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9100000013

第13章 求人之志章志向明确的人才能成大器(5)

在一般情况下,按规范办事并没有错。但是,当原有的规范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仍然图省事,照规范行事,就可能犯大错误,吃大亏。而且,任何规范都是针对一般情况讲的,它不可能包括事物的所有可能性。当出现了特殊情况,需要采取特殊的对策时,就要有冲破规范的勇气。一个称职的管理者,遇事要善于和敢于拿出自己的创见和办法,才能开创新局面。“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具有应变能力的管理者,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从表面“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对改革中遇到的新事物、新工作,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对应变管理运用自如。应变是由人的意识所支配的,因此,应变首先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即思维性应变。一个人必须思路广阔、头脑灵活、敏捷好动、审时静思,方能在变化中取得主动权。

13

【原典】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张氏注曰】

君子语默以时,出处以道;括囊而不见其美,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免咎。

【王氏点评】

口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的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无灾咎。

说话到位而无过可以避免灾祸

【译释】

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长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

管好自己的口舌就能避灾免祸,儒家智慧提倡“少言”、“慎言”,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都存在“祸从口出”的情况,因此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场合是很重要的。孔子认为,应该与人交谈沟通的时候却没有这样做,就失去了结交朋友的机会,可能与一个真正有益于自己的朋友失之交臂。还有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地方是,说话不看对象,把话对不该说的人说。聪明的人能够看出哪种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朋友、真正的英雄,所以,他能做到既不失去结交朋友的机会,也不会对道不同的人浪费言辞,说错话。

多听,多看,少说

有人把语言形容成刀剑一样,因此愈显得慎言的重要。孔子是一个非常慎言的人,他待人诚恳恭谦,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但在公开场合里,他又非常能言善辩。所以,孔子一直在陈说一个道理:“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人的脸孔上,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嘴巴,这奇妙的组合,蕴含着很深的意义,就是告诫人们要多听,多看,少说。

《伊索寓言》中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还是舌头。”中国还有句谚语:背后骂我的人怕我,当面夸我的人看不起我。因此,人要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管住自己的舌头。

范雎在卫国见到秦王,尽管秦王求教再三,他都沉默不语;诸葛亮在荆州,刘琦也是多次请教,诸葛亮同样再三不肯说。最后到了偏僻的一座阁楼上,去了楼梯,范雎和诸葛亮才分别对秦王和刘琦指示今后方向,所以历史上的“去梯言”,就表示慎言的意思。

东晋时代的王献之,一日偕同两个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东晋当代名人谢安。徽之、操之两人放言高论,目空四海,只有献之三言两语,不肯多说。三人告辞以后,有人问谢安,王家三兄弟谁优谁劣?谢安淡淡说道:慎言最好!

有些人喜欢信口雌黄,好谈论是非,说三道四,大放厥词,谬发议论,有时候危言耸听、故弄玄虚、轻口薄言、冷语冰人,这种习惯对于人生是有害无益的,必须注重改变。

14

【原典】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张氏注曰】

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点评】

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译释】

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干扰,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孜孜以求,勤恳敬业,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在开放的社会与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远大而宏伟的目标;但无论你所树立的是怎样的理想,信念坚定、不以物移,应该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如此,才会使自己的理想实现,不会一直遥遥无期。

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管专心做自己的事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话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越是有名的人,甚至越是伟大的人物,毁或誉也就越多。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不应轻易相信别人的议论,不要计较别人的毁誉,而是应该专心干自己的事,踏实走自己的路。同时对于别人,也不应当因个人恩怨进行不切实际的诋毁和赞誉。这既是一种做人的道德原则,也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和策略。

在这方面,汉末时管宁“志于道”的坚定信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生于延熙元年(158年),卒于正始二年(241年)。

管宁家里很穷,而且他十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亲戚朋友可怜同情他,赠送了许多财物让他葬父,可是管宁一文不取,只凭借自己的实际财力安葬了父亲。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都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人在园中锄草,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华歆、管宁他们平日读书养性,就是要摒除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作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看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

