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戏剧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有不少的佳作流传后世。相传他少时聪明过人,且胸怀大志。
郭沫若四岁半时,即开始从师于一位沈姓私塾先生。那个时候的私塾先生常常要教学生练习“对对子”。 有一次,沈先生带着一群孩子春游茶溪河畔,见有人钓鱼,便出上联:“钓鱼。”有的学生对“洗衣”,有的对“捉鸟”,有的对“写字”,有的对“爬树”……唯有郭沫若信口对出下联“打虎”,不但成文不俗,而且小小年纪,豪壮的气魄已露端倪。沈先生直呼“与众不同,今后大有出息”。
有一次,少年郭沫若和小伙伴们一起钻过狗洞,到私塾隔壁的一座寺庙里偷桃子吃。这件事被庙里的老和尚知道了,便告诉了沈先生。沈先生便叫孩子们来问,并且出了一个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告诉孩子们,如果哪个坦白交代并对出了下联,可以免打。其他孩子都没办法对出下联也不敢承认偷了桃子,只见郭沫若站起来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沈先生一听,不禁暗自叫好。郭沫若给出的下联对仗工整,而且“攀桂”和“步蟾宫”都是考中状元的意思。他看到了少年郭沫若的横溢才华,也看到了他所具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于是,沈先生日后更加悉心培养郭沫若,郭沫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成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
以上的故事说明了立志高则人行远的道理,类似的事例可说是不胜枚举。低飞觅食的燕雀哪会理解鸿鹄的冲天志向呢?庸人又怎能知道英雄的胸怀呢?你想超越眼前的事物带来的局限吗?你想拥有不一样的广阔未来吗?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吧,立大志,立高志。
“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这是一种与天试比高的傲气豪情,是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是一种千古名扬的英雄情结,更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最高博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吞吐宇宙的心胸,要高一步地立身,如此我们就能够登高望远,天高地阔,以区区溪流汇聚成滔滔江海。
慧心物语
“大丈夫在世,立不世之功”,成就是由每个人立志的高低不同所决定的。为人处世应立大志、立高志,唯有志存高远,才可以超越眼前的事物所带给的局限,天高地阔任我行。
008 全力以赴,不为自己留退路
相信很多人对这些现象感到困惑:
同时进入公司的人,几年后注定要分化,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少得到老板表扬;有的人没那么辛苦,却很讨老板欢心,屡屡得以提拔;有的人工作多年依然默默无闻、毫无建树;有的人却是公司里的佼佼者,不停地创造着佳迹……
为何会这样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某天,一个猎人带着自己的猎狗去森林里打猎。半天过去了,猎人看到森林中没有什么猎物,正准备离开,突然跑出来一只野兔。猎人拿起猎枪朝野兔开了一枪,结果只击中了野兔的一条后腿。受伤的野兔开始拼命地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出去追赶野兔,但是还是让野兔逃跑了。
猎狗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恼地骂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野兔都追不到!害得我今天要空手而回了!”猎狗听了主人的话,很不服气地顶了一句:“可是,我已经尽力了呀,那只兔子跑得太快了!”
