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
要构造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必须明确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基本组成要素。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供应链绩效评价也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具体地说,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要解决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是什么等问题。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供应链绩效评价对象、供应链效绩评价组织、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绩效评价标准、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及供应链绩效评价报告七个方面。
1.供应链绩效评价对象
供应链绩效评价对象是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执行效果,主要用供应链中的股东利益及其顾客满意度来衡量,涉及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这里所指的供应链是处于外部集成阶段的集成化供应链,它是由供应商、核心企业和销售商等成员构成的多级系统,且各成员之间通过协调、合作以及信息的共享保障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供应链效绩评价组织
供应链效绩评价组织是负责构造供应链绩效评价系(包括供应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设定等)的组织。如前文所述,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不同,企业绩效评价由于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层有权威来强制实施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员工的奖惩相结合,所以企业绩效评价能得以顺利进行。
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供应链成员的合作本质是协商,没有一个有权限的组织来领导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因此,组织良好的供应链应该由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邀请供应链中所有关键业务伙伴的成员参与,以供应链战略为目标,协商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使大家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标及理论有一致的认识,并在绩效系统中反映所有伙伴的利益,以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来衡量其对供应链绩效所作的贡献,防止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方向来进行绩效评价。
3.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是指如何依据供应链的绩效战略目标划分而形成能进行度量的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在供应链中常用的模型有平衡记分卡模型、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基于活动成本模型等。本章第二节已对其中几种常用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做了简要介绍。
4.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通过哪些关键指标来反映供应链绩效。它是实施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层次结构来描述,评价指标的选择要依据评价客体特性和系统目标并按照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大量数据,绩效评价时应该选取哪些或多少数据、对这些数据又如何进行加工组织,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如何将战略层的关键成功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关键绩效指标上、如何将关键绩效指标分解成活动/任务绩效指标并与业务流程映射起来是绩效评价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
5.供应链绩效评价标准
供应链效绩评价标准,在有的书中也称为“标杆”,是判断评价对象绩效优劣的基准。
选择什么标准作为评价的基准取决于评价的目的。评价供应链绩效也必须有评价度量标准供评价时参考,其评价判断结果对决策者来说才有可比性。绩效标准要适当,定得过低,起不到激励和绩效改进的作用;定得过高,会令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影响成员企业的士气。供应链评价标准一方面可以与供应链过去的绩效评价数据进行比较,来反映绩效的改进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同行业竞争者供应链绩效进行比较,帮助辨别优秀供应链及其优秀的管理,发现本供应链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保持本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在具体选用标准时,应与评价对象紧密联系。如评价对象是战术或操作层对象时,应采用过去的历史和既定的目标作为评价标准。而评价对象是战略层时,应该以过去的历史、既定的目标和竞争者的情况作为标准。
6.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供应链效绩评价方法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主要是将各具体指标的评价值经过适当的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依据评价标准,得出评价结论。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运用,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复杂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采用灰关联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计算。
7.供应链绩效评价报告
供应链绩效评价报告是绩效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绩效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是供应链实施激励措施和绩效改进的主要依据。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评价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绩效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数值或状况,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供应链整体绩效,并对评价指标和计算结果的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和历史评价报告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得出评价对象绩效优劣及发展趋势的结论,形成供应链绩效评价报告,提供给供应链决策者参考。
以上这七个基本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基础。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服务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的目标。
10.3.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
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供应链绩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其自身特点,评价内容也比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更为广泛,涉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以及这些企业内部各要素。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以更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现有供应链战略、规划和运作诸方面的绩效,找出供应链的瓶颈所在,指出使供应链协调的改进方向,促使供应链健康发展。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提高供应链绩效为最终的目的。
