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400000018

第18章 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

在听讼、格物致知章中,《大学》从审理诉讼说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导致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彻底地把问题解决。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就是“格物致知”。

【原典】

子曰①:“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注释】

①子曰:这段话见《论语·颜渊》篇。子,孔子。听:听取,判断。此处指审理。讼:诉讼,争讼。犹人:与其他人一样。人,别人。

1审理诉讼一定要公平公正

【译文】

孔子讲:“审理诉讼(打官司),我与其他人一样,能做到将案情断得公正分明,以此使诉讼这类事件根本不发生,达到绝迹才好。”

遇到棘手的事要细细查清缘由

审理案件、主持官司首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公正,不要使好人受到冤屈,也不要让坏人逃过惩治,只有把这一点做到位了,才可以杜绝诉讼事件的发生。

那么,具体怎样做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呢?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阐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的意思是:“大家都讨厌恶的人或事,不要轻易相信,必须自己加以考察后做判断;大家都认为好的人和事,也不要随从,还要自己再观察,然后做结论。”

孔子提出的“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主张,既抓住了人们认识并判断事物的错误所在,又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正确认识、判断事物的途径和方法,有些事既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怀疑。它是我们处理纠纷、争论对错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历史上大量正反事例也反复印证了它的必要性。

周公曾辅助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不幸,武王灭殷后就病重不起。在武王生病期间,周公十分担忧,便写了一篇祷文,请求上天让自己代武王而死。史官把周公的祈祷记在典册上,放进用金绳索捆的匣子里珍藏起来。武王逝世后,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因年纪小不能管理国家大事,就由周公代理。这时,周公的哥哥管叔鲜、弟弟蔡叔度等人对周公代管政事大为不满,一方面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夺王位;另一方面组织力量联络已归降周朝的纣王儿子武庚,策划叛乱,还在国内大肆散布谗言说周公想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为避开锋芒,只好避居东都。周成王对这些传言,将信将疑。一方面,他看到周公不但在武王执政时期表现出忠心耿耿,尤其在自己年幼即位时,他代管朝政处理政事井井有条,对自己、对母后也是毕恭毕敬,当自己长成能亲政时,毫不犹豫地把政权交给自己,由此看来,流言不可信。可是不相信吧,又觉得周公是先朝元老,自己年轻力量单薄、根基不牢,流言也决非空穴来风,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他并未贸然对周公采取非礼的行动。不久,成王发现了周公所写的祷文,才深切地了解到周公对周王朝的忠诚,很受感动,于是派人接回周公,帮助治理国家,并派他率领部队平定了武庚、管叔鲜和蔡叔度的叛乱。

因此,对于众人的意见、社会的传言信还是不信,都不能盲目,既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盲目不信。正确的态度、重要的途径必须“察”之。察传言所讲事物的原委、内情,察自己对传言所指对象的了解深度、广度和正确度,尤其要察散布传言者的动机、目的,有了这几“察”,才能尽量不做出错误的举动。

【原典】

无情①者不得尽其辞②,大畏民志③。

【注释】

①无情:不是真实情况。

②尽:竭尽。辞:指狡辩的厥词。

③畏:作动词用,意为“让……敬服”。民志:民心。2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译文】

圣人能使那些心中奸诈不实之徒不敢随便说尽他们那狡辩的厥词,并且引导他们搞好自身修养,从而使民众敬服盛德,没有争讼打官司的。

看清事实真相,让坏人无以狡辩

不论是古代的君王还是今天一般的人际交往,谁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双“火眼金睛”,以便看清事实的真相,看清小人、坏人的真面目,从而让他们无以狡辩。但与此对应的是人们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品行与能力各异,更有的人为一己之私千方百计掩盖真相,所以,找到看清事实真相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史记·田敬仲宪世家第十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探究事实真相、亲查贤愚的故事。

一天,齐威王问众大臣:“咱们齐国120座城邑,哪个城邑的大夫治理得最好?哪个城邑的大夫治理得最差?”众大臣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好一阵,最后,有许多大臣说:“阿城大夫最有才能,最会办事儿,阿城治理得最好。即墨城邑的大夫最愚笨,办事儿死板,即墨城治理得最差。”齐威王想阿城与即墨两地离齐都都很远,这些大臣们也未必到过这两个地方,为什么异口同声地一褒一贬呢?想到这里就说道:“好,你们先退下,我将根据你们大家的意见进行处理。”

