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700000052

第52章 《营造法式》与江南宋元时期木结构建筑(2)

玄妙观坐落在苏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观,唐时更名为开元宫,北宋时改称天庆观,元代至元年间更名为玄妙观。玄妙观早期的面貌在南宋绍定年间所刻的《平江府城图》碑中尚可窥见一斑。图中所绘天庆观有棂星门、中门、三清殿、回廊等,其中三清殿为重檐顶,两侧有挟殿。后经元、明、清各朝历次重修、重建,面貌已有很大变化。

现玄妙观有殿堂七座,中路有山门、三清殿,东路有文昌殿、观音殿、寿星殿,西路有雷尊殿、财神殿等。唯三清殿为南宋遗构,其他均为晚近建筑。

三清殿系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面阔九间,约43米;进深六间,约25米;重檐九脊殿。殿内柱子布局整齐,形成满堂红式的柱网布局。下檐本为副阶,但目前已与殿内空间完全相通。大殿正立面当中三间及后檐当心间皆用槅扇门四扇,其余各间除尽间为实墙外,皆开窗。门窗、屋顶瓦饰等外立面装修已非南宋原物,是后期重修所留。

殿身每缝构架用五柱,即前、后檐柱,前、后内柱,中柱。除前、后檐柱外,内柱与中柱皆以天花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柱子立于下段柱头的铺作之上。上段柱子间用三椽栿、乳栿及劄牵连络。三椽栿、乳栿、劄牵一头插入柱身,另一头由蜀柱支承,并承托平槫。其中脊槫、中平槫由柱头直接支承。上段构架明显地带有明清时期江南建筑中穿斗架的痕迹,绝非南宋遗物,应是后代重修时所换,改动明显。下段柱子间由额枋及串枋连络,柱头施柱头铺作,柱间有补间铺作及襻间铺作。下檐深二椽架,下檐柱与上檐柱(老檐柱)间施乳栿及劄牵。乳栿与劄牵一头入上檐柱柱身,并以丁头栱承之,另一头入檐柱铺作,并承檐槫。乳栿与劄牵皆月梁造,梁广超过柱径,甚为罕见。

大殿斗栱由上檐铺作、下檐铺作和内檐铺作构成,与柱梁构架一样,原有形制与后世改建交织在一进,较为复杂。上檐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皆为七铺作双杪双假昂,里转七铺作出四杪,里外第一跳偷心,其余各跳皆为单栱计心造。假昂做法宋代罕见,而明、清建筑普遍使用,说明上檐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已留有明显的后世改动痕迹。上檐转角铺作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另于45度角出角华栱、角昂。下檐铺作较为简单,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下昂,里转出一杪以承乳栿;补间铺作同样为四铺作单下昂,里转出一杪承托昂尾。转角铺作在柱头铺作基础上,斜出角昂,承托由昂。内檐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为六铺作双杪单上昂,第一跳偷心,第二跳施靴楔以承上昂。第三跳为上昂,承令栱及算桯枋。襻间铺作做法简单,似明清时期隔架科。

四、福建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除了华林寺大殿,福建地区尚留存有几座早期建筑,莆田元妙观三清殿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些建筑后世改动较多,大多只留下早期建筑的某些风貌而已。

元妙观位于莆田北面东岩山麓,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初名天庆观。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名玄妙观,清康熙后改称元妙观。元妙观规模宏大,殿宇众多,原中轴线上有山门、三清殿、玉皇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等,两侧又有东岳殿、西岳殿、五帝庙、五显庙、太师殿、元君殿等。惜原殿大多不存,现仅有三清殿仍留有宋代建筑的某些风貌。

元妙观三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殿。外围两间为清代修缮时所加。宋构建筑为面阔五间,约23.30米;进深四间,约11.70米。从现存构架情形看,两梢间改动较多,只有中间三间基本保持了宋构建筑的面貌。当心间与次间的四缝梁架形制接近于《营造法式》中所提到的“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的结构类型。构架内外柱不同高,乳栿一端搭在外檐柱头铺作上,另一端插入内柱柱身,并用丁头栱承托。四椽栿搭在内柱柱头铺作上,上置驼峰、栌斗以承平梁。柱子分上、下两段,下段为石材,上段为木料。

