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建立的理论来源于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形成一个社交群体,可以极大地扩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该群体的帮助,这样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早期社会性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主要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Friend‐ster,Wallop等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其中的一种渠道,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方式。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其含义已经远不止依靠“熟人的熟人”所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这个层面,甚至包括通过与不曾谋面的“陌生人”所建立起的社交网络,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形成的网站,都被纳入“SNS”的范畴。以上这些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都可称为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
(三)SNS网站与Web2.0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SNS网站的定义是十分宽泛的,与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这些Web2.0网站区别不大。从2003年开始,Web2.0倡导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分享、用户创造,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新理念,逐渐成为网络传播发展的热点和主流。近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对Web2.0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那么为什么现在与其相似的SNS网站也如此“万众瞩目”?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何异同?
前文中曾提到“SNS网站也就是社交网站”,从这一定义出发,笔者认为SNS网站应从属于Web2.0,是Web2.0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与传统的Web2.0网站相比,如电子论坛(BBS)、博客(Blog)等,SNS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实名制,与现实交往更为接近。由于SNS网站的应用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其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它的实名制,也有些学者把SNS网站视为一种全新的网站类型,独立于Web2.0网站。目前,关于SNS网站的确切定义和所属范围都还存在着争议,但对“实名制”是其主要特征这一结论已达成共识,本文所探讨的SNS网站主要指采用实名制、类似现实交往的SNS社交网站。
二、目前SNS网站的发展状况
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SNS网站主要是Facebook和Myspace,《三联生活周刊》曾发表文章,描述现在美国年轻人之间的打招呼常用语是“有时间Facebook我”,由此可见,SNS网站在美国年轻人中的流行程度。国内较大的SNS社区网站主要有校内网、51网、占座网。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大学生为主要用户群的校内网,自它开通以来,同类型网站不断涌现,如露脸网、饱蠹网、谊多网、亿聚网等。目前,国内的SNS网站的用户群趋向于多元化,不但有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年轻白领为主的类型,也出现了所谓主打高端专业人士的SNS网站,但市场前景如何至今仍未明朗。
总体而言,国内的SNS网站与国外相比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不容忽视。下面以现在在美中两国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且规模较大的两家实名制SNS网站为例,简述SNS网站的发展情况。
(一)Facebook
美国的实名制网站Facebook发源于哈佛大学,创建于2004年2月,是目前社会化网络和web2.0的风向标。这个网站目前全球排名第八位,估值超过150亿美元,微软公司不久前宣布投资2.4亿美元以发展其广告事业。Facebook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黏性都很强,目前全球用户数量为6700万,其中2/3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在美国有90%的大学生在使用,其中60%每天登陆。这样的高速增长和短短四年多取得的成就,成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奇迹。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日前面向中国用户推出了中文版页面,从而将业务拓展到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内地用户在访问Facebook.com时,将自动跳转到http://zh-cn.facebook.com/的简体中文页面。
此外,面向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繁体中文页面也已经上线。2005年以来,Facebook已相继推出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页面。从中不难看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Facebook扩张的迅猛。
(二)校内网
发展于中国的“校内网”无论其外观还是功能,都被认为是Face‐book的“中国版”。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大学生SNS网站“校内网”作为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网站在全国发展迅速。通过校内网,大学生们可以找到自己中学乃至小学的同学(前提是对方也是校内网用户),也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喜欢的大学的学生(校内网收录了全国95%以上的大学),通过交友来获得帮助、实现交流。该网站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体验到现实生活的乐趣。目前,校内网已开通国内3000所大学,注册用户已达2000多万,基本上相当于2007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总量,其中每月活跃用户量在70%左右。2008年5月,校内网所属的千橡互动公司融资四个多亿美金的消息,更是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的一枚重磅炸弹,不但振奋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精神,更坚定了人们的一个判断——2008年是中国SNS年(http://tech.qq.com/a/20080513/000385.htm)。
