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1200000003

第3章 “断裂”事件(1)

文化事件是文学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出现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之中有必然。对它的解读是思潮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有助于我们对文学思潮作以点带面的透视。这里所说的“断裂”事件以及接下来将要论述的“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等,道理亦然。我们之所以列专章对其探讨,主要是想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触摸和把握它背后潜存的文化意义,探究世纪之交江南文学思潮的流变和某些规律。

第一节由问卷调查引发的事件

1998年第10期的《北京文学》,刊登了一份由青年作家朱文整理的问卷:《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朱文同时还发表了“问卷说明”、“答案数据统计”及“工作手记”三个附录。此外,韩东也发表了有关“断裂”的文章《备忘:有关“断裂”行为的问题回答》。

报告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所谓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或晚生代作家如韩东、鲁羊、邱华栋等以及郜元宝、张新颖、葛红兵几位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在这份问卷中主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中国当代作家对被问者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写作的意义;陈寅恪、顾准等是否会成为他们崇拜的新偶像;陈、顾等的书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创作;是否重视汉学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否读过海德格尔、罗兰·巴特等的书及这些思想权威或理论权威是否会对他们的写作产生影响;鲁迅对当代文学有无指导意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是否对他们的写作产生规范;对作协的看法;对《读书》、《收获》、《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文学刊物的看法;对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否权威的看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调查结果是基本否定的。

这份“答卷”发表以后,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1998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陈骏涛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与於可训、曲春景一起,在《太原日报》“双塔文学副刊”上发表了长篇对话。

许多作家和批评家也对此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他们是想图谋‘话语霸权’,靠‘否定权威’‘打倒一切’这种文坛老伎俩来树立自己的文坛新地位”。批评家臧策指出:“从朱文等人的话语中,看不到哪些是他们所谓的‘不断革命和创新发的东西’,这不是对‘权威’和‘秩序’的洞烛幽微式的解构,也非某种全新观念和方法的建构,而仅是带着强烈情绪化冲动的盲目反叛,至多是早年安那其思想的现代转换。”

作为对批评家的回应,继问卷之后,1999年3月,韩东主编了“断裂丛书”的一辑(内含楚尘的《有限的交往》、吴晨骏的《明朝书生》、顾前的《萎靡不振》、贺奕的《伪生活》、金海曙的《深度焦虑》、海力洪《药片的精神》等六位作家的作品集),这成为“断裂”行为的有力佐证。随之,2000年10月,楚尘又主编了“断裂丛书”第二辑(内含韩东《我的柏拉图》、朱文《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张旻《爱情与堕落》、鲁羊《在北京奔跑》等四位作家的作品集)。

吴炫认为:“‘断裂问卷’在积极的意义上,只不过是一批年轻的作家在以符合他们生存状况的方式,向已经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代现实的既定知识系统予以发难,进而也可以推理为呼吁建立一种不同于‘儒道释’的、尊重生命基础性活动的、健康的价值系统。”所以“‘断裂问卷’意在和平庸的文学写作构成否定关系,但这不等于和所有既定的文学写作构成否定关系,也不等于‘晚生代’的写作就能全部摆脱平庸”。

陈晓明认为:“论争的余波延续到本世纪,‘断裂’作家也以新的姿态取得了文坛的新的地位。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断裂’,还是仅仅是一种姿态而已?说到底,‘断裂’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过是有一批年轻作家不再认同既定的审美霸权,要另辟蹊径,确立他们这个群体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这些人的存在,表明当代中国文坛格局发生某些变化,但他们的存在无疑预示着当代中国文学总体性制度发生合法性危机。”

