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700000013

第13章 《营造法式》作者、主要内容及版本流传(7)

一些文人也十分关注《营造法式》,如陆友仁撰《研北杂志》曾列其目,但把李诫称之为“李诚”,三十四卷误为“廿四卷”;陶宗仪在《说郛》中曾摘抄了《营造法式》中的《看详》诸条,但题“李诫《木经》”;唐顺之在《荆川稗编》中也摘抄了《营造法式》的《看详》篇目,但混入了“屋楹数”一篇。曾在南京为官的赵琦美不仅收藏过《营造法式》,而且在他的墓表中记载:“官南京都察院炤磨,修治公廨,弗约而功倍,君曰:吾取宋人将作营造式也。”

2.明代收藏的宋刻本

不过,从现有的资料看,除了修补,元、明两代官方没有重刻过《营造法式》。明初所编《永乐大典》中收入的《营造法式》所据的应是宋刻本。《栀四库全书枛总目提要》在介绍范氏天一阁《营造法式》抄本时说:“《永乐大典》所载,不分卷数,无可参校,而核其前后篇目,又别无脱漏,疑为后人所并省。”说明清初“《永乐大典》本”《营造法式》尚存内府,后散佚,其全貌已不可考。现只残存卷三十四《彩画图样》一卷,见于《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四四,其中缺一页四图。英国人叶慈曾据此残本图样校正1925年“陶氏仿宋刊本”。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曾命助教梅清点南京国子监收藏的图书与书版,发现尚存宋代《营造法式》残版60面。南京国子监所藏的书版数量相当可观,洪武、永乐时还两次对所藏书版进行修补。后因管理不善,书版时常被窃,且既补又亡。可以设想,《营造法式》原版是全的,可能被窃,修补,又被窃,到嘉靖中仅剩下了60面。由此看来,推定现存的“绍定本”《营造法式》为宋刻明修本是有所据的。可能正是因为尚有宋刻旧版在,故元、明时期只需修补而无重刻的必要。

明代官方除保留有宋刻残版外,还收藏有宋刻本。杨士奇等编于正统六年(1441)的《文渊阁书目》卷十八中就录有营造类书5部:

《营造法式》,六册;

《营造法式》,六册;

《营造法式撮要》,一册;

《营造大木法式》,一册;

《营造法式看详》,七册。

可惜只标册数,而卷数未详。与书版一样,官方所藏的《营造法式》也散亡严重。万历三十三年(1605)张萱等重编的《内阁书目》中只着录《营造法式》“二册又五册”,已成残卷,缺失卷十二以下。据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钱曾《述古堂藏书后序》所记,明末文渊阁所藏宋刊本缺卷六、卷七数卷,翰林院所藏宋刊本残卷三册。

民间尚有着名藏书家毛晋汲古阁、钱谦益绛云楼各藏有宋刻本。清初周亮工在《书影》中说:“近人着述,凡博古赏鉴、饮食器具之类均有成书,独无言及营造者。宋李诫之有《营造法式》皆徽庙宫室制度。闻海虞毛子晋家有此书,式皆有图,界画精工,有刘松年等笔法,字画得欧虞之体,纸版黑白之分明,近世所不能及。”毛氏汲古阁藏有宋刻《营造法式》不作为奇,奇怪的是他没有将此书刊行流布,原书不知所终。钱谦益绛云楼藏本系购于梁溪故家镂本,此本在清顺治七年(1650)因火灾烧毁,甚是可惜。

3.明代抄本

其余收藏家如宁波范氏天一阁、无锡赵氏脉望馆的藏本等都是手抄本。但《营造法式》能基本完整地流传至今,靠的就是这些民间抄本。

范氏天一阁抄本于乾隆间呈进,为修《四库全书》之底本。据《栀四库全书枛总目提要》,该抄本缺卷三十一《大木作图样》,而把《看详》错入之。《四库全书》以此本收录,并以《永乐大典》本补齐。但《四库全书》修成后,天一阁抄本下落不明。据《四库全书》本,《看详》的“墙”篇所引《博雅》条中,在“院”字下注“音犯”两字,此系抄者疏忽而未去尽“音犯渊圣御名”所留痕迹,说明天一阁抄本必源自宋刊本。又据所摹天宫壁藏图上的刻工名推知,天一阁本系传抄自“绍定本”。

赵氏脉望馆抄本原只有20余卷,后经多方搜访,历时20余年,始为完书。赵殁后,是书被钱谦益所藏,此后又为钱曾述古堂所递藏。二钱均为饱学、富藏之士,足见《营造法式》之可贵。《读书敏求记》曾记其渊源:“牧翁(即钱谦益)得之天水长公(即赵琦美)。图样界画,最为难事。己丑春,予以四十千从牧翁购归。牧翁又藏梁溪故家镂本,庚寅冬,不戒于火。