构架中所用的斗栱极具地方特色。外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第二、第四跳计心,其余偷心。其中第二跳跳头上承瓜子栱、慢栱、素枋,第四跳承令栱与下昂形耍头相交,上承橑檐枋。昂尾及耍头后尾平行向上向内伸过下平槫后,与内柱柱头铺作三跳华栱后尾相抵。在乳栿背施驼峰、散斗,承第一跳昂尾,其上再施横栱两重,承第二跳昂尾及耍头尾。

里转出双杪偷心造,承托乳栿。外檐补间铺作同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里跳出三杪及靴楔,承下昂及耍头尾。内柱柱头铺作仅施三跳华栱,偷心造,柱中心缝施单栱、素枋两重。华栱里跳承四椽栿,后尾与外檐铺作昂尾及耍头尾相抵。内檐补间铺作简单,类似明清建筑的隔架科。

五、上海嘉定真如寺大殿

真如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寺,初建于宋代官场(今大场附近)。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僧永安改建后名真如院,取佛经《成唯识论》中“真实”、“如常”之义。元延佑七年(1320)僧妙心把佛寺从原址官场移建至桃树浦之滨,改名真如寺。后来因寺得名,遂称附近市集为真如镇。1963年,真如寺进行维修,在正殿内额枋底部发现“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题记,成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

真如寺采用典型的中殿式布局方式,形成主殿坐中的庭院。受“伽蓝七堂”的影响,原寺院主体建筑由山门、韦驮殿、东西配殿和正殿等七座殿宇组成,它们组合成前后两院。明清时期,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正殿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正殿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正殿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后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独正殿尚存。

真如寺大殿为单檐九脊殿,面阔三间,约13.40米;进深三间,约13米;平面几呈正方形。梁架采用前四椽栿、中四椽栿、后乳栿用四柱的方式,因此进深三间达十架椽。这与现存的江南地区其他宋元时期木结构建筑,往往采用八架椽屋前三椽对后乳用四柱的梁架方式有所不同。进深三间的深度比值约为2:2:1,前槽空间颇为宽敞。前槽在四椽明栿上立蜀柱,在蜀柱和前内柱间施平棊。平棊从次间转向山面,延至后内柱止。前、后内柱间施四椽栿及平梁,形成大殿主空间。其上置重椽,遂有草架之设,开明清两代南方建筑中置“轩”的先例。

大殿内柱均呈梭形,柱顶有覆盆式卷杀,形制优美。当心间柱下置石和素覆盆柱础,次间柱下仅置石。外檐柱有明显侧脚,并有生起,使檐口呈一缓和的曲线起翘。这说明大殿虽为元代建筑,但保留了一些宋代建筑的特征。

斗栱较为简单,为四铺作单昂,出耍头。昂已是假昂,后尾另出有挑斡,承托下平槫。补间铺作当心间置四朵,次间各用两朵,都较《营造法式》的规定为多,具有从宋代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特点。梁栿采用矩形断面的月梁,砍制工整,近于宋式做法,唯无琴面,与同时期的武义延福寺大殿、金华天宁寺大殿也有显着差别。

该寺正殿曾历经修葺,明洪武年间及弘治年间,僧道馨、法雷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又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将单檐三间改成重檐五间,但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特点。

六、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

延福寺在浙江武义桃溪。后晋天福二年(937)僧宗一建。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改名延福寺。元延佑四年(1317)重建,明正统年间重修。之后,清康熙九年(1607)、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四年(1865)、光绪三十三年(1907)多次重修。据《宣平县志》、元泰定元年“重修延福院记”碑、明天顺七年“陶孟端延福寺重修记”碑等记述,现存大殿建成于延佑四年(1317)。

大殿为重檐九脊殿。面阔五间,当心间广4.60米,次间广1.95米,梢间广1.65米,次梢两间之宽度相加,尚小于当心间,通面阔11.80米。大殿进深也为五间,自南往北第一间深1.60米,第二间深2.90米,第三间深3.70米,第四间深2米,第五间深1.60米,通进深11.80米。从现存梁架结构看,下檐及外围两间为后世所加,元构原物实为面阔三间,约8.50米;进深三间,约8.60米;进深稍大于面阔。

