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他们居住的津德尔特还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侵蚀,这儿的人们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为生。这儿也是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色:麦田绕房,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树木挺拔。提奥多勒斯对于这儿的环境十分满意,常常带着妻子和幼小的梵高一起漫步在小镇的路边和各个角落,欣赏这令人安心的美景。说来也怪,不论散步到什么时候,小梵高总是睁着那双眼睛,对周围的一切左看看右看看,流露出无比的好奇。
幼小的梵高已然展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即使他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梵高对轰隆隆的闪电一点都不害怕,被父母抱回去后,竟然还踢着自己小脚表达着愤怒,这让父母十分惊奇。长大之后,梵高也很喜欢和外出宣讲教义的父亲一起出去,在路上看到的渐渐上升的红日、飞入树丛的云雀和雨后开出的花朵都让他惊喜欢呼。他嘴中关于自然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时候连父亲也招架不住。等弟弟提奥长大了一点之后,小哥俩也经常在后花园里看花、捉蝴蝶,一待就是一下午,往往连晚饭的点也忘记了,回到家要挨母亲的好一顿骂。他会在花园里待到很晚,带着自己的植物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在房里忙上一阵子,把植物做成标本,为家里平添一点摆设。
直到长大后,梵高还记得那些和父母一起在户外散步的情景:“我们童年的记忆全部泛起,我和爸爸一起散步……在生长着绿色谷物的黑土上空,云雀在歌唱;辉煌的蓝天上漂着白云——然后是两旁长着桦树的石子路……北布拉班特总是北布拉班特,故乡总是故乡……”
对自然的热爱不仅影响了梵高的审美趣味,也影响了他的性格。梵高自称是“农民画家”,他把自然和他感受的社会联系在一起。在梵高成年后的书信里,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在大自然中,我处处发现感情和灵魂。有时候,一排被截去树梢的柳树和一排救济院前的穷人相似;麦田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和幼弱的东西,使人们如同看到熟睡的婴儿的表情,产生一种爱抚的情感;路边被踩踏过的野草像贫民窟的穷人一样显得疲劳和满是灰尘。”
他看不惯城市里的衣冠楚楚、满嘴仁义的上层人,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他就像浑身长了虱子一样难受,他从城市的画廊里辞职,把自己流放到阿尔、奥维尔等乡镇,只为寻求心灵的宁静。他有着农民一般的打扮:粗布衬衫、宽大的裤子、脏兮兮的面容。他只愿意和底层的矿工、农民待在一起,也愿意成天待在田野和麦地里。他热心和底层民众结识并帮助他们,在伦敦的时候把自己的零用钱分给贫民窟的人,主动去比利时最穷苦的博纳日尔矿区传教,并把自己的衣物、被褥和房间分给矿工,为底层人画像。他衣着非常朴素,却比很多自诩上层人的人高贵纯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