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亨。小利贞。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阴爻由下生长,阳爻渐退,象征小人势力渐渐伸长,君子因此退避,故卦名为“遁”,取其逃亡、退避之意。又:下卦“艮”为山,上卦“乾”为天,山高而天退,即遁之义。下卦的中位六二爻与上卦的中位九五爻阴阳相应,故又有“小利贞”。
遁:逃,退隐。
本卦说明,君子在必须退避的时候便应该退避,因为退避从表面上看消极,其实也是以退为进,亦即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初六是遁卦的末尾,退避祸害时,当然危险。在小人得势之时,亦不可意气用事,积极行动,当权宜轻重,应退即退。
象传说:一见情势不好,就该退避,即使落后了,也不要太过急躁,待机行事,哪里会有灾害呢?
这一爻说明,小人道长,该退则退,应时机,不可躁动。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说”当脱解释。
六二居中,象征中正,又与九五相应,故能洁身自爱、柔顺地追随九五。这种固执的态度就像用黄牛的皮革捆绑一般坚固,不会解脱。
象传说:黄牛的皮革坚固无比,拿它来捆绑,象征意志的坚定。
这一爻强调坚守正直的重要。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系”是牵累的意思。
九三欲遁,却被下方的二阴爻牵累,因而有所依恋,犹豫不决,如不速退,就如得了厉害的疾病。此时,蓄养只侍奉家居的奴婢,便会吉利。
象传说:应该隐退时,如被拖累或有所依恋而迟疑不决,就有危险,就像生病,精神已疲倦不堪,蓄养奴婢吉利,是因其不可担任大事。
这一爻强调不可受牵制,应当机立断。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九四下应初六,与初六的关系很好,但九四是刚健的君子,当遁之时毅然割爱,毫不犹豫地退避而去,故吉。小人遇到此种情况肯定是牵恋不舍,当然也就做不到毅然退避之举。
这一爻是说,君子虽心有所系,但当退时应断然退遁。
九五:嘉遁,贞吉。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九五阳刚居中得正,且下应六二柔中。这说明九五高居尊位,且有六二相帮,看来不遁也可,但九五识微虑远,及时顺随时势而退避。九五以中正自处,处理遁退问题恰当得体,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所以九五爻的爻辞是“贞吉”。
这一爻是赞美九五处事得体,及时退避。
上九:肥遁,无不利。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肥”的古字是“非邑”,在这里作“飞”解,飞快的意思。“疑”与“凝”通,即阻挡的意思。
上九处上卦的终极之地,阳爻无位,与下卦阴爻无应比关系。退避之时不受任何拘束,当然不会有什么不利。象传说“无所疑也”,就是说与二阴爻距离最远,退避之时没有任何滞凝的意思。
这一爻是说,从容退避,移世独立,卓然不群。
适时而退俟时而行
遁卦次于“恒”之后。序卦传说:“恒者久也。事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由此可见,事物发展之道,恒久不易仅是其一端而已,因为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在运动变化中前进而日趋成熟的。而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有进就必有退。于人事而言,就是本领再大的圣贤也无法回避。卦辞说:“亨。小利贞。”意思是说,在情势于己不妙的情况下,能够顺时而急流勇退,则会避过不利,逢凶化吉。这种认识,显然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因为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一个人所进行的事业,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主观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冲击乃至厄运。那么,此时遁卦所指示的道理就不仅是一种处世策略了,而更应把它作为一种融会于心以随时明智明心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庄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去见宋襄王,得到了十辆车子的赏赐,这个人便向庄子夸耀。
庄子就说了一个故事来告诫他:有个人住在河边,家境贫寒,他靠编芦苇制品养家糊口。某日,他的儿子潜入河中最深的水底,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珍珠。
这个人见了儿子送上的珍珠,没有高兴,而是叫儿子赶紧找块石头砸碎它。他对儿子说:“珍珠虽然很值钱,但一定产生在极深的潭底,在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取得这颗珍珠,一定是碰上黑龙在睡大觉。假使黑龙醒了,你还有命吗?”
庄子告诉这个人说:“如今宋国的形势凶险无比,还不止像深渊,宋襄王的凶残狠毒远远超过黑龙逞威。你能够得到十辆车子,一定是碰到襄王在睡梦中。假如他突然醒悟过来,你只怕想当他的阶下囚也不可得了。”
知道不可侥幸,便知道取舍进退,这是一种高妙的人生态度,显然也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事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家功成身退,他们不仅懂得适时而行,更懂得及时引退。
唐朝名相李泌在帮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时,经常与唐肃宗同榻而寝,简直情同手足。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李泌决意离唐肃宗而去,他说:“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亦太奇。”李泌明白,倘若迷恋这一切而不想“收”,那么,事情就会悄悄地发生变化。周围的环境会变,信任会变成猜疑,拥戴会变成妒忌;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功能使人变骄,权力使人变蛮,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以致像李斯那样,想当平民百姓而不得。
李泌本人是历史有名的智者,他的善终无疑也证明了他对自己整个人生命运的扭转、选择的正确性。其实遁卦的这种精神,对具体事件的具体处理方法上,也能显示出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
清咸丰七年(公元1887年),发生在安徽战场上的三河之役,在曾国藩父丧守制复出之后,湘军急于进军安徽,以便切断太平军的生命线,完成包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的任务,因此派出大将李续宾率师攻皖,湘军七千人马,连攻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地,掠足金银财宝,自以为锐不可当,势如破竹。当时赵烈文即劝李续宾急速撤离三河而不攻,该退则避,但是,这时的湘军将领利令智昏,只知进不知退,因而招致了一个全军覆没的巨大阴影悄悄袭来。原来,当时太平军的统帅陈玉成采用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办法,在形势不利或大军尚未调集之时主动撤退,连让四城以保存实力,然后在击破包围天京的清朝江南大营时,迅速挥师进皖,十几万人马在三河镇布下口袋陷阱,引诱李续宾的湘军来钻。这时陈玉成所发挥的显然正是遁卦的以退避为亨的领导思想。果然,湘军的骄兵悍将钻进了口袋阵,十几万太平军立刻合围,湘军四面楚歌,主帅李续宾自杀,七千人马全部被歼。太平军的胜利,从正面证明了该退则避,主动后撤是正确的。而李续宾等湘军将领则只知进而不知退,不明遁道,自取灭顶之灾。
从遁卦精神的影响来看,它似乎对后世士大夫的隐逸精神有很大的启发。二十四史中有《逸民传》、《隐逸传》之设。我们认为遁卦之遁,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时不我与,避祸远害,俟时而动,以图来日潜龙飞天之亨通。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二)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隐居东山的谢安自况。在隐遁生活之中,一个挽危图存的大计正在酝酿之中。故其遁是一种在残酷的斗争中自我保护的明哲之举,是一种积聚潜能以待爆发之用,充分体现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积极主动精神。拿著名的“知退”之人范蠡来说吧,他在帮助越王勾践兴国灭吴后,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理,见几而作,急流勇退,远走高飞,其遁人不知其所,故人不能害而无不利。他这一遁,又为其成为商贾之祖创造了成功的机会。遁于政而成于商,正见上九肥遁之无不利,又见全卦遁道之转化,“大壮”随其后,也就势在必然了。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曰:“遁而能飞,吉孰大焉!”这种“遁”与“行”的哲学与现实结合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哲理,更值得引起思考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