大殿构架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原系彻上明造,当心间正中于清乾隆九年(1744)修佛像时加天花,并作粉底彩绘,饰团龙及写生花。前、后内柱间用三椽栿,一端插入前内柱柱身,另一端架在后内柱的柱头铺作之上。其上平梁则一头置于三椽栿背上斗栱,另一端架于前内柱柱头铺作上。栿背斗栱及柱头铺作,皆于栌斗中出华栱两跳承托三椽栿。

平梁之上不用侏儒柱,而是在梁中部置栌斗,前后出华栱一跳,上施替木,似为丁头抹颏栱之遗制,但不用叉手。栌斗左右置泥道栱与慢栱两重,以承脊槫。《营造法式》卷三十一的“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园冶》卷一的“小五架梁式”两图之主要构造法与此略似。此种构造法尤以元、明建筑中为多见,直到明末清初还屡见不鲜。不过此殿在平梁梁头底部与后内柱柱头铺作之间,加弓形月梁一道,其作用如劄牵,其方法是于栌斗间出一跳承托之。前檐柱与前内柱间用三椽栿一道,栿上施蜀柱,柱作瓜柱形,下刻作鹰嘴状,此种做法,在江南地区元明清建筑中也较为常见,但以此殿与金华天宁寺大殿为最早。蜀柱并非用于承托乳栿,而是在前后加弓形劄牵。后内柱与后檐柱间用乳栿及劄牵,劄牵与前檐相同,皆作弓形月梁。次间两山檐柱与内柱间梁架做法亦如此。下檐结构,系在檐柱与下檐两柱间施“挑尖梁”,颇类明以后做法,当为后世所加。此殿梁栿的形式皆为月梁形。而整个梁架之所以如此配置,在于使佛坛前有较大的空间,并求屋脊位于正中。

除柱头铺作外,当心间施补间铺作三朵,次梢间各施一朵。山面自南往北第一、二、四皆一朵,第三间三朵。其配置方法在当心间较宋代《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已增多一朵。与金华天宁寺正殿相同。阑额下施由额,上无普柏枋,此种不施普柏坊的做法,在江南地区元代木结构建筑中仍普遍存在。上檐斗栱,栌斗宽30厘米,耳高8厘米,平高3厘米,欹高8厘米。

交互斗宽16厘米,耳高3.5厘米,平高2.5厘米,欹高3.5厘米。材为15.5×10厘米,栔为6厘米。采用六铺作单杪双下昂,单栱造,第一跳华栱偷心,第二、第三跳为下昂,每一昂头各施单栱素枋,昂面作人字形,下端特大。第二层昂头亦仅施令栱,耍头与衬枋头皆略去。

在柱头中线上利用单栱素枋两层重叠,后尾华栱两跳偷心,上出靴楔以承昂尾。两跳昂尾不平行,故其下层昂尾托于上层昂尾之中段,在其上施重栱。柱头铺作则仅上层昂尾挑起,其下层分位乃为三椽栿或乳栿所占。下檐斗栱,材为11.5×6.5厘米,栔为5厘米,用材小于上檐。采用五铺作双杪单栱偷心造,里转双杪偷心。斗栱卷杀虽上、下檐极相似,然究不如上檐老成,且后尾华栱上之素枋,雕刻已趋繁琐,为近晚期做法,疑是明代作品,又经清代重修。

柱础计有两种形式,正面当心间檐柱下施雕宝相花聚盆柱础,刀法精深,上加石,此为江南地区元代建筑习见的做法。其余的皆为形柱础。用料除下檐檐柱间有黄石者外,皆青石制。柱除下檐的外,均作梭柱,曲线柔和,尤以内柱为佳。柱身中段直径与柱高比例约为1:10。最耐人寻味的是柱上下两段均有收分,是名符其实的梭柱,比《营造法式》所说自柱之上段三分之一开始者,更加挺秀。内柱顶施圆斗,与上海真如寺相同。

