点对点”式,大众传媒“点对面”式传播具有信息多、内容广,传播迅速、及时,覆盖范围广阔,影响力强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大众传媒在传播上的强势地位,对社会舆论能起到更广泛、持久的影响。“弱势群体”形象的塑造、宣传必须借助这样的舆论力量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的力量对于塑造“弱势群体”形象,营造有利于“弱势群体”生存的舆论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让人们能接触到弱势群体生活的核心真相,帮助和鼓励人们逐渐建立起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与理解,体现了媒体作为“公共传递者”的社会责任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从单纯的内容竞争、资源竞争、受众群竞争转变为媒体形象的综合竞争。

关爱弱势群体首先为大众传播获得公信力和美誉度,其次为媒介引得更多的受众,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媒介接触者。这是媒体工作者自我职业幸福感指数的来由之一,是树立媒体新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媒介公共价值(公民信息),建立媒介与弱势群体的关系,体现大众传播媒介的公正、公信、公平的价值追求。

例如,媒体曾经为农民工“追讨欠薪”的系列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企业及时兑现农民工的工资。这些栏目的开设不但帮助了“弱势群体”,而且为栏目所在的传媒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一批忠诚的受众群体,从而为媒体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弱势群体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力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因子。虽然弱势群体大部分是由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低下的人构成,在政治方面参与机会少,影响力低,但是弱势群体人数不少,他们对于媒介的依赖大于其他群体。追求传播范围和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策略方面需要重视这个群体。

弱势群体等非主流群体的生存体验作为一种类型,对于其他群体而言是间接经验,使他们丰富阅历和理解力。

弱势群体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进入强势群体。

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种意义上,媒介的意见引导力可以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度。例如,媒体在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中讲述浙江德清一位“卖炭”老人为四川捐款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读者(参阅附件5)。

五、大众传媒关注“弱势群体”的实践

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在手法、报道角度、侧重内容等方面各有不同。媒介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主要有三类:

一是报道“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奋斗故事等。

二是报道“弱势群体”面临的生存困境:在突然降临的灾害面前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顿;生病需要较大数额的治疗费用等个体事件。第二类报道的目的是吸引善款和其他直接救助,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三是类型报道传递和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偏见。将弱势群体(农民工为例)与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卫生状况等不良现实联系起来。

这三类报道起到的作用是:

1.媒体帮助人们了解弱势群体

我授课时收到一位学生提交的课程作业,作业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媒体告诉你: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不幸的人”,这篇文章肯定了媒介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所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张雪平,一个在富阳街头靠修自行车养家糊口的残疾人,他的摊位被当地城建部门以招投标的方式拍卖,落入他人之手。张雪平愤而起诉富阳市建设局,要讨回修车摊位。2003年3月14日,富阳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建设局胜诉。张雪平不服,欲提起上诉。4月8日,新华社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称此案为“饭碗官司”。张雪平几年前在一次事故中落下三等残废。2000年,他又因故下岗。他说自己下岗后每月领220元的救济金,领了一年半时间,爱人是合同工,每月才五六百元的工资。女儿正在读高中,仅学费每年就要3200元。失去修车摊位使一家三口再次面临生存危机(详见2003年4月9日《青年时报》6版全杭州·社会)。在同一版块中还有一则《寂寞老人夜半拍门呼救社区干部居民软语安慰》的报道。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我们的媒体(当然不仅仅指报纸)对这些需要别人帮助的弱势者的报道,我们之中又会有几个人会知道原来富阳有一个丢了饭碗的张雪平,杭州市东坡社区有一位夜半呼救的寂寞老人而我们整个社会中丢了饭碗的又岂止张雪平一个,夜半喊救命的老人又岂止仅仅出现在杭州!

