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像水一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这句话曾经为很多迷茫的人指引了方向。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不需要再喊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口号,但是和平时代有和平时代的新意,我们对时代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注意自己的德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虚度年华,才会活得有意义。
《士兵突击》是一部以军旅为题材的电视剧,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该剧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在讨论许三多的那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许三多—— 一个被父亲打骂出来的“龟儿子”,参军入伍只是为了不让父亲再受欺负。因为他脑子笨,学不会东西,又成了被连队踢出来的“三呆子”。在草原五班,许三多是最后一个进去的,但是,却是第一个走出来的。如果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对于许三多来说,修路这件事无疑是他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在草原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修路简直是天方夜谭。班长老马和团长王家瑞都有过修路的经历,当年王家瑞带领一个加强排驻扎在那儿,结果因为没有经费而半途而废。当许三多提出他要自己修几条路时,在他们看来,这个新兵蛋子简直是在说瞎话,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许三多却创造了奇迹,他成功了。
相当于“愚公移山”的这项工程为什么何其难呢?具体来说,首先是修路没有石头;仓库、哨位、营房之间的总距离为427米,路宽1米,共计为427平方米。如果按照1平方米30块石头来计算,至少需要1.2万块石头,还不包括路沿石和中间的五角星。其次还要翻土、压实、砸石……还有材料,这是最大的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草原上,到哪儿去找石头呢?许三多需要走出草原,艰难跋涉才能捡回来石头。其中还有来自老魏、李梦的忌妒、报复和打击。最明显的一次是他们在夜里搞破坏,老魏和李梦带着铁锹偷偷地去破坏刚修好的路,好在他们觉得有点儿不安,被班长发现,没有做成。
天道酬勤,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许三多凭着那股执着劲儿,硬是修出了一条路,这反倒让战友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没有意义,许三多经常对他们几个说:打扑克没意义,修路有意义。谁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修路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方便,而打扑克就是为了打发在草原上无聊的生活。
路修好后,许三多也出名了,被例行巡逻的直升机第一时间发现了,随之报告给师部,独自修路的许三多的事迹在团部、营部、连部开始传开。最后,许三多第一个离开了五班,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许三多走出了草原五班,表面上是因为他修了一条路,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他踏实、善良、正直的人品。没有谁愿意天天混日子,在草原五班,薛林和老魏经常会说:“混日子嘛!”而班长会回击他们一句:“小心日子把你们给混了。”“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这就是许三多生存的哲学:活着就该做些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活着就该对自己负责。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做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像水一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为人处世中不免要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水的心态对待,用水洗涤我们的心灵,德行天下,从而使我们的人品更加完善。
东汉末年有一位特别有才的大名士,他的名字叫陈蕃,陈蕃是“三君”之一。所谓“三君”,是封建士大夫里面等级最高的,其次是“八俊”,以下依次是“八顾”“八及”“八厨”,由此可见三君是最高的等级,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陈蕃当时德高望重,人人都非常敬重他,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当时士大夫效仿的楷模。
陈蕃刚出来做官的时候,野心十足、志向很高,他想把天下的事都治理好。他在担任豫章太守的时候,一到任就赶紧去拜访当地的名士徐孺子。徐孺子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的“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徐孺。陈蕃刚到任就前去徐孺子家拜访,他的主簿对他说:“大家希望太守您先进官署。”而陈蕃回答说:“当年周武王刚打下天下,就去商朝贤人商容旧居致敬,今天我也不先进官署,而先去礼敬贤人,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陈蕃的这次拜访是得民心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陈蕃也是克己奉公、修身养性,对老百姓很负责,很快成为一代贤官。一个外地官员有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很佩服他的人品。
对他人施以恩德,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陈蕃的言行和举止让他的下属着实佩服,为他赢得了一个好的名声。其实,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德行就是一个品牌,有了这个品牌,大家就会信任你。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德行天下的民族,善待他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