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000000028

第28章 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

第二十七章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600多年前一个意大利人在监狱中口述的游记,推动了15世纪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启发了

哥伦布去发现新世界,这是马可·波罗本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对于这位冒险家所作出的精确

、细致和包罗万象的口述,世人莫不惊叹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因此,它不愧被誉为“世界

一大奇书”。更使人称奇的是,这位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他的青年时代的近20年,竟

与蒙古汗国的大汗、日后的元帝忽必烈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方游历狱中成书

大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富商家庭。马可·波

罗17岁时就跟随父亲尼可罗和叔父马飞阿一起踏上寻求东方世界的神秘旅程。这次跨洲长途

跋涉,穿越叙利亚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跨伊朗,北上阿姆河,行经中亚沙漠

翻越帕米高原东行,进入中国国境,经过喀什、于阗,傍罗布泊,东达敦煌、玉门、酒泉,

经宁夏境,经过三年半的长途跋涉,艰难历险,于1275年到达忽必烈帝都上都开平府(今内

蒙古多伦西北),这时距第一次觐见忽必烈大汗已经快10年了。当忽必烈发现波罗兄弟身旁

的一位英俊少年,问此人是谁?尼可罗回答说:“这是陛下的仆人,我的儿子。”大汗说:

“欢迎他,我很高兴。”并且下令将马可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花名册上。从此,马可·波

罗和父亲、叔父就成了元朝的官员,从1275年到1292年,长达17年。

1292年初,波罗家的3人和随从600余人护送远嫁波斯王的阔阔真,踏上归程,航行18个月才

抵达阿鲁王国。1295年末,他们返回威尼斯,此时离家已24年了。他们从中国带回许多财宝

珍物,成为名扬威尼斯的巨富。但是,马可·波罗却没有福分当他的太平绅士,1298年,威

尼斯的敌邦热那亚派了一支舰队进攻威尼斯,马可·波罗自己出钱建造一艘战舰参加到威尼

斯的舰队中与热那亚作战,并且亲自登舰指挥。激战结果,威尼斯大败,马可·波罗的这艘

船被热那亚人俘获,马可·波罗成了俘虏,关入热那亚狱中。在大约10个月的牢狱生活中,

马可·波罗向同监的一名叫鲁思梯谦的人口述他在东方的传奇经历,此人是比萨的一位作家

,精通法文,马可·波罗的口述,便被记录成法文而流传于世,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

游记》,或称《东方见闻录》。本书版本很多,我国译本最早刊于1913年,共有6种,本文

引文引自陈开俊、戴树英等根据英译本于1981年出版的最新中译本。

旅途轶闻趣事中国风物人情

《马可·波罗游记》全书分为4卷。第一卷是“从小亚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录

”。这一部分包括亚美尼亚、两河流域、波斯、中亚、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风土人

情、商业状况,包括一些当地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一卷中有专章描述罗布大沙漠、

煌、哈密、酒泉、张掖(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曾在此地居留了将近一)和青海、宁夏境

内的一些城市。这一卷的最后部分描述“大汗在上都所建的豪华宫殿和皇殿上的礼仪”,是

西方人了解当时蒙古宫廷的建筑规模和蒙古大汗的生活习惯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卷是“忽必烈大汗和他的都城、宫廷、政府以及西南行程中经历的各城市和省的见闻录

”。这一部分记述元朝初年忽必烈在位时期(1256~1294)的政治活动和战争,包括镇压皇

叔乃颜的叛乱,还有一段关于忽必烈的仪容的描写:“号称大汗或王中之王的忽必烈,是一

个中等身材,修短适中,四肢匀称,整个体态配合得很和谐。他眉目清秀,英气照人,有时

红光满面,色如玫瑰,更增加了他的仪容丰采。他的眼睛乌黑俊秀,鼻梁高直而端正。”可

以说,这也许是对忽必烈仪容的最贴近的描写。马可·波罗对元代大都北京(蒙古人称之为

汗八里)的描述表现出他的深深赞美之情。元代的北京“整体是四方形,范围三十八公里,

每边约为十公里。……全城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墙根

。……配给全城居民建房的土地也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每

块地都有充足的地盘,来建造美观的住宅、院子和花园等。……整个城区按四方形布局,如

同一块棋盘。设计的精巧和美观,简直非语言所能描述。”书中还用了专章描述忽必烈的“

宏伟华丽的宫殿”。用了“金碧辉煌”、“宏伟壮丽”、“巧夺天工”、“登峰造极”等等

词语。读完马可·波罗对北京和忽必烈皇宫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了600多年前北京的宏伟气

势。

游记把南宋王朝过去的辖区称为“蛮子省”,从马可·波罗对这些地区的描述来看,他似乎

并不理解“蛮子”是与不开化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因为他对许多“蛮子”城市的人文景观给

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说,“苏州城漂亮得惊人”,而对于杭州(京师)则誉称其“庄严和秀

丽,堪称其他城市之冠”。对其他南方许多城市都作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游记共用了一半的

篇幅介绍了中国40多个城市,颇多作者亲身经历的珍贵史料。但令中外研究者大惑不解的是

,马可·波罗在他的中国北部行记中,竟无一处提及长城,而实际上他经过的路线曾几次穿

越长城,是马可·波罗的疏忽,还是记录者的遗漏?

