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5300000033

第33章 风物传说(2)

很早以前,哈密没有几户人家。吃水靠到河坝里去挑,种地靠引河坝里的水去浇。老天爷冬天下雪多了,户家人的日子还算傍渐①,一旦冬天雪少了,再要遇上个春寒,户家人的日子就难心了。

一年春天,一个户家老汉到河坝挑水,路边上有几棵小苗苗,叶子大大的,说是葫芦吗,不像;说是黄瓜吗,也不像;更不像西瓜了。干得叶子都耷拉下来,老汉觉得稀罕,挑了几担子水浇上。过了几天又去看,秧子闷到水里的都死掉了。有一棵秧子上到高头,根子都在水里,长得很旺。老汉寻思:这个东西秧子不能闷到水里,浇水只能浇在根子上。他把根子的一边挖个坑,放上羊粪,水干了就去浇一些水,风大了把秧子用土块压上。

不长时间,秧子上开了花,结了个小纽纽。秋天,小纽纽长成了大瓜,这就是最早的哈密瓜。老汉切开尝尝,甜得很,一下子左邻右舍就传开了。第二年,乡亲们争着种。老汉教了,瓜根子一边要开个沟,浇水在沟里,秧子不能浇上水,要上羊粪。

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

讲述:马兴福 采录:杜秀珍

注释:

①傍渐:当地方言,意思是差不多,不错。

九龙树

回城有棵大柳树,长着九个丫杈。每个丫杈都顺着地面伸出好远,才向高里长。就在这棵树的边上,有一口水井,浅浅的,不管你怎么打水,多少人来打水,水位还是那么高,离地面不到一米深的样子。人们把这棵大柳树叫九龙树,把这口井叫神井。传说用这柳枝蘸这井水,洒在人身上,可以为人消灾除病呢。说起这棵九龙树的来历呀,还得从唐朝说起。

还在唐朝时,边境叛乱,尉迟敬德挂帅征西。在锁阳城被胡军苏保童围困,幸有先锋薛丁山解围,大军直捣哈密。大军到哈密,在东西河坝里傍水扎营,休整筹粮,补充给养,准备西进。一夜,突然平地起了一股狂风,飞沙走石。风后,大帅尉迟敬德战马乌骓,性急暴跳,拉都拉不住,尉迟敬德着气得没办法,返回帅帐,这帅帐就扎在现在的九龙树下。谁知这匹马今天怪了,拴也拴不住,拴在桩上,不是叫它把桩连根拔起来,就是叫它把桩给拉断了。军士没手逗,只能报给大帅尉迟敬德。大帅着气得不行,将他的九节钢鞭往地里一插,下令叫把乌骓马拴在钢鞭上。说也怪呢,乌骓马一下老实了。赶早起来,尉迟敬德要习武耍鞭呢,叫军士在鞭子的边上,打了一个桩拴马。他把鞭一用力拔了起来,谁知一股泉水跟尻子呜地冒上来。尉迟敬德一看,随水头一个怪物嗖地蹿上天空,尉迟敬德随手用九节钢鞭“啪”地一鞭,就见天空飞来一朵乌云,“叭叭”连响数声炸雷,一股青烟又“嗖”地钻进泉水了。这泉水升到离地面二三尺,再不上升,也不下跌,水味清甜,军士以为神水,纷纷争抢着喝。不管你多少军士来打水,这水随打随升,水位还是那么高。

话分两头,说那边新打下的拴马桩,当然就是河坝里的鲜柳树桩子了。就看着这个柳树桩子,发了芽,长了杈,节节地长大了,尉迟敬德西进时,这棵桠把长出九个丫杈,伏地伸向北南西三个方向,近则丈余,远则数丈,才抬头长向高头。树之茂盛,树形之奇特,见了的人无不称奇,初叫九杈树。后人以为神树,用其枝叶,蘸井水洒在人身上,为人消灾除难,去病除邪。说也怪呢,这棵树的枝叶你折了,它就长出来,随折随长,这么多人来折枝蘸水,树还是越长越茂,越长越大,人们都说神奇,改名叫九龙树。

光绪年间,回王朝觐,席宴上说到哈密风土人情,回王介绍说:“哈密有棵九龙树,生长茂盛,形状奇特,是哈密一大奇观,人称宝树。”

散席后,一个大臣夜观天象,说有一个龙脉出在新疆。皇帝听奏,那还得了!

