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是非不断,他人的意图、言辞、行为,总是困扰着我们的生活,想从这纷纷攘攘中解脱,需要的不是八面玲珑的头脑,而是海阔天高的心胸。
一滴墨放入水杯,水的颜色立刻变黑;一滴墨放入大海,大海依然蔚蓝,让心灵容纳更多的东西,而不是被拖累,这就是宽容的境界。
◎ 不能参加的“拔河比赛” ◎
古人言:“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同。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人的想法。
与人交往,意见不合是正常的事情,出现分歧也是正常现象。当与他人产生意见的不统一时,不要纠缠着与人持续地争论。不如理性地跳出自己的立场,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此将两种观点相对比,便能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
主观的意见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不会有任何结果,两人还会不欢而散。别让这种固执控制了你,就算对方的观点有错又怎样?会影响你的人生吗?你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不如大度一点,对自己也是一种善待。
古时有两个人发生了争论:甲认为四乘七等于二十七,乙认为四乘七等于二十八。两人争论了一天一夜,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只好去找县太爷理论。
结果是,认为四乘七等于二十八的人挨了二十大板。
乙感到非常委屈,颇为不服,责怨县太爷处事不公。县太爷却说:“你竟和认为四乘七等于二十七的人争论,本身就很愚蠢,难道不该受罚吗?”
这句话的确耐人寻味。这世上大多数的争论其实都是愚蠢而没有必要的。有理也不一定非要用争辩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明明掌握了真理,却不能理性地处世,而是纠缠于一些无谓的争论,浪费自己的才智,破坏自己的心情,也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用理性避免无谓的争论,是一个人具有大智慧的体现。如果你遇事一味地辩论、争强,或许能获得语言上的胜利;但这种胜利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情、人缘为代价的,因为你可能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林肯就曾这样对一位和同事发生争论的青年军官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辩中耗费时间。争辩的结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其后果是难以让人承担得起的。”
一桩小事给卡耐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明白:得到争辩最大利益的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戴尔·卡耐基被邀请去参加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声名显赫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随后补充道,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他错了,我知道,”卡耐基回忆说,“我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我毫不客气地纠正了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就是出自《圣经》。’”
“那位先生坐在右边,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我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我俩都同意向他请教。”卡耐基继续说,“法兰克听了,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也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永远避免非理性的、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非理性、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应当能免则免。的确,生活中的争论往往不过是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说白了,不过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谓的争论,便仿佛是因为自己喜欢吃苹果,就一定要跟喜欢吃西瓜的人证明苹果更好吃——这样的争论,无论输赢,除了让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心情不悦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即使你巧舌如簧赢得了这场辩论,你就能让对方因此而尊重你,对你产生亲近感和好感吗?恐怕不仅不能这样,反而会让对方对你产生抗拒感。
言辞如刀。失去理性的无谓争论往往容易让人失去自控能力。在不断升级的话语攻击中,态度渐趋蛮横,言辞逐渐伤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去挑战对方的心理底线,甚至演化为人身攻击。从而导致双方的仇视、憎恨,以致让冲动之火烧毁了理智的缰绳。
英国有句谚语:“无谓的争论就像家鸽,它们飞出去后还会飞回来。如果你我明天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够了。”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不过是立场、喜好、出发点的不同。与人发生分歧时,倘若非要分辨个是非对错,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争论就相当于一场拔河比赛,与其说是在争论正义,还不如说是在争论个人的胜利。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更何况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如果被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控制,你就会被各种情绪折磨。与其如此,不如尊重对方,用理性克制争论的冲动,如此既成全了对方的面子,也让自己多了一个朋友,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
◎ 用老鼠的眼睛看世界,猫就成了狮子 ◎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反映了他内心的宽广与狭隘,而内心的宽广与狭隘则决定了你的人生态度。若是你用老鼠的小眼去观察世界,那么你能够看到的东西就有限,而且一切东西都会在你的眼里无限放大,那些本来不大的危险到你眼中也会成为致命的危机!
若是你的心空间不够大,那么负面情绪一滋生,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如惧怕、自卑、恶毒、脆弱、敏感……它会蔓延到你心中的各个角落,占据你的每一个意识,甚至让你的所有行为都被这种忌妒影响,让你的生活重心不自觉地发生偏移。从前,你为自己而活;现在,你的生活都在围绕那个你忌妒的人,时而惧怕,时而厌恶,时而羡慕……
一只大老鼠躲在老鼠洞里不敢出来,它对小老鼠们讲:“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就是猫!猫是天底下最凶猛的动物,它们的爪子能一下子抓烂我们的骨头,遇到猫,我们一定要远远地躲开!”一边说,一边瑟瑟发抖。
“不对啊!”一只小老鼠说,“我听人说,狮子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
“猫就是狮子!”大老鼠说,“它们的毛,它们的爪子,它们的牙齿,让所有人都害怕!”