(2)整体性原则
供应链绩效评价不仅要反映单个供应链节点企业运行绩效和该节点绩效对整体供应链的影响,而且要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因此,应尽量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企业和所有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
(3)经济性原则
即实施供应链绩效评价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其成本。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涉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相应的组织体系支持,这些都是要花费成本的。另外,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应根据经济性原则,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实施的时间间隔。
(4)层次性与突出重点结合原则
应根据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组成情况,来选择和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每一层次的指标选取中应突出重点,关键绩效指标对供应链战略目标实现和对供应链绩效管理有重大影响,应能对它进行重点分析。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即评价指标应该既包括容易用定量数值表示的技术经济指标,又包括难以量化的社会环境指标,以便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供应链绩效。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评价对象复杂,有些问题难以量化,有些问题不进行量化又难以说明问题。在评价供应链绩效时应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遵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另外,供应链绩效评价应尽量以定量分析为主,对定性指标在明确其含义的基础上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性质。
(6)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并重原则
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与分析能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评价过程和评价体系更加透明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因此,不仅要重视定期的结果性绩效的评价,而且要重视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过程性绩效评价。
(7)注重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权衡
从保证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在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时应注意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避免鼓励短期行为和局部优化的绩效评价。
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
供应链绩效评价一般从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内部绩效度量;二是外部绩效度量;三是综合绩效度量。
(1)内部绩效度量
内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进行衡量。它着重将活动和过程同以前的作业和(或)目标比较。例如,客户服务可以与上期实绩比较,也可与本期的目标比较。由于容易被这种信息管理层理解,而且相对比较容易收集,所以在进行内部评估时常被使用。内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有:成本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和资产管理等。
(2)外部绩效度量
外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运行状况的评价。外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有:用户满意度、最佳实施基准等。
基准是公司绩效评估系统的一个重要工具。许多公司已经把基准作为一种工具,对照顶尖公司来衡量自身的运作情况。这些顶尖公司既包括竞争对手也包括非竞争对手,既包括与本行业相关的行业也包括不相关的行业。有关基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基准评估的对象。许多公司对企业内部涉及相似运作的单元的绩效或处于不同地区的运作单元的绩效进行比较。例如,强生公司的运作单元超过150个,所以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内部基准评估。
然而,内部基准很少提供与竞争有关的信息,所以一个公司可能在竞争中落后却又根本意识不到。关于竞争对手的绩效信息可以用来判定哪些地方是最需要加以改进的。
然而,得到竞争对手的经营过程等信息又是极其困难的。没有限制的基准致力于将评估标准和生产流程与最佳的运作实践进行比较,而不考虑这个相关的实践模式从何而来。
这种无限制的基准不会将信息来源限制于某一特定的公司或行业。它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一个组织可以从与其从事不相关行业的组织那里学习借鉴,只要该不相关组织绩效显着或使用了革新的方法。L.L.Bean是一家邮政和目录公司,在其订单执行过程中,该公司曾经以食品、个人护理、电子等多种行业的公司作为基准而进行学习借鉴。
公司常综合使用三种定基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顾问、期刊和大学研究者出版的有用的物流数据。第二种方法是对其行业内部或相关行业的非竞争性公司,作私人定基。双边的研究可以提供有深度的和专利的知识,但并不能提供特别广阔的视角。第三种方法是构建组织联盟,从而系统地共享风险基准数据。这些联盟需要更多的努力去维持,但通常较前面所述的几种方法更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3)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
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是对供应链运作过程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全面评价。
当前,人们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和效率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评估标准能够综合反映各方面的观点。这种评估方法必须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供应链组织间能够比较并且一致适用。如果没有整合的评估方法,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公司的经理们也许会对实际绩效持不同的观点。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主要从用户满意度、时间、成本、资产等几个方面展开。
10.3.3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和选择的原则,可以将一些统计指标作为供应链绩效一般性评价指标。
1.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
这里的供应链业务流程是指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的客户为止的整个过程。从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1)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总的库存水平。其值越小,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其值越大,则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大。
(2)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
产销率指标又可以分为以下3个具体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
3)供应链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整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小。供应链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