(三)校内网与Facebook的异同
校内网与Facebook作为中国与美国SNS网站的代表有其相同点,但由于所处宏观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先来看他们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两家网站对于“实名制”的要求较高。校内网要求学生提供真实的邮箱地址和校内IP方可注册,要成为星级用户还需要真实的头像、姓名、学校等条件。Facebook则要求用户提供真实姓名,以及住址、工作单位、兴趣爱好等真实资料。笔者认为,这些保证“实名制”
的信息与传统网站用户注册信息相比,可能会给用户更多的安全感,更好地调动了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其次,二者都具有特别的“新闻聚合”功能,Facebook上的“NewsFeed”,校内网称为“新鲜事”,用户可以进行“新鲜事设置”,分别了解好友的“活动”、“日志”、“网络”等的更新和变化。这一功能是用户体验乐趣的重要一环(前提是拥有足够多的好友)。但这些“新闻”相比较传统“新闻”,个人化的特点更为突出,用户关注的新闻不是以大众媒体设置的议程为指挥棒,而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所关注的话题会成为个人信息需求的重要参考。可以设想,在SNS的世界里,议程设置的功能可能进一步被减弱,而舆论领袖的作用可能会增强,影响面也会扩张。这些结论有待以后研究的证实。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校内网和Facebook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从用户使用的层面来看,国内大学生(包括其他网民)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这种情况要求校内网必须有足够的娱乐性来满足用户,这就诞生了“人气之星”的评比——每所大学访问量超过10000的学生会出现在该校学生登陆校内页面后的首页下方显眼位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他(她)的页面访问,这是Facebook没有的功能。从“使用满足”的视角来分析,在使用功能上,校内网更加注意其娱乐性。
从内容管理的层面来看,校内网和中国的很多论坛一样,也有“删帖”的管理方法。专门的运营人员会用技术手段先过滤一批可疑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和色情),Facebook在信息管制上则要宽松一些。
三、SNS网站——网络世界的“生活平台”
Web2.0刚到来时,有学者认为它将开创传播实践的崭新图景——“每个个体都具备了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身份,细小庞杂多样的声音得以彰显,共同参与对‘全景世界’的建构;旧有的观点市场变成了巨型观点超市,各种微内容聚沙成塔,化作一条‘长尾’重重敲打着原有精英话语霸权的根基;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相互渗透,实体身份与虚拟角色日渐混淆难辨”(刘苗)——在信息的自由市场上,新闻传播势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模式。而现在的SNS网站将为传播实践带来怎样的新图景呢?它能否成为未来网络传播的重要阵地?
结合以上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可作以下推论。
从服务功能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的SNS网站都向用户提供了三种基本服务功能:一是建立用户档案,创建一个公开或者半公开的个人页面;二是使用联系人列表,实现交友功能;三是赋予用户查看联系人档案的权限(Danahm.Boyd、NicoleB.Ellison,2007)。这些服务功能与以往的社交网站相比,不像由完全陌生的人彼此交流,真实社会身份的公开,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引入了真实社会的关系秩序网络,用户有一定的约束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交往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从技术本质来说,SNS不是一个应用产品,而是一个像Windows那样的技术平台。基于自身的平台,可开发很多应用产品如论坛、音乐、视频等,同时为那些没有服务器资源,但有强大的信息创造能力,需要大量免费的网络应用程序的个人及小型公司提供了新型网络操作系统,面向个人消费者时都是免费的,面对战略结盟者也只收取少量的软件准入许可费。技术上的共享和低门槛的进入,无疑将进一步增强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方便性、快捷性、交往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从传播效果来说,SNS网站并不是单纯的社交网站,而是加速信息流动的工具,符合年轻人寻求同质性、相似性交往客体的欲求和接收信息的特点。与其他新闻网站相比,SNS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可能略逊一筹。但是,其信息传播的功能并没有削弱,通过其特有的“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在得知新闻后进行较详细的阅读,此后他们可能就不会再去新闻网站。而且SNS网站上网民对信息的参与度很高,以“5·12”汶川地震时校内网的用户为例,他们除了“发布”和“分享”大量各种内容的地震消息和图片,甚至有学生分享了一些地震中丧生学生的ID,短短几天,该学生页面的访问量便从几百变成几万,还有很多大学生会用“校内豆”这种校内网特有的货币形式买虚拟鲜花和天使翅膀作为礼物送给他,表示哀悼,或者留言期待该用户ID的下次登陆。这种情感表达是普通新闻网站无法做到的。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SNS网站之所以能在短时间之内崛起,它的制胜点就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融合真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世界的“生活平台”。“实名制”一方面让用户拥有如处在真实社会的安全保障感;另一方面,与真实社会的交融性,使得我们的网上交往不仅是虚拟的,带来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而且使得网上人际交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界面友好的技术支持,仿佛为网上人际交往插上了翅膀,让我们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更多元化,内容更丰富,也更为活泼有趣;另一方面,网络世界相对而言的民主性、平等性,让用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SNS网站比较以往的Web2.0网站更具有可信度和亲和力,它主张完全由用户来自主使用,或者说SNS做的正是在‘使用’用户,让用户自己来参与构建整个SNS网络社会。”
在SNS网站所营造的这个新的“生活平台”上,人们享受着技术的便捷性和虚拟空间的宽容性,在网络上延续和扩充着自我的真实生活。
[参考文献]
[1]引自腾讯科技:“校内网下一步:白领与中学生市场将如何突破”。http://tech.qq.com/a/20080513/000385.htm
[2]引自刘苗《Web2.0,基础、争鸣与未来》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03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