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700000008

第8章 陆澄录——格物无动静之分(3)

【译文】

有一天,师生共同探讨做学问的功夫。

先生说:“教人做学问,不能偏执于一种教法。人在刚开始学习时心猿意马,不能集中精力,其心中所考虑的大多是人欲方面的事。所以,姑且先教他静坐,以安定思绪。久而久之,等到他心能安定的时候,如果还只是教他悬空静处,以至于像槁木死灰一般,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此时必须教他反省自察克己修身。这种功夫从来不能间断,好比铲除盗贼,要有一个彻底清除的决心。无事时,把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拔去病根,让它们永不再起,才算痛快。就像猫捉老鼠,眼睛盯着,耳朵听着,才有一丝萌动,就立刻去掉,态度坚决,不能姑息迁就,给它喘息的机会,不能窝藏它,不能放它生路,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如此才能扫尽心中的私欲。等到心中没有私欲可除,自然能做到端身拱手。虽然孔子说过‘天下的事物有什么可思考和忧虑的?’,但那不是初学时可以理解的。不过,初学时也必须想着内省自察克制私欲。这就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等到天理完全纯正时,就是‘何思何虑’的境界了。”

这里,王阳明所提供的功夫步骤是:静坐、省察、克治、天理纯全。阳明指出,省察克治即是思诚,而天理纯全也就达到了天道的境界诚。此时之静坐与阳明在南京之前的静坐不同。在辰中、北京、滁州时他所说的静坐是直悟心体,而此时所说的静坐只是使心意稍定,是省察克治的前奏曲或者说是准备工作。这里,他以端拱、何思何虑来指称心之本体。

19.非鬼迷,心自迷

【原典】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译文】

陆澄问:“有人夜里怕鬼,怎么办?”

先生说:“那是因为他平日里不能做到完全出于公义而心中有愧,所以才会怕鬼。如果平时的行为不违神灵,坦荡光明,何怕之有?”

马子莘(陆澄学友)说:“正直的鬼不可怕,只恐怕邪恶的鬼就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难免有些害怕。”

先生说:“哪有邪恶的鬼能迷惑正人君子的?只怕是人自己心邪,才有能迷惑你的鬼,那就不是鬼迷惑你,而是你的心已自迷了。例如,人好色,就是色鬼迷;贪财,就是贪财鬼迷;不该怒而怒,就是被怒鬼迷;不该怕而怕,就是被惧鬼迷。”

王阳明认为,许多人之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是因为心不正,被各种欲牵缠住了的缘故。如果你的心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什么都奈何不了你。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提升自己的心灵,从根本增强自己的素质,才能经得起各种险恶环境的考验。

20定是心之本体

【原典】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澄问《学》《庸》同异。

先生曰:“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

【译文】

“定为心之本体,即天理。动与静,只是天理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陆澄向先生请教《大学》《中庸》两书有何异同。

先生说:“子思总结概括了《大学》一书的要义,作为《中庸》的第一章。”

理学所讲的“定”是指心境的稳定、平静、安宁和无烦扰。避离人世、端居默坐去求定,这样的定仍然是外在的、不稳定的东西,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持这种“定”,才算是达到了真正的定。定的境界可以转化为心之本体。因此阳明说:“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当陆澄问王阳明《大学》和《中庸》的异同时,王阳明对《大学》进行了一种义理还原。他认为,子思对《大学》做出过深入思考,并克服了心浮气躁,用心之本体悟得了天理,把《大学》之义定为《中庸》的首章。所以,王阳明认为《大学》之义应当从《中庸》切入。

21孔子正名

【原典】

问:“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译文】

陆澄问:“孔子正名的事迹,按照朱熹先生的说法,孔子是‘要对上报告天子,对下告诉诸侯,废除公子辄而拥立公子郢’。朱子的这种说法对吗?”

先生说:“恐怕不是这个样子的吧!一个人在位时对我恭敬尽礼,要求辅佐从政,我却先废除他,这难道符合人情天理吗?孔子既然答应出山替卫国国君理政,必定是卫国国君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也能听进去他的劝诫。孔圣人的感召力那可是超一流的,必定是感化了卫辄,让他知道了没有父亲不可以成为人,卫辄一定将痛哭奔跑,去迎回他的父亲。父子之爱源于人之本性,辄能反省悔痛的这样真切,他的父亲蒯聩难道不被感动吗?蒯聩回来后,卫辄把国家交给父亲治理,并以此请罪。蒯聩已被儿子深深打动,又有孔子在中间诚心调解,蒯聩当然不会接受,依然让儿子治理国政,群臣百姓也必定会愿意卫辄为国君。卫辄自我检讨自己的罪过,向天子请罪,向各方诸侯公布,表示一定要把位子给父亲。而蒯聩与群臣百姓都说姬辄已经悔悟了且具备了仁孝的美德,也打报告给天子,向各方诸侯公布,一定要让辄成为卫君。于是天命集于卫辄,让他重新做卫国的国君。卫辄不得已,于是像后世太上皇的故事那样,率领群臣百姓尊奉父亲蒯聩为太公,极尽孝养,卫辄才重新做了卫国的国君。这样国君、大臣、父亲、儿子都恪守自己的身份,名正言顺,从此天下就好治理了。大概这才是孔子正名事迹的本来面目吧。”

