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自我评价就是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急功近利或者怨天尤人。
另外,还需要认清工作的实质。工作不仅占据着我们人生大半的时间,还承载着我们一生的理想、目标、荣誉、成就和价值,并关系到我们的财富、地位、名声、收入、房子以及假期。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就是影响人的一生幸福与否的头号因素。
然而,那些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的人仅仅占少数,大多数还是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更多的时候是在一种无可奈何状态下庸庸碌碌直到退休。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有的人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喜欢迎接挑战,而另一些人却更喜欢对工作敷衍了事,碰到问题就选择躲开,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所有一切的迷惘困惑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工作呢?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松下幸之助说过:“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永远只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工作并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苦干、卖苦力,更不是领导吩咐什么我们就执行,然后等着发薪水。工作的实质就是凭借我们自身的能力、经验和智慧,凭借自身的干劲、韧劲和钻劲去克服困难,解决那些妨碍到我们实现目标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却往往忙着应付工作,将个人的问题视为工作的问题,夸大或者忽略工作中的问题。之所以应付工作,是因为工作中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而我们习惯性地将这些问题、困难推给上司和老板。我们只要避开问题就能避免犯错。避免了犯错的可能,老板就不能挑出我们的毛病,也就不会解雇我们。然而实际上,工作也好,人生也好,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勇于解决问题,闯过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却只会像鸵鸟一样把头钻进沙子里,对问题视而不见,期望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幻想着问题自动消失。
事实上,那些高绩效的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幸运儿”,他们从未回避问题,从不惧怕困难。他们总是积极思考,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并找出有效解决办法。所以,他们常常能够克服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别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工作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就像是人生中总会遇到种种麻烦与不测一样。因此,我们要直面企业中出现的问题,直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至今还没听说过在工作中没有碰到过问题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
逃避问题,把问题推给上司或者是老板,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责怪老板不开明,责怪条件不具备,责怪同事不配合,这些怨气并不有益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愚蠢的人坐在一起互相抱怨,那么最终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相反,明智的人总是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积极寻求改进的办法……
因此,“想干事”会指导我们认识自我、认识工作,抛弃不作为,直接为企业解决问题。在我们想成就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从想干事开始。
◎ 执行力强弱决定实干效果 ◎
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就能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
执行力,就是良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发生在东北一家破产并被另一家财团收购的国有企业里的故事。企业破产了,厂里的员工对未来翘首以待,希望管理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方法。但是,意外的是新领导的到来却没有带来什么变化。制度和人都没有变化,机器设备也没有变。而新领导对员工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先前制定的制度。最终,不到一年时间,这家企业就扭亏为盈。新领导的绝招是什么?正是执行,无条件地执行。
美国人事决策国际公司的一位高管曾经指出:“企业的战略之所以会失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执行力不足。经理人要为此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或者是没有足够能力去执行,或者是判断错误,因此,提高‘执行力’对经理人来说十分重要。”
另外,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每家企业的领导人可以说都是战略家,也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却很难亲自处理公司的管理流程。在他们看来,这是早已过时的微观化管理,自己应该充分放权,把权力交给那些具体负责工作的人。
佐佑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学就曾经说过:“其实放权的观点是极为片面的。经理人参与到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权力的削弱,相反正是一种更好的积极融合。他们常常会从更加细小的环节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提出新问题,并且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公之于众从而号召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这里以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为例来进行说明。凡是与该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有过交集的人都会知道,罗兰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哪怕那仅仅是一件小事。他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不同的任务,每一个需要自己或别人做的事情他都会用录音笔记录下来并让秘书发给相关的人员。而且,他通常还会每天发出四五十个“内部备忘”给不同的人。在每一份“内部备忘”上都会标注时间,一旦时间到达后,秘书就会把这个“内部备忘”又重新放回罗兰的案头。所以,没有什么能够成为让其忘记一件曾经关注过的事情。
罗兰·贝格还常常把自己比喻成为一支足球队的教练,其主要工作当然应是在球场上完成。他通过实际的观察来发觉球员的个人特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球员们找到更合适的位置,同时把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建议传达给自己的球员。
其实,对于经理人而言,情况都应该是这样的,只有那些参与企业运营的经理人才能拥有足够把握全局的视角,也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决策。
PDI的刘女士就对此表示:“工作都是以执行作为其核心,而且不论组织大小都不应该将其交付给其他人。如果一支球队的教练只会在办公室里与新球员达成协议并把所有的训练工作都交给助理的话,那么结果就可以清楚预料到了。”
执行对企业而言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早在2002年上半年,全美企业经理人协会将“执行力”评选为经理人必须提升的技能。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提升执行力呢?
