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已经看出虽然宁国府有显赫的家世和积蓄,但是架不住子孙们的坐吃山空,她想着有所作为,她想按照“贤妻良媳”的形象来打造自己,她为人也很和善,在为人处世方面,她留给荣国府和宁国府所有人不错的印象。而在她死后“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的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莫不悲号痛哭”。通过这一段的描写可以看出秦可卿之前的确想要做一个优秀的管家、贤惠的妻子,但是宁国府本身是一个大染缸,任凭你是谁都给你上了色。所以本来想有所作为的秦可卿在这里也很快陷入泥潭了,更何况她长得过于漂亮,这就让她不得不成为话题的中心,而当她和贾珍的丑行暴露之后,她就再也没有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所以她只能选择上吊这唯一的一条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还能想到托梦,还在惦记着贾氏家族的荣耀。
而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而不是贾珍或者贾蓉,这说明在这个时候秦可卿对宁国府的这几位早就失望了,她托梦给和自己关系很好的王熙凤,在她的眼中王熙凤是唯一一个有可能挽救贾家的人,她给王熙凤说:“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比过你。”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同时也是荣国府实际上的掌权人物。王熙凤的能力和心机自然是超过了很多贾府的男子,所以王熙凤成为了秦可卿眼中唯一的希望。
秦可卿托梦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她希望王熙凤能够记住“树倒猢狲散”;第二,要想到一些办法保护处在危难之中的贾氏家族;第三,虽然马上有一件大喜事要到来,但是最终还是要散场。而她托梦的所有预言最终也都会实现。
《红楼梦》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明明是一场大悲剧,但总是悲喜交加,在悲剧中能够看到喜剧,而在喜剧中又透露着悲伤。尤其是在秦可卿丧事上,这是一件丧事,可是在其中看到了贾珍对待秦可卿丧事上的洋相,用出尽洋相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秦可卿是重孙一辈的媳妇,而且她死得不明不白,按道理是不应该这样风光大葬的,可是最终不但大葬,而且显赫得离谱。宁国府在这件事情上开始摆阔了,“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哄哄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而且秦可卿的丧事中还做了旷日持久的佛事,贾珍这一次没有请民间的阴阳先生而是邀请了朝廷钦天监的官员来为秦可卿选择出丧的日期,这种做法真的是胆大妄为。最后就定下了这个旷日持久的治丧时间,宁国府要用四十九天的时间接受亲友们对秦可卿吊丧,还请来了一百零八个和尚为秦可卿念经超度,并且在天香楼请了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连续做四十九天解冤洗业醮。接着停灵在会芳园,灵前五十位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做好事。贾珍的这种铺张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
不过这些活动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仅用了百字:“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秦可卿的丧事中来帮忙的下人也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二十个管给来客倒茶;二十个管本家亲戚茶饭;四十个在灵前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举哀;三十个照管门户,这些就有一百一十人。还有,四个管茶碟茶器;四个管酒饭器皿;八个收祭品;八个管灯烛。这些加起来就有一百三十四名,还有日常伺候主子们的丫鬟和下人也是随时参与其中。通过这个细节也能够看出宁国府平日以来的骄奢。
不仅在人的方面贾珍极具奢侈,就算是在棺木上同样很奢侈。当时他看了好几副棺木都不够满意,正好此时薛蟠来吊唁,说他的店中有一块潢海铁网山上的樯木,这块木头做了棺材之后万年不坏。这块木头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但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所以这块木头一直保留在店中。这块木头本来就不是给一般人准备的,而贾珍听了薛蟠的这段话非常开心,派人将木头抬过来一看,这块木头果然不同寻常,“纹若梹榔,味若檀麝,以手叩之,叮当如金玉。”樯木发出的气味很像是金丝楠木,在《红楼梦》的描写中,这算是古代最为珍贵的木头,一般都是为帝王准备的。当贾珍问薛蟠这块木头多少银子的时候,薛蟠完全一副大爷口气,他说:“拿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地买,什么价不价的,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完自然大喜,马上派人开始解锯,此时贾政看不下去了,他出来阻止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在那个时代用上等的杉木已经很讲究了,贾政本是贾珍的叔叔,而且他说得非常在理,但是贾珍丝毫听不进去,此时的贾珍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跳梁小丑,真的是出尽了洋相。此时的贾珍恐怕真的恨不得自己替秦可卿去死,至于花点钱去买最好的棺材他已经完全不在乎了,更不要说这种棺木到底是给谁准备的了。
