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000000063

第63章 西方经济理论的结晶品

第六十二章西方经济理论的结晶品:《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人类社会的19世纪,穆勒《政治经济学》中的这个混合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对当时已经形

成的各种经济理论知识的一次大综合,它既包括了古典政治经常学的东西,也包含了庸俗政

治经济学的的东西,并且还汲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观点。穆勒

的经济理论在当时盛行了相当长的时期,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演变和发展产生过

相当大的影响。

推陈出新著作《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

生于伦敦,14岁移居法国,研究化学、植物学和高等数学,

并精通法文;1821年回国研究心理学和罗马法。此后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并从事学术活动

,出版过有关逻辑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著。

1865~1868年在威斯敏斯特区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868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妇女选举权协会创

办人之一;1873年死于阿维尼翁。

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取得巨大的胜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矛盾日益加深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经济理论体系已被认为不完善,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过时。为了

总结那些曾推动19世纪前半叶政治形势发展的经济理论,用当时最好的社会思想来证明社会

经济现象,穆勒决定撰写一本适应于当时更广泛的知识和新进思想的“现代《国富论》”,

并对李嘉图的学说作一些补充和引申的著作,即《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

若干应用》(以下简称《原理》)。《原理》是穆勒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著作之一,1848

年于伦敦初版,以后曾重版6次。

现代《国富论》经济学宝典

《政治经济学原理》全书共5编,主要论述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

响及政府的影响等问题。《原理》首先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

的对象是财富、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的法则。但作者同时却把社会经济繁荣与衰落的

原因,包括精神、心理和人类天性等因素也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接着,《原理》详

细论述了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的不同性质,这是该书的中心论题,也是作者的经济理论体系

的基础。

在作者看来,生产规律具有永久的自然规律的性质,因此,他把一切时代的生产都归结为劳

动、生产工具和土地等抽象要素的生产;分析生产一般条件的真实意图是从生产的一般条件

出发来论证生产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是纯属永恒的自然规律的事情,进而抹杀了资本主

义生产与其他历史阶段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差别,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做一切社会生产的一

般自然规律看待,有意为资本主义生产作掩护。

对分配规律,《原理》认为它与生产规律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历史性质的规律

。作者承认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一种暂时的历史关系,这是一种进步。但他抛弃了劳动过程

的历史形式,只把分配关系看做是历史性的东西,而不把生产关系也看做是历史性的东西,

割断了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即认

为分配关系是由人们的意志和感情任意决定的。

《原理》认为,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劳动、资本及自然所提供的材料或动力这三个要素

。

对于劳动,作者认为它既是体力和脑力的支出,也包括由这些支出引起的主观感受。劳动所

生产的效用有三种:一是固定并体现在外界对象物上,这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二是固定

并体现在人身中,这是一切培植自身或他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三是既不固定也不体现在

任何对象上,这是给人们提供一定快乐或避免烦恼、痛苦的运动的劳动。但作者强调,一切

直接或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反之,则是非生产性劳动,调和了关于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传统观点。

对于资本,《原理》认为资本是先前劳动生产出来的由蓄积而保存下来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

的物质产品,但作者却把资本与构成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混为一谈,既把资本看做是用于生

产的物质产品,又把它看做是生产关系。

对于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原理》认为,它们是进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

们所包括的都不是劳动的生产物,而是生产的自然要素,即土地,因而提供农作物资源的土

地是各种生产要素当中最主要的。

此外,《原理》还分析了生产诸要素增加的规律,认为生产的增加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生

产效率,而且还依存于生产要素的增加。但作者在分析该规律时,却把斯密等人的资本积累

规律和马尔萨斯等人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规律”综合在一起

进行论述,来证明生产规律是一种永久的自然规律。

《原理》对资本主义分配的考察,首先分析的是工资。作者认为,工资主要取决于劳动的需

求与供给,即取决于人口与资本;物价的涨跌,通常是通过影响劳动的供给来影响工资,或

通过影响资本的增减来间接引起对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影响工资。而实际工资水平的决定,主

要取决于人口的多少,取决于劳动人数及其用来购买劳动的资本及其他基金的比例,作者把

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低下的原因归之于劳动阶级人口过多。

接着,《原理》分析了利润的性质,其来源、职业差异和平均化趋势,以及利润率的决定等

问题。

在这里,穆勒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的报酬,而资本家的利润则不一样,它是忍

欲的报酬,总利润可以分为:

忍欲的报酬——利息、冒风险的报酬——保险费和管理的报酬——监督工资。

对利润的性质问题,穆勒一方面采纳了庸俗经济学家的上述观点,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李嘉图

的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利润来源于劳动,甚至来源于剩余劳动。

在分析利润的来源和利润平均化时,作者认为利润产生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在于劳动所

生产的产品多于所耗费的产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了资本家以工资形式垫支的产品之后有时