首先,经理人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姆查兰就指出:“经理人培养‘执行力’的目的就是为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从而促使组织一种执行文化的形成,进而促进各经理人执行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建立企业执行文化的过程中,经理人的示范作用非常大。在某种程度上,经理人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从而最终将其演变成企业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企业员工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要提高员工执行力就必须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工作能力。
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按照领导要求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但是,想要提高员工能力,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员工自身必须加强学习并提高自身素质。(2)企业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通过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方式促使员工进行自我提高。(3)企业进行现有的员工价值开发。如果把人的价值比喻成“冰山”的话,那么它有90%都是沉在水面下等待被开发的,而水面上的10%就是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企业一定要让员工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企业要重视普通员工的解码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掘员工自身的潜力和价值。(4)选拔合适的人才,让其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对于在岗位上不称职的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也会有助于员工整体能力的提高。
第二,转变工作态度。
态度不够积极正是造成执行力较弱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态度问题,我们总是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往往会认为良好态度的缺乏仅仅是下属员工的问题,是其不合格的表现,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只能通过要求该下属员工主动改变工作态度来解决。其实,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让领导者做出改变,而不仅仅只是下属员工态度的改变。
然而,管理者要想让态度不佳的员工做出改变,变得具备执行力,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了解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并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的工作。
2. 应当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员工什么事都被管理人员隐瞒的话,这将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3. 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管理者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指示期望达成的结果和所期望完成任务的时间,并与下属员工确认双方的理解是否相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执行力才有可能会实现。否则,下属员工对执行内容的理解与管理者相左,只会换来管理者对员工执行力的不满罢了。
4. 督促下属员工制订工作计划并将年度目标分解到每月每周,同时还要注重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旦有了工作计划,无论员工工作态度如何,都会自然而然对工作计划和任务进行思考并想方设法完成。
5. 严格、合理、有效的监督检查、控制机制及公开、公平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当充满热情和激情的员工面对其充满了嘲讽的奖惩制度的时候,作为社会动物的他们是很难做到置若罔闻的。表现不佳者被纵容,那么坏习惯就会像“瘟疫”一样被四处传播并复制。
总而言之,要想让员工做到有执行力这一点,管理者本身的改变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具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并且通过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员工执行力,执行也才能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
说得最多的人往往地位最低,而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大智若愚般的人,真正的成功也应该是行动的结果。同理,最伟大的人是在行动中被他人见识到其不凡之处的人。
◎ 宏图大业,始于小事 ◎
当面对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的时候,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成功并不一定都是成就大事业,把一件小事做好并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也是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无论工作大小与否都全力以赴去做,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并高效完成。同时,作为一名员工,你必须真正理解“平凡”之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关注那些以往总是被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并尽心尽力去做好它们。
无论什么人,在进入工作生涯后,都需要经历一段把所学知识与具体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此时,你不能抱怨由于不具备工作经验而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你更需要的是从一些简单的工作中开始实践并在其中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让你不断成长,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所以,当面对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的时候,你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同时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攒经验,为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刚毕业的峰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但其实他有着不少的优势,例如数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峰在抱怨命运不公的同时也羡慕着那些拥有一份体面工作,拿着一份优厚薪水的同窗,如此一来,他不仅仅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就连对写作的兴趣都失去了。他整天都在琢磨着跳槽,然后能有机会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拿到一份优厚的报酬。就这样,两年时间转瞬即逝,他的本职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什么收获。其间,峰尝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都被拒绝了。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峰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对文化活动相当贫乏的小镇而言,可谓是一件大事,因此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上很快就被围得人山人海。这次峰迟到了,站在厚厚的人墙后面,即使踮起脚尖也没办法看到里边的情形。这时,一旁的小男孩吸引了他。只见小男孩不停地从不远处搬来一块块砖头,耐心地在人墙后面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足半米高。峰并不清楚垒这个台子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当男孩站上去的时候还冲着峰笑了一笑,那正是胜利的笑容。
刹那间,峰被震撼了,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麻麻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那么只需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就好了。从此以后,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踏踏实实地艰苦实干。很快,他便成了远近驰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也接连出版,还有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也纷纷降临。业余时间,峰也不辍笔耕,他的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社的特约撰稿人。而如今,峰已经被调到自己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