阳明先生在这里解读“孔子正名”的事迹,肯定了孔子的正名做法,实际上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值“礼崩乐坏”的大变动时代,名分制度已经无法维持。而孔子以为,人类社会秩序的维持,必须有人类共同承认的伦理规范,而伦理规范的制订与实施,则必自澄清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始,自人伦礼仪观念的厘正开始。在孔子看来,这种社会大混乱的崩溃是由于名实混乱所造成的。事务能否有成效,礼乐能否兴盛,刑罚是否适中,人民能否治理好,关键就在“正名”,要做到君、臣、父、子都严守礼制、名分。

22毁不灭性

【原典】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助。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己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译文】

陆澄跟随先生在南京鸿胪寺居住,忽收家信一封,说儿子病危,他心里万分忧愁,不能忍受。

先生知道后说:“这时候正应该在修身养性上下工夫,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平时学习有什么用呢?人就是要在艰难时刻才能得到意志的磨炼。父亲关爱儿子,是最自然的感情流露,但天理也有个中正适度,超过这个限度就是私欲。人在这个时候大多认为按照天理应当是一副忧戚状,便一味地悲怆起来,而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过度悲伤以至于不能保持天理中正平和’。一般来说,七情六欲一旦发作,往往过分的多,很少有不及的。然而稍稍有点过分,便不是心的本体,必须进行调节直到适中才好。比如父母去世,作为人子难道不想一下子哭死,才能化解心中的悲痛?然而《孝经》却说:‘孝子哀伤不能伤害性命。’这并非圣人要强人所难,而是因为天理本体自有限度,不可过度。人只要认识了心本,自然不能增减分毫。”

毁不灭性的功夫,王阳明说,需要“在此时磨炼”,能及时克制住大悲大喜。说得通俗点就是“节哀顺变”。这就是王阳明的“天理本体,自有分限”,所以“不可过也”。

23有是体即有是用

【原典】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译文】

先生说:“不能说‘情感未发时的中正状态’一般人都有。因为‘本体和应用是同源的’,有这样的体,就有这样的用。有‘情感未发时的中正’,就有‘情感发出来符合中正的平和’。现在的人都没有做到‘情感发出来符合中正的平和’,应当知道是因为他‘情感未发时的中正状态’还没能完全得到。”

阳明先生一贯认为,中和、道都是人人原有的、本有的。这是从天命之谓性的角度来说的,是从本体角度来说的,是从本有的层面来说的。但是这里阳明先生又说“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表面上看似乎和他惯有的观点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两种相反的说法都是很忠实于《中庸》原意的。固然“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源自于天命之性,但性是需要有“率”的功夫,道需要有“修”的功夫,所以《中庸》才强调“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也才有《中庸》接着说的“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之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及慎独等功夫。

24阳明与易经

【原典】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昼。《易》之变是值其昼。《易》之占是用其辞。

【译文】

先生说:“‘初九潜龙勿用’六个字是《易经》乾卦的初爻爻辞。其卦象是早晨,其变化是遇到白天,其占卜用的是卦辞和爻辞。”

王阳明非常重视《易经》,而且把《易经》的第一卦的第一爻视为全部六十四卦的源泉。虽然他的学说与易学无明显的传承关系,但他常常以内心道德修养方法和精神境界解释《易经》卦爻象和卦辞。

25存养夜气

【原典】

“‘夜气’,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译文】

先生说:“存养‘夜气’(指夜晚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是就普通人而言的。求学的人能在本心修养功夫,无论日间有事无事,心中都有清明和善的心气聚敛。圣人则不必说夜气。”

“夜气”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人在夜间生长出来的清明之气,指未与日常种种事物接触时的无利害考虑的精神状态。王阳明认为,孟子的夜气,是对于普通人说的。普通人在夜间与外物脱离接触,可以较为清醒地审视行为的意义,有利于道德思想的存养。如果“学者能用功”,就能随时随地存养夜气,时时处处按道德标准思考、行动。而圣人则无所谓夜气,因为他们本来就能够按道德标准思考、行动了。

26动静无端

【原典】

澄问“操存舍亡”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人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入之有?程子所谓‘腔子’,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乡邪?”

