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9600000014

第14章 治理与民主制行政(1)

上一章关于治理理论解释力的讨论已表明,新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抗本质上不能证明两种理论形态之间的非此即彼,所谓政府失败与市场失败都指向了对公共管理新模式的追求。治理理论如果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而真正超越了狭隘国家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抽象对立,那么治理理论必然会对公共行政学说产生真实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本书得以将研究重点设定为基于公共行政学视角考察治理理论。我们认为,治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理论框架有明显的推进,而突破口便在于治理理论对民主与行政之间关系的重新描述。

如我们所知,公共行政学科诞生之初,就将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作为其基本原则;而在公共行政实践中,政治和行政活动却无法截然分开。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缺乏一种经验证明,行政管理者不仅要执行政策,而且还要制定政策。在科层制的行政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行政系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政治系统的决策功能,民主政治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趋于间接化;公共行政中的民主价值匮乏,而代议制民主有沦为“投票日民主”的势头。一般而言,政治决策需要民主,而基于科层制的行政过程强调集权。公共行政学中最持久的争论便是如何协调效率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详见本书第5章);虽然效率与价值的关系很难完全等同于行政集权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但不找到民主与公共行政的结合点,便无法糅合效率和价值。20世纪中叶,Waldo重申了民主制公共行政概念,他敏锐地指出,如果行政确实是“现代政府的核心”,那么在20世纪民主理论必然会来拥抱公共行政(Waldo,D.,1952)。现在我们可以说,因为治理理论,当代民主理论和公共行政之间已经实现交融。

民主理论与公共行政的相互“拥抱”,不仅是民主理论发展的契机,也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换言之,民主理论和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新融合既是民主理论所必须,也是公共行政学所必须。总的说来,当代民主理论在形式上不再限于强调代议制,在功能上也不再局限于形成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通过对治理理论民主论点的初步解读可发现,治理的论点和实践都没有拘泥于二分法的传统,而是通过强调公民身份、公民参与从政治过程向公共行政过程的延伸和转变;于是民主理论的核心思想至少在公共行政领域得以“复活”。因为治理理论提供的民主视角,民主理论与公共行政理论之间出现了“共生”状态,这不仅可能再造民主理论,也意味着治理理论关于民主的观点可能成为批判和更新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支点。

4.1从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

民主与行政的实质性分离大约开始于代议制民主时代。而民主作为一种实践制度,远比代议制更为久远,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公民大会”,直接民主表征着那一时期民主和行政两方面的根本特征。作为对古代民主的超越,近代民主以代议制替代了直接民主。在近现代的政治发展历程中,代议制民主被理所当然地视作民主的理想类型。但是,在代议民主受到顶礼膜拜的同时,它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体现了民主的古老本质,却一直备受质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制度的当代新发展,强调的正是向古代民主精神的再次回归,它强调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开放的、审慎的对话和参与,形成理性的共识。

4.1.1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早在古希腊城邦时代,雅典就崇尚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这一时期的民主实际上也是行政的方式。雅典公民大会享有城邦的最高权力(规模较小的评议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担任行政和指导职能);在公民大会上,人人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全体公民聚集到一处,讨论、决定和制定法律。法院享有与公民大会近乎同等的大权,各种法院都由一定数量的公民担任陪审员和审判员,他们的投票结果决定了判决。直接参与不仅是政治过程的原则,也是一种彰显公民身份和公民权的生活方式。尽管雅典民主有公私不分(将个人美德等同于公民美德)、排他性、易形成多数人暴政等弱点,而且当代政治思维中对公民个人权力的信奉也很难追溯到雅典时代,但“雅典的民主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渊源。它的政治理想——公民平等、自由、对法律的尊重和正义——已经影响了西方的政治思维”(戴维·赫尔德,1998,p.15)。它留给后世的直接民主形式、程序和制度安排、人民(公民)权力、自我管理等理念成了一笔永久的思想财富。

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对城邦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是元老院。但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还是建立了自己的人民大会,以形成对贵族的制约,不过人民大会所享有的权力已经明显不及希腊时代的公民大会。随着基督教的兴起,积极的公民理想迅速地衰弱了,虔诚的教徒取代了积极的、居于决断地位的公民。在中世纪也没有产生对于民主政治本质的广泛思考,但共和主义的复苏和意大利北部城市共和国的出现对于“政府是上帝赋予的统治形式”形成了挑战,人民主权对于教会的权威也构成了威胁,宗教意义上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的意志是让所有的人都得救”则逐渐转变为“公意”的讨论。但近代民主相对于古代民主的最重要超越不在于共和主义和人民主权论,而在于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

4.1.2近代国家中的代议制民主

近代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结构方面与古代城邦、城市共和国已经大相径庭,近代民主政体也必须克服古代民主的显着弱点。近代民族国家的面积和人口规模一般远远超过了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更使得古代直接民主的外壳已经很难再适用。构建近代民主制,需要贯彻人民主权原则,又要具备相对于近代国家的可行性;前者需要直接民主,后者只能容纳一种较弱的民主形式。对于此一难题,卢梭提出:“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卢梭,2003,p.84)密尔一方面认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属于整个集体的那个政府”(密尔,1984,p.43),是能够满足社会所有的要求的政府。