龙脉出在新疆,皇位不是就要动摇吗?

立即密派大臣,来哈密私访,见九龙树确实壮观,疑是龙脉生成,责令哈密办事大臣,差遣心腹将士,乘夜偷砍一枝,破其龙脉。说也凑巧,回王婆姨就在那夜生一男娃,长大了两腿站不起来,是个瘫子。这就是后来的第八代回王,人称瘫王。

九龙树共生九代回王,一枝被砍,龙脉已破,回王府打这衰败,直到民国时,王府破废。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附记:

九龙树生长在哈密市回城东城墙不远的一个洼地,清道光《哈密志》记载:“九龙树,多年生古柳,在回城内,一根生九树,接连青葱丰茂。”盛世才统治时期,九龙树尚有三四枝。新中国成立后,仅剩一枝。“大跃进”时期遭砍,后又发出数枝,现仍存。回城乡一行政村即以此树命名。

芦苇和芦草

有一天上午,王母娘娘觉得头疼,浑身上下没一块舒服的地方,心里颇烦得很,想去天池洗个澡呢。七仙女一听,赶忙收拾,扶着王母娘娘,祥云一驾,不一会就到了天池,帮着王母娘娘把衣服一脱,就都到天池里嬉戏去了。

仙女们正在兴高采烈嬉戏兴头上,就看王母娘娘乏乏地走上池边,轻轻地坐到池边草地上,想缓一会呢。谁知王母娘娘刚一坐下,就听“哦唷”一声惊叫了起来。七仙女赶忙上岸,一下子围到王母娘娘跟前问道:“咋了,咋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好半天了,王母娘娘才缓过劲来,轻轻地侧过身子,撅起沟子说:“你们看。”七仙女们低头一看,一个芦叶尖子深深地扎进了王母娘娘的下身里。七仙女们小心地拔出芦叶,用天池水轻轻地给冲洗了一下,好一阵子才缓过劲来。

王母娘娘缓过劲来后,越想越着气,越想越觉得难受,想洗个澡,结果招来这个罪,叫芦叶戳了一下。王母娘娘着气地把这棵芦叶拿过来,揉啊,搓呀,还觉得不解恨,又站起来把这棵芦草踏倒,一边踏一边说:“你不是爱戳人吗?我叫你永远站不起来!”

打那以后芦草就分成两种,一种是长在湖滩里面的,长得高,直挺挺的,叶子长,叶尖软,不怎么戳人,可以编席子,后人另起了个名字叫芦苇。另一种是长在湖滩边上,河坝边上,就是戳过王母娘娘的那种。因为给王母娘娘踏了一顿,只能趴在地上长,叶子给王母娘娘揉搓过,长得短。芦草觉得王母娘娘心胸太小,戳了一下,又不是有意的,觉得怪委屈的。但她是王母,世间万物,谁敢顶撞呢?就这么无意地戳了一下,又是搓又是踏的,弄得茎身站不起来,心里不服气,叶子长得更尖了,戳人更厉害了。因为戳进了王母的下身,受了仙气,叶子变成甜的,马、牛、骆驼最爱吃,后人把它叫芦草。

