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也就到了三月十五了,这一日殿试也就要开始了。说起来殿试,和别的考试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主考官变成了皇上而已。
而且参加殿试的人也不用有太大德尔压力,因为不管殿试的成绩如何,也是不会落榜的了。不过名次靠前一些也要更好的,就说吏部派官,自然也要先派个殿试上名次考前的进士吧!
一甲三人可是殿试后就直接授职的。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说起来,这样的官职也好也不好。好的是,这乃是为以后的内阁培养人才,算是“储相”。
不过,不到地方去,却也是对各地民生不那么了解,而且也很难有什么政绩。要说外做父母官,或许明面上是觉得不如做朝官,不过却是有当地实权的,把那个地方之力好饿啦,政绩也就在了。
也算是各有各的好吧!其实在凤陌曦觉得,要能做宰相,还是应该外放历练过,若是对民生都不了解的,如何能够坐宰相之位呢!可不是真的用一点学识就可以治理天下的。
宰相是很重要的位置,宰相好了,吏治也就清明。若是宰相不好,自然天下就不会那么清明了。而且若是宰相都是做实事的,皇帝也就少了很多的事情了。一个帝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权利都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处理,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在某些时候,可不是个好词语,那真的是可以把人累死的。凤陌曦最记得的就是诸葛亮了,便是因为事必躬亲,才被累死了。还是要往下放权,而这个放权也不能随便放。
至少也要找合适的人,若是放错了权利,又是一场灾难了。
殿试,黎明的时候,考生们也就都进场了,凤陌曦也去的早。她倒是也不用做什么事情,好好的坐着就好了。卷子发了下去,殿试自然也就开始了。
她看了看考生们,其实这些人里,她认识的也就一个南宫奕而已。其他的人她可都还没有见过的,不过会试第一的会元萧怡位置倒是安排在第一排,所以凤陌曦也就特意看了看。
萧怡倒是很年轻,也就二十四五岁吧!看着是个十分儒雅的人,静静的坐在,便让人觉得君子温润如玉。说起来,暗十一挑选的人倒是都比较年轻的,其实也对,年轻人要比较有干劲。
暗十一也还算是会挑人,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年轻有想法,又有实干精神的人。年岁大了的,虽然为人要更为稳重,可是也少了些前进的勇气。
因为这一次殿试的人并不多,等卷子都交上来了之后,周筠便又一一的点了人站起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些倒是口齿伶俐,说的头头是道的。当然也有一些,能写出来,说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好的。
凤陌曦静静的听着,都是些书生,腼腆的也太多人在。也是平常的事情,做学问的人,往往口齿便不会很伶俐。如今在这里的便又有帝王高官在,有不少人本来就很紧张。
即便有一肚子的想法,也未必就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
殿试结束了,考生们便陆续的先离开了。而接下来就是排名次的事情了,周筠倒是提议萧怡为第一。本来会试就是周筠主考的,对于每个人的能力都了然于心。这一次殿试下来,自然感觉也不会很大的变动。
所以萧怡为第一,倒一直都是周筠的想法。
“不过朕却不这么以为。”凤陌曦笑了笑。“朕倒是觉得,她外放要合适的多,到外面去历练几年,或许要更进益的。”
“只是,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样的人外放有些可惜了。”周筠有些迟疑,她是觉得萧怡是可造之材,平白的外放出去了,倒真的很可惜。若是不能入内阁的话,那么这一生,官位也就有限了。
“那不过是约定俗成而已,并非是明文规定吧?为什么就不能更改呢?连民生都不清楚的人,忝居高位,反而更是不合适的。朕倒是觉得,正因为想要重用她,所以才让她出去历练。
“至于留在翰林院做编修,倒是那些有想法,又腼腆的说不出来的最为合适。反正说的不利索,笔却并非不利索不是吗?就让萧怡外放吧!尽快的给她派了官职。”
“既然皇上这样说,那老臣也只能答应了。”周筠应下来。殿试本来就是皇上做主的,她也就是陪着而已,可以提一提意见,不过最终做决定的只能是皇上。僭越只是她是不会做的。
而且名次前后些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这些人都是要入朝为官的。起点虽然重要,可更为重要的是一路走去的过程。若是做不好事情的话,即便起点再高,终点也不会高的。
“那别的人呢?皇上可还有特别关注的?”
“让苏兰溪和南宫奕留在京城帮朕,其他的人,便太傅来安排吧!朕也不太懂,便不多言了。”对于那些锦绣文章,她还真的不是很懂。她并非是这个世界长大的人,来到这里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呢!
仅仅是不算文盲而已吧!却也不是什么有才之士。她主要其实也就是听那些人讲解自己的想法罢了。其实殿试的名次,她本来就没想过要自己全权决定,这些事情还是周筠比她懂。
“既然如此,那老臣就去安排了。”
“好。”凤陌曦也站了起来,坐了这一日,也不是不累的。虽然什么都不用做,可是要一直这样安安稳稳的坐着呢!
殿试结束了,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事。想必过了春闱,过了这次殿试,天下文人名士也会对朝廷有所改观吧!
她径直的回了瑶光殿,倒是忽然想起秦秋几个来,她也只去看过一次而已,后来就再也没有去过了,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不知道她们是否还好。说起来,看着别人高中,她们心里怕是很不是滋味吧!
还真是应该拿了她们的文章给周筠看看,若是真好的话,倒是也可以让周筠举荐入朝来。虽然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是出自进士、举人,不过也不是没有举荐入朝的人。
而且秦秋几人也不是没有功名在身的,她们都是秀才了呢!若是有周筠举荐的话,倒是也能入朝为官的。只是起点是没有进士那么高的。不过也要看她们自己的意思,若是她们想等着重新参加科举,自然也就只能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