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700000047

第47章 黄直录——阳明四句教(5)

王阳明常把“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来指点知行的本体。在他眼里,知行本体实只是一个“诚”,诚意之极,知行自见合一,便是真能好恶的良知。

36分上事

【原典】

问:“《修道说》言:‘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属贤人分上事。”

先生曰:“众人亦率性也,但率性在圣人分上较多,故‘率性之谓道’属圣人事。圣人亦修道也,但修道在贤人分上多,故‘修道之谓教’属贤人事。”

又曰:“《中庸》一书,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说君子,说颜渊、说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说小人,说贤、知、愚、不肖,说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他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诚至圣之类,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译文】

黄直就先生的《修道说》里所讲的“率性之谓道”是属于圣人分内的事,“修道之谓教”是属于贤人分内的事,特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普通人也能‘率性’,但‘率性’在圣人身上分量多,所以说‘率性之谓道’是圣人分内的事。圣人也‘修道’,但‘修道’在贤人身上分量多,所以说‘修道之谓教’是贤人分内的事。”

先生又说:“《中庸》一书,大部分都是说‘修道’的事。因此,在它后边的章句里凡是说到君子,都是在说颜渊、子路,他们都是能‘修道’的人;凡是说到小人,说到贤者、智者、愚者、不肖者、庶民,他们都是不能‘修道’的人;其他的说到舜、文王、周公、孔子等,这类至诚至圣的,则又是自然‘修道’的圣人。”

在这里,阳明先生其实不太同意《中庸》对圣人的说法,他认为普通人和圣人一样,都能率性和修道,而且也都需要,只不过分量上多少有差异罢了。当普通人也把率性和修道当成“分上事”,也一样会成为圣人。

37动静只是一个

【原典】

问:“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两下皆不用,此时何所分别?”

先生曰:“动静只是一个。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如今应事接物的心,亦是循此天理,便是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故动静只是一个,分别不得。知得动静合一,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

【译文】

有人问:“儒家学者在三更半夜时,荡涤心中的思虑,空空静静,与佛家所说的静是一样的,当此时,儒佛两家的功夫都未应事接物,怎么来分别到底是儒家的静还是佛家的静呢?”

先生说:“动静只是一件事。在三更半夜时空空静静地存天理,也就是如今应接事物的心;如今应接事物的心,也是要遵循天理,那就是半夜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因此,动静是一个事,分不开的。知晓了动静合一的道理,佛与儒的毫厘之差也就掩盖不住了。”

致良知功夫无分于动静,静时是功夫,动时也是功夫,而动静功夫只是一个,没有间断。儒、佛功夫内在静修上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良知功夫是动静合一的,佛氏功夫则动静分离,流入断灭禅定。

38矜持太过终是弊

【原典】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

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

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

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译文】

在座的学生中,有一个人的举止过于矜持。

先生说:“人要是过于矜持了,终究是存在弊端。”

学生问:“过于矜持,怎么会存在弊端呢?”

先生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容貌上下工夫,那么往往就不能照顾到内心了。”

门人中有过于直率的人。先生这样说:“如今讲良知学说,如果在外表上完全不加约束,又把心和事分成两回事了。”

王阳明对于人的气质有自己的看法,他主张不要“过”,尤其是不要让气质成为见道的障碍,恢复心体之中和,达到知行合一。

39作文作诗

【原典】

门人作文送友行。问先生曰:“作文免不了费心思,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

曰:“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

又作诗送人。先生看诗毕,谓曰:“凡作文字,要随我分限所及。若说得太过了,亦非修辞立诚矣。”

【译文】

有一个学生写文章为朋友送行,问先生说:“写文章难免费心思,写过后一两天还总记挂在心上。”

先生说:“写文章时思考并无害处。只是作完文总放不下,那么就会被文章所牵累,心中存有一件事物,这就大可不必了。”

又有人写诗送人。先生看了之后,说:“但凡写诗作文,要根据自己的天分和能力,如果说得太过分了,也就不是修辞立诚了。”

王阳明认为,无论是作文还是写诗,都要有“无可无不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态,不累于心,就能“无入而不自得”,并且修饰言辞要以诚信为本。

40是无轻重也

【原典】

“文公‘格物’之说,只是少头脑。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是无轻重也。”【译文】

先生说:“朱熹先生‘格物’的学说,缺少一个主宰处。譬如他所说的‘察之于念虑之微’,这一句不应该和‘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在一块去看,这是没有轻重之分呀!”