那到底什么是“断裂”呢,为什么要“断裂”呢?“断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过去的扬弃,催生新事物的崛起。事实上,在文学史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断裂都会随时发生,没有断裂就没有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只不过在艺术史的常规发展阶段,每一次断裂都有可能被占据统治地位的主导文化修复,而原有的主导文化依然行使文化领导权。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断裂”。断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断裂视而不见,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断裂于何处,为什么发生断裂。“处在文化大转型之际,旧有的主导文化无法修复断裂,那么,新生的文化就会取而代之,重新确立一套新的符号秩序”。“断裂”发生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主流文化与各种“亚文化”以及诸多领域与层面,都出现了“断裂”,“断裂”成了当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文学只是这诸多“断裂”中的一个,当然是突出的一个。策划“断裂”事件的组织者及其参与者,他们大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文革”后期大多在读小学,“文革”的终结使他们所受的中学教育与前一代人相比正规了许多,随后经过高考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这样一种学习的权力,正是前一代人在“文革”中被残酷地剥夺了的。

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半期正是他们在大学里读书的年代,那个时期可以说是20世纪的又一次文化复兴。这一代人成长的背景便是整个社会体制的急剧转型,所以“断裂”在他们身上更为剧烈,他们具有前一代人和后一代人不具备的特点。这一批知识分子隐身在大众之中,褪去了自己的光芒,比较认同现状,并与之持较为“同构”的文化态度。他们既不像上一代那样拥有辉煌的激情岁月以及对苦难的记忆,也不像下一代那样对商业文化、对功利主义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与上一代的理想主义者相比,他们显然显得有些颓废;与下一代的功利主义者相比,他们又有不少明显的超脱。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断裂”。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断裂”其实就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拯救,一种与其出生的那个时代的割袍断带;它不仅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文学的延续性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最根本的,它同时也是一种空间和文化的划分(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写作),试图重新唤起人们早已淡漠了的民间意志,并在此基础上重建知识分子独立的精神维度。

第二节“断裂”事件与南京文化的特殊关系

从人员构成来看,“断裂”事件的主要成员都来自南京或者与南京有密切的关系。以“断裂”事件的核心人物韩东为例,他于1961年5月生于南京,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南京。他的多数小说以南京的大学、酒吧等为主要故事场景:“韩东并不刻意描写南京的标志性生活。

他的小说不是招揽性的,看不到苏童式的田园风光和旧时宅院或叶兆言笔下的京陵余韵,只是平庸的城市与同样平庸的日常生活,是南京人毫不掩饰的粗、直、愚、俗、野、狠。‘当代文学’集体想象的中国都市是开放、富足、高雅的新天地,韩东的南京却依然封闭、匮乏、粗俗,处处暴露出经济神话或影像数码虚拟空间所遮盖的真实的破败和贫穷。

这种卑微浑浊的真实,为爱好梦幻的读者所不喜。”“断裂”事件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朱文虽系福建人,但他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朱文的关键词是‘瞎搞’。他算把这句南京话写活了。不能品味南京话‘瞎搞’的丰富意蕴,就不能了解朱文。的确,朱文属于南京,他半是厌恶半是怜悯地描写的青年亚文化,只有在90年代上半期南京文学青年里才能找到。”而另一个重要作家鲁羊,是江苏海安人,曾先后就学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近年又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他的作品关注理性思维,从细微处衍发对人生、世界的探微,充满了微言大义,像是在对南京这座城市进行哲学思考。此外还有顾前、吴晨骏、刘立杆及后来移居外地的张生、海力洪、魏微等人。

朱大可认为:“以秦淮河为中心的南京城市民风尚,尤其是低廉的消费指数,使之成为滋养这个自由主义的‘金陵学派’的文化温床。‘他们’群体发端于一个20世纪80年代民刊《他们》,这个刊名此后便成为其进行自我命名的标签。经过岁月洗劫,绝大多数诗歌流派都已销声匿迹,而这个‘复数的第三者’群体却保留下来并日益壮大,成为中国南方最活跃的自由写作团体。韩东、朱文和鲁羊是其中的三个代表。”我们且不说“金陵学派”这个名称是否能够成立,但毫无疑问的是有一个“以南京为中心”的作家群的存在。