缥囊缃帙,尽为六丁取去。独此本流传人间,真希世之宝也。”以后即不见记载,当已不存,但曾有传抄本流传,世称“述古堂本”。

据钱谦益《牧斋有学集》所记,赵灵均也曾依宋刊本手抄一本,但此后下落不明。清人邵渊耀曾记,有人在都门见到明人抄本《营造法式》,但此抄的来源、下落皆不可考。

4.清代抄本

入清后,未见有人收藏宋刻《营造法式》的记载,但抄本的收藏者不乏其人,其中有张氏爱日精庐藏本、张氏小嫏嬛福地藏本、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陆氏皕宋楼藏本、蒋氏传书堂藏本和丁氏八千卷楼藏本等。这几种抄本几乎都源自钱氏述古堂藏本。其中最着名的当数小嫏嬛福地藏本和八千卷楼藏本两种。

小嫏嬛福地系常熟张氏的藏书楼。张燮久闻钱氏述古堂有《营造法式》影宋抄本,求之20年而不得,引为憾事。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燮之孙张蓉镜见常熟另一藏书家、爱日精庐主人张金吾得影写述古堂本《营造法式》于苏州陶氏五柳居,欣喜若狂,即借归影写,图样界画,则请人精心描绘。此本于道光元年(1821)抄成,张蓉镜撰跋记其原委,并请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张金吾等为其作跋。此本在当时号称善本,后清末着名藏书家丁丙、陆心源各藏有据张蓉镜本的影抄本。丁氏本现藏南京图书馆,陆氏本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张蓉镜抄本原以为早已亡佚,陶湘、顾廷龙等曾发出不见张蓉镜抄本的感叹,不意并未失传,张氏本后归翁同和,今藏上海图书馆。

八千卷楼系杭州丁氏藏书楼。八千卷楼所藏《营造法式》抄本,原是李之郇瞿硎石室藏书,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有此抄着录。李之郇,字伯雨,号莲隐,安徽宣城人,其藏书多珍善本,散后归丁丙八千卷楼继藏甚多。故该《营造法式》抄本除有“钱塘丁氏藏书”、“八千卷楼藏阅书”、“嘉惠堂藏阅书”等丁氏藏印外,还有“宣城李氏瞿硎石室图书印记”和“宛陵李之郇藏书印”等李氏藏印。该抄本虽源于张蓉镜抄本,但毕竟是再钞之本,舛误甚多。该抄本后随丁氏其他藏书一起售归南京江南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此本1919年被朱启钤发现后印行,被称为“丁本”《营造法式》。

此外,1932年在故宫博物院发现一部较早的传抄“述古堂本”,学界称为“故宫本”,是现存清代抄本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以上是自元至清《营造法式》的流传的大体情况。概而言之,元、明、清三代没有再刻本,虽有宋刻后修的印行本,估计印数不多。宋刊本入元以后渐渐减少,到清代已不见着录,而抄本的种类却不少,尤其是宁波范氏天一阁、无锡赵氏脉望馆、常熟钱氏述古堂的藏本,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营造法式》的基础。

三、当代《营造法式》版本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元、明、清时期文人与藏家之所以传抄、收藏《营造法式》,主要原因并不是在于《营造法式》具有研究价值,而是在于它是罕见“秘笈”,具有收藏价值。因此虽为善本,往往藏之深斋,不轻易示人。真正把《营造法式》作为中国建筑经典加以研究的,是从近代朱启钤发现并印行南京江南图书馆所藏《营造法式》抄本开始的。

1.“丁本”

朱启钤在一偶然的机会,发现江南图书馆所藏的《营造法式》抄本。在感叹此书珍贵、难得的同时,朱启钤决定印行《营造法式》,以广流传。这便是现代第一个印行本,世称“丁本”。

该印行本以石印方法照丁氏抄本影印,开本26×15厘米,共七册,署“民国八年九月二日印”字样。首册卷首有朱启钤、齐耀琳序各一。第七册卷末有山阴俞纪琦、宝山金其照跋文各一。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也向江南图书馆借影,惟尺寸照抄本原式,未加缩小。因传抄的缘故,加之石印本时间仓促,因此“丁本”中“亥豕鲁鱼,触目皆是”。不久,朱启钤就委托陶湘用诸本汇校“丁本”,准备重新刊布《营造法式》。

2.“陶本”

陶湘,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民国年间着名藏书家、出版家。他以文渊、文溯、文津三阁的四库全书本、乌程蒋氏传书堂抄本,以及晁载之、庄季裕、陶宗仪、唐顺之等摘抄文字与“丁本”对校互勘,并请老匠师详绘图样,按注填色,用力甚多。新版《营造法式》于1919年起刻至1925年毕工,历时6年。这是现代第二个印行本,世称“陶氏仿宋刊本”或“陶本”。

