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下卦“巽”为柔顺,上卦“艮”为刚健,柔下降而刚上升,上下不相交而疏远隔阂;下卑顺而上刚愎,必然会腐败,所以命名为“蛊”。又,下卦“巽”为风,上卦“艮”为山,风吹山,草木凋谢,果实散乱,即腐败之象。
蛊:蛊惑。甲:指“甲子”,甲的前面就是癸、壬、辛这三天干,后甲三日就是乙、丙、丁。为什么是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呢?这正好是七天,即辛日、壬日、癸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这七天正好是有利的。
祸福相倚,是先人早已发现的规律。衰败中蕴涵着新生,因为衰败激起了人们的改革之心,正是才德之士有所作为的时候。当然,革除衰败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每一举措都要在事先有周密的布置,并且估计到事后的可能结局。只有这样,革除衰败才能成功,太平盛世才会到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干”是树干,在这里,引申为中坚的意思,“考”原意是老,在这里指亡父。蛊卦各爻,是以前人败坏的事业为前提,因此六爻都有父辈之象。
初六是阴爻居蛊卦之初,象征父辈的事业开始败坏,还不很严重,挽救也相对容易,“有子”,就是以儿子来挽救父辈的事业,“厉”是指整治败坏的事业十分艰难,困难重重,需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把事情办好。象传所说的“意承考也”,就是继承其父所未能完成的整治工作。
这一爻是说,挽救败坏之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二是阳爻居阴位,位不正,也象征着不能正确地坚持原则。九二与六五相应,六五比拟母亲,是儿子为母亲善后的意思。但是,九二刚强不得中,要整治母亲造成的蛊事,难免伤害母亲的自尊心,所以,不可太固执,既要进行整治,又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办法,不可过于刚猛。所以象传说“得中道也”,是说得中位能采取中正和顺之道来整治。
这一爻是说,对母亲的蛊事不可过于追究,要采取两全的办法,强调了坚持中正。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天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九三阳爻居阳位,不在中位,过于刚猛急躁,因此,在纠正父亲造成的过错上,方法不得当,于是有些后悔,但九三又在下卦“巽”中,有顺从的美德,且又阳爻阳位得正,毕竟纠正父过的动机还是纯正的,没有什么大的过失。
这一爻是说,纠正过错要讲究方法,不可操之过急。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四爻,是柔爻当柔位,若是过于柔弱,则无法担当重任。因此必须彻底地整顿,才不会愈陷愈深,所以象传上说,若是过分宽容,就算是心有向前,亦一无所有。
这一爻说明了挽救败坏的事业必须彻底,不可宽容。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六五爻,正象征着继承老父的事业必须运用声誉。按象传上的说法,要有功德来承其业。
六五爻属阴爻柔顺,在上卦是位当至尊中位,在下方又逢阳爻九二互相对应,也就象征后面有刚毅的儿子为后盾,刚毅的儿子当有能力来继承父亲的事业,如此声誉必会日日兴隆。
这一爻强调,欲挽失败的事业,应用贤才。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上九爻的象征,是不愿从事王侯的事业,但却有其高尚的志气,以为自己本分之事。按象传上的说法,所谓不想从事王侯的事业,是说他的志气,自然有可以守住原则的道理。
上九爻是阳爻属刚强,此爻是卦中最外面的一爻,象征着淡泊、清高,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原则,不失己则,不事王侯。
这一爻在说明,应该像隐士一般高尚,坚守自己不变的原则。
除弊治乱任贤用能
许慎的《说文解字》称蛊为“腹中虫也。《春秋传》曰:‘蛊’为虫晦淫之所生也,枭桀死亡鬼亦为虫”。也就是说,蛊为人腹虫的寄生虫,或者为因阴暗潮湿而在器皿中生出来的虫子,或者为众人所厌恶的强暴的人死后的鬼魂。
《中华小字典》则称蛊为毒害人之物也。《本草纲目》“蛊虫”下云:“造蛊者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为蛊。”可见,不管蛊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蛊”字从虫从皿,皿者置食物之具,虫在皿中出现,则是食物日久腐败而生蛆之象。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平公因淫于诸同姓之女而致疾,请秦国医和(当时名医)治疗,医和诊断一语中的,说的是“近女室,疾如蛊”,“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当时晋国的执政大夫是赵孟,他问医和:“何谓蛊?”医和回答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医和通过治病,就“蛊”的意思发挥了一通,并批评了晋国的惑乱之行。赵孟因他说真话,“厚其礼而归之”。所以蛊的本义是惑乱坏烂。而蛊卦之意,则为治蛊,也就是拯弊救乱的意思。从卦序看,人生在世,相喜相随,太平日久,过中失正,沉溺于玩乐之际,而不知惑乱已萌生其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蛊卦所蕴涵的政治意义,以及由此而生发的领导思想,可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整治腐败,除弊治乱。面对问题丛生的局面,作为领导者,不但要有面对和整治的勇气,更要有正确的治“蛊”方法,拨乱反正,任贤用能,以重现清明祥和的好局面。