“它们真的是同一种动物吗?我看电视,狮子和猫不是一个样子。”小老鼠说。
“别胡说,让猫听到小心吃了你。”大老鼠叹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也是一只猫,这样就可以什么都不怕,每天都有好吃的,不用东躲西藏,哼,猫真是幸福的动物,真让人看不顺眼……”
“可是……”小老鼠怯懦地低声说,“昨天我还看见那只猫被狗欺负……”
大老鼠并没有听到小老鼠的话,它仍然沉浸在对猫的忌妒中,它什么也听不到。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负面情绪一旦蔓延,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故事里的老鼠畏惧猫,到了将猫当成狮子的程度。若是我们也如同这个老鼠一样,用它的眼睛来看世界,那么困难就被放大,以至对整个世界的印象,也跟着这种心态被扭曲。
恐惧会改变你的生活,它会让你草木皆兵,眼里、心里充斥的都是可怕的事情,而这些东西会让你忽视生活的美好,想的只有失败,最终将这种失败变成一种现实。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总要用老鼠的姿态去瞻仰猫呢?
困难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从容处之便能看到幸福,也会得到解脱。
雨笙高中的时候,曾经用三年的时间忌妒同班的一个女孩,原因也很简单,雨笙一直暗恋的男孩追求那个女生做自己的女朋友。雨笙承认,那个女孩美丽温柔,学习也不错,人缘也很好,简直挑不出毛病,而自己却是个喜欢打球的假小子,没什么女人味,她理解男生的选择,但是,忌妒之火一旦燃起,就根本扑不灭。
雨笙想留长头发,想要模仿那个女孩的发型;听说那个女孩平时练书法,雨笙自己也报了一个书法班;那个女孩是英语课代表,每天用清亮的声音带领大家晨读,雨笙每天都在家里念几个小时的英语,为的就是在口语上超过她;每次考试,雨笙更是注意女孩的每一门成绩,她的成绩那么高,贪玩的雨笙望尘莫及……
在这样的煎熬中,雨笙终于考上了大学,她庆幸自己在报考志愿的时候还算清醒,没有和那个女孩填同一所学校。这段青春故事伴随着毕业落幕,领毕业证的那一天,雨笙突然觉得很感谢那个女孩,如果没有这个完美的女孩,自己根本不会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这样一想,雨笙终于释然,微笑着和那个女孩打着招呼。
没想到那个女孩露出了羞涩的微笑,对她说高中三年,自己都很“仰慕”雨笙,她觉得雨笙长得帅气,幽默、活泼、讲义气,即使每天都在玩玩闹闹依然有那么好的成绩,只是她们的个性差得太远,她一直没有主动和雨笙说话,她觉得雨笙是整个高中她最欣赏的女孩,如果可以,她也想和雨笙一样……雨笙跺着脚大叫说:“你说什么?你知道吗?我忌妒你忌妒了整整三年!三年!”
忌妒和恐惧一样,都是我们心灵中需要清除的杂草。忌妒的本质是羡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别人的花园再美也没有必要羡慕,毕竟你有属于你的幸福。
不要用针眼大的心胸去看待生活,放宽心,只看那些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事情,人生才能充满快乐,你才能够从容面对每一天。
◎ 温和的反对,好过直白的否定 ◎
世事无绝对,很多事我们都不能肯定地说出是非对错,但是我们又很容易犯这种错误。比如,有时我们可能会否定一个人,或是被一个人否定。当我们被否定的时候,对方的言语一定是刻薄的,就连对方的眼神看起来都充满了鄙夷。这或许有我们的主观看法,但不能否定,对方给我们直观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同样,你若是轻易否定一个人,在别人眼中,你也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
否定一个人很简单,但如果你总是一味地否定他人,那么就会给你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甚至会让人觉得你十分不友善。无论别人怎么不好,你都不要轻易完全否定他。因为宝石有宝石的光彩,石头也有石头的价值。
张娟大学毕业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她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工作,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地方都不懂,甚至连一些基础的东西都不得不去请教其他人。
然而,当张娟非常谦虚地向同事请教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位同事的嘲笑,说她的能力简直差得要命,留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能进入这个公司也必然是走后门托关系的,还时常用鄙夷的眼神看她。为此,张娟感到非常苦恼和难过,但张娟最终还是咬牙留了下来,并努力工作,从而充分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最后,张娟成了那位同事的上司。
今天的不足不代表明天的失败,当别人的能力还不够时,当别人的能力还未得到完全展现时,请试着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不要去嘲笑他人,更不要去一味地否定他人的价值,或许有一天他会比你更成功。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对方陈述他们的某种观点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否定对方,“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说得不对”“你错了”等,仿佛只有自己的高谈阔论才是真理。其实,有时并非对方说得没有道理,而是人们的虚荣心作怪,总是觉得对方说对了,自己就是错的,会让自己很没有面子,或者是过于自傲的性格让自己不肯客观地看待问题。殊不知,就是这样的行为破坏了双方的关系,甚至还会引发人为的战争。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自以为对的想法不过是一家之言、片面之词。所以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说辞时,要谦虚一点,与人为善,不要一味地否定他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换个角度想想,就会有意外的发现。既然有如此多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考虑问题。
很久以前,普陀山的一座寺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两个人。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吃斋念佛,相依为命。小和尚还算机灵乖巧,可是有些时候看待问题或做事情却显得有些固执,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有一次,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道题:“一个非常爱清洁的人和一个生活很邋遢、不讲卫生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讲卫生的人先去洗澡?”让他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小和尚仔细地想了一阵,答道:“肯定是不讲卫生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非常脏,需要去洗澡。”老和尚听完小和尚的回答,不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又改口说道:“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听完,只是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