“陶本”按当时在内阁大库残档中新发现的绍定间平江府重刊本(当时误认为是“崇宁本”)的版式印行。一函八册,开本33×22.5厘米。第七、第八册即为彩图,精工描绘,十分难得。第八册还收有附录四种:

《李公墓志铭》;

崇宁本残叶;

绍兴本校刊题名;

诸家记载并题跋20余篇。

卷首有朱启钤撰《重刊营造法式后序》,卷末有陶湘《识语》。“陶本”误字较“丁本”少,大字清朗,图样细致,代表了近代木刻版书籍和版画的水平。它经多次印行,成为学术界使用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本子。

3.“陶本”缩印本

“陶本”的木版后售予商务印书馆,馆方除按原版刷印行世外,还于1933年缩印收入《万有文库》中。1954年,商务印书馆又一次印行。

4.“陶本”影印本

1989年、1995年中国书店两次以仿石印方法、宣纸线装形式出版了“陶本”。2006年,改为平装本出版。

5.梁思成“注释本”

1983出版的梁思成《栀营造法式枛注释》(卷上)及2001年出版的《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所据版本主要是以“陶本”为基础,并与1932年发现的“故宫本”校对过。

1930年,朱启钤发起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是20世纪前期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史学研究机构,《营造法式》是其主要研究项目之一。从此《营造法式》流布与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如果说“陶本”是20世纪前期《营造法式》研究的最主要成果,那么梁思成“注释本”的出版,代表了20世纪后期《营造法式》研究的新进展。

同类推荐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热门推荐
  • 初夏未满

    初夏未满

    没有玛丽苏,也没有霸道总裁没有穿越,也没有一女多男从青涩到成熟,每个人都在饱受洗礼她是豪门的千金,始终专情和她没有血缘的哥哥她是高干世家的小姐,一路追逐自由,却不得不嫁给大她十三岁的丈夫而她是平凡人家的女孩,却渴望着不平凡,去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这是感天动地的壮举,还是不可理喻的蠢行?这是至真至诚的情种,还是游移不定的浪子?这是执着勤勉的写手,还是好逸恶劳的懒汉?贫穷让理想变得格外丑陋,挫败使追求显得面目可憎。这就是一个“文学烈士”的悲情人生!它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穷人到底该不该有梦想?一个还在打拼的奋斗者值不值得尊重?
  • 雨洛天晴

    雨洛天晴

    作为一名“别人家的孩子”,艾晴刚上高中就参加了学生会,只是为什么会长语气这么熟悉?一周后面基,艾晴无语望天“这世界真小!”会长大人轻笑,“我的世界,有你足矣”
  • 机智男配

    机智男配

    叶政,国内战兵部门高级机击手,才智多谋.在一次和国际悍匪交战中,不料被悍匪一枪集中左腹,又因旧病复发,欠入昏迷。在的渡醒来,竟成《狂妃闹王朝》里一号男配皇甫悠。
  • 泪雨成殇:爱的华尔兹

    泪雨成殇:爱的华尔兹

    舞会上的告白,紫娟的仇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晨曦靠近,她最后的抉择是什么?为爱坚持,还是为了友情放弃,突如其来的分手让她接近崩溃的边缘。夜斯的安慰让她有了勇气面对一切。可是对不起我只爱林浩……【恶魔公主的复仇完结后重新更新,小沫会写一个好的结局,不会草草完结。加群淡沫忧伤:293150460。】
  • 蛇战群儒

    蛇战群儒

    一个孤独的少年,没有朋友,只好到一个无人的地方独自承受这一切,可是却离奇的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果你没有武功,是无法立足的,幸好他在原来的世界学习过跆拳道,散打等等,他也终于得到了朋友,可是,他还能回家吗。。。。。。
  • 红尘经图变

    红尘经图变

    修仙界,一步一脚印,一旦犯错,万劫不复。在身居高阁,与世隔绝的修仙门人来讲,红尘俗世是奇怪的,也是卑微的,如同蚂蚁一样忙碌终生,可笑而愚蠢。且看,林晓如何历经红尘滚滚,如何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 英雄联盟之剑锋对决

    英雄联盟之剑锋对决

    世界级ADC叶修,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了英雄联盟相似的世界。“什么?我竟然成了自己的本命英雄,伊泽瑞尔。”----------(本人声明,内容虚构成分较多,不要与英雄联盟这款游戏及历史背景深究)【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宁则以的太太

    宁则以的太太

    庄无嫣自认自己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虽然上学时是老师眼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但是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过如此。未完成采访任务,好不容易调动各种关系找到了游泳名将宁则以,却不想把自己陷入了一场绯闻之中,我是记者怎么会变成绯闻女主,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原来宁则以早就认识她,喜欢还是阴谋,故事才刚刚开始。
  • 盖庐

    盖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