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
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并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谋军令之统一。在此计划下,中共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至二十四个师至少二十个师的数目。并表示可迅速将其所领导而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政府方面表示:全国整编计划正在进行中,此次提出商谈之各项问题,果能全盘解决,则中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为二十个师的数目,可以考虑。关于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讨论决定。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军事人员应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应保障人事制度,任用原部队人员为整编后的部队的各种官佐;编余官佐应实行分区训练,设立公平合理的补给制度,并确定政治教育计划;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项均无问题,亦愿商谈详细办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区民兵应一律编为地方自卫队。政府方面表示:只能视地方情势有必要与可能时,酌量编制。为具体计划本项所述各问题起见,双方同意组织三人小组(军令部、军政部及第十八集团军各派一人)进行之。
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
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
解放区名词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应成为过去,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共方面开始提出的方案为:依照现有十八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并即以原由民选之各级地方政府名单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重划省区,变动太大,必须通盘筹划,非短时间所能决定。同时政府方面表示:依据蒋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国军令政令统一以后,中央可考虑中共推荐之行政人选。收复区内原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不因党派关系而有所差别。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种解决方案:请中央于陕甘宁边区及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五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员为省府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六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副主席及委员(因以上十一省或有广大解放区或有部分解放区),于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特别市,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副市长,于东北各省容许中共推选之人参加行政。
此事讨论多次后中共方面对上述提议有所修改,请委任省府主席及委员者,改为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四省,请委省府副主席及委员者,改为晋绥两省,请委副市长者,改为平、津、青岛三特别市。政府方面对此表示:中共对于抗战卓着勤劳,且在政治上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决定任用,倘要由中共推荐某某省主席及委员,某某省副主席等,则即非真诚做到军令政令之统一。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弃第二种主张,改提第三种解决方案:由解放区各级民选之政府重新举行人民普选,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之下,欢迎各党派、各界人士还乡参加选举,凡一县有过半数区乡已实现民选者,即举行县级民选,凡一省或一行政区有过半数县已实现民选者,即举行省级或行政区级民选。选出之省区县级政府,一律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种省区加委方式,乃非谋政令之统一,唯县级民选加委可以考虑,而省级民选须待宪法颁布,省的地位确定以后,方可实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复常态。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种解决方案:各解放区暂维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以保证和平秩序之恢复。同时中共方面认为可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府方面则以政令统一,必须提前实现,此项问题久悬不决,虑为和平建设之障碍,仍极盼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继续商谈。
十一、关于奸伪问题
中共方面提出严惩汉奸,解放伪军。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则上自无问题,惟惩治汉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伪军亦须妥慎办理,以免影响当地安宁。
十二、关于受降问题
中共方面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参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
王世杰 张 群
张治中 邵力子
周恩来 王若飞
(原载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新华日报》)
材料四 山城沸腾了——毛泽东抵达重庆
3点37分,一架草绿色的三引擎军用客机,终于冲破重庆上空浓浓的云雾,带着自身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徐徐地降落在警戒森严的九龙坡机场跑道上。
候机室大门打开了。跑在最前面的是几十名中外摄影记者,他们或胸挂照相机,或肩扛摄影机,霎时便围着机身排开了半圆的阵势。半圆中密密麻麻地站着美军宪兵和国民党宪后,他们一面维持秩序,喊叫着要人们尽量远离舷梯,一面横冲直撞,没有忘记为自己占据一个距离机舱最近的位置。
舱门无声息地打开了。
第一个出现的是毛泽东。他朝周围的群山打量了一眼,似乎要在这一瞥中熟悉重庆的山山水水。然后他取下头上戴着的考克礼帽,朝机场上欢迎的人群使劲地挥动着。那有力的挥动,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相信,他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
紧随着毛泽东走出机舱的是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政治部长张治中。
张治中把站在舷梯侧旁的周至柔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与他握手。
周至柔毫无表情地说:“蒋主席已经预备好了黄山和山洞两处住所招待毛先生。”
“非常感谢!”毛泽东淡淡地一笑,继续向欢迎他的人群走去。
赫尔利却紧紧地挽住毛泽东的胳膊,“既然记者先生们老用镜头对着我们,那就让他们拍个痛快吧!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欢的镜头。”他又顺势将周恩来的胳膊也挽住。
摄影记者欣喜若狂,“噼噼啪啪”地一阵拍摄,镁光灯闪个不停。大约拍了二十多分钟,记者们才停下来,赫尔利感到很满意,抚着他的小胡子朝毛泽东点头说:“简直是好莱坞!”