汉末天下大乱之后,人的生命财产都不能保障,中原一带就更没法再待下去了。管宁、邴原还有王烈几个人相约,到比较安全的辽东去避难。当时辽东太守是公孙度,很有统治能力,而且辽东地理位置偏僻,战乱没有波及,是一个理想的避难地。至于管宁几个人,在中原的名气很大,公孙度是知道的,所以对他们的到来非常欢迎,专门腾出驿馆请他们居住。见了公孙度,管宁只谈了谈经典学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闭口不谈。拜见过公孙度以后,管宁没有再住驿馆,而是找了一处荒山野谷,自己搭个简易房子、挖个土窑居住。公孙度死后,他儿子公孙康掌了权,野心比他父亲还要大,成天想着海外称王的美事。他想给管宁封个官,让管宁辅佐他,可是慑于管宁的贤名,硬是开不了口。曹操做司空后,下令征辟管宁入朝,公孙康把诏命压下不宣布,管宁当然也不会知道了。中原局势稳定以后,许多流民都返乡了。但管宁依然不动,安居辽东。不久辽东的局势也有了变化,公孙康死后,他弟弟公孙恭继位,这个人身体有病,生性懦弱,没有统治能力,而公孙康的私生儿子公孙渊偏偏是个雄才,不安于下位。管宁看到辽东快要乱了,这才带着家属乘船回中原。公孙恭亲自送他,赠送了许多礼物,管宁先收了,出发时,连同公孙度、公孙康以前的赠物,全部留下来,一介不取,保持了清白本性。算起来,他在辽东整整生活了三十七年。

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大部分船都沉没了,管宁坐的这只船也很危险,但是管宁从容不迫,好像没发生事情一样。这时,奇迹发生了,夜幕中突然出现了一点亮光,给船只指引方向,到达了一处荒岛,这才转危为安。当时人们发现,岛上没有居民,也没有点火的痕迹,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把它解释为奇迹,并说这是管宁的“积善之应”。管宁的回乡,名义上是奉了魏文帝的征辟诏书,实际上是躲避即将到来的辽东之难。但回到故乡以后,魏文帝就下诏封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推辞,说自己老了,实在没什么才能,要求皇帝放过他。可是皇帝偏偏不肯放过他,魏文帝死后,魏明帝又多次征召他,华歆、王朗、陈群等朝中大臣更是反复地推荐管宁,华歆还提出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让于管宁。管宁呢,则是一律推辞,到死也没有答应出仕。

当然,要求现代人去像管宁那样做,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有些不符合实际。但他那种即使是“务虚”也坚定不移的精神,应值得我们去学习。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无处不在的诱惑常常使我们陷入犹豫和迷失之中,令我们向着目标的努力半途而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淡泊明志,不以物移,确实是成就一番远大事业的保证。

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说,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标记。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和生活目标,就要对它负责;这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在追求事业理想的过程中,坚毅自信、果敢不疑,不随波逐流,不轻信盲从,这些都是必要必需的品质。倘若总在口头上谈理想谈得眉飞色舞,临到阵前却又害怕艰苦,埋怨没有锦衣玉食,那么这种人要么是懦夫,要么是伪君子,不仅不宜与之“论道”,甚至连与之交友都要三思。而对于自身,更要时时自查自省,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毛病,以防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

同类推荐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热门推荐
  • 霸道王子别追我

    霸道王子别追我

    他够冷,却只为她一人狂热;他够拽,却是因为她更拽;他幽默,却只为赢她一笑;她和他,从相遇那天起,就注定要相守一生。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智相

