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400000039

第39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路径(7)

生5:我最欣赏“莫听”一语,它表现了作者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情怀。

生6:我最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任”字,从一个“任”字中可以看出苏轼孤傲的个性,不与险恶势力妥协的精神。

师:有道理。苏轼在另一首词《浣溪沙》中说:“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溪水尚可西流,人生也不必悲叹啊!

生7:“何妨”、“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语句我都很喜欢,它们有力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以传统儒家思想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情怀。

生8: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倒认为这些语句是受到老庄的《齐物》论和佛教《四大皆空》思想的影响。“也无风雨也无晴”等于说只要自己对外界的一切安之若素、泰然处之,那么就没有什么风雨阴晴可言。

(掌声。学生反映热烈,相互小声交流。)

师:有意思。同样是分析苏轼的旷达胸襟,但两位同学出现了理解的差异,一种理解认为苏轼具有儒家的“进取”精神,一种理解认为是道家的“齐物”观念和佛家的“虚无”思想。大家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词句说说理由。

生9:我赞成词中传达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句子都是苏轼内心世界的反映,都是此时此刻作者抗击险恶环境的有效手段。

生10:我认为词中传达了道家的“避世”思想。作者在“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前用“归去”二字,这正是作者大彻大悟之后的真实体现:宦海的升沉进退,声名的荣辱得失,人生的死生祸福,对苏轼来说都已经无悲无喜、宠辱皆忘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有点空蒙,又有点禅意。

生11:我赞成表达了积极进取的豪情。“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二字何其坚决,“何妨”二字何其洒脱,一个“谁怕”,斩钉截铁,一个“任”字,坚定不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政治上的多灾多难,苏轼毫不退缩,从容淡定,多么刚强!

生12:我也想谈谈“一蓑烟雨任平生”。刚才这位同学关注的是“任”字,我却更欣赏“蓑”字。小序中说“雨具先去”,此时不可能披蓑戴笠,但作者为什么强调“一蓑烟雨”呢?而不说“漫天烟雨”呢?我倒想起了唐朝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不正说明了作者内心存有渔父那种回归自然的避世情怀吗?“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仿佛让我真切地看到了东坡先生在滚滚的乌云之下,在漫天的风雨之中,披着蓑,戴着笠,物我两忘,悠然垂钓于江湖之滨的情景。(长时间的掌声。)

师:太精彩了!品出境界了!关于“蓑”字,老师给大家介绍宋代俞成的《萤雪丛说》中的一段。文中说:“诗人于渔父称为‘一蓑烟雨’,于农夫称为‘一犁烟雨’,于舟子则曰‘一篙春水’。皆曲尽形容之妙也。”

刚才这位同学看出了作者在词中运用了典故,算是真正读懂了作者的心。

生13:我也想谈谈“归去”二字。刚才一位同学说“归去”二字传达了作者的道家情怀,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作者所仰慕的,但是苏轼终其一生,从未有过真正的退隐,他时时都在关注着现实,他仅仅在追求“心”的退隐,仅仅是想有一个云淡风清、不被外物所左右的精神家园!这怎能说就是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虚无”呢?

(掌声)

师:今天,大家的讨论让我惊喜,苏轼一生深受儒、佛、道三家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这三种思想同时折射到《定风波》这首词上。至于说词中主要反映的是哪一家思想,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这首词的语言作了较为深入而且十分精彩的揣摩与品味。我们不仅读懂了诗情,觅得了诗心,而且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阅读和鉴赏提出了如下明确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我借助“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品味一个字、一句话,到理解文本,感受形象,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感悟一种人生、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应该说,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认为,品味语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抓住关键字句

品味语言就是要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字句细细地咀嚼,潜入文字背后,走进作者心灵,含英咀华,探得个中之味。本节课,学生咀嚼了耐人寻味的字句达十几处,特别是对“轻”、“任”、“蓑”、“吟啸且徐行”等字句的咀嚼十分精彩!

