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圭臬:《变形记》
《变形记》是影响最大的现代派作品之一。《变形记》表现了人的异化,但并未揭示异化的
原因,也未指出消除异化的出路。《变形记》中的世界荒谬丑恶,然而对它却无能为力。小
说情调低沉,情节怪诞。小说的结局悲惨,对人生的前途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不
过,书中在似乎是对命运深不可测的悲哀绝望中,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灭的东西。在对丑恶
的憎恶中,引起人对光明的向往。
孤独苦闷人物异化
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是著名的奥地利作家。
卡夫卡是幻想小说的开拓者,现代派德语文学大师。他擅长通过奇特的构思勾勒出
夸张的画面,把直觉和幻觉交替穿插,使主题晦涩不明,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写
作方法。
而在他的这一生中,经历了一个极为黑暗、沉闷的时代。
卡夫卡目睹了“奥匈帝国”这个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奇怪的混合物的土崩瓦解以及第一次世
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空前灾难。同时,卡夫卡个人精神处境也十分不愉快。父亲的专横常让
他感到奴隶般的压抑;枯燥乏味的职员工作与心爱的文学事业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作
为犹太人,说着德语,他在德国人中却感到孤独、陌生、受到排犹主义的精神迫害。这一切
都使他时时承受着无法摆脱的精神压力,形成了他思想、性格上极端的孤独感和与世界无法
沟通的苦闷。这些情绪在他1912年创作的《变形记》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卡夫卡的世界观是悲观厌世的。他把生活看成是“虚无,一场梦”。他的全部作品表现的是
被社会障碍所摧毁的个人孤立无援的心理。由于他笔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带一个“K”字,
因此可以说他着力表现的,是K在充满敌意的社会面前的灾难感、恐惧感与孤寂感。在艺术
手法上,他经常使用大量的象征性隐喻来寄托他对社会的愤懑。他惯于把现实荒诞化,把
描写的对象虚妄化,看似荒诞、反常,实则捕捉到事物本质,达到“神似”的效果;他喜
欢用
描写梦境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给人一种似真非真,置身于恍惚之中的感觉。这样,他的作品
便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
着眼小人物荒诞变形人
一天早上,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挣
扎着想从床上起来,但是,变了形的身体却不听使唤。失业的前景使他万分恐惧。他又发现
己的嗓音也变成虫子的声音了。门铃响了,传来公司秘书主任的声音,他大声训斥格里高尔
,并催促开门。当格里高尔拼命从床上滚下,忍着疼痛扭开门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都惊
呆了。秘书主任夺门而逃,母亲瘫倒在地,父亲挥起手杖便打,格里高尔被赶回房间。
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生理上完全变成了甲虫,但仍保持着人类的心理。他能观察和体验到他的
变形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并受着生理上精神上双重痛苦的折磨。家庭经济来源断绝,为
了生存
父亲母亲和妹妹不得不出去干活。他不仅不能分忧,反而成为家庭的累赘。他被认为是“一
切不幸的根源”,连一直怜悯他的妹妹都下决心要把他弄走。他自惭形秽,决心消灭自己。
从此,他不再进食,被反锁在屋里,直到有一天被人发现他已经干瘪的尸体。格里高尔死后
,全家如释重负。他们永远离开了那座给他们带来不幸的公寓。
《变形记》是现当代文学的一块重要基石,篇幅不长而意味无穷。它通过人变为甲虫后种种
荒诞不经的故事,主人公丧失说话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后内心的体验,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小人物的悲剧。《变形记》以直接的、形象的方式表现了人的“异化”。主人公格里高尔
就是这样一个可悲可怜的虫子似的人物。他干着旅行推销员这累人的差使,长年奔波劳碌,
饮食低劣无定时,以微薄的收入负担着全家生活的重担。要不是为了攒钱还清父母的欠债,
他早就不干了。他惟恐被辞退,不得不低三下四,竭力讨好上司。他凡事谦卑退缩、委曲求
全,忍受着种种虐待与损害。这是一个比果戈理笔下的小人物更为悲惨的形象。实际上,格
里高尔早就丧失了正常人生活的条件。过着“非人的生活”,异化成了畸形物了。作家抓住
人成为“非人”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用虚妄的、荒诞的表现手法,将主人公
直接变成一只甲虫,并描写他身体变异后的遭遇。随着挣钱职能的消失,他本身的存在与无
情的生存法则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因而,他既不为社会所容,也不为家庭所容。形体的变异
,只不过象征价值的消失而已。作家用象征手法直接表现了“异化”的悲剧,表现人不成其
为人而成为虫子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最强烈最可怕的印象,收到令人震惊的效果。
这部作品别出心裁地表现了小人物在灾难面前软弱无力的恐惧心理。灾祸就像一场
恶梦,一夜之间突然降临。在这里,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也料不到有什么灾难会