游记第三卷记述的是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海的海岸与岛屿。第四卷是关于鞑靼各王公之

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这些是马可·波罗旅途的见闻和收集到的奇闻轶事,似乎不如

他对寓居达17年之久的中国那样观察细致入微了。

这本游记的内容丰富而奇特,各种异域民俗、风土人情的描述,揭开了东方世界的神秘面纱

,尤其是向西方人民介绍了13世纪中国的文明与风貌,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

例如,书中以赞美的口吻介绍了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河上架有一座美丽的

桥,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桥长300步,宽8步;10人骑马并肩而行,也不感觉

到狭窄不便。桥有24个拱门,由25个桥墩支立水中,支撑着桥身;拱门用弧形的石头堆砌

成,显示了造桥技术的高超绝伦……桥上各石柱之间都嵌上大理石板,上面镌刻着精巧的雕

刻,使整座桥气势如虹,蔚为壮观。”

游记中还记载了当时中国使用煤炭的情况,这令欧洲人大开眼界。那时欧洲人还不知煤炭为

何物,马可·波罗称之为“黑色石块”,书中第30章这样写道:“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

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

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

,否则平时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热量。”

旅行家的指南中西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游记详细叙述了马可·波罗自西亚到东亚所见所闻的各地情况,尤其是对他

寓居17年的中国

记录得细致入微。书中所展示的东方的富庶让欧洲人神往不已。哥伦布从小就爱读《马可·波罗游记》,他在自己的旅行序言中直言他要远航中国去寻访马可·波罗书中的大汗国。此

书对15、16世纪欧洲航海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部奇闻荟萃、真情实录的宏篇巨著,很快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广为传播。它是研究13世纪

中国与亚洲诸国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一些欧洲地理学家根据它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另有一些旅行家、冒险家,商人等则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发现了古老而富裕的东方

文明,激起了远涉重洋与中国、印度等国沟通的愿望和决心。哥伦布就在1492年8月3日带着

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信,率领一支小舰队前来中国和印度,只是随风顺流,无意中“飘

”到了美洲罢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才开辟了

通往美洲的航路,“发现”了新大陆的。

我国研究马可·波罗的史家余士雄指出,《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左右欧洲航海事业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小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后,立

志东游,练习航海术,学习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为旅行东方作准备。他从1492年起

,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几次远航,到达中美和南美的东北角,他误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

所以称当地土著为“印第安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他把墨西哥当做杭州,把古巴当

做日本。这一地理上的误会,却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历

史把发现美洲的桂冠奉献给了哥伦布。他读过的拉丁文本《马可·波罗游记》现在还保留在

里斯本。哥伦布写的旅行记序言中更直言他要远航中国去寻访《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大汗

国。在明代,德国人达·伽玛、英国人卡波特、詹金森兄弟、葡萄牙人本尼迪克特等,都曾

经分别经海路或陆路东行,目的都是为了寻访《马可·波罗游记》中刻意描述的契丹国(中

国北部地区)。

一部书,促进了中西交通、文化、商业的交流和发展,这就是它的魅力和影响所在。在中西

文化交流上,《马可·波罗游记》无疑是极其光辉的一页。

同类推荐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好难缠

    恶魔校草好难缠

    “喂,你们听好了,她,夏浅浅,是我女朋友!”嗯?怎么会这样?……
  • 鲲鹏传之逍遥化仙

    鲲鹏传之逍遥化仙

    北冥翔翼有鲲鸟圣,其名逍遥。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水击三千,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无极为鲲鹏---改编自《逍遥游》
  • 破镜玄奇

    破镜玄奇

    神秘的时空漩涡,改变了一个离家少年的人生。新的人生,少不了亲情和痛苦艰辛。少年在无数痛哭和喜悦中慢慢成长着。为了所谓的一生一世,少年决意踏上强者之路!(本小说分为兽神岛,人族大陆游离,时空漂流几个部分。融入很多我切身的成长经历,以及人物的性格塑造,我都会向合理方向努力,希望留给大家一个瑰丽的奇幻世界!)
  • 你迟到了

    你迟到了

    黑暮集团的千金宋云,一个30多岁的女人和她女儿宋诗音相依为命,可是意外的病症困扰了她们的生活,看清了世上的人情世故,却始终坚信就算世上再困难的事也打不倒她们。。。。。由于这个病症也要揭秘一连串无法言说十几年前的秘密而这历史转轮也在改变,不停地旋转旋转。。。。。或许都是因为命运,也或许都是人为。。。。。。。。。。。
  • 离人叹:陌上花落

    离人叹:陌上花落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
  • 绝色鬼妃之庶难从命

    绝色鬼妃之庶难从命

    21世纪佣兵女王穿越为一名鬼女,左脸国色天香,右脸却遍布蛇鳞,一只红眸慑人!她,敢爱敢恨,化腐朽为神奇,扭转废材人生!传言中冷酷无情的二皇子,在她面前柔情似水,不惧她妖异的右脸,挽她之手,化身护妻狂魔!
  • 觉醒之斗争

    觉醒之斗争

    这本书讲的以古风,伦道夫,阿尔扎和马洛杰四个人在不寻常的情况下走在一起。为了拯救世界,他们穿越沙漠,逃离城市和危险的人。他们是否成功?还是失败?
  • 雪冥幻剑

    雪冥幻剑

    北凉有深山被称为鬼地方。南北二城间有客栈为花满楼。不成文的规矩,百里追杀的刺客,山林峡谷中的大阵。那一道可夺舍的残魂携着无尽的后患逃离时,注定要为平静了三百年的苍云帝国,投下一块巨石。整个大陆的风雨从这里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崛起于明朝末年

    崛起于明朝末年

    烽烟四起,各方势力相互登场。开创了数百年的偌大一个帝国风雨飘摇,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