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靖边县流行着《我们学习杨桥畔》这支歌,在全县的城乡田野、村庄校园、机关单位、厂矿院落、男女老幼都能唱上两段哼出它的曲谱来。这支歌是由靖边文工团集体创作且普及到全县的,歌词里有这样一段词:“毛主席思想指航向,杨桥畔人民斗志昂,引水拉沙造良田,延安精神谱新章;造出良田千万亩,艰苦奋斗把业创,集体经济大发展,沙窝窝变成了米粮仓。”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杨桥畔引水拉沙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北方农业会议讲话中提到“全国宣传杨桥畔”,这对县上鼓舞很大,立即掀起了学习杨桥畔的热潮。那时候人们都知道常维华,他当时任杨桥畔大队革委会主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现仍在杨桥畔一村委居住。
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的日子,靖边县民政局慰问常维华,笔者随同前往采访,见到了今日的常维华。那天,他和老伴黄正兰正兴致勃勃地收看到十六大江泽民总书记作报告的情景。65岁的常维华,身体虽然仍结实,但头上添了银发,有些苍老;虽然仍健康,但脸上流露出了内心一定的苦衷。
常维华原籍榆林小纪汗人,父亲常海发20来岁逃难来到杨桥畔,给人家“安”庄稼。1947年土改时才分到了土地,与邢氏成婚,生下长兄随沟16岁就早亡,妹妹36岁也早逝,常维华排到老二,生有七个子女,即长子玉江、次子玉河都在杨桥畔一村劳动,长女玉娥,幼女玉常在灵武农场安家,二女玉芳,三、四女玉香、玉红(双胞胎),都在附近农村劳动。现在常维华有家外孙16个,是个30多口人的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他和两个儿子在杨一村都属困难户之列,特别是他老伴近年来患三叉神经疼病,欠下了几千万医药费债,人还没治好,三天两头犯病。他只得把承包地转让给儿子们耕种,自己成天在家伺候老伴。目前,他和两个儿子分别各住着上个世纪70年代修的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日子过得很清苦。
提起他参加北方农业会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维华心里泛出涟漪,沉浸在幸福之中,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当年。
1969年9月,他有幸进入陕西代表团,由李瑞山带队参加全国北方农业会,他是榆林地区八个代表之一,大会采取流动形式,先在山西大寨等地参观学习,后回北京总结并参加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回京是27日,他收到了周总理邀请参加国宴的请柬,9月30日下午他与李瑞山来到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总理和西哈努兄亲王的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周总理来到他和陈永贵桌上拉起了家常话。周总理在讲话中有这么一句话他记得特别清楚:“全国农业学大寨,全国宣传杨桥畔!”他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心里想周总理日理万机,操心着全国那么多大事情,连杨桥畔引水拉沙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楚。10月1日,他同参加北农会的3000多名代表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了阅兵式和庆祝会的盛况。晚上看焰火,毛主席也参加了,他们直等到十点多毛主席离开后,才回到了宾馆。二日周总理接见了大会代表,讲了两个小时话,最后说:“明天大家都要离开北京回去了,请你们向全国人民讲,我向他们问好,我的病已好转,请大家放心!”听到这里大会堂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975年元月13日至18日,他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共69人,团长是李瑞山,副团长是常维华和李世英。会上他被选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委员。二百多人的大会主席团里,他比较近地多次见到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大会结束前,吴桂贤来告诉代表团,说江青要给陕北人民送优良品种。那天代表团敲锣打鼓地迎了回来,然后他带回来油葵和油沙豆种子各一小包。回来后在大队试种成功,然后推广到全县。现在看油葵一直是县里油料主要品种,油沙豆不适合这里的土壤和自然条件,已淘汰了。“四人帮”垮台后有人说:“常维华带回江青的黑种子”,怀疑他与“四人帮”有牵连。说到种子常维华坦率地讲,种子不论是谁给的,只要是优良品种,就应该推广种植,这才是唯物主义者。后来,他被闲置下来,一直没人问津。就连以后几任县委书记、县长他也没见过。多少年来镇上领导只有上届苗小平镇长和本届温江成书记和他主动交往过,也帮助他解决过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常维华同志谈到这些情况时有些伤感,他说:“今年我已经65岁了,考虑到今后我真有些寒心!”
他讲了当年大队任职且有他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身份,大队有汽车、拖拉机若干辆台,完全可安排一个子女去学司机,但首先考虑到的是全大队其他贫困户和多子女的家庭,结果现在子女没手艺没技术,生活都过得比较贫苦。他说,对这些事他觉得无怨无悔,但子女们常肯在他跟前埋怨,不能不使他烦恼。笔者跟周围的一些老乡攀谈,他们有的说:“老常老常平平常常,常常贫贫!”有的说:“老常也算个功臣,当年三边出了两个能人,一个是定边小滩子李守林,当过中央候补委员;再一个就是老常,这是三边人民的骄傲、自豪,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也不应忘记他们!”还有人说:“当年老常是省长曾经接见,专员经常会面,县长流水把他看;如今是没几个人看,没几个人管,日子过得很辛酸!”还有一个说:“我看老常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重视,从政治待遇上,应给个政协委员什么的,从生活上应以扶贫给予一定帮助,帮他度过难关,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笔者想,这些老乡的话道出了他们对今日常维华的心声!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