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库存管理在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几种典型的库存问题已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分析模型,但面对供应链中的各种矛盾,必须运用新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理念和方法加以解决。本章明确了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阐述了传统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库存决策模型,通过分析供应链环境下传统库存管理的局限,引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相关策略,包括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等。
5.1库存管理概述
5.1.1库存的概念
1.库存的定义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或商品。无论是在生产企业,还是在流通企业,库存无处不在。库存具有整合需求、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在顾客订货后要求收到货物的时间比企业从采购材料、生产加工到运送至顾客手中的时间要短的情况下,为了填补这个时间差,企业就必须预先准备一定数量的该商品,也就是说要有一定数量该产品的库存。一般来说,在销售阶段,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顾客的要求,避免发生缺货或延期交货现象,企业需要有一定的成品库存;在采购阶段,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连续性,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库存。而库存商品要占用资金,发生库存维持费用,并存在库存积压而产生损失的可能。因此,既要防止缺货,避免库存不足,又要防止库存过量,避免发生大量不必要的库存费用。
2.库存的分类
库存可从几个方面来分类。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及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从库存物品所出状态分,库存可分为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其中,静态库存指长期或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库存;动态库存是处于制造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的库存。从广义的库存概念出发,把物流管理定义为对静止或运动库存的管理。
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可将库存分为以下七种类型:①经常库存,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的需要而建立的库存;②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③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指处于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以及为了生产的需要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零部件、半成品或成品;④季节性库存,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中出现的特定需要而建立的库存;⑤促销库存,指为了对应企业的促销活动产生的预期销售增加而建立的库存;⑥投机库存,指为了避免因货物价格上涨造成损失或为了从商品价格上涨中获利而建立的库存;⑦存淀库存或积压库存,指因物品品质变坏不再有效用的库存或因没有市场销路而卖不出去的商品库存。
3.库存成本
库存管理的重点之一是控制库存成本,同时确定库存相关成本也是库存决策的起点。库存成本包括订购成本、库存维持成本和缺货成本。
(1)订购成本
订购成本包括:
①订购手续成本,如订购所花的人工费用、事务用品费用、主管及有关部门的审查费用等。
②采购成本,包括估价、询价、比价、议价、采购、通信联络、事务用品等费用。
③进货验收成本,如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交通费用、检验仪器仪表费用等。
④进库成本,主要指物料搬运所花的成本。
⑤其他成本,如会计入账支付款项等所花费的成本等。
(2)库存维持成本
库存维持成本包括:
①资金成本,指因库存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该部分资金的报酬率损失。
②搬运成本。库存数量增加,则搬运和装卸的机会也增加,搬运工人和搬运设备同样也增加,其搬运成本一样增加。
③仓储成本,指仓库的租赁及仓库管理、盘点、维护设施(如保安、消防等)的费用。
④折旧及陈腐成本。库存容易引发品质变异、破损、报废、价值下跌、呆滞料的出现等等,因而所需费用就加大。
⑤其他成本,如库存的保险费用、其他管理费用等。
(3)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指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如停工待料、有了物料后的加班、计划的变动、信誉的损失、延迟订货及销售损失等。
5.1.2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
1.传统库存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概念
在库存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的基本概念,掌握并了解这些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1)平均库存量
平均库存量是指一个库存的平均数,是存货模式的重要概念,其数量一般是进货量的一半。
(2)安全库存量
仓库经常需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如需求变化、订不到货、运输中断等,因此要有安全库存量(又称缓冲性库存量)以应付这种情况。
(3)订货点与订货批量
随着物品的出库,库存会下降到某一点,这时必须开始进行补充活动,否则就要脱货,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这个点就称订货点。当库存达到订货点时,就要着手订货,订货时所订购物品的数量称为订货批量。
(4)订货提前期
从订货开始到收到订货批量为止的一段等待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或简称为提前期或交货期。
(5)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每次货物数量相同,而订货间隔期不一定相同,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单的一种订货方法。
(6)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每隔一定时间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订单,订货数量等于最大库存量与实际库存量的差额。
(7)订货费用
订货费用是指为取得物资而订货时所需要的费用。每订货一次就会发生一次费用,如订购的追踪、收货、验收、进库等费用。
(8)保管费用
它是指物资库存期间所需要的费用,如仓储费用,物资积压所发生的利息损失,物资因陈旧、变质、损耗所发生的损失等费用。