而“能够满足社会所有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民参加的政府”,即“完全的平民政府”。在这个政府里,所有的人“即使是参加最小的公共职务也是有益的”。

但同时他又不得不抛弃了每个个体直接参加治理的理念,因为“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市镇的社会里除公共事务的某些极次要的部分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Ibid,p.55)。

代议制成了近现代民主的基本标志。代议制就是让某些人享有“作出决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通过选举,通过赢得人民的选票来获得,(熊彼特,1979,p.331)而不是通过指定、世袭等方式私相授受,因此代议制民主实质在于“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密尔,1984,p.68)代议制民主之所以被认为是间接民主,是因为虽然人民行使权力、影响决策,都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那些“代表”这一中间环节;但至少在理论上说,“代表”产生于人民的选举,因此他们也接受了选民的委托,于是在终极意义上,是人民行使着对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如孟德斯鸠所言,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1987,p.154),代议制通过自下而上的权力授予,构成了一个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在这种权力结构中,政府不是自在的权力主体,只是受委托的权力代理人;至少从理论上说,如果政府不能称职地践行人民(选民)的委托,人民就有权收回委托。这一结构可能确保人民主权。“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萨托利,1993,p.77)因此,不仅是基本制度的合法性,而且政府能否存在下去,都以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为必要条件。这样,代议制方式就有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实现人民主权、制止权力被少数人滥用的方式。

需要注意到,尽管代议制民主看上去功能完善,然而代议制的倡导者密尔就已经看到了代议制是存在局限性的。密尔一方面指出代议制政府是可能实现的最完善的政府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揭示出代议制政府具有两个根本的缺陷:“第一,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或者说得温和一点,智力条件不充分。第二,有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影响的危险。”(密尔,1984,p.85)密尔甚至认为,平民(代议制)政府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政府更容易有“智力条件的不足缺陷”(Ibid,pp.85‐86)。第二种危险则是“阶级立法的危险,就是意图实现(不管是否真正实现)统治阶级的眼前利益,永远损害全体的那种统治的危险”(Ibid,p.98)。在后来代议制的实际运行中,密尔的上述担忧不幸被许多事实所证实。哈耶克也指出,“(代议制)民主的理想,其最初的目的是要阻止一切专断的权力,但却因其自身不可限制及没有限制而变成了一种证明新的专断权力为正当的理由。”(哈耶克,1997,p.130)代议制民主的框架一直持续了下来,迄今仍然是民主制度的核心。但在代议制民主的时代,其他的民主形式对代议制民主形成了某种补充和修正,这些形式主要有:公民投票(Referendum)、公民创议(Initiative)和罢免(Re‐call)民选公职人员。近几十年来,这几种形式的民主得到长足的发展。例如二次世界大战前,公民投票较为罕见;战后,公民投票的使用频度有所上升。

有的国家在宪法上明确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公民可以直接通过全体投票做出决定。不过实施这些直接民主的技术难度依然使得它们只能成为代议制民主偶尔的补充,代议制民主制度框架仍然是主导性的;而非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制度,一般也以代议制为首选和标志。不过,对代议制的限度,人们却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思考,这构成了20世纪的各种民主理论的重要内容。

4.1.3对代议制民主的各种批评

20世纪的众多民主理论流派(如精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等)的发展,都始自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其中,精英主义民主的核心观点是,民主是一种权力为众多团体分享的多头政治体制,是多重对立的少数人的统治;代议制民主作用最多在于选择决策者并制约其过分行为(戴维·赫尔德,1998,p.145)。韦伯最早对现代社会的精英民主进行了论述:法理型关系对应的政治建构是科层制。“科层制统治的最基本依据在于科层制‘技术最优’。与以往其他类型的组织相比,科层组织具有纯粹技术上的优越性。……科层制一方面是社会理性化的结果,一方面又象征着纪律机制大量兴起。”(聂璐,2004)在大部分近代理性主义的思想家看来,人类能够在理性、哲学和科学指导下,通过合作来自我管理,实现最大限度的和谐。但19世纪末期以来,理论家对于理性、现代性的前景不再那么乐观了,代议制民主的意义也开始被重新审读。韦伯对现代性表达了十分悲观的态度:理性化导致现代社会出现意义的丧失和个人自由的丧失。于是,社会的价值目标、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消失殆尽。要想突破这一困境,唯一的希望在于卡里斯马(个人魅力)型领袖。在现代法理型统治下,这样的领袖人物只能在科层体系之外,通过“公民表决的民主”或“领袖民主”来产生。韦伯认为,现代代议制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在选举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精英的声望和信誉,民主并不是以全体公民为基础的民主,而是确保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国家更有效率的关键机制。选举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得国家政权获得了合法性。与自然法的自由民主原则不同,韦伯强调,人民通过一种形式上自由的方式选举那些看起来更能表达他们利益和目标的领袖。这样,人民的授权者地位在韦伯那里被动摇了,代议制民主产生价值目标的功能也受到了怀疑。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本书从话语权角度诠释美国长期保持强势地位的原因所在,分析大量经典案例及当下热点话题,提出中国在话语权上的诸多问题及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美国政府转移民众关注力的替罪羊?中国大豆反击战是话语权之战?美国想方设法策反各国社会精英?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农村、城市社区、乡镇和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人大选举政府官员的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些都表明,进一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是抓紧时机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考虑出发,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一步的研究,就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比较详细的意见和进一步改革的想法。
热门推荐
  •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这年头真是坑货一个比一个多。劫回来的没钱,装假狗就算了,这回好好的劫财,却硬硬坑成了劫色!眼前这货长得人模人样,俊美妖孽,居然是头狼!这回好了,儿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萌宝一个留书出走,要给自己劫个爹!咦?劫回的这个貌似还不错诶!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青春,浅蓝色旋律