王阳明以为,朱子的这种并列,不但没有有效地突出心体良知相对于语言、事为和思虑——抑或本体论相对于认识论、道德论——来说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和超越地位,而且更使主体实现道德自觉的路程变得如此曲折、漫长,将它们“混作一例看”,完全“是无轻重也”。

41此心廓然

【原典】

问“有所忿懥”一条。

先生曰:“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译文】

黄直就《大学》中“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这一条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就像愤怒、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人心中怎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罢了。一个人在愤怒时,如果多一分意思,就是愤怒得过了,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愤怒,心就不能中正。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的本体自然就廓然大公,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例如,在外面看见人打斗,对于那个没理的,我心中也会很愤怒;但虽然愤怒,但我心坦然,不曾生过多的气。现在对人有愤怒情绪,也应该如此,这才为中正平和。”

“不要着一分意思”原是佛教语,是指“心”不为外物所动。“心”既不为外物所动,就好像一面明镜,“物来顺应”了。这样,就“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42佛氏不着相

【原典】

先生尝言:“佛氏不著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请问。

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了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译文】

先生曾说:“佛教不执著于相,其实也是执著于相。我们儒家对于相执著,其实却对相不执著。”

学生向先生请教其中的含义。

先生说:“佛教徒怕父子间相互拖累,就逃脱了父子亲情;怕君臣间相互拖累,就逃脱了君臣忠义;怕夫妻间相互拖累,就逃脱了夫妻情分。这都是因为执著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才要逃避。像我们儒家有父子关系的,导之以仁爱;君臣关系的,导之以公义;夫妻关系的,导之以礼节。什么时候有过执著于父子、君臣、夫妻的相呢?”

相,是佛教名词,相对“性”而言。佛教把一切事物的外观、形象、状态称之为“相”。“着相”的意思是执著于事物的外在形式。这里王阳明指出,佛氏的消极哲学是,只怕累世,逃避现实;儒家是“出世间而即世间”的伦理哲学,入世致用,体用一源。

黄修易,字勉叔。生平不详。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热门推荐
  • 东维子集

    东维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emoirs of the Louis XIV

    The Memoirs of the Louis XIV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口袋妖怪复古

    口袋妖怪复古

    我喜爱宠物小精灵,因为我向往着那钻石般的友情。可实在是找不到特别好的宠物小精灵小说看,特决定自己写一本,有空就更。我认为4技能是一种回忆,也是宠物小精灵这部动漫的经典部分之一。为了剧情需要突破4技能可以理解,就像日月上的Z技能,口袋妖怪复刻上的超级招式,也就是所谓的大招。但却不应该什么技能都能学,技能一大堆,也不方便记忆。(天蝎一直在持续更新无敌忍者,但脑细胞不够用了,算是换换脑子,也圆自己一个梦。估计穿越不可能了,但我还是想去追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
  • 天资差异

    天资差异

    本书根据荣格理论的观点,区别了四种主要的人格类型,并解释了这些性格特质在人们面对世界和做出决定中的作用。说明了这些因素对每种性格类型的人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诸方面的影响。
  • 五灵魂祖

    五灵魂祖

    她曾经陪他经历三世凡人的生活,最后一世,即将没有知觉的他问,如果还有来生,你回来么?之后的人生,他一直在等待她的到来。魔界天罚之山足有数万里高,从天而降的两人环抱的巨型雷电锁链牢牢封住了整个山脉。夜被关押在这样的地方很多年,她在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城当做旅店,在人们眼中她只是一个喜欢酿酒的老板娘。继续无尽等待。当年,她被师门制住,他的父亲倾全魔界之力,将他镇压。他满身血迹,带着血的笑容,却露出难得的平静和无尽深情。银瓶,你不要再等我了,我走了。为了我好好活着。这个骄傲的男人终于不愿意再折磨她。然而故事的大多数还是轻松潇洒的,想写一本肆意流浪的书,带着一剑一狐狸,走遍人魔天三界。
  • 江山为聘,二娶弃妃