芦草的叶子直到现在,还有四个明显的棱子,那就是当年王母娘娘搓下的。

不信你到湖滩里一看就知道,滩里的芦苇和滩边的芦草,明显是两个样子。

讲述:马耀辉 采录:杜秀珍

照妖镜

沁城东边有个庙儿沟,庙儿沟有个大佛寺,香火不断,远近有名。城里头的、乡下的,都到那庙里烧香拜佛。外地要有人来哈密也免不了上那烧个香,磕个头。

乃扎①离城里那么远,骑马坐车都要走上一两天,你说咋这么多人去呢?说是庙里头大佛爷手上拿着个宝贝,是庙里老和尚祖传下的,叫个“照妖镜”,灵验着呢。

当年左宫保出师哈密,一天上庙儿沟寺里头照了一次,看见自己原来就是个海里头的大鲸鱼,有三间房子那么大。回来就从湖南让大兵用担子把湖南的鲫鱼、黄鳝挑来了好多,放在河坝里。以后,哈密之扎②就有了鱼。那个黄鳝,蛇一个样子,从西安过来就没有的,哈密就有。

你说怪不怪?左宫保是鱼的爷爷,当然要养鱼嘛。

就这么灵验,你要前生是个驴呀、狗呀、老鼠呀,镜子里头一照就知道咧。胆子大的人就都去照,也不怕人耻笑;胆小的不敢照,害怕照出来不是个人,叫人知道脸臊得很。

有一年,尕司令马仲英到哈密帮助尧乐博斯打仗,听说这么一个照妖镜放在庙儿沟寺里头,就亲自去了一趟,想看看自己是个咋么样的前生。去了一照,好家伙,镜子里头站着一头大青牛,一个角还掉了,浑身生疮流脓,卵泡子吊得那么长。马仲英一看镜子,气得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醒了以后,就骑马回来,命令下人带兵来到庙儿沟,一把火把个庙烧了个干净,庙里和尚一漫烧成灰烬。烧了庙,就带兵撤回了甘肃。都知道庙是马仲英烧的,知道庙里头有照妖镜的人渐渐少了。

讲述:林得财 采录:郭晓东张廷国

注释:

①乃扎:那里。

②之扎:这里。

附记:

沁城庙儿沟即东庙儿沟,距城二百一十里,因其山上有大佛寺而得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佛寺被破坏。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残存佛寺又经苏联红八团改修为营房。

沙枣花与陶家宫

在很久以前,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要开一次蟠桃大会。

这一天,又是三月三了。王母娘娘召集各路神仙开蟠桃大会。在会上,大伙都嚷:“孙悟空多吃了两个鲜桃,我们不愿意。”

有一个封香的玉女,她专管人间天上香火的。她穿的衣裳都十分的香,她只要一点香,皇宫里面、凌霄宝殿就非常的香。她的手、她的身上熏的时间长了,走到哪就把香气带到哪,大家都叫她香娘娘。孙悟空多吃桃子,其他的人都不敢说,杨戬和他是棋逢对手,两人嚷嚷闹闹的:“你为啥要比别人多吃两个鲜桃子呢?”

“你管我吃几个呢,我想吃几个就吃几个!”孙悟空气上来了,说,“不提你杨家还罢,提起杨家笑掉牙,你妹子把凡人嫁。”

管封香的玉女听到这儿一笑,结果把香给折断了,插香的盘子也掉地上打碎了。王母娘娘大怒:“这贱婢有思凡之心,罚她下凡吧!”说罢袍袖一甩,香娘娘就地被打下凡来,正好投入西方地面,就是新疆的库车一带。

王母娘娘还说:“千里眼去看看,看投到哪了。”“哎!到西南方向了。”

“顺风耳再听一下。”

一听也说是朝西南去了。王母娘娘说:“这就罢了,后头必有正果呢,叫下去吧。”

结果,香娘娘一路下来就到了库车,降生在一个名叫巴图尔的家里。他家里穷得很,一看这出生的女孩,长得十分的漂亮,还带来满屋的香气,非常高兴。亲朋好友听说生了一个香姑娘,也都看来了。时间不长,整个库车都传遍了。日子一长,此事传到唐朝李世民的耳朵里,就说:“快把她选来当我的妃子吧。”

