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常常能够发现性质相同的政府甚至同一个政府,尽管政府权能作用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但政府权能的基本内容及其权能实现的手段等则没有变化;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政府甚或性质不同、体制不同的政府,其权能内容则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那么,政府权能运行依存的基础是什么?决定和影响政府权能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政府权能与其依存的基础之间会存在不一致现象?要回答这些现实问题,必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权能运行与所依存基础之间的关系。
政府权能的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维系的条件和前提,以及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导论分析了研究政府权能场域问题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政府在不同场域中充当着不同角色,政府是“权力组织体”、“社会行动体”和“利益行为体”,政府角色是多样的,要分析多样的政府角色用场理论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政府的存在发展与政府权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广泛复杂的基础,从场域角度研究政府权能作用所依存的基础是可能的。在本部分,介绍了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对政府权能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的研究状况;概述了研究思路、基本观点,以及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研究了政府权能的内涵与本质,研究了政府权能的实体性、关系性和历史性等特性,对政府权能与政府权力、政府能力、政府职能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别。
(第二章),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问题,对政府权能运行所依存的场域、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及其场域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章分析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性质,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研究了政府权能运行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政府权能存在与运动的依存条件;研究了强取性政府权能基础与承继性政府权能基础,以及维系政府权能场域的政府自身性基础与外部性基础;分析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时空要素、实体性要素、象征性要素、过程性要素和结果性要素,以及政府权能场域的综合性、转依性、伸延性、转继性等特征。
(第三章),从政府权能的外部场域和内部场域两个视角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的型塑过程。本章以西方政治发展史为线索,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的权力关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探讨政府权能外部场域的型塑过程及其变化。国家不同权力之间形成的权力关系结构是政府权能的内部场域,本章以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确立的国家权力关系结构作为分析基点,研究了分权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与现代西方政府(广义政府)权能作用的关系。
(第四章),研究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和政府权能作用的边界,以及约束和制约政府权力的因素,分析了宪法和法律、公民权利、社会权利,以及社会道德等因素对政府权能的约束作用、约束途径与方式;分析了政府行为越界的原因、动机、主要表现、越界后果,以及政府权能边界的维持问题。
(第五章),研究了政府权能与其场域基础之间的耦合关系。
本章分析了政府权能与其场域基础之间存在的多种耦合关系,以及这些耦合关系产生的原因及其特性;研究了政府体系与其权能场域基础之间形成的整体一致性耦合、局部关联性耦合、长期一致性耦合与短暂关联性耦合等四种耦合关系;研究了政府权能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扩张与阻滞两种势力、两种状态。
(第六章),对当下中国政府权能运行依存的场域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从中国政府权能场域演进的角度,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权能发展及其场域基础的变化,分析中国政府权能场域的型构过程,重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权能场域的变化,揭示社会转型期中的政府权能特点,探讨如何在政府权能场域基础变化中建树政府权威。
政府权能场域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实践中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探索性的,由于本人理论功底和知识域野的局限,书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还很粗糙,一些认识和观点还不成熟,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