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世界上最早实施酒精燃料计划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利用本国榨糖业比较发达、甘蔗资源十分丰富的有利条件,开始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
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甘蔗种植-燃料酒精-酒精汽车”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到2005年底,燃料酒精年产量已达1200万吨,出口燃料酒精21亿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酒精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燃料酒精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巴西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保障了能源安全,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稳定了蔗糖生产,现在燃料酒精已成为巴西的支柱产业。巴西能源农业从燃料酒精产业化发展开始,取得成功后又在生物柴油上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并取得了可喜回报,每桶生物柴油的成本已经降低为26美元。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及对策研究1.总体规划
在不同的时期,巴西选择了不同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在发展的初期,选择以传统产业——榨糖业为支撑、以甘蔗酒精为突破口,实现燃料酒精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能源农业的发展先机。在本国燃料酒精产业规模稳定后,及时提出了酒精出口战略。特别近年来在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双燃料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对燃料酒精需求量增长的背景下,巴西加大了燃料酒精出口推广力度,目前已开始向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燃料酒精,同日本建立燃料酒精合资企业的计划也在积极商讨之中。此外,巴西政府已经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能源匮乏国列入目标国,正在加强政府间的游说。借鉴燃料酒精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巴西将生物柴油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列入下一步发展重点,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与,成立了跨部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生物柴油推广政策和措施。
2.市场供应
为了扩大燃料酒精销售、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巴西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燃料酒精的市场销售。例如一些州规定,政府所属的石油公司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燃料酒精,以低于汽油的价格销售燃料酒精等。
在生物柴油的市场供给上,巴西政府也进行了系统规划: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生物柴油的比例应提高到5%。
3.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巴西出台各种措施对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鼓励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例如对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设立了生物燃油专项信贷基金,提供最高可达90%的融资信贷。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大豆、甘蔗、油棕榈、向日葵等作物,保证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原料供应,对直接从事能源作物种植的农户,联邦政府设立了1亿雷亚尔(折合0.34亿美元)的信贷资金。
4.技术开发
在1975-1989年期间,巴西政府投资49.2亿美元,形成了蔗糖酒精生产技术和酒精汽车技术的研究体系,一些研究机构纷纷与企业寻求联合,共同致力于生物燃油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全国27个州中,已有23个州建立了开发生物燃油的技术网络。最近,巴西又开发出从甘蔗渣中提取酒精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甘蔗的酒精产出率。
(三)德国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
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比传统柴油燃烧更彻底、排放尾气CO2更低等优点,得到德国政府大力推广,并且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重点加以引导和扶持。目前生物柴油已成为第一种在全国范围销售的石油替代燃料,德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1988年,德国聂尔化工公司率先从油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大,到2005年,生产企业有23个,年生产能力140多万吨,占整个欧盟15国总生产能力一半以上。
据报道,德国的Neckermann可再生资源公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流水线,整个生产工艺从菜籽开始,经过菜籽加工、压榨、抽提、粗油加工几个过程,最后产出生物柴油。着名的壳牌公司也计划在德国北部投资4亿欧元,建设生物柴油提炼厂,预计2008年年产量将会达到2亿升。除了直接从油类植物中提炼生物柴油外,德国对废弃油脂的利用也十分重视。例如,饭馆的废弃食用油不能随意倾倒,必须向环保部门支付收集费,统一处理加工成柴油替代品。
1.市场供应
德国政府规定,从2004年1月起,必须在柴油中强制性地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物燃油。为了推广生物柴油的使用,德国加强了生物柴油加油站的布点建设,形成密度大、供应快捷、服务完善的生物柴油供应网络。
全国现有生物柴油加油站1700多个,平均每20至45公里就能找到一个生物柴油加油站,并且每年还以120家的速度在增长。此外,为了保证生物柴油的质量,德国在生物柴油的质量管理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成立了生物柴油质量管理联盟,对生物柴油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密的质量监控。
2.配套产业的跟进
相关产业的技术跟进是德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重要保证。德国汽车业发达,为了配合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汽车厂家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改进。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公司主动承诺,未来生产的私人轿车将不再需要改装,可以直接使用生物柴油。随着生物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成熟、轿车柴油化趋势的加快,预计将给生物柴油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为了鼓励生物柴油的生产销售,国家每年向油菜种植户提供适当的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及对策研究经济补贴,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实行完全免税,并且提供一定的产品开发资金,对生物柴油的销售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三、对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启示
从美国、巴西、德国发展经验看,能源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总体规划,在市场、技术、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这给我国能源农业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是能源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美国根据人少地多、玉米等农产品过剩等具体国情,选择以玉米燃料酒精为先导,以纤维素酒精为发展方向的发展路径;巴西充分利用本国适于种植甘蔗的有利条件,选择以甘蔗燃料酒精为突破口、努力开拓国外市场的发展路线;德国因为本国汽车产业发达,故推行汽车积极跟进、市场供应完善的生物柴油发展策略。三国能源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适于本国的能源农业发展路径,并适时进行调整,是能源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人多地少,粮食供应紧张,大量种植玉米、甘蔗、油菜、棕榈等能源作物,会形成与粮食生产争地的局面,影响中国人口用粮安全,因此不宜大规模发展粮食酒精和生物柴油项目。考虑到我国农村劳动力富裕、收集废弃纤维素成本低、原材料供应量大、容易形成产业化规模,可以将纤维素酒精作为能源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具体、系统的产业促进政策是能源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政府在市场、税收、技术研发、资金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是必要的、有效的。在市场供应方面,三国都采取了强制性的推广措施,规定了添加生物质能源具体比例,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生物质能源供应网络;在税收方面,制定了十分详细的税收优惠政策,受惠面广,力度大。在资金支持、技术开发布局方面,对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个体都有所惠及。目前我国也制定了一些能源农业的产业促进政策,但相比之下,这些支持政策具有临时性、多变性、局部性的特点,能源农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