众大臣退朝后齐威王与邹忌商量,齐威王说:“许多大臣说阿城治理得好,究竟好在哪里;说即墨城治理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我想先派人做些了解,你看如何?”邹忌表示同意,齐威王又说:“我就派你去访察,但必须暗中进行,免得他们弄虚作假。”

邹忌微服私访后把调查到的实际情况向威王作了报告。

不久,齐威王将阿城大夫和即墨大夫召到京城述职。上朝的那天文武百官都到齐了,众大臣都知道今天要处治即墨大夫。因为他们已向齐威王奏禀过——即墨大夫最差。

齐威王慢慢地站起来,眼睛扫视了一遍大臣,然后转向即墨大夫问道:“即墨大夫,自从你到即墨城为大夫,这些年来常常有人来告你的状,说你把即墨地方治理得一团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许多大臣一听,根根汗毛陡竖。

即墨大夫老老实实地说:“我自己也说不出,我本想把事情办得好些,可总办不好,不能令人满意……”替他担心的人心里说:到了这种时候你还不赶紧辩白,还窝窝囊囊,真叫人着急!这时齐威王又问阿城大夫:“阿城大夫,自从你到阿城有好多大臣对我说你把阿城治理得很好,是这样吗?”在阿城大夫正欲回话的时候,齐威王突然把脸一沉提高了声音说:“我已派人到这两处访察过了。阿城治域,土地荒芜,百姓面黄肌瘦,许多到外地逃荒行乞的连话都不敢说,只能暗地里叹气。有一次赵国派兵攻打过来,阿城大夫不但没有好好组织防守,事后还谎报军情邀功骗赏。平时不管百姓死活,只顾搜刮钱财以肥自己的私囊。还不时向朝廷有关的大臣送财、送礼,求他们替自己说好话,这就是阿城大夫治理阿城的政绩!”

停了一会儿,齐威王又转过头去看了看即墨大夫说道:“即墨城治域内,庄稼长得整齐茂盛,官吏们办事认真、尽职工作、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好官员!”

齐威王说完后,随即宣布:“加封即墨大夫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扫视了大家一眼,又回头对阿城大夫说:“像阿城大夫这样的官,不惩治行吗?这样专靠贿赂买动人情巴结上司的贪官污吏,要了何用?”

齐威王又对朝中那些只顾贪私、颠倒黑白的大臣说:“我在朝中,外面的情况全靠你们提供,你们应当是国君的左右手,应当是国君的耳朵和眼睛。你们竟有人昧着良心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这不是颠倒黑白吗?听你们的岂不坏了大事?”

自此以后,官员悚然戒惧,不敢再弄虚作假,大家都认真做事。齐国大治,成为强国。

是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事实本身表现出来的。要想得到实情,除实地考察别无选择。齐威王之所以能避免两起错案,让小人无以狡辩,就在于他运用了在实际中调查研究的方法。

再进一步分析,齐威王能够在人言鼎沸的时候保持冷静,明察细辨,其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道德的层面:心中无私。只有无私之心才会产生公平正确的行动。对于心存偏见、持有私心者言,三人成虎;对于心底无私、以天地为心者言,万物不惑。

【原典】

此谓知本①,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①本:根本的道理。

3认识的彻底才是“知”的最高境界

【译文】

这就叫做认识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认识的彻底,即是进入“知”的最高境界。

学习就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有些事情看似容易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做到认识彻底这一点,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足够的学识和阅历,更需要平日里细心观察和思考,不断地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地实践,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

读《大学》是为了学习做人做事,但真正的学问并不全在书本上。真正的学问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通俗的话来讲就像学生读书,先是要把书通读,进入其中,然后要把书读厚,从一个论题衍出另一个论题,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出其他知识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才要把书给读薄,将其中的重点归纳整理出来,将众多的知识点汇聚到一起,抛弃其中熟知的、无用的东西,然后和现实相结合,最好能把世间的事物本质统统看透,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这样才算是学得彻底了。

《红楼梦》中有一个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世事都洞明、透彻了,这是真学问,对人情世故都通达了,那是大文章。一个人的修养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真正明了、练达了世事人情,那才能真正明白这段话的含义。

另外,错误和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懂得去总结整理,错误和失败也是一笔财富,而且可以向着成功转化。这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所经历的失败会远远多于成功,如果因此而自认为是个失败者,那就不免浪费了生活赐给我们的珍宝。

在有限的生命里使自己成为一个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者,而不要用寻常人的眼光早早将自己限定为一个成功者或是失败者,这才是超然于物外的明智。