《新华日报》经理熊瑾玎从人群中挤到了毛泽东的身旁。他是湖南人,和毛泽东亲切握手后,又用一口地道的湘潭家乡话互致问候。
“他是谁呀?和毛先生这样熟?”其他的人真有几分妒忌了。
“啊,张表老,你好!”毛泽东不知在什么时候发现了人群里的张澜先生,大概是张澜那缕漂亮的银须太引人注目了。
“润之先生,你好!你奔走国事,欢迎你光临重庆!”张澜显然为毛泽东在众多的人中认出了他而万分高兴。
毛泽东拉住张澜的手说:“大热天气,你还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啊!”
周恩来从毛泽东身边绕过来,也同张澜握手,互道阔别。
中外记者们却不那么彬彬有礼,他们蜂拥到毛泽东身边,又是递名片,又是提问题,还有的远远就把手伸过来,急着要和毛泽东握手。而各党派的代表如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冷御秋等人则被挡在人墙之外,根本无法接近毛泽东。他们一个个急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处境最为难堪的是沈钧儒,他年纪大,身体小,体力差,夹在人缝里无法动弹,但又不甘心受此窝囊气,口里不停地喊着:“我是沈钧儒,我是沈钧儒……”
正在一旁和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的同志们握手问候的周恩来,看到这种情景,非常敏捷地把腋下夹着的一个大纸包高高地举在空中,说:“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从延安为你们带来了礼物,请到这儿来拿吧!”
果然,一下子把记者吸引过来了。周恩来看到毛泽东已能和各党各派代表握手交谈,才微笑着打开纸包,向记者一一分发“礼品”,原来是从延安带来的毛泽东的书面讲话。
毛泽东简短的书面讲话说:“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将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于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外国记者们读毕这份油印的书面讲话,飞身跳上汽车,一溜烟地赶进城里抢发新闻去了。
机场外面停着好几辆高级轿车。周至柔陪同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来到轿车前,周至柔指着一辆崭新的逢车说:“这是蒋主席特别拨给毛先生使用的。”
“很感谢!”毛泽东礼貌地回了一句,脚步却偏偏绕过这辆逢车,而朝着侧旁那辆标有“美大使馆”字样的逢车走去。
跟在后面的赫尔利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赶紧上前,敏捷地为毛泽东拉开后座车门。当周恩来和张治中尾随毛泽东也坐了进来之后,他才拉开前座车门,坐在了司机侧旁的位置,汽车慢慢地启动了。
(选自《黑雾红尘》作者:陈景彪、彭锦华)
材料五 为了光明的中国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尽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团结、民主自由、休养生息、建设国家。
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在重庆的四十三天中,他的诚意,他的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朴实、诚恳、谦逊的态度,博古通今的文化修养,受到重庆的国内外朋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重庆机场赠“礼品”
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延安机场阳光灿烂。一架草绿色的军用飞机静静地等候着它的客人。机场周围早已站满了延安的百姓和机关干部,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无人不在默默地为即将身临险境的领袖祝愿。十一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陪同他们去重庆的赫尔利、张治中登上专机。在飞机舱门口,毛泽东挥动着深灰盔式帽,脸上露出亲切镇定的微笑,留下一个日后为全世界所熟悉的历史性镜头。
三个小时之后,毛泽东一行飞抵多雾的山城,降落在九龙坡机场。等候在机场欢迎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还有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代表以及中外记者数十人。毛泽东第一个走下飞机,立刻被一群中外记者包围,周恩来快步上前拿出早在延安就已准备好的“礼品”——毛泽东对中外记者的书面谈话。应该说,这“礼品”不仅是给中外新闻记者的,也是给山城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毛泽东说:“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的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
“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到了重庆”,成为全国和全世界的头等新闻。人们热烈争论的毛泽东会不会来的问题结束了,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攻讦也彻底破产了。
办公“桂园”广交友
“桂园”是张治中的公馆,位于市区上清寺,与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相距不远。为了方便毛泽东在谈判期间办公、会客,张治中去延安前就通知夫人洪希原腾出了“桂园”。
毛泽东到重庆后,晚上住红岩村,白天在“桂园”会见国民党党政军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工商界、妇女界、青年界等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王炳南说:“毛泽东有一次接见一批‘小民革’的领导人,从吃晚饭谈起,共谈了十个小时。这次,主席兴致很高,开怀畅谈,旁征博引,讲的是史册古籍《红楼梦》、《西游记》等等,却又都切中时弊,针砭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主席这次以古喻今,风趣横溢,妙语连珠的谈话,使在场的人都听得入了迷,忘了时辰,无不为之感佩。”
办公和会客之外,毛泽东还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宴会、集会活动。九月一日下午,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举行鸡尾酒会。会议由协会正副会长孙科、邵力子主持,政、军、文化、新闻、戏剧等界三百多人出席,由于毛泽东的出现,这次酒会,实际上成为一次欢迎毛泽东的大会。
覃振与毛泽东相见时,紧握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冯玉祥双手握住毛泽东的手,看了又看,然后举起酒杯说:“您来了,中苏友好条约缔结了,来来来,让我们为总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实现而干杯!”语毕已泪湿双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