当时派快马向库车去,走了将近三个多月才到。回来的时候,这姑娘说啥不骑马,不坐轿,非得和她的哥哥一起骑毛驴走,因为她对别人不放心。

走着走着,走到库车的一个地方。一看,长着很多的小树,树上还开着很多小黄花。她用手去摘花,没想到树上的刺多得很,把她的手给扎破了,鲜血滴到了树上。从此后,这树开的花特别的香,十里外就能闻到。这树就是沙枣树,这香花就是沙枣花。

当走到哈密时,当时的哈密人烟稀少,没有水喝。渴得很,咋办呢?看到一块地比较湿,兄妹二人就用手挖井。她哥挖了半天没挖出泉,可是她挖的九眼泉,都流出了清汪汪的水。这井水一天比一天大,附近的老百姓听到消息都赶到这来,就用这水种地。

这时,香娘娘的哥哥有了病,一病就是半年。

香娘娘奉了皇帝的圣旨要赶到皇宫,咋么办呢?他们认识了一个叫司马义的青年。香娘娘的哥哥决定自己留下,把妹妹托付给司马义,让他们结为兄妹。

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长安城。香娘娘被送入皇宫,选为妃子,司马义也随她住下了。时间长了,她身上的香味慢慢就少了。再加她整天哭哭啼啼的,弄得李世民没办法,只好又派兵将,将他们送回哈密。为香娘娘修了宫殿,起名叫“到家宫”。此时,香娘娘的哥哥已病死,香娘娘和司马义结为夫妻。

时间长了,人们把香娘娘的“到家宫”叫成了陶家宫。后来,虽然宫殿倒塌了,但这个地方至今仍叫陶家宫。

讲述:刘德志 采录:卢华英韩爱荣

松树和梭梭

从前,哈密这地方是一片大森林,松树、梭梭、梧桐、红柳,什么树都有,互相杂生,空气湿润,气氛融洽。那个时节,每种树都有个大王,树子树孙都服树王管。松树王、梭梭王、梧桐王、红柳王等,来往得很密切,常到一齐喝个酒、谝个闲传什么的,相互间很亲密。

一天,松树王又到梭梭王家谝传来了。一到梭梭王家才知道:梭梭王到梧桐王家喝酒去了,家里只有梭王婆。松树王一看梭王婆苗条娇美,顿生爱意,这就坐了下来。梭王婆一见松树王坐下,就泡茶、炒菜、拿酒。谁知梭王婆酒量小得很,没喝上两杯,就醉了,松树王乘机占了个大便宜。

直到后半夜了,梭梭王在梧桐王家喝得醉麻古冬的一摇一晃地回来了。一进门就见梭王婆在那大声嚎树呢,赶紧问:“咋了?咋了?”

梭王婆一面哭着一面把松树王占她便宜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可把梭梭王气炸了。心思:你松树子孙多,松树王势力大,就能这样倚大欺小,倚强欺弱吗?我作为梭梭王竟遭这样的侮辱,我的子孙还不知受你松树多少糟蹋呢?这就召集梭子梭孙到松树王家去评理。

谁知松树王回去自知理亏,早有准备,梭梭王带着子孙还没站稳脚,他就一顿松子打了过来。这下就把祸惹下,梭梭王见天带着子孙和松树王打,直打得天昏地暗,树倒身亡。梭梭身上射满松子,浑身上下疤连着疤,没一块好皮子。松树没有梭梭坚硬,浑身上下被梭梭戳的大口子连小口子。直到现在,你看松树皮总要裂成口子,就是当年梭梭戳下的。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热门推荐
  •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毒妃狠绝色

    毒妃狠绝色

    杜家嫡女,嫁入燕王府为妃。十月怀胎,一朝产子,却被害身死。七年结发夫妻,敌不过美人两滴泪。只落得断手剜目,母子同赴黄泉!重生于十年前最重要的那个夜晚。她才终于明白,前世所有天灾皆是人祸!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杜蘅对天发誓,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前世承受的所有苦痛折磨,必将百倍千倍还之!所有欺辱她之人,必将踏于脚下,誓死诛之!庶母心机深,老太太脾气大,庶姐庶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头上有婆婆,背后有小姑,丫环都成加强连了。她步步筹谋,在后宅,在深宫,在前朝。斗庶母,斗姐妹,斗大伯小叔,斗妯娌小姑,斗宫妃权臣……后宫三千,深宅五百,大院子鸡飞狗跳,众女子各领风骚!PS:简介无能者飘过,大家看正文。。。推荐姐妹酒微醺新文:《重生狠角色——傲凰》,精彩不容错过。http://novel.hongxiu.com/a/673194/
  • 在重庆的日子