【译文】

陆澄问《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之事。

先生说:“‘出入没有固定时间,不知道方向。’这话虽然是就平常人的心来说的,求学的人也应当知道心之本体也是这样。如此,修炼存天理的功夫才能没有缺陷。不可随便说,善念出就是天理亡,善念入就是天理存。若要说本体,本源是无出无入的,如果论及出入,那么思考运用就是出,然而人的主宰明明就在心里,哪里会有出?既然无所出,又有什么入呢?程子所说的‘心要在腔子里’的腔子,也只是天理而已,虽然终日应酬不止,也不会跑出天理的框架,也就是在心胸里。若是超出了天理,这才叫做放,这才叫做亡。”

同类推荐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再见梅郎

    再见梅郎

    前世今生,身心俱疲的爱恋,刻骨铭心的疼痛
  • 神二代战记

    神二代战记

    一个机智的少年带领一群逗比小伙伴冒险,结果一不小心有了逆天的神展开。本书有萌点有槽点有爽点,最重要的是各、种、属、性、的、妹、子、都、有,机智的小伙伴一定会马上收藏,机智又帅的小伙伴一定会推荐本书,机智又帅又有才华的小伙伴还会打赏本书~
  • 邪王宠妻:废材嫡女要翻天

    邪王宠妻:废材嫡女要翻天

    她是精神杀手,用意念掌握生死,一朝穿越,却成了一个废材三小姐。废材吗?你们见过修灵,空间,御兽,腹黑,训了烛九阴当宠物的废柴吗?长姐挑衅,受人欺凌?不好意思,她可不是软柿子被人捏着玩!传说中的邪王要追她?开玩笑!堂堂女皇会让你这么容易追到手?某男感受到她的腹诽,一脸风轻云淡,咬牙切齿,“小凌儿,最近是不是有些无聊?让本王来陪你耍耍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乱乾坤

    魔乱乾坤

    神与魔在大陆的尽头决裂,在数千年的战斗中,魔神一直处于下风。丧心病狂的魔神屠灭亿万生灵打造了叫作修罗的战斗机器,局势改变了,神族飘往神界退出了世界的支配权,魔族被自己制造的杀器打入地底的深渊。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天地间只有一个叫修罗的神孤独伫立在世界尽头……万年后,深渊里走出的魔族少年重返大陆,他的来去无人可知,但一个魔鬼的纪元来了……
  • 风过疏竹

    风过疏竹

    本书作者身为政府公务人员,但仍坚持笔耕,实属难能可贵。本书系作者多年来所写文章的结集,共分四个部分:一、暮然回首;二、屐痕处处;三、亦真亦幻;四、言所欲言。文字清新,感情真挚,颇可一读。
  • 賭鬼丫头闯江湖

    賭鬼丫头闯江湖

    一介小丫头,没事就赌,赌上了自己的幸福,输了自己的心;一介小丫头,没事就闹,闹完了自己的家庭,赔了自己的爱;一介小丫头,没事就哭,和自己爱的人赌气,便宜了别的人;观音见了叹三声:此女无救,阎王见了哭三声:此女无敌,王子见了气疯了头:你给我滚蛋!她柳眉一挑:咱是你八抬大轿抬进王府的,叫我滚蛋,得再用八抬大轿把我抬出去!王子妃嫔们哭哭闹闹,她无动于忠:管你哭哭闹闹,咱王馨儿就有这么拽!
  • 武极天域

    武极天域

    九转武极傲风云,虚无之体噬天下...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意外穿越,附带着逆天功法君临异世。江山如画不敌美人如花,三千繁华不敌往事风化。以虚无之体直至武道巅峰,看尽异界风光。
  • 暖婚99度甜:冰山总裁,深夜见

    暖婚99度甜:冰山总裁,深夜见

    “不许动!”“离婚协议,请签字!新婚夜,薄千唯手持利器将莫宸川给威胁了。莫宸川冷眸一眯,“无条件服从!”大笔一挥,离婚了。可薄千唯拿着离婚协议一出门,一万名雇佣兵持械杀过来。“莫宸川,你无耻……”嫁给他,薄千唯才知道——白天,莫宸川是冰山,冷漠矜贵素质高!晚上,莫宸川是恶魔,霸道蛮横体力好!
  • 瞬间爱情

    瞬间爱情

    蜘蛛的网,收起来是密密的网,幽幽的塔,张开来却是血肉人生。心魂在它势力范围之内翻扑打滚,万劫不复。瞬间的爱情,蛛网上的一滴晶莹的泪,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让你看众生百态。但是,泪很快就会消散,蒸发,或者掉落。因此,弥足珍贵。
  • 浮生若梦:享世欢

    浮生若梦:享世欢

    千年前她带领族人来到东荒。杀戮、掠夺,她手持骨鞭站在城墙上,夹杂着浓重血腥味的风越吹越远,像是蒙了层淡红的薄雾。她原是只通体雪白的猫族。在她出生那日,她的母妃足足阵痛了七天,翩翩蝴蝶纷纷飞向她父王的大殿,为她的庆生舞了七七四十九日。四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