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姓冷,冷若冰山的冷。他自幼长于书院,所以他称自己为书院无间。
冷是夫子赐的姓,说是当年在夫子于冰霜落雪里拾于还在襁褓之中的无间。于是便以冷为其姓,取名为无间。
无间真的很冷,眼神很冷,表情很冷,甚至就连气息都是冷的。
他眉眼如剑,剑气如霜地看着李人往:“据闻,洛水李人往,英年才俊气度不凡,今日一见果真如传闻一般。书院无间不才,还请赐教。”
他说自己不才,实至谦虚。聚风榜第十的少年,又岂是泛泛之辈。
他是第十,李人往只是十一。十与十一虽只差了一,但这一便是差距,一步之遥,天壤之别的差距。
能入聚风榜的少年,各个自命不凡。榜单越前,这差距也就越大。李人往至入聚风榜以来,一直扶摇直上。然后,停滞在了第十一。多年以来,也未曾变过。这第十,便是挡住他的坎。
他是李人往,所以他想试一试。
多少年未曾澎湃的热血,在今日在一次的点燃。望着冷无间,李人往眼眸似火:“还请赐教。”
他说的很随意,好像在他面前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却是,因为他的一句随意的话,场间瞬间哗然起来。
“李人往要与无间师兄打起来了,”
“都是聚风榜上的少年,十永远是十,十一终只是十一,李人往自命清高又怎是无间师兄的对手。”
“那可说不定,李人往可是出自洛水。他入聚风榜十一已三年时间了,三年或许能改变很多。”
他们都是聚风榜上的少年,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因为是朋友,所以方三日有些担心。冷无间的气息很强,强大有些让人悸心。
书院,决武台
为了激励书院学生的修为,书院并不反对学生之间的切磋比试,书院还特意造了一座决武台,以做武试之用。
李人往与冷无间的身份都很特别,消息刚在书院传出。决武台下,已经站满了观看热闹的人。
李人往似乎很享受这种被人瞩目的感觉,相较冷无间就显得平静了许多。他如一座冰山一般,立于台间。在二人各行了一礼之后,一把剑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冷无间的手中。
“是无间剑,夫子当真把无间剑传于了无间师兄。”
无间手执无间,无间是夫子的无间。虽然,当初夫子为其取名无间之时,就有人想到了这。可当这无间剑出现在冷无间的手上之时,还是引起了一阵哗然。
无间剑是夫子的信物,它代表的意思也就很明确。下一代的夫子,必是冷无间。所有的人不知为何,夫子会如何重视冷无间。因为,在冷无间之上还有一个书院学生。
他是书院的白书生,没有人见过他。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很强。因为,他是聚风榜第二。
冷无间,手持无间立于台上,剑刃清清如秋水,映出的是冷冷间冰冷的眼神。
就在无间剑出鞘的那一刻,李人往的手中一摆,他也握紧了一柄剑。
那是一柄青色的剑,约莫三尺长。当这一柄剑出现在李人往手中的时候,也是惊起了一片同样的哗然。
洛水三千,三尺青锋。握在李人往手中的便是洛水第一剑,洛水李家的三尺青锋。
“族长,竟然把三尺青锋也让人往带来了。”
李先生出自洛水李家,三尺青锋代表着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当他看到,李人往握住三尺青锋,就像变了一个人的时候。李先生,满意地笑了笑。
无间是名剑,三尺青锋也是名剑。
无间对三尺青锋,名剑对名剑。
当所有的人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这两把名剑上之时。冷无间手持无间剑驰身跃起。
他是无间,他就喜欢干净利落。。
“力挽狂澜”
这便是冷无间的出手便来的第一试,他最强的一势。
无间剑尖似有千斤巨力一般,如一座山,向李人往直势而来。冷无间,人还未至,李人往已经感觉到了那一股无形之中的压力。
他向后退了几步,三尺青锋紧握在手。然后,他将三尺青锋横握在身前。在他三尺青锋横握在手之时,无间剑已经来到了身前。
“踉跄”
这是一声清脆的巨响,无间剑与三尺青锋第一次碰在了一起。没有火花,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在这一声清脆声响之后,就再无了动静。
唯一能感受的到,只有李人往与冷无间二人。
三尺青锋横在身前,挡住了无间剑直来的剑尖。
力挽狂澜,便是以力量霸道为主。剑尖之上的力量源源不断,三尺青锋的剑身向后曲了几分。就便在这时,李人往银牙一咬。整个人,纵身而起,将无间剑弹开。
李人往,刚是落地,脚步还未站稳。无间剑穷追不舍,又是如期而至。
千斤巨力,掀起的巨浪狂澜,无穷无尽。
握着三尺青锋的李人往,能做的便只有如何避开这些巨浪狂澜。
常在海边走,又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更何况,这是巨浪,是狂澜,有星星点点的鲜血,染上了李人往的华服。
冷无间不愧是冷无间,第十终究是第十。他先首的第一式,就是以其极其霸道的力挽狂澜,逼得李人往,无处可跑,无处可躲。
李人往面色狼狈,他想不到冷无间竟然有这么强。这只是他的第一式,便让他措手不及。
他用了洛水之中的无数剑诀,只是他还来不及将这些剑诀施展出来,冷无间就已然而至。他只有逃,根本来不及去施展出什么剑招。
他是李人往,他就没有那么容易言败,即使他负了一点伤,但那只是一点伤,那么就无法让李人往退却。
“四两能拨千斤重,”
就在这时,从人群之中有人喊了一声。
那个声音喊的很大声,因为他害怕人太多了李人往听不到。因为,他看到了李人往负了伤,因为是朋友,所以他不希望他受到了伤。
他之所以,喊的那么大声。因为他知道四两能拨千斤重,因为他在某一典故之中看到了力挽狂澜这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