品味语言还需要对字句进行比较,领会其中意味深长之处。课堂中一位同学说:“作者为什么强调‘一蓑烟雨’呢?而不说‘漫天烟雨’呢?”通过比较,这位同学发现了作者用词的奥秘,理解了作者的情思,同时领悟了诗歌语言的韵味。

2.重视联想、想像

品味语言离不开联想。本节课,师生一起品味字句,展开联想,自然而然地联系了许多与文本相关的诗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鹧鸪天》、《东坡》、《独觉》、《浣溪沙》、俞成的《萤雪丛说》等。这样的语言品味更丰富,更深刻,更具有文学和文化意蕴,同时也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语文课堂。

品味语言,还须放飞想像的翅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看出一幅画面,一片场景,甚至一段人生。课堂中一位同学说:“‘吟啸且徐行’一句让我看到了一个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悠然自得的苏东坡。”一位同学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仿佛让我真切地看到了东坡先生在滚滚的乌云之下,在漫天的风雨之中,披着蓑,戴着笠,物我两忘,悠然垂钓于江湖之滨的情景。”通过驱遣想像,学生理解了文字的丰富内涵,领悟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3.鼓励多元解读

同样一首诗词,不同的人去欣赏往往会呈现鲜明的个性解读特征。

本节课,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多元解读,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争论。

学生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并且绽放了耀眼的火花,形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古典诗词教学,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依据词句、自圆其说的前提下,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从而进入新的审美境界。

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时品味语言的重要性。我想,古典诗词教学,同样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品味出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深深情意。惟其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第四节 教师专业成长之“校本行动研究”

坚持加强教师培训,努力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朱永新专家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校本研究与其说是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倒不如说是一个现代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生命价值的内在需要。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如何做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校本行动研究不失为中小学教师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科研方向与定位。

一、行动研究的发展与本土化历程

1.行动研究的诞生与发展

“行动研究”是个舶来品。起初,“行动”(action)和“研究”(research)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那里,是两个用以说明由不同的人从事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是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专家学者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最早把“行动”与“研究”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当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1890-1947)曾与他的学生一道,试图深入地研究人际关系,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勒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因此很多工作是与犹太人或黑人(实践者)合作进行的。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境遇。

1946年,勒温把这种结合了实际工作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因而获得了“行动研究”之父的美誉。由此可见,行动研究是为了改变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长期严重分离的状况而提出来的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这就是: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1946年,Lewin提出了“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着名论断。随着“行动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研究者视角的不同,目前国外研究者对“行动研究”的理解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说法: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理解强调行动研究的“科学性”,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柯立尔(J.Collier)等人。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理解更关注行动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劳伦斯·斯腾豪斯(L.Stenhouse)。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引起和改进行动。

这种理解突出了行动研究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的凯米斯(S.Kemmis)等人。

2.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引介与尝试

在我国教育学与心理学界,“行动研究”一词在1982年就已经出现于一些介绍勒温心理学思想的心理学着作中,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行动研究才得到比较系统的介绍。至1995年前后,我国教育学与心理学界才对“行动研究”展开比较系统的反思并出现“做”行动研究的尝试。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第八次课程改革。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于是结合新课程实践的“校本行动研究”便应运而生。基于此,行动研究的本土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开始起步阶段(1982-1987)

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高觉敷主编)一书介绍了“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其中提到“勒温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面向社会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社会实际问题。他把这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1987年,《教育研究》杂志发表《向幼教科研工作者推荐行动研究法》(王坚红),该文重点讨论了“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我国幼教科研的意义”以及“行动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向幼教科研工作者推荐行动研究法》一文发表之后的1987年至1991年期间,各种教育杂志对行动研究几乎保持沉默,可能的原因是人们信仰“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而不是“行动研究”。

(2)系统介绍阶段(1992-1994)

1992年前后,行动研究旧话重提,并迅速成为与教育实验相提并论的关键词之一。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仅限于行动研究的局部介绍,那么,20世纪90年代初则开始走向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评析。

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了《对“行动研究”的研究》(张民选)一文,对行动研究是什么、有何特点、从哪里来、为何兴起、如何操作等问题,尤其对行动研究的特征以及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做了比较周全的评价。

继《对“行动研究”的研究》之后,有关行动研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但人们对行动研究的评价基本上都在重复性地议论行动研究如何定义、有何特点、从哪里来、为何兴起、如何操作等问题。看来,要弄清行动研究是什么,除了“介绍”,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反思”。

(3)深入反思阶段(1995-1999)