间剩余为资本家工作;否认了利润是买卖的结果,取决于价格的观点。

对利润率的决定,作者认为,国家的利润总量取决于生产物的数量,即劳动的生产力,和劳

动者在其生产物中所取得的比例,即劳动者的报酬与其生产额的比例。利润率只取决于第二

个因素,与劳动者的报酬成反比。劳动的效率、劳动的工资(劳动者的真实报酬)和这真实报

酬所含物品的生产费用或获得费用支配了利润率,利润率的变动取决于一国任何时间所确定

的一个诱使人们进行储蓄,并把储蓄转为资本的最低必需的利润率,而这种最低利润率又取

决于人们的远虑和投资的安全。

作者把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分解成三种收入,因此,他对利润率的分析,混淆了利润与剩

余价值、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错误地做出了利润与劳动费用成反比、利润率是利润与工资

之比的结论。

《原理》在阐述价值理论时,认为价值论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财富的生产与价值无关,

只有分配是由竞争决定时,才与价值问题有关,而交换依然是竞争社会中决定财富分配的根

本法则,但他又承认在商品社会中,价值问题仍是“根本问题”。

关于商品的价值问题,作者区分了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等概念。

穆勒在用生产成本解释商品价值时接受了李嘉图关于价值主要取决于耗费劳动,其次取决于

工资、利润的见解,而在分析工资、利润等影响价值的具体机制时,否认了绝对价值的存在

,仅把价值看成是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从而工资、利润等普遍变化不影响价值。我们可以

看出,穆勒的价值论是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的调和折衷。

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不适用,商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供求

关系及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这是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重要补充。

《原理》认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即增长,主要表现为社会支配自然能力的增加,人身和财产

的安全和自由支配权的增加,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能力的增加;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口增长、

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社会进步能增加地主财富,劳动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利润有所下

降;在作者看来,利润下降,会使经济增长停滞,这是一种财富分配公平、人口增长得到控

制、劳动减轻、休闲时间增加、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穆勒主张,人们的事务,应

由切身利益攸关的人自由去经营,不受规律限制,不受政府人员干预。他由此认为,经济增

的一般办法和基本原理是自由放任,把经济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

信条;他赞成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涉限在最狭的范围之内,只能干涉一些与公众利益最有关

的事项。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盛行了相当长的时期,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演变和发

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穆

勒的这个经济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思想材料,如马克

思在批判穆勒的利润观点时,首次表达了自己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商品的价值

变成与它不同的生产价格这一学说的基本思想等等。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发展的思考

    发展的思考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山西省柳林县在推进发展改革、转型跨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热门推荐
  • 风云之断浪

    风云之断浪

    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我要打破宿命之说,铸就我断家之威名!”
  • 刀枪戈壁时遇见你

    刀枪戈壁时遇见你

    言月,只为了在战场上那一眼,嫁给了帝皇。他一代隐士,为了一个诺言,不惜以身殉国。他一代帝皇为了权谋不惜以牺牲挚爱作为代价。究经谁是本书的男女主呢?
  • 重生之我本传奇

    重生之我本传奇

    一代传奇兵王死后重生到一个平凡的高三学生身上。集智慧和身手于一身,人生开始发生转变!从零开始,一切指日可待!
  •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在职场中,你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你认识的那个人或那些人也许是,他们可以帮你搭建好的人脉圈,成为你成功的要素。书中这个扩展人脉走向成功的故事,能复制到很多普通人身上。
  • 天之藏

    天之藏

    凡伏藏者有天有神有人。人所埋藏者为人藏,鬼神所守名曰神藏,亦名地藏。诸天守护者为天伏藏。天藏尚能得见,况地伏藏及人藏乎。《阴阳总论》中有言:天地一宝库,人身一宝库,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凡以特殊功法掘人身宝库者,称为伏藏师,又称掘藏师。伏藏三级,天藏最高,地藏次之,人藏最低;藏法有三品,上中下。伏藏有三,曰术曰法曰智。术者武术,练体练气;法者万中无一,以内五行化外五行,化天地之力为我所用,智者千虑,善谋善断。
  • 重生之无限位面穿越

    重生之无限位面穿越

    陈吾生的独白:我遇到了未来的我。为了亲人的生命,为了能够变得强大起来,我借出了自己的身体。从那天起,我和未来的我开始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时空里。我不是主角,但我为主角代言。第一站,釜山行。(又名尸速列车)
  • 礼仪全书4

    礼仪全书4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恶魔校草甜宠妻

    恶魔校草甜宠妻

    那年,他7岁,她5岁,他欺负他,她去跟父母告状,父母却说是这个恶魔在跟她开玩笑
  • 重生冥王

    重生冥王

    被世间遗弃的重生~~就这么多吧~想不去什么了~(*^__^*)嘻嘻……
  • 浮生途之仙逆绝恋

    浮生途之仙逆绝恋

    一对身份神秘记忆淡薄的琉殊和茗舞两兄妹,用附魂之术寻找可以贮存记忆的赤晶,却“意外”帮助了一名叫阮清涟的女子。从而一路结识了各种身份神秘的人们,经历了一番奇异的探险。在这个过程中,二人的感情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隐隐解开了隐藏在他们之间那惊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