2.库存控制的作用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1)库存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库存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满足顾客预期需求。②协调供需关系,消除生产的相对平稳性和需求的季节性之间的矛盾。③分离运作过程。运用原材料库存可将生产过程和供应商的运输中断问题分离开来;制成品库存可将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分离开来。④防止脱销。有效的安全库存管理可以降低缺货风险。⑤利用订货周期。通过经济订货批量可以降低采购成本。⑥回避价格风险。通过科学的库存控制可以降低未来原料价格上涨的风险。⑦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使每个部门不仅是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功能为目标,更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个效益为目标。
(2)库存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从整个供应链的范围来看,存在很多多余库存。传统交易习惯导致的多余库存给企业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顾客满意度,因而在供应链范围内进行库存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顾客满足度。
3.库存决策的类型
库存决策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库存决策的重复性、库存来源、未来需求的确定性、提前期的确定性以及库存系统的类型等来划分。
注:CD——确定需求;VD——可变需求;CLT——确定提前期;VLT——可变提前期;P1——连续库存系统;P2——定期库存系统;P3——物料需求计划系统;P4——准时生产系统。
4.传统的库存补货策略
补货决策是库存决策中的核心决策,而独立需求下的补货决策又是补货决策的基础。独立需求下的库存决策采用的是订货点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四种最基本的策略:
(1)(Q,R)策略
它是指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较大的情形。
(2)(R,S)策略
(R,S)策略是指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该策略和(Q,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该策略和(Q,R)策略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t,S)策略
(t,S)策略是指周期性检查策略。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经过固定的检查周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经过一定的时间LT(为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点。
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又达到新的高度B。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t,R,S)策略
(t,R,S)策略即综合库存策略。该策略是(t,S)策略和(R,S)策略的综合。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
5.传统的库存决策模型
在库存决策理论中,人们一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将库存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单周期库存决策也叫一次性订货决策。多周期库存是在长时间内需求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库存比较普遍。多周期库存又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两种。常见的独立需求库存决策模型根据其主要的参数,如需求量与提前期是否为确定,分为确定型库存决策模型和随机型库存决策模型。
(1)确定型库存决策模型
根据其检查策略不同,确定型库存模型可分为周期性检查模型和连续性检查模型两种。
1)周期性检查模型
最常用的模型是不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
2)连续性检查模型
连续型检查模型需要确定订货点和订货量两个参数,也就是解决(Q,R)策略的两个参数的设定问题。最常见的连续性检查模型是不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型。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就是这种类型。
(2)随机型库存决策模型
随机型库存决策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有: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期;确定安全库存量;确定订货点和订货后的最大库存量。随机型库存模型最常见的是“报童问题”。
根据离散随机需求和连续随机需求,该问题可分为两个模型:
1)需求为随机离散的模型
假设报童每天售报数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报童每天售出一份报纸赚k元,如报纸未售出,每份赔h元,每日售出报纸份数r的概率P(r)。根据以往经验,试确定报童每日准备的最佳报纸份数。
2)需求是连续的随机变量的模型
假设货物单位成本为K,货物单位售价为P,单位存贮费为C1,需求r是连续的随机变量,密度函数为矱(r),矱(r)dr表示随机变量在r和r+dr之间的概率。
5.1.3从传统库存管理到供应链库存管理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企业只关心本企业的库存水平,通过保持一定的库存来避免缺货,保证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使生产顺利地进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需要数天甚至数月时间,而制造时间仅仅是几分钟、几个小时;零售商的库存一般在10周左右,而制造商具有每周的制造能力;经营者往往惯于去评价生产的价值,而不是着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总是觉得需求不准确、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等。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面临着降低库存量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双重压力。但是降低库存量会大大增加原材料缺货的风险,从而降低顾客服务水平。如何解决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目标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发现在全球化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面向企业内部的企业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企业不仅管理自己的库存,还关心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库存。在供应链统一的计划下,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使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使各企业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