1995年前后,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兴趣逐渐开始由“介绍”转入比较冷静的“反思”阶段,这种转换的基本标志是行动研究开始作为方法论来对待,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研究的“方法”。主流的研究方式由“介绍”进入对行动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反思”。在“反思”阶段,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5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关于教师及其行动理论的思考》(唐莹)一文独辟蹊径,从追寻“教育理论的心路历程”开始,对行动研究尤其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合理性、可能性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剖析。

同类推荐
  •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五册,本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创新,用浓笔为我们诠释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独辟蹊径打造优秀的课堂教学。其中的课堂创新、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创新和提升的智慧书。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盆景滥觞于中国古代,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盆景师法自然,充满生命张力,是山水风景的缩影,自然而真实,盆景艺术延续至今饱含古代文人艺术家轻逸淡雅的情怀,可以称盆景是文人艺术家的“宠物”。
  • UFO与外星人之谜(科学大本营系列)

    UFO与外星人之谜(科学大本营系列)

    本书是关于外星人与UFO的科普读物。内容引用有关权威专家的著述和言论,将探索的触角指向地球文明之外的浩瀚苍穹,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秘外星生命与UFO,从而为读者揭开外太空生命现象的神秘面纱。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少年股帝

    少年股帝

    一个高校中的股市奇才,拥有强大的惊人异能,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驰骋于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在无形的战场上屡遇强敌,但凭其天赋异禀,斩敌于马下。在短短数年间他由一个青年才俊成长为一代资本大鳄,世界财富结构因他而改变,世界前进的节奏因他而不同····
  • 这个王爷有点囧:将妻嫁到

    这个王爷有点囧:将妻嫁到

    她是21世纪最年轻的、最有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棺材见了就开的天才设计师,然而,某天相亲时,卧草!竟然穿越了!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国度,还竟然要嫁给歃血、残暴的王爷,且看她如何与王爷斗智斗勇……
  • 双生宝成长记

    双生宝成长记

    XX年,凌家大喜,喜得一对龙凤双生子,喜得夫妻俩整日里合不拢嘴。但俗话说的好,双生子不是前世的情人就是前世的冤家,这对小家伙也能折腾的小宝贝,从此凌家笑声不断,骂声不绝,锅碗瓢盆乒乒乓乓……小时候:“妈妈,自尊是自己给自己争取来的,他成绩不好,被别人笑,那也是自找的。”凌希瑞一把推开碗,转身“噔噔”的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妈妈,你看她。”凌望阳委屈的看着老妈。凌家两口无声的对望一眼,叹息。少年:凌望阳笑:“你就一相夫教子的命,学什么撒切尔夫人,铁娘子的,还是老老实实的选个文科念念,以后找个人嫁了拉倒。”气的凌希瑞两眼冒火,若不是碍着长辈的面子,恨不得立马扑上去揍他一顿。
  • 辉煌与荣耀:圣战纪元

    辉煌与荣耀:圣战纪元

    在古老的过去,这个宏伟壮丽的奇幻世界存在着六大截然不同的种族。传说五千年前,至高天堂的天使们率领着精灵、巨龙、矮人和人类,对拥有着恐怖毁灭力量的魔神族进行讨伐,结合五个种族的力量最终将魔神族封印,大地恢复和平。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圣战。但如若十字流星之雨再次划过天际的时候,那么也就是新圣战的开始。一切的一切由一位异界的来者为起点。
  • tfboys如果不再错过

    tfboys如果不再错过

    我们的相遇,不是偶然,一眼便是一辈子,共同上学,一起爬山,坐在摩天轮上,拥抱彼此,给了彼此一生的承诺,一路披荆斩棘,从不曾放弃彼此
  • 火影之血继传奇

    火影之血继传奇

    什么?你说你有写轮眼?我有六道的轮回眼!什么?你说你有木遁?本大爷各种遁术都有,木遁,爆遁,灼遁,岚遁,还有尘遁!带着火影血继系统穿越火影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吊打各个BOSS!我叫庄毕,我在火影世界装逼!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明伦汇编家范典嫡庶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嫡庶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都市之魔术师

    大都市之魔术师

    各种各样的魔术,这是一个魔术师的世界。一个冰心的少年,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段另类的传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