李杰、电子商务(经济)0201、2003.5.11

显然,媒体关于张雪平生存困境的报道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对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感性认知,培植起一种亲民的思维。例如,关于艾滋病人、同性恋的采访报道;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还有为了树立榜样、激励信心的报道,农民工见义勇为事迹的报道等,都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2.媒体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偏差

大众传播媒介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也容易出现不平等的心态,以救世主的态度居高临下地描述弱势群体,甚至片面强调弱势群体的窘况和非典型形象。例如,犯罪事件报道,常常强调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把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强加于弱势群体等,传播弱势群体的片面信息,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偏见。

以“农民工”这个中国特有的弱势群体为例。虽然农民工在城市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已经离不开这个群体,他们在人数和工作性质两个方面都是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了。但是,他们始终被当做城市中特殊的一个组成群体,受到城市居民一定程度上的关注,这种关注实质上并非某种积极意义上的关注,而是防备性的关注。在城市中,农民工生活总体上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做的往往是社会中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作。社会对于工作等级的偏见标签(以收入高低、权力大小、地位尊贱为标准的工作等级观念)极容易贴在农民工的身上。虽然这种偏见不是媒体独自产生,它是社会偏见的一种传播,但是这种报道方式成为一种惯性,传播的结果势必强化偏见。当这种偏见形成一种社会认同后,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其面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1)居高临下,扮演施舍同情角色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以强势的优越感俯视“弱势”,把关注和帮助当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有所要求,没有真正地尊重弱势群体。如郑州某报有篇文章题为《下岗职工,你到底要“啥岗”?(主)下岗工不屑干农民们争着干》,文章说,郑州市某区招聘环卫工人,月薪300元。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专门为下岗职工留了几十个名额,但下岗职工应聘者寥寥无几,而农民们都争着要干。当时该区的一位副区长怒斥下岗职工:“你到底要什么岗?

你还是有钱花,有饭吃。”这家报纸照抄这位副区长的话,把它做成消息的标题,批评下岗职工择业观念有问题。

这其实是不符合下岗职工的实际情况的。月薪300元很难在郑州这样一个大城市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媒体的评论和副区长的斥责把下岗工人当做一个抚恤群体,认为下岗工人生活标准维持“吃饱饭”的水平不错了,不应该有更多的要求。

(2)用歧视性的语言和猎奇的眼光描写弱势群体形象

例如,用“驼背独眼老汉”、“瞎子”等词语称呼身体有残疾的人。在观察事件的角度上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同情。1997年11月23日,四川姑娘唐胜利因不愿做三陪小姐而跳楼逃跑,结果摔伤致残。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强调的不是她维护人格与尊严的可贵,而是侧重于表现唐胜利宁死维护自己贞洁,并在文章中不适当地将女人贞洁渲染为高于生命的东西。

(3)只在年终关怀,缺乏终年关怀

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见诸报端的多是在年终,因为中国春节的习俗有探望父母送孝敬之礼、买新衣服、准备丰盛的过年食品等活动,年终关怀成了一种礼节行为,更多的是成为行政机构的一种姿态——施舍姿态,领导成为关怀的施动者,强调领导的善行,被关怀者处在感恩戴德的位置,突出领导高高在上的地位,并非从制度上体现平等、公正的原则。

同类推荐
  • 村民自治与农村治安纠纷

    村民自治与农村治安纠纷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给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农村基层社会真正的、全面的直接民主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密切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将《婚姻法》的最新精神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最丰富的司法运作规律和机理,满足人们清晰理解最新法律知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的需要,并为今后的理论探讨和审判实践提供参考。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民法》《合伙企业法》等与相关条例和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研究

    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研究

    本书是我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也是 学习研究敦煌学的初步总结。敦煌学是国际显学,在其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众多前辈先师为 敦煌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出了 贡献,他们不仅筑起了敦撞学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学术丰碑,而且 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朴实的人格品德等宝贵精神财富,激 励着年轻后来者发奋。适津敦煌奠高窟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之际, 作者以此作为小小礼物以志纪念。
热门推荐
  • 八门神将

    八门神将

    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庙堂市井,皆称江湖。所谓三教九流,江湖之能人异士,分“巾,皮,彩,挂,平,团,调,聊”八门。天下异动,八门后人皆入世。三尸虫、庚申鬼物、五毒尸障,阴山召魂……此行凶险,冥冥之中似早有定数。八门传人,如何摆脱命运之枷?
  • 叶飞花

    叶飞花

    彼岸花,花开不见叶,有叶便无花,生生相惜却不得相见。你说:你可知道,在你堕入轮回的一刹那,我便万劫不复。轮回中,我等了八世,错了八世。这一世人阻人亡,若老天也要阻我,我便破了这无情的老天!
  •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蝴蝶效应所产生的云雾守护者,与云和雾的相性好像都很好...?
  • 医伶