    江山为聘,二娶弃妃

    他出生时被命定为天煞孤星,刑克六亲,凶恶残暴,孤鸾寡宿,寂寞之命。三岁那年,克死生母,一双黑眸一夜之间换成蓝眸,举国震惊,视为妖孽。六岁那年,克死长兄,帝君大怒将其囚禁深宫。七岁那年,克死幼弟,帝君将其逐出皇宫,离群索居。十岁那年,帝君病重,疑其克他将他赶往不毛之地终生不得回朝。十八岁那年,帝君驾崩,他率军逼宫,叔伯兄弟三死两伤,踏着众人鲜血尸骨,坐上了九龙之座。他是狄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他是凶恶残暴六亲不认能征善战的帝王。他是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血流成河的帝王。国师预言,他是天煞孤星、孤鸾寡宿,注定一生孤寂无人相爱之命。直到有一天潜入大燕,他遇上一个不应该几次三番总遇到的女人,顺安侯府宅门闺秀燕都第一美人裴瑞祎。缘分这种东西,就连冷硬不屑粗狂如他,一旦踏入了命运的转盘,就只能任其摆布,无力抵抗。***顺安侯府的小姐们个个美名远扬,九小姐瑞祎更是名声鹊起,冠盖京华。作为待价而沽用以联姻的庶女,裴瑞祎表示一定为自己谋一个锦绣前程。第一次见面,她送他好大一颗珠,他不解,问何意。她道:王爷有眼无珠,我给你补上!第二次见面,她送他好大一拥抱,他愤怒,讨公道。她道:美人投怀送抱,你应感到荣幸!第三次见面,她恃美行凶夺了他初吻,他视她如猛兽,避之如蛇蝎。她道:王爷别闹了,快娶我回家。最终他未迎她回家别娶佳人,而她另许他人闺中待嫁。很多年后,他忆及当初,泪落于枕,“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愿以江山为聘,天下为礼,迎你归家。”裴瑞祎也只淡淡一笑,只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凡间有仙道

    凡间有仙道

    魔族惹怒苍天遭九霄雷劫灭族,人族得以修行而成为大陆之主,太平盛世持续千年,谁知某日一位少年修士闯入禁地,支配太古的恶念因此从墓地之中悄然醒来。虚伪的圣人、独行的佛子与神秘的遗族纷纷出世,为埋葬于禁地的灵宝撩乱整个世界。究竟成仙是否只是虚妄,魔族与人族最后是否殊途同归,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修道的尽头。凡间有仙道,何须望苍天。
  • 光明古卷Ⅰ:玛雅咒(全文)

    光明古卷Ⅰ:玛雅咒(全文)

    七年前,“波多黎各公主号”。沉寂多年的血琥珀惊现世纪婚礼。次日清晨,黑衣人夺走血琥珀,新娘离奇消失。傍晚,阿联酋翡翠皇宫内,公主夫妇双双失踪,留下一封遗书,遗书中提到了一个地方,名叫“永恒国度”……七年后,中国上海。从泰国远道而来的元帅夫人神秘失踪。在寻人过程中,年轻侦探纪风涯遭遇了一系列诡异莫测的事物:匿名邮件,蛇形伤口,黄金桂冠,《光明古卷》,奇异的蓝凤凰、泪百合,蝶舞九天阵,无底洞……形形色色的人闯入了他的视野,心狠手辣却又不失人情味的黑道大哥,美艳性感高深莫测的酒吧老板,财迷心窍的小导游,出师不捷的倒霉杀手。他们的出现,让这个原本错综复杂的案子更加扑朔迷离。透过蛛丝马迹,历经层层调查,他惊讶地发现,十六世纪初闻名欧洲的女魔术师,二十年代的“沪上歌后”,解放初期的粥铺老板,与今天的元帅夫人,竟有着一模一样的容颜! 克隆人,不死人,吸血鬼,外星来客?迷雾深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当谜底水落石出之际,故事却没有结束。在《光明古卷》的预言下,一切都将继续……
  • 神头

    神头

    因故入牢,受尽折磨,是人生终结?不——是再生资质平平,且误修行,是要认命?不——是要逆天改命。千族万道,笑我成魔,步步相逼,意当如何?好说——杀了便是。有魔乱道,有神沉落,血腥争雄,如何抉择。简单——斩尽便可。浴血神路,满是尸骨!剑意激荡之处,便是神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