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李纨是荣国府的大少奶奶,而且还育有一个儿子,按道理以她在贾府的地位和资格更应该享有管理的权力,但事实上李纨对整个荣国府的管理来说,几乎是可有可无。如上文所说,在凤姐生病的时候,王夫人将管理的权限交给了李纨,由探春来辅助。而在最终的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由探春主持的,李纨成了幕后的支持者。在这里探春没有错,李纨更没有错。与其批评李纨没有能力,不如理解成李纨的故意避让,因为她知道荣国府的管理本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工作,自己一个寡妇很多事情自然不适合参与。在荣国府主子和主子之间有着矛盾、下人和下人之间有着矛盾、主子和下人之间有着矛盾,种种矛盾的重叠,就算是聪明的王熙凤在贾琏的撑腰下都无法面面顾及,更不要说李纨这样一个寡妇了。李纨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下人眼里,她是一个面和心软的活菩萨;在少爷小姐们眼中,她是一个能一起喝酒吟诗的、随和的嫂子;在老爷太太眼中,她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大少奶奶。李纨自然不想改变自己的这种形象,有这些她已经足够了,她是没有探春那样的魄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追求,李纨自己内心已经满足了。
如果不是想到她每夜的孤枕,或许在贾府的李纨是幸福和安稳的。
李纨在贾宝玉生日的那天晚上掣签吃酒,她掣出的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或许这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李纨选择了“枯井”一般的生活,同时也是命运给予了她这样的生活。如果她改嫁,或许情况会更糟,连现在的这种快乐恐怕都会失去。
枉与他人作笑谈——《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女性,在她的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的缺点,但她少年丧夫,使得她早早过上了守寡的生活,虽然最终因为儿子做了大官,自己也被封为了诰命夫人,但是这些都无法避免她逝去的青春,她的前半辈子每个夜晚的孤独又有几个人知晓?
看李纨的判词莫名地有一种忧伤。
在贾珠离世之后,李纨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贾兰身上,一心要培养这个儿子,“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她对贾兰的培养很全面,不仅让他读圣贤书,而且还从小习武。在第二十六回中,贾宝玉在大观园中闲逛,他是一个诗意的人,所以他在沁芳溪看了金鱼,同时还和金鱼说了话,但就在此时有两只小鹿跑了过来,贾宝玉想不通为什么小鹿会如此惊慌失措,此时就看到贾兰拿着弓箭跑了过来,贾宝玉还责备了贾兰的淘气。但是贾兰却说自己在读书的闲暇会演习骑射。在那个时代,很多贵族家庭不仅培养儿子认真读书,以求最后能够考取功名,而且还会培养他们习武,以求儿子能够文武双全。李纨自然望子成龙,所以从小培养贾兰的文和武。而且那个时候本身在科举考试中有武科,后来对贾兰的描写有“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句子,我们可以理解他最终的确成为了文武兼备的人才。
虽然李纨的一生是悲苦的、平淡的,但是平淡中容得下她。妙玉曾经续诗的时候有两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应该是在预示贾府被查抄之后,唯独有这两个地方能够保留下来。
栊翠庵之所以能够保留是因为妙玉本身就和贾府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在那个时候有“连坐”,而且栊翠庵本身也是贾府的地盘,但这些对于妙玉来说似乎不惧怕,因为人家下帖子请她来,本身就和她没有关系,而且当时是因为元春省亲,这个理由足够冠冕堂皇。但是对于王夫人来说问题就大了,因为此时的元春已经惨死,皇帝既然选择了抄家,那说明对贾府已经厌恶至极了,而一旦她因为元春省亲而邀请妙玉的帖子被查抄出来,她就是浑身是嘴也解释不清楚了。
栊翠庵能够保全尚且可以理解,因为里面住的本就不是贾府的人,那么稻香村呢?