    医伶

    薛玉本想安心的做一个小大夫,为小镇的安康保驾护航,并享受大家尊敬的目光,迎娶师姐,调教师妹,安然于世,奈何自己的命运却早已注定杀伐,可是,薛玉会屈服于命运吗,自己只是个善良的小大夫,杀伐之事,让别人做去吧。
  • 至尊罗刹

    至尊罗刹

    一个平凡的孩子,体内潜藏着双重力量,数次助他解决眼前的危机却不自知。在双重力量的帮助下,他将会走到何种高度?亦或是陷入万劫不复?传说中已经陨落的上古洪荒之神又去了哪里?
  • 轻狂天下:毒宠绝色妖妃

    轻狂天下:毒宠绝色妖妃

    她,曾是叱咤风云的绝世毒医,却被人背叛一朝穿越于废材身上。面对众人的讽刺她冷笑“不过一群狗在嚷嚷,计较这么多干嘛”一袭红衣赴宴她被人们称为妖女,她嘲讽“妖女怎么了,妖女照样混得比你们好”她原本想谋国刹君后隐退江湖,却不料他的出现搅和了她的一生。他以血为路以人为凳以天下苍生为玩物,他给了她权利实力靠山,却偏偏给不了爱情。他与她斗智斗勇,斗阴险狡诈,斗心。若谁先沦落谁便输,相爱相杀,也不若如此。【简介无能,1v1,绝对独宠而无虐】
  • 千年娇妻等我宠

    千年娇妻等我宠

    宠物有大到狮子老虎,有小到蜥蜴蚂蚁,他的宠物偏偏是颗植物。小玩宠消失不见,好,你敢跑,我一定要把你追回来。可是偏偏玩宠失忆,那就不要怪我使用偏颇的手段帮你恢复记忆。浩瀚空间,只要有我的地方都送你去游历一边,我就不信你还想不起我。玩宠惊醒,‘靠之!我不要做你的宠物!’‘你这个卑鄙无耻低级下贱的神之子,你配得上你的身份吗?’他嚣张一笑‘你身体里流的是我的血,我们是永远也不会分开的。’谁说神仙好当,神之子的追妻路还很漫长~~~~
  • 神城落月

    神城落月

    上古时代,凌驾于仙魔之上的神,以仙为奴,以魔为宠,进行了长达数十万年的压制……神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渐渐地以屠仙弑魔为乐……这一行为终于激起了仙魔的强烈反抗……那一战,打穿了天界,仙魔几乎尽数陨落……仙魔的血水染红了人间……开启了远古仙魔沉睡人间时留下的印记……就在这灭世的时刻,一股强大的力量逆天归来……在人间开辟了第二战场……最后远古仙魔合力,祭出了古老的祭祀“神城落月”仙魔战魂流放人间,将神主封印在九万九重天外……
  • 腹黑魔尊:神族娘亲你站住

    腹黑魔尊:神族娘亲你站住

    顾惜唐人生三大爱好:美人、美食、修炼。卿白人生三大爱好:娘亲、娘亲、娘亲。满肚子坏水的卿白日日谋划着怎么把自家娘亲拐走。而满眼只有美人跟美人不可言说的事儿的顾惜唐只想着怎么把儿子嫁出去。于是,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好生活开始了。[PS:甜文、治愈、架空世界、女主男主没有血缘关系。女主感情迟钝,男主后期黑化。会有小虐,但……还是甜掉渣信不信?]
  • 五年情妇契约:一把桃木梳

    五年情妇契约:一把桃木梳

    十七岁上下,家逸在她心里作了个记号,用艳红的朱砂,迤逦出一条半弧。二十五岁上下,他想补齐另一半弧,连着他的心,组成一整个圆,才发现,初恋支离破碎,碎的那些,注定成了他后半生的遗憾。人在今生无法圆满时,能做的,便只能希冀下辈子。母亲送给她一把桃木梳,梳柄上刻着“来来茴茴,幸福吉祥!”然而,从她认识周于谦那刻起,不幸接踵而至,谁又料到,渡过重重磨难后,最终给她幸福的,竟然是他!一把预兆幸福的桃木梳,一个不幸的女人找到幸福的故事。读者交流群:473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