    智相

    穿越至北宋仁宗年间,孤独的我,拥有了一份可贵亲情。老爹:我有四项优点——吃、喝、你懂的、赌。小叔:很忙。白天写词,晚上打架。丫鬟:八岁怎么啦?本宫一再告诫你们……随着读书取仕,接触到了范仲淹、富弼、王安石等一批名臣人杰时,我逐渐领悟了为官之道。还有什么,能比执掌国家公器,弘扬宋庭之威,更让人热血沸腾的呢?府宅倾轧,科举险途,边关兵变,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让一个男人从青涩变得成熟,勇敢承担起一品宰辅的责任?让我将我的心路历程,慢慢讲给你听,我保证,这是一个有情、有趣、有温度的故事……本书风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魔戒邪神

    魔戒邪神

    原本想成为一个格斗士武者的庄清风,被人刁难,结果半途而废,随师父下山,改变了他的一生,艳遇与奇遇不断。那好吧,遇上美女就疼疼,遇上世外高人就巴结,遇上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劣迹小人就斩!斩!斩!写书不容易呀,觉得有点看头,就点击,收藏,推荐一下,按一下食指就行,一点也不费力,拜谢了。
  • 原来爱在初见

    原来爱在初见

    皆言真正爱上一个人很难。其实不然,或许明明只是初见,即使不言语站在那里,你的举手投足也能在不经意间吸引一个人地注目,进而慢慢地爱上你。董艾惜在孤儿院初见莫桓,就不禁侧目多看了那么几秒,一个外表冷俊,不仔细看发现不了那抹若有若无笑意的男人,而且还这么有爱心,确实很夺目,是个女人都会喜欢吧。其实董艾惜不知道,当她站在一群孩子中间,一脸善良、温暖、微笑的样子,由内而外散发的美丽令莫桓移不开眼。
  • 入越录

    入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侠恩仇传

    仙侠恩仇传

    现代仙侠间的恩怨。揭示古代仙道与新世纪力量的溶合。
  • 银杏树下的身影

    银杏树下的身影

    雨下的很大,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302病房传了出来,医生高兴的说:“是一个女孩!”夏太太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夏太太抱起婴儿,婴儿从美梦中惊醒了,她左手的中指居,居然不会动!顿时,一滴豆大的泪珠从夏太太的眼眶中夺出,“滴答”,落在了婴儿左手的中指上。夏先生跑了进来,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后,说道:“这孩子真可怜,唉……”他望望阳台上的刚刚盛开的小花,说:“就叫她夏花吧!”有一年秋天,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时而飘落,时而飞舞。银杏树下,满地的落叶,似黄,似红,却又似绿,夏花站在树下,抬头仰望;银杏树上,一封交友信高挂枝头,夏花踮起脚,将信摘下……
  • 孤冰暗云

    孤冰暗云

    她为了逃避孤独,选择不断的变强,以至于创造了一个孤傲的冰之皇者....他为了保护想要保护的人,舍弃了一切,选择与恶魔为伍....冰,坚不可摧,冰冷寒心;暗,无尽绝望,蚀骨噬心,你是要选择什么...她选择了用至冷的冰将自己的心封存起来,他选择在杀戮和黑暗中埋葬自己仅存的理性...她是孤傲孤独不可一世的冰之女皇沧月他是黑暗固执屠尽万人生息的地狱魔君琉星————寒冷如冰的雪风拂过脸颊,九千年前的记忆从虚无中被唤醒,地狱修罗的试炼让暗渐渐陷入迷茫,而冰愿意陪你到世界的尽头不被记载的天与地的第十三位的皇啊,你的终点会在那里....
  • 霸爱宠徒:师傅嫁给我

    霸爱宠徒:师傅嫁给我

    她,一朝死去,却心有不甘。重生异世,她成杀伐果断,千古明帝,杀人无数,只为她自由。暗杀亲妹?慕旸嘴唇微勾,“动动手指,碎尸万段!”欺我者,百倍还之,欺亲妹者,千倍还之。这一世,为自己活!更为情而活!“师傅……我一直都在。”他腹黑强大,却唯独对师傅节操无下限!“徒儿,你该成亲了。”“师傅,我只要你!”师徒之恋,世人厌恶。唯有自己的国,真诚祝福!“不过,世人厌恶又如何?”冥冥之中,都已注定,正如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