落到自己头上。惟其灾祸如此突然,如此不可解释,无法改变,才更加表现了灾难的深重及
其不可抗拒性,这些表现了人们处境的悲惨。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异
他十分惊恐:“我出了什么事情?”尽管他形体、嗓音都变了,但他不愿正视这一现实,求
生存的欲望使他还在想着赶紧起床,去赶上早上5点的第一班火车,像往常一样开始推销员
新的一天。但他怎么挣扎也改变不了身体已经变异的事实。主任亲自出马来催他上班。这时
他不得不正视灾祸已经降临。而即将失去饭碗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变成甲虫的恐惧。这种恐
惧心理压倒了他正常的思维。他忘了自己已经变成甲虫,急急地去追赶主任。他头脑中只有
一个念头:保住饭碗。死缠住主任,说服他,让他同意自己继续工作。“我立即穿上衣服就
动身……出差很辛苦的,但我不出差就活不下去”。身体已经被束缚在甲壳里,他还在作无
望的挣扎,何等悲惨而又残酷!人已变成甲虫,却还系念家庭、惧怕上司、担心失业,又是
何等凄凉!作品中这种令人心寒的哀号,这种灵魂深处的罹难与痛苦,怎能不引起读者身心
无比的震撼呢?
另外,《变形记》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人与一个敌视他的陌生处境处于对立地位的
社会现状。格里高尔变形后,同亲人们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被关在卧室里,平时家
里人谁也不注意他,惟一还能同他接近的是他最疼爱的妹妹,然而她也生疏了,甚至讨厌见
到他。每逢前来送食物,她都故意用钥匙在锁里扭几下,似乎是通知他赶快躲起来。她一走
进房间就冲到窗前,仿佛快要窒息的样子使他非常痛苦。既然妹妹看见他就恶心,他只好躲
在沙发下面去不让她看见。昨天还是相知的亲人,今天去如此隔膜。语言不通、思想不通,
中间隔着一道无法打通的玻璃墙。连最爱他的母亲,一瞥见他都要吓得昏厥过去,母子之间
也形同陌路。他的妹妹忍受不了这种折磨,“这个东西害得我们好苦”,要求父母下狠心将
它弄走。妹妹的话使他最后的幻想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他的心中一片空虚,从而决心离开
这个世界。格里高尔生活在亲人中间却举目无亲,孤苦无告,与人世完全隔绝,最后悲惨地
独自死在被锁上的屋子里而不为亲人所知。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孤寂!小说从格里高尔的角
度展开叙述,通过他的心理折光来反映周围环境的变化;用象征的手法具体、真切、深刻地
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孤独与寂寞。
怪诞神秘蜚声文坛
《变形记》的主要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小说主人公是人变的甲虫,
显然是荒诞和虚妄的。
当然,“荒诞”在这里是一种艺术手法,作家把现实荒诞化,把所描写的事物虚妄化,不追
求形似而求神似,抓住资本主义社会将人异化为非人这一本质特征,寓言式地显示其本质。
这样作家便把普遍的社会现象升华成为生活的哲理,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也尖锐地
触及到社会的本质,从而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变形记》就是利用“荒诞”这外壳,揭
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小人物在重重迫害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成“非人
”的畸形形象。马克思曾对“异化”下过这样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
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所创造的物(例如金钱、
机器、生产方式等)作为异己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操纵着人,并把人变成物的奴
隶,最终也变成了“物”或“非人”。小人物格里高尔“变形”成甲虫,在冷漠与折磨下悄
然而死,正是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普通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和****统
治对人在精神上构成的威胁。
卡夫卡在1912年写出这样深刻尖锐而新奇独特的小说,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部“神秘怪诞
”而又惊心动魄的小说,使他一举成名。
卡夫卡曾经这样说过:“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着的格言是:‘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而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东西,
不过是彷徨而已。”他的作品,大部分是死后由朋友整理发表的。这些作品在30年代就震
文坛,50年代以后更是声誉日盛。他的作品集中了许多流派的特征,同时兼有荒诞派、存在
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成分。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纷纷将其列为“知音
”,尊崇为“先辈”,奉为圭臬。现在卡夫卡已被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
变形记》为代表的卡夫卡的作品,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门专
门研究和讨论作品的“卡夫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