秦可卿在死后还得以连升三级,最终被封为龙禁尉,恐怕此时的贾珍愿意将所有的好东西都给秦可卿,自己头上的那个“三等威烈将军”估计都愿意写在秦可卿的灵幡上。但是秦可卿再怎么说是贾蓉的妻子,在她的灵幡上只能写她丈夫的头衔,而贾蓉只不过是黉门监,而他的这个监生也是用钱捐出来的。如果将“监生”写到秦可卿的灵幡上,那就有点没面子了,和这一次浩大的葬礼不匹配,这些也不符合贾府的豪门气派,更不能将贾珍对秦可卿的“尽我所有”尽情展露出来,所以这让贾珍心里很不舒服。此时正好大明宫内相戴权来上祭,于是贾珍就想给儿子买个官,而戴权本身就是一个掌握着卖官大权的人,当然他也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他知道贾珍此时的做法是临阵抱佛脚,而此时也正是好好敲诈他的机会。戴权完全摆出了一副奸商的嘴脸,然后口若悬河地开始讲解他的生意经,三百员龙禁尉缺了两个,前段时间襄阳侯的兄弟用一千五百两银子买走了一个,而且戴权还表示这位是老朋友,是看在他爷爷的分上,所以胡乱答应的,意思就是这个一千五百两银子有点少了。现在还缺着一个,已经有节度使要给自己的儿子买了,戴权表示自己还没有时间搭理他。然后戴权用了一个“咱们的孩子”,和贾珍拉近距离,然后表示如果一定要的话,就赶紧写一个履历表。脂评中对这个“咱们的孩子”的评价是,“奇谈,画尽阉官口吻。”戴权就这样开始兜售自己手中的龙禁尉名额,戴权和贾珍两个人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于是戴权似乎“很照顾”贾珍的,将“龙禁尉”的这个空缺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卖给了贾珍,就这样贾珍把秦可卿灵幡上的地位做了一次升级。秦可卿的灵位是这样写的,“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有意思的是,四品官的夫人是“恭人”,五品官的夫人是“宜人”,而“龙禁尉”的官位只不过是五品,为了在葬礼上的风光,贾珍又一次将秦可卿的级别提高了一级,当秦可卿成为了四品官夫人之后,于是秦可卿停灵的会芳园立刻建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在鼓乐厅的两边,一对一对地摆着刀斧,上面还竖着四面大红的牌子,上面写着“防护内廷紫金道御前侍卫龙禁尉”,榜上大书“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看看贾珍在这件事情上是多么的用心。
前文提到过秦可卿其实出场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她死后却因为贾珍的出面,使得其风光无比。
贾珍并不缺钱,而像戴权这种人一直在做着卖官的活动,但是他没有想到给贾蓉买个官,整天只知道胡作非为,根本没有想过儿子的“前程”,也没有想过家族的前途,现在他突然站出来给儿子买官,显然这个官不是为儿子买的,是为已经离开人世的秦可卿买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讽刺。
而通过这件事情也能够看出当时社会的腐朽,连皇帝的侍卫都可以随意买卖了,而且贾珍买得是那么心安理得,戴权卖得也毫无羞耻感。曹雪芹不愧是文字高手,他将这一段写得很平静、很随意,但是却让人们读着很过瘾,真正将当时黑暗的吏治写得入木三分。
秦可卿的出殡情景是非常精彩的一段,甚至在古代小说中很少看到如此浩荡的送葬队伍。秦可卿的铭旌上写着“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而能够和秦可卿此时身份相符的所有配套“执事陈设”全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了,看起来都很光彩夺目,更有宝珠自行未嫁之女,摔丧驾灵,十分哀苦。这一段同样写得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个未嫁之女也是现认的。
秦可卿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将贾府的权势和地位全部展露了出来,有镇国公等六位国公继承人,有南安郡王之孙等七位郡王的继承人……在这个送葬的队伍中各种爵位的人都到齐了,而且王孙贵族数不胜数,这些人的各种摆设就摆了三四里路,这是何等的气派,当然此时极力写贾府的气派,和日后的大衰败做了一个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除了几近夸张的送葬队伍之外,还有高规格的路祭,正是因为宁国府特殊的地位,所以皇室“四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在贾府送葬路旁搭起彩棚,奏起哀乐,点上香烛,祭奠亡灵。如此这般的路祭应该是最高规格的了,而贾府的权势也在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红楼梦》中的句子就是“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却写尽了贾府的繁华。当然在这段描写中曹雪芹留下了很多讽刺的笔墨,比如和荣国公、宁国公并列八公的其他六位是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他们的称号连起来实际上是对宁国府乌七八糟的讽刺。
无论如何,这位可怜的女子终究是死了。不过,秦可卿虽然死了,但是最终贾府还是没有跳出她的预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