住在稻香村的李纨母子可是彻彻底底的贾府主子,而且他们在贾府的地位都很高,为什么他们也能够“雄鸡唱晨”呢?这可能是因为查抄的官员将李纨守寡多年的事情报了上去,而且也讲到了李纨是一个什么事都不管的人,贾府的各种罪状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的皇帝提倡的是她这种贞节行为,所以李纨母子能够法外开恩,没有被拘禁,依旧可以住在稻香村中。等到最终查实他们的确跟贾府的罪状没有关系的话,他们就可以彻底解脱。而也正是如此,李纨最终也是严格督促儿子读书习武,最终高中科举,还建立了功勋,光宗耀祖。
那么,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中,以李纨的身份和地位为什么没有参与到贾府的管理当中?就算是没有人安排她管理,那她也应该主动承担这样的责任,毕竟她是大少奶奶。
的确,李纨应该是贾府的管理者,在第四回中将此解释为“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奉亲子,外则陪侍小姑针黹诵读而已”。虽然她有督促儿子的重任,但是这和她管理贾府一点都不冲突,况且当时贾兰已经很大了,自然不需要母亲整天跟着。而且在书中多次提到荣国府的管理者王熙凤大字不识,在她的工作中凡是涉及字的工作,诸如记账、写字、查书之类,都是由一个叫彩明的小孩子来完成。有一回临时还让贾宝玉帮她写过一份账单不像账单、礼单不像礼单的东西。王熙凤来管理荣国府在这一点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弊端。而李纨出身书香门第,虽然她的诗歌比不了几位小姐,但记记账绝对绰绰有余。作为荣国府的大儿媳,李纨没有理由放弃操持家的责任,她本应该协助王夫人,承担其管理家的责任。而事实上她却做到了“一概无见无闻”。
不过,李纨也做过一些协助王夫人的事情,比如前文中多次提到的在凤姐生病的时候,代管荣国府;比如第七回中讲到的“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但这些都没有成为李纨的主要生活,在完成任务之后,李纨依旧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这位荣国府的正牌大儿媳有着诸多先天和后天的优势,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荣国府的管理者,而是将贾赦的儿媳王熙凤请来管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贾母曾经说李纨是“寡妇失业的”,这极具传神的五个字一方面道出了贾母对李纨的可怜,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李纨在贾府的处境。在封建社会,丈夫就是女子的事业,一旦丈夫离开人世,女子就等于失去了所有,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由一个“未亡人”最终变成“亡人”,而树立一块“牌坊”就是她们唯一的任务和价值了。于此,就可以很合理地解释李纨没有管理贾府的原因了。
不仅是李纨,就连贾兰实际上在贾府的处境都是极为尴尬的,是属于边缘化的。虽然贾母非常可怜这位孙媳妇,但是在贾母的内心只不过是维持了她的尊严和利益,并没有真心实意地疼爱她;王夫人本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物,只不过是在见到贾宝玉的时候还能看到一点笑容,其他时候都很难看到她的笑容;而贾政更不用说了。以此可以看出,李纨这个大少奶奶在丈夫死后,真正地成了“孤家寡人”。
在第二十二回中对猜灯谜的描写就能够看出贾兰的处境。按道理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贾兰是肯定要出场的。但是偏偏在此时贾兰没有出现,当贾政发现贾兰不在的时候,于是就问:“怎么不见兰哥?”于是有人赶紧去问李纨,李纨则说:“他说方才老爷并没有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们将这个消息回复了贾政,大家都笑着说贾兰就是天生的“牛心古怪”。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贾政让贾环和两个婆娘一起去叫贾兰过来。不要说元宵节了,就算是平常家庭聚会,像贾兰这样的孙子理应主动来到长辈面前,哪能等长辈去请他呢?我想通过这一段多少还是能够看到贾兰在贾府的处境并不是很好,如同他的母亲,只不过是有一个不错的头衔而已,真正意义上并没有太多人疼爱他们。
李纨是孤独的,她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更得不到丈夫的宠爱,只能背负着所谓的“贞节牌坊”然后在漫长的岁月中抽丝一般地生活下去。