南京属于江南文化圈好像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但事实上,今天看来,南京在江南文化中的位置有点尴尬。《中国国家地理》在2007年第3期的“江南专辑”中,通过邀请一些历史、文化、地理、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阐述各自心中的“江南”,发现每个人对于江南的定义都有不同的见解。于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件事,就是让各类学者把他们心目中的江南在地图上圈出来,最后我们把这些地图重叠起来,看它们共有的部分——也就是所有集合的交集在哪里?他们认为这个共有的部分就是真正的江南。这个江南在哪里?当我们把结果揭示出来时,我们看到这个江南就是太湖和西湖流域,就是苏州和杭州周边地区”。这一结果将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排斥在了“江南”范围之外。

接着,《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他是一个普通北方人的视角来看,“南京显然和江南是不可分割的,但却是一个屡屡受北方影响尤其是政治上的影响十分深远的城市,江南的特征还不算特别明显。但是江南某些特质,比如说纸醉金迷、比如说偏安一隅、比如说经济繁华、文学优美方面,南京却又十分突出,这不能不让各路专家有所争论”。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西,加上政治上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南京的江南文化特征确实有其特殊性。

同类推荐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热门推荐
  • 血噬月

    血噬月

    千年前的那场灾难,千年后人类是否可以化解?林一,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被人贩卖到一个不知名的岛屿上,再经历死亡的十九年后林一离开了岛屿。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命运或许早已命中注定。他无意间卷入一场场灾难,幕后的水却是深不可测,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慢慢揭开。那时他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多么的重大。当月亮同时覆盖整个地球的时候,世界将笼罩再一片黑暗之中。。。。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
  • 九转生灭塔

    九转生灭塔

    谢卓文只是偏远山村里的一个普通孩子,但是从小热爱习武,终于在命运的推动下,认识了杨清风,带他进入了修行的世界,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偶然的带动,却使他成为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关键人物。
  • 勋鹿永远

    勋鹿永远

    我们太年轻不懂爱,前世的事何必留与今生?今生今世,我鹿晗只爱吴世勋一个人!花开花落,到底是何时?逢花期之时,送上一朵白玫瑰,是友谊还是死亡?
  • 变身超级女星

    变身超级女星

    一觉醒来,直男“李慕青”到达平行世界变成了过气校花“李沐清”。这是何等的卧槽,不过幸好,她在大姨妈期间能够恢复男儿身。这个世界没有地球上的诸多经典,且看霸道校花如何征服异界,利用地球上的各种经典成为一代超级女星。她创作的歌曲,霸占各大音乐榜首,整个歌坛没人敢和她同期发歌。她写的小说,年收入过亿,衍生的影视版权价值数十亿。她导演的影视和综艺,动辄打破收视率记录。她就是这个世界的神话。
  • 旋转爱恋

    旋转爱恋

    传说有梦的人都会有笑容我们却时常被时间捉弄在爱情的世界里,有的人,你注定要辜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我爱你都能换来你爱我三年前,我毅然离开,我以为我可以把你忘却;三年后,台北的偶遇,我还是依旧心动如初都说往事应该随风消失,可是林夕,我该如何把你忘却?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修武战神

    修武战神

    一个五岁被天雷劈过的男孩。从小被称为“废物”的男孩。来自未知世界却弱小的男孩。而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王天!”他的梦想却遥远。他的名字却轰动。悬看大陆四今长空。他日名字破天开地。
  • 兵王

    兵王

    叶琛退伍回家本想过安稳平淡的日子,却不曾想意外连连,发生的所有一切让他根本谈不上平淡生活。昔日所在特战对的创始人找到他,让他为信仰而战。为了信仰叶琛无法拒绝,义无反顾,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一次又一次的热血,铁血男儿也可柔情似水。男儿有所为有所不为,叶琛为了信仰永不后退。
  • 我的吸血鬼法医:人皮面具

    我的吸血鬼法医:人皮面具

    李楠兮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镇派出所警员,会被省里的刑侦大队看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尸检的法医,是个吸血鬼?还有,每次现场的面部皮肤怎么都会不见?而过几天,局子门口竟然出现一张人皮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