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ey on the represent ativ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Netizens at present
Peng Lan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of netizens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Several represent 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etizens showed at present not only impact the internet"spro gressing track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ricate course of China" sevo‐lutionat some degree.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aspects.On demands:requirements 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and of marginal affair sraiseal ot while there quisitions to ex‐press freelyand partici patein societybe comemo refierce.Onbehav‐iors:“deconstructive”action searnre sounding effect seasily,violent behavior shave been exited more frequently and there are moreinfec‐tions among groups.On thinking:some netizens abandon them selves to doubts as the basi cmood while some others leading by naiveide‐as.On valueorientations:dualism of the morality、disobey of culture and radicalism of politics are the specialties.These traits of Chinese netizens on thoughts、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re shaped by the net‐work toall appearances,but root edinpr of oundrealisti creasonses‐sentially.
Keywords:Netizens,Value Orientations,Demand Characteristics,Behavior Characteristics,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观察、分析——以中日、中韩关系为对象
闵大洪
摘要:网络民族主义是近年来中国现实政治通过互联网传播平台展现出的一个显着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发生在中日、中韩间一系列网络事件的观察,分析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文章指出,形成中日民族主义冲突的原因,主要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政治的摩擦,而2008年以来中国网民表现出的“反韩”、“厌韩”情绪高涨表明,文化因素亦是导致民族主义冲突的重要成因。文章指出,网络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网民应更加成熟,不要随意玩弄民族主义;中国网络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并坚持正确的评论立场以引导舆论,绝不挑逗和操弄民族主义。
关键词:网络民族主义,互联网,网络媒体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呈现日益高涨的局面,不论是在舆论形成方面,还是在推动民众在现实中采取行动方面,都达到令中国政府和对象国政府、媒体及民众高度关注的程度。我在2004年5月发表的论文《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提交5月在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中指出,中国网络舆论的指向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对外呈现民族主义,对内呈现批判现实主义,而“对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批判现实主义这两种倾向、表现形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网络传播研究者的一个长久课题”。
中国与日本、韩国同处东亚,不仅相互间是近邻,有着长久的历史交往,而且今天同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方都将对方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处理双边关系。近年来发生在中、日、韩网络上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一方面,中日、中韩关系的好坏以及涉及双边关系的重要事件决定了网络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强度;另一方面,中日、中韩间关系的发展与正常交往,也常受到网络民族主义的干扰,如近来中国网民强烈的“反韩”、“厌韩”情绪的表达,便是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发生在中日、中韩间一系列网络事件的观察,分析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以及在对日、对韩上表现出的差异,从而描绘出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网络现象和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的轮廓。
一、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及研究观点
(一)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
刘军宁在《民族主义四面观》一文中指出:民族主义“强调特定民族的具体文化传统的殊别性,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保护和传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和疆界的完整。”他根据民族主义在现实中的体现,更明确地说道:“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学说、意识形态,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是影响过当今所有重要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刘军宁,2008)
自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以来,强烈的民族主义一直是中国人民共有的情绪。尽管今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但任何一个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或国与国双边关系时,都必然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发现当今依然是民族主义高扬的时代,因此中国也不会例外。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表明了民族主义在中国内地民间的全面升温。随着中国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增长,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得到极大地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表现出不安,由于各种原因(如历史问题、主权问题、经贸问题、文化问题等)与中国的冲突和摩擦持续不断,因而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形成的舆论往往通过网络最集中地表现出来。