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风,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有一段描写贾琏和王熙凤的闺房之乐;而此时的李纨正歪在炕上打盹。两个小场景的对比就能够看出这位大少奶奶的寂寞和苦楚。
李纨虽然和几位姐妹们很亲近,而且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在第三十九回螃蟹宴上,李纨因为平儿触动了心事,说起贾珠在世的时候,也有几个房里人,但最终都守不住寂寞,于是乘着她们年轻,早早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李纨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掉下了眼泪,众人则说:“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说完之后众人都洗了手,然后到贾母和王夫人那里去了。
这里也怪不得众人的冷漠,因为在那个时代寡妇的处境本身就是很尴尬的,在欢乐的场合,贾府中的很多人对李纨是在尊敬中多少有些警惕,她们不知道如何去对待这位大嫂子,沉默吧,显得没有人情味;欢笑吧,对李纨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同情吧,治标不治本,而且显得伪善。众人索性选择忘记李纨的身份和处境,将她当作一般人去对待,或许这样会稍微好一些。而李纨自己也只能将自己的苦楚咽到自己的肚子里,要不然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只有在别人提起的时候,她才能够在公开场合宣泄自己的感情。比如上文提到的宝玉挨打的那次,王夫人想到了贾珠,提到了贾珠,李纨此时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终于发泄了出来。
李纨对于整个贾府来说似乎就是一种摆设,只不过这种摆设是精神上的,因为贾府有这样一个活牌坊,所以能够让别人看到贾府的气节,只要有这个精神摆设,那么不管贾珍、贾琏还有其他人如何荒唐,终究在外人眼里贾府还是有“规矩”的。
封建社会的寡妇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一种不能被现代人所理解的群体。所有关于李纨的怀疑,只要将她和她的寡妇“身份”联系在一起之后,就迎刃而解了,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释了。
不要说李纨,就像贾兰在贾府中同样遭受着漠视,似乎这个荣国府唯一的重孙子不存在一样。当时贾琏没有子嗣、宝玉还没有娶亲,按道理贾兰的地位很尊贵的,但是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根本看不出他地位的尊贵,他完全没有贾宝玉一样的风头,也只能和贾环混在一起。
之前提到的第二十二回中贾兰没有成为主角。在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夜宴的时候,同样没有贾兰的身影。就连贾菱、贾菖这些人物都出现了唯独没有贾兰。此时的贾兰估计在家里温习功课呢,就连最喜欢摩挲孩子的贾母此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唯一的重孙子。
从小失去父爱的孩子本身就是敏感的,他们的心事本身就要比别人重,他们不可能成长为天真烂漫的孩子,因为他们早熟,因为他们从小就懂得了机警地观察这个世界,尤其是在贾府这种大家族中。本来子孙就多,长辈们对子孙的疼爱又多少还有些功利色彩,所以内向、敏感的贾兰根本就得不到长辈们的疼爱,因为贾母的疼爱更多地给了宝玉和凤姐。
李纨并不傻,有的时候她只能选择装傻而已。她的精明在书中有多处提到,比如宝玉他们要办诗社的事情,李纨就“教唆”他们去找凤姐。当然凤姐也不是傻瓜,她快人快语帮李纨算了一笔账,李纨每月能领到十两银子,而且贾母和王夫人都认为她“寡妇失业的”,而且还带个孩子,所以又多了十两银子,这个数字和贾母、王夫人领到的都一样了。同时,李纨还有园子里的地,还能够收取一些租子,年末的时候还能领到一大笔。去掉开支,李纨每年至少能够积攒四五百两银子。王熙凤的这番话一方面说出了李纨的小气,另一方面也点出了自己的为难,此时李纨赶紧将话头转移开来,说到了凤姐前一天打平儿的事情,以转移众人的视线。只不过凤姐也不想得罪这些少爷小姐,她的这番话说完之后,最终还是给了他们五十两银子。
贾府这种大家庭人多嘴杂,其中的斗争和矛盾数不胜数,所以作为大少奶奶的李纨对此非常清楚,鉴于自己孤儿寡母的处境,索性她宁愿做一口枯井,过最平淡的生活。或许如果贾珠还活着,那么荣国府的大少奶奶就不是这般光景了,而贾府中最受宠爱的恐怕就不是贾宝玉了,而是贾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