治“蛊”有个过程。从蛊卦六爻的情况看,首先要认识形成“蛊”这一状态的严重性。“蛊”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从初六爻至六五爻的五爻中,四个爻提到“父”,一个爻提到“母”,这里的父、母指的是上一辈的人,也就是说“蛊”的产生是在上一辈就开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爻辞中称为“父之蛊”或“母之蛊”。“干父之蛊”或“干母之蛊”,就是治理父母辈遗留下来的弊端。
其次,治理弊端要有步骤地进行。既然“蛊”乱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进行治理也只能有理有节有步骤地进行。蛊卦卦辞指出“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表示治理有个过程,在治蛊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应有个顺序和安排,既不能乱套,也不能急于求成。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上代人几十年形成的弊端,特别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法,不是靠一道命令、一个措施、几个会议就能解决的。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先是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解放,上上下下更新观念,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改变“两个凡是”;然后逐步着手改革旧的体制,变计划经济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弊端找准,思想统一,措施得当,安排上有步骤,根据事物的发展因势利导地进行,治“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治“蛊”既要有因事制宜的适当措施,更要有“高尚其事”的积极态度。在治“蛊”中,根据“蛊”的程度不同,也应有不同的治“蛊”方法。如“干父之蛊”与“干母之蛊”是不同的,在治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果断,有时需要耐心,但不能久拖不办。如初六爻,“蛊”的程度不深,迅速予以治理,结果吉祥。而九二爻的“母之蛊”,在治理中不能操之过急,需要讲究点策略。比如,在清代乾隆朝后期,由于重用贪污之王和珅,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蛊之惑可谓深矣。然而,当时乾隆虽然退位,但是他这个太上皇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太上皇,仍然牢牢掌握着偌大帝国的权力,而新皇帝嘉庆不过是应付一些朝廷礼仪的傀儡而已。最为糟糕的是,这时乾隆已经是80多岁的老翁,根本没有精力去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据记载,太上皇乾隆记忆力衰退特别严重,往往昨天的事情今天就记不得了,早上所做的晚上就想不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正好狐假虎威,成为乾隆的代言人,日益骄纵不法,贪污纳贿,无所不为。和珅一手遮天,文武百官无人敢与之抗衡,即使是乾隆的诸皇子也都对他望而生畏。
新皇帝嘉庆即位时已经37岁了,但鉴于这种情况,嘉庆只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儿皇帝”,对这种局面他肯定在内心里极其不满。虽有治蛊之意,但鉴于曾祖父康熙时期太子立而废、废而立的教训,嘉庆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态度。即使有时觉得乾隆的决定不对,他也不露声色。但他真正提防的还不是乾隆,而是乾隆的耳目和代言人和珅。他知道,和珅已经跟乾隆几乎形影不离,他的一言一行对乾隆影响巨大。万一和珅在背地里跟乾隆说自己的坏话,他这个皇帝的位置坐不坐得稳还真难说。对于和珅的专横跋扈、所作所为,嘉庆一概不理。当时有不少大臣偷偷向嘉庆揭发和珅,嘉庆虽然心里明白,但表面上却表示和珅无罪,自己要依靠和珅处理政务。嘉庆还不忘常常表示对和珅的尊重。这样做的结果,给人们的印象是新皇帝也怕和珅三分,但实际上既麻痹了和珅,也瞒过了太上皇乾隆,保证了既得帝位的稳定。嘉庆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已。而这个时机不会太久,乾隆逝世之日也就是和珅倒台之时。事实也正是如此,乾隆一去世,嘉庆就马上做出周密部署,惩办和珅。所以,人们对嘉庆这段时间的韬光养晦表示赞赏,认为是一种很高明的治“蛊”之术。
而六四爻对“父之蛊”不及时治理,反而加以宽容,就会带来麻烦。上九爻“不事王侯”,表明在“蛊”乱的局面下,置身于外,不同流合污。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洁身自爱、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但在治理“蛊”的时候,就不能再置身于外了,而应该是“高尚其事”,积极投身于其中。
总体来看,蛊卦对除弊治乱之道所作的完整的论述,既揭示出了惩治腐败的举措法则,也是古人的政治生活的生动反映。同时对于我们今天的做人做事,仍极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