由于民族主义不依赖繁琐理论,最能抓住普通民众的心,当它在当代一旦与草根表达、快速传播的互联网相结合,无疑便成为一种天然“绝配”,大大增添了民族主义的扩张力和能量。故在我看来,民族主义与互联网结合而生成的“网络民族主义”可以双向定义:①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民族主义言论、情绪和思潮;②表达、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制造、扩散民族主义舆论,并在某些情况下推动现实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网络传播行为。
2003年国内国际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由此当年被视为“网络舆论年”。其中,在中日关系上,接连发生的以下事件使中国网民的“反日”情绪达到高潮:2003年6月,国内民间组织为宣示主权首次发起登上钓鱼岛活动遭到日方强力阻挠;8月,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计划使用日本技术;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侵华日军遗留毒气弹伤害中国民众;9月18日(这一天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日本游客集体赴珠海嫖娼;10月29日,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在演出时丑化中国。这些事件引起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响,甚至导致民众上街举行抗议行动。
于是新闻媒体敏感捕捉到网上出现的这一股强势思潮,“网络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些媒体报道及学者评论文章的标题。如当时的代表作有:《国际先驱导报》刊发的报道、文章《网络民族主义发轫百万签名递交日本驻华大使馆》(记者:韩轩,2003年9月19日)、《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作者:李慕瑾,2003年9月23日)、《南风窗》刊发的文章《近看中国正在掀起的网络民族主义》(作者:杨锦麟,2003年10月16日)等。特别是,毒气伤人事件发生后,“爱国者同盟”等7网站立即发起“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并于9月18日把对日索赔《联合声明》和打印出的4000多页百万网民签名递交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借助网络的力量成功地在外交领域直接表达了中国民意。《国际先驱导报》的评论指出:“在中国民众参与权不断提升的今天,(网络民族主义)势必会对政府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韩轩,2003)因此,从2003年起,“网络民族主义”便成为观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国际上,特别是当事国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指向及走向,便成为高度关注的对象。
(二)有关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观点
王军在《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一文中指出,有关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有四种典型观点。“观点一,网络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较消极的层面。这种观点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特别是‘愤青’在网络上极端的言论。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观点二,网络民族主义表现为较积极的层面。这种观点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一种爱国主义行为,即以网络为平台的爱国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论和行动。此观点往往是因应第一种观点而产生的。观点三,网络民族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在网络上宣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描述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观点四,‘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表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中获得了充分的表达平台,从而获得表达途径与相关目标的实现。这种观点只强调网络民族主义的表达特征,并不对网络民族主义做价值判断,只进行现象描述”(王军,2006)。
国内学术界在评价网络民族主义时,时常发生不同观点的交锋。
如2005年2月22日,人民网刊登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的文章《谈中日政治关系冷淡的九大症结》,其中一个观点认为,“就中国而言,国力毕竟远未达到美国的程度,对日‘情绪化’和‘理想化’均无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随后作者对“网络民族主义”和“对日新思维”各打五十大板。5月24日,署名“观沧海”的作者随即在“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发表《驳刘江永“网络民族主义”观》一文,文章指出,刘文“实际是将‘网络民族主义’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了,可网络上难道只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吗?这恐怕是对许多出于朴素的情感或本着理性、客观态度,在网络媒体表达或倾述民族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网络民族主义’是一种朴素的爱国思想,虽然可能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点破坏作用,但远没有日本某些既定方针政策更伤人害人。‘网络民族主义’的作用,更多的是积极地表达了民间的感情,体现了朴素的民意,形成了内部的团结。”
在我看来,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多种表现状况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如即使在同一事件中,有的网络言论表现出极端、狂热、偏执,有的网络言论则表现出客观、冷静、理性。又如,尽管在使用“网络民族主义”概念时,多少都带有一些贬义,使用“网络爱国主义”的表述时具有褒义,但在很多情况和事件中,网络民族主义与网络爱国主义又是可以画等号的。如针对外国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的事件;如针对国外反华势力的事件,当中国最广大网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尊严而发自内心的表达时,这种情况下更准确的概括应为“网络爱国主义”。至于在现象观察、问题研究时,我则十分赞同王军文章中提及的第四个观点。
二、中日、中韩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冲突
及在互联网上的呈现
(一)中日、中韩民族主义冲突的成因
民族主义既然是在国家涉外事务时发生的,因此,国与国关系的好坏是民族主义产生与否的大环境。形成中日、中韩民族主义冲突,主要有两个成因:一是历史问题,二是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问题始终是中日关系中的症结,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灾难,中国民间普遍存在的仇恨情绪是不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