野兔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凶得不得了,你脚受伤了怎么还能跑得这么远,而且还跑得过它呢?”野兔回答道:“并非我跑得比猎狗快,而是因为猎狗追捕猎物是为了得到主人的肯定、美味的食物,它跑累了大不了不追。我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所以只能竭尽全力地奔跑。”
在上面的小故事中,猎狗因为没有抓住即将到手的猎物,受到了主人的谩骂。猎狗已经尽力而为了,它有什么错吗?但是通过后来野兔与同伴的对话,我们可以领悟到:并非野兔比猎狗跑得快,它也根本跑不过猎狗,而是它为了保命不得不竭尽全力地奔跑,可见尽力而为和竭尽全力的结果截然不同。
现代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人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做事情仅仅满足于尽力而为,认为工作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没必要让自己累死累活的,就如同故事中的那只猎狗,结果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也不容易获得上司的青睐和事业上的成功,导致整个人生陷入了困顿。
正确的方法是,要像故事里的野兔一样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是指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竭尽全部的才力和能力。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人,才会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得到丰硕的回报。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便能够获得的,都需要全力以赴。
大家只知道袁隆平教授在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已经达到1287千克,但是有谁想到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全力以赴,坚持每天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在试验田里一“站”就是十七八个小时的结果呢?“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为事业全力以赴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为什么尽力而为和竭尽全力的结果如此不同呢?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讲一讲潜力。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存在,但大多数人只发挥了不到10%,剩下90%以上的潜力则被深藏起来,这正是尽力而为的结果。而全力以赴则能有效激发起剩余的潜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进而实现心中的愿望。
不过,一旦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做事,就意味着每天必须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汗水,必须要毫不犹豫地清除自己的惰性,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这绝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也正因为全力以赴太难做到了,所以大多数人一再地躲避它,甚至违背它。
是的,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确很难很累,但是当我们获得了成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事实上,当我们全力以赴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全力以赴所带来的个人满足使我们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兰狄·马丁是一名美国运动员,他在1972年参加了第一届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这次比赛全程超过26英里,而且是在起伏很大的山坡地进行,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此之前,兰狄·马丁一直在积极备战,他希望自己能够拿冠军。但遗憾的是,兰狄·马丁最终只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当记者问兰狄·马丁没有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会不会有遗憾时,他很坦然地回答道:“当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胜利了,因为我已经全力以赴了。每一位跑完全程的人都是胜利者,结果是什么样是另一回事,关键是好好地、全力以赴地去做,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的遗憾了。”
兰狄·马丁是抱着赢的心态去比赛的,但即使他输了,也没有觉得遗憾,或者气恼。的确,拿第一是赢,全力以赴也是一种赢,享受这个付出的过程吧。没有一件事比尽力而为更能使你满足,也只有这时候你才会发挥最好的能力。
看到了吧,这种气度令人肃然起敬。
因此,当你的工作或人生陷入困境时,不要再以“我尽力了,结果不理想”的借口敷衍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时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
慧心物语
全力以赴做事绝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每天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汗水,要毫不犹豫地清除自己的惰性,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009 摆脱优柔寡断,做行动的巨人
人的一生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这条长路上还会有很多岔路口,道路的选择非常重要。那么,当面对形形色色的抉择时应该如何突破迷雾,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此时,有些人往往犹豫、犹豫、再犹豫,三思、三思、再三思。
一位智商很高、渴望成功的大学教授决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的时候了,他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能挣到多少钱啊,我还是试试其他的方法吧。”
又有朋友建议他炒股票,他豪情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我还是等等看吧。”
他很有天赋,却一直在犹豫中度过。两三年了,他一直没有“下”过海,一直碌碌无为。
由此可见,过分谨慎和粗心大意一样糟糕,我们不要做过于谨慎的“犹豫先生”。
的确,世上有很多人做事太慎重,凡做一项事情非要经过很长时间、反反复复地考虑不可。这样千思百虑有它的好处,但实在是谨慎有余、胸怀不足,有时候千载一遇的大好机会就会在犹犹豫豫当中失掉了,正可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时,只因性格上太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下不了除掉刘邦的决心,结果使得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下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落得个夫人不保、拔剑自刎的结局,真是可悲可叹。
所以,要想获得某种成功,我们就必须有果断的精神,做一个果断行事、当机立断的人。果断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气质,它能使我们着眼当前、放眼未来,拨开重重迷雾做出正确的抉择,它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某些人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和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
果断并非一意孤行的“盲断”,也非逞一时之快的“妄断”,更非一手遮天的“专断”,而是要基于客观的事实根据、出众的预见性眼光,更要有决心与魄力。成大事者身上大多具有果断的特质,发现机会后,他们往往能够当机立断,及时地抓住机会,进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不过他们也并非天生就具有这种特质,只不过他们更注重在一次次的决策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在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名字是个传奇,他做事果断干练,眼光实际而长远,他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业精英的典范,他是果断行事取得成功的极好例证,他的事例被众多成功学大师引为例证。
1865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联邦政府与议会首先核准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再以它所建造的铁路为中心路线,核准另外两条横贯大陆的铁路路线。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提出了数十条铁路工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