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知的最高境界。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针对这一章的内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是“慎独”、“不自欺”。“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最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做到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这样就算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

【原典】

所谓诚其意①者,毋②自欺也。如恶恶臭③,如好好色④。此之谓自谦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①诚其意:意,指意念。使意念诚实。诚,动词。

②毋:不要。

③恶恶臭:前一个“恶”字,意为讨厌、厌恶。恶臭,指污秽的气味。

④好好色:前一个“好”字,意为喜好、喜爱。后一个“好”字,意为美丽的。色,指女色、女子。好好色,喜好美丽的女子。

⑤谦:同“慊”,满足、惬意。

1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步。

(1)君子必慎其独

关于自身品性的修养,儒家思想最为推崇古代圣贤们所传下来的“慎独”功夫,在《大学》中就有多处强调“慎独”的重要性。

所谓“慎独”,关键就是独处时的自律。切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要做君子就要表里如一,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君子。

一位哲人曾说:“即使你独自一个人时也不要做坏事,而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宋朝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意思是说慎独就是不自欺欺人。古圣先贤之所以倡导慎独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因为里面的确包含着合理的东西,它是一种自我立法,是一种自我珍惜,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负责。

的确,一个人在不受任何外力所约束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易察见其本性,所以,不要因为没有人察觉就放纵自己的恶习。

东汉年间,有个叫杨震的人,饱读诗书,德行也高,被称为“关西夫子”。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多如牛毛,而杨震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他家都是布衣粗食,经常吃不上肉。有人劝官位越来越高的杨震起码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产业。杨震一笑置之说:“我的家人能让后世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这种遗产不是比钱财更有用吗?”

杨震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便委任王密为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

几年以后,杨震调任山东东莱太守,上任途中路过昌邑,王密一直记挂着杨震的恩德,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晚上,王密独自到杨震下榻的馆驿拜望,寒暄一阵之后,王密关上了门,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对杨震说:“学生能有今天,全靠恩师栽培,这十两黄金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杨震很是惊讶,他严肃地说:“当初我推举你,是因为看你很有才学,也认为你很懂礼。但从今天这事看来,你并不了解我,赶紧收起来吧!”

同类推荐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热门推荐
  • 向着未来的歌唱

    向着未来的歌唱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苍翠的山林中,那金光烁烁的橘子,硕动着微醺的橘,向着未来的歌唱!
  • 魂珏

    魂珏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千转轮回,圣魔之境。
  • 阴阳轮回劫

    阴阳轮回劫

    他走在救赎的旅途上,磕磕碰碰善良的温柔,暴力的血腥,哪一个才能真正的将他救赎,如果一生停不下救赎,那么永世轮回,穷尽永远弥补此刻的悔。
  • 宿怨之殇

    宿怨之殇

    万年的宿命,辗转轮回;千世的宿怨,面临抉择。小舟子的新人新作,希望大家能喜欢!点击、推荐、收藏,顺手点了吧哥哥姐姐们!呵呵!
  • 你逃不出我手心

    你逃不出我手心

    第一次见面。周子正:你是女医生?林予晞:你是男病人,然后呢?周子正:你会看到我的……林予晞:放心,它在我眼中就象一块猪肉。第N次见面。周子正:你敢不对我负责?有点狼狈的“猪”总裁决心逆袭,把有点高冷的丑小鸭赶进大宅,为他做一辈子的红烧肉。
  • 乱战岗

    乱战岗

    别名:《混斗纲》茫茫宇宙,生命万千,当不同的种族在同一片天地之下相遇,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林宇,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一个人代表了太阳系中的地球这整个种族加入了混斗。
  • 女人现实男人疯狂

    女人现实男人疯狂

    一直有种说法,叫女人是感情的动物,男人是理性的动物。如果颠倒过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
  • 终极混混

    终极混混

    无厘头恶搞作品。从身边亲友到耶稣,从读者到主编,从阿猫阿狗到电视新闻,从便便到小日本,想起谁搞谁。您如果动脑子看这本书别说我和你急!
  • 我是徐联我怕谁

    我是徐联我怕谁

    平凡的生活,用不平凡的意志去耕耘,希望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 只需一个回头便会恋上你

    只需一个回头便会恋上你

    【因本人并未好好思考便开始写文,导致大部分文章严重偏离轨道,所以重新写了一篇文,人物不变。因为住宿关系,更新会慢,请谅解。并且就算更新慢,只要本人不是意外挂了,或是扣扣被盗,开不了号。或是什么原因。定不会轻易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