七、浙江金华天宁寺大殿

天宁寺位于金华山城东南的山坡上。据清康熙《金华府志》、《金华县志》、道光《金华县志》、光绪《金华县志》等记载,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号“承天”。崇宁中(1102-1106)改名“崇宁万寿寺”。政和(111-1118)更今名。南宋绍兴八年(1138),高宗皇帝赵构为了崇奉他的父亲赵佶,赐名“报恩广寺”,又改“报恩光孝寺”。

元延佑五年(1318)重建。明正统时(1436-1449)重修,名“天宁万寿寺”。旧有石浮图,可登览。大殿后有大悲阁,乾隆四年(1739)知县伍某改建成为万寿宫,为官司视圣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捐修,后圮,同治十年(1871)重建。20世纪50年代,该寺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今仅存大雄宝殿,其余均被拆毁。

同类推荐
  •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人体尺寸与环境;人体与家具;人的感知觉与室内环境;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外环境等。
热门推荐
  • 复仇之真爱恋

    复仇之真爱恋

    冰山对冰山,腹黑对花心,卡哇伊对高朗!看看女主角怎样斗智斗勇,怎样扮猪吃老虎!!!!!!
  • 寄许炼师

    寄许炼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不管你如何的奇葩,只要你是真心,付出真情,不要说什么男人,应当以事业为重,就可以逃避,躲闪爱的来临,不管找什么样的理由,理由越多,只能越说明一点,不是男人,如果你是男人,那就拿出男人的举动出来,让她看看吧!
  • 封尽重生

    封尽重生

    少年三往,因被种下魔种,面临艰难抉择,从此光与暗并行,神山每五百年现世究竟带来灭世还是福泽,修行的最终归去是何,且封尽重生。
  • 无限之小人物传奇

    无限之小人物传奇

    原本的小混混,切看他如何亦步亦趋,把握自己走向巅峰。
  • 四王座:青王

    四王座:青王

    上帝倾听了宋青的祈求,一声雷响,世界大变!植物疯长,动物变异,人人都有了超能力。然而男主宋青获得不强也不弱的动物系【蛇】能力,呵,看来即使在这儿我也不是主角命呢!
  • 我的轮回大世界

    我的轮回大世界

    一个颓废的大学生,整日沉浸在迷茫中度日中,直到有一天,他捡拾到五个残破轮回腕表,凭借着直觉,竭力研究探索腕表作用,利用残破腕表遗留下来的物品,在阴差阳错下,建设出一个另类的主神轮回空间,引领着人类文明走向多元化。从微末中挣脱,从迷茫中坚定,从弱小中强大,平朴的情景,带来峰回路转的热血。作为轮回空间掌控者,寒铁一直与轮回者探讨着,为轮回空间制度建设上而纠结,而在地球上,每个人都在拼着命的提升自我,只为获得成为轮回者,超脱命运生死的契机。(全书完)
  • 剑御六界

    剑御六界

    修仙之人就应该断七情斩六欲,但若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回眸,就能让你忘忧解愁,那么,今生今世纵使翻遍大山大川,纵使上天入地,我,也会找到你。
  •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本书分为贸易流程函、商务通用公文和商务社会活动函三大部分。每一章的背景介绍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让读者对商务活动中各环节的商务英语信函及信函式公文有清晰的理解。文中提供大量的典型范例,能快速提高读者对商务信函用语的熟悉程度,方便记忆,易于读者掌握运用。
  • 唐僧传经记

    唐僧传经记

    小说《后记西游》共计三十六回,12.9万字。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后,又奉如来的佛旨和唐王之托,再次结伴即到各地传经说法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但延续了原创《西游记》中的情节,如高老庄惩恶婿、七仙女复仇、女儿国情结、牛魔王复仇等,而且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花果山的新主人、再灭火焰山、遇险宿鹰山等。剧中孙悟空师兄弟降妖魔、惩恶霸、斗贪官、救苦难,进一步体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坚强和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孙悟空三个师兄弟合力保护唐僧的智慧和勇气,又体现了唐僧的宽厚仁慈。故事曲折、风趣、动人,不但战胜了邪恶,而且弘扬了正气,十分具有可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