    青春,浅蓝色旋律

    在青春里,我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孤独、恐惧、压力……这本小说是我最真实的自己。时光匆匆,转瞬即逝,忽然之间,我似乎看透了一些事……
  • 逆天少年神魔双休

    逆天少年神魔双休

    一个14岁的少年,从神秘人那得知是修炼奇才,也知道了地球的危险,告别父母,从地球到修真界修炼,等到与天道平起平做时,回到地球,镇压血魔族。
  • 伪善克星

    伪善克星

    一个中南海保镖生前就是一个老好人。对于伪善者打心底厌恶的他重生在了异界、神赐予了他当年网络游戏正火的DNF中的圣职者的能力。那么一个厌恶伪善者的老好人将在异界发生些什么传奇呢?那么就请跟随我的笔进入这个奇幻的异界吧。PS:本文是新手文,但是不会写YY。11我也不会写。不喜请勿入。绝不不弃坑。加油。
  • 笼中鸟之爱

    笼中鸟之爱

    他生来是王家的人,自小立志要成为一族之长,为此付出、牺牲许多也未曾可惜。唯有一人,从少年时光一直陪着他走这枯燥、寂寞的理想之路,他舍不下。他是他的同桌,好友,贴身护卫,从懵懂少年到情窦初开,所有的记忆里,全是他。终于,舍不下的成为了理想路上唯一障碍。爱么?是爱的,但小情小爱如何比得上人生理想。恨么?是恨的,但怎么可能说得出口。***他是他少年时期的光,他因他找到了人生意义。他是他的一切,所以他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他知晓他的爱恨纠结,所以自愿守在笼中等待,只要重拾理想的他,在光芒万丈之外,在偶尔想起他时,能回来看看。只是这份爱,这份等待,终将走向何处呢?(王子歌的故事见《恶王子的吃货青梅》)
  • 难得没想好

    难得没想好

    在社会面前他和她,他们和她们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和结尾都以主人公为眼线。
  • 金钻Boos住隔壁:甜妻逃不掉

    金钻Boos住隔壁:甜妻逃不掉

    在A城,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尹氏总裁。传闻,他冷漠无情,不近女色,甚至有人认为他是gay。但是他们不知道,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婚前,他是无数女人的梦中情人;婚后,他秒变妻管严。“慕总,尹总和一个女人去酒吧了!”一旁的秘书小心翼翼的说。她把手中的文件重重的扔在桌子上说:“胆够大的,敢在我的地盘和别的女人出去,回家他就准备跪榴莲吧!”
  • 辉煌星际

    辉煌星际

    宇宙的恢宏、壮阔,让每一个生命对于宇宙有着无限的思索与向往………对于宇宙每一个生命也都会有自己的见识,无论是神一样的强大存在,还是诸如人类一样的芸芸众生,对宇宙的探索从未终止星际的诞生、星际帝国的诞生、星际的毁灭与新生、多次元宇宙的存在………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妙虚幻之于虚幻的世界之中,真象与假象的界限已经毫无意义一个节点,N个世界
  • 桢爱·金桢勋

    桢爱·金桢勋

    《桢爱·金桢勋(随书附赠至爱金桢勋精美随笔薄)》讲述1980年,一个名叫金桢勋的男孩出世。2000年,一个叫做UN的组合闪亮登场。2006年,《宫》中一个帅气、忧虑的王子李律出现在银屏前。2007年,《魔女幼熙》中一位气质非凡,冷酷而又极富野心的柳俊河再次闪耀银屏。不久前,《恋爱兵法》中他又以深厚实力打入中国市场。以男一号:金正浩的身份再一次迷倒银幕前的无数观众。如今,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社长的金桢勋,经过一次又一次华丽而又完美的蜕变之后,成为了一个令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全能艺人!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所有的公主骑士都会在你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你。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