    在重庆的日子

    一个从外地通过中考被迫离开父母来到重庆的女孩,在新的城市里会遇到怎样的奇遇?亲情,友情,是什么迷惑了女孩的双眼?因为与他们的相遇与认识,导致了她要忍受他人的嘲笑,妒忌,猜疑,在这,她又能否安静平常地过完三年,还是,,,这是一个女孩的经历,可是谁又能料到最后的结果呢?是冷漠如冰,拒人千里的他?还是阳光帅气的他?是可爱吃货的他?还是酷爱舞蹈,十分腼腆的他?还是腹黑如狐的他?还是他……是谁乱了她平静的生活?或者说是谁乱了他们的生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当真。慢热。
  • 土匪,你别这样

    土匪,你别这样

    经过一系列的生与死的考验,一连串血与火的跌宕,身份尤为悬殊的男女两人,进入感情的碰撞,擦出爱情的火花。
  • 天降鬼才

    天降鬼才

    我不会奇门遁甲,也不懂风水八卦,但江湖人都称我绝世鬼才。为什么?因为我脑子有坑!装满来至新世纪的现代学识!文能提笔控闺秀,武能浪荡戏熟女,进可舍身泡御姐,退可逍遥迎娇妻。讲道理,其实我是个很清真的斯文人,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神界序——斩道

    神界序——斩道

    鸿蒙,混沌之前的岁月,没有人知道那段岁月曾经发生过什么!盘古或许知道,只是他早已在破开混沌化洪荒的时候身殒了。但他为何会身殒?为何会化作洪荒?是因为天道?还是因为混沌?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斩道。
  • 亡魂笔记

    亡魂笔记

    我小时候,被人下了诅咒,十六岁之后,将会厄运不断!高一那年暑假,表姐带她男朋友见她父母,她男朋友却死了,从那一天开始每到晚上十二点,我都会闻到一股让我恶心到死的腐肉味道…
  • 乌绝花下石

    乌绝花下石

    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主宰,天若有怨,葬天何妨
  • 冒牌科学家

    冒牌科学家

    得到来自数百年后科学家的日记,翻译文字。制造超时代产物,在拥有这些强力装备时,你是否会太过激动?或者有点神经质?卖过麻辣烫,泡过姐妹花,拎着铁管子也杀过人。王有臣得到这本记载了数百年后大量科研成果的日记不知该怎么使用才好。挣钱?够用就行。上缴国家?傻×才干。那么,王有臣会干些什么呢?尽在本书当中。电磁枪,反重力飞行器,生化战士,电磁炸弹,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造的.......----------------看书记得收藏,免得新章节出现的时候诸位找不到了。
  • 嫡女策:誓不为后

    嫡女策:誓不为后

    她,颜子茹,本是端亲王嫡女,帝王之后,地位尊崇,然,只因国师箴言,她被被烙印上了妖星之名。死亡,是她最后的归途。再一次醒来,她重新回归到了五年之前,她还没有遇到过负她之人,也没有被自己的妹妹陷害,自己还是端王府最尊贵的嫡长女,一切,都还没开始,便意味着她还有机会。只是,慢慢的,她竟发现自己的妹妹变了,与前世完全不同,更甚者,她竟同时与多名才俊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行为岂是轻浮浪荡可形容?简直是狂浪放肆已及!这一世,她绝对不会再受人以柄,她要将一切,都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遇佛杀佛,遇魔除魔,决不会再让自己再重蹈覆辙,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