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军奇袭右贤王庭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卫青受领出击任务后,即统率大军由朔方等地渡过黄河,利用夜暗秘密穿越高阙要塞,直扑右贤王部。右贤王自恃自己的王庭(约在今蒙古南部)距汉边境遥远的大漠地区,汉兵很难到达,因而未做防备汉军进袭的准备,仍然饮酒作乐,酒醉后卧于帐中。卫青率领大军急驰600多里,于夜间以秘密突行然的动包围了右贤王。当右贤王惊醒时,才发觉汉兵骤至,自己的部队已全部被汉军击溃,惊恐异常,仅带其爱妾一人和护卫精骑数百人仓惶突围北逃。
卫青得知右贤王突围北逃后,即命轻骑校尉郭成等,率部追击数百里,右贤王已远去,未被汉军捕获。
卫青军在此次奇袭战役中,大获全胜,汉军俘获右贤王部禅王10余人,右贤王部众1.5万余人,牲畜数10万头。卫青大军携带战利品凯旋而归。
大行李息、将军张次公统率的东路军也取得了胜利。
五、汉匈双方战后的动态
汉武帝得知卫青率军大胜匈奴军的消息,非常高兴,决定封卫青为大将军,并立即派遣使者持大将军印,前往迎接卫青军。卫青率军至塞下时,与汉武帝的使者相遇,使者手捧大将军印玺,在卫青的营帐中代汉武帝卫青为大将军,诸将领皆以所部兵将统属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为了嘉奖卫青等将领的功劳,又赐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卫青的三个尚是婴儿的儿子也皆加封为侯,封卫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明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卫青受到重赏,心中不安,向汉武帝谢恩,并请武帝免封他的三个儿子,卫青说:“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土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武帝不从。
汉武帝对诸将领一一封赏:公孙敖封为合骑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韩说封为龙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轻车将军李蔡封为乐安侯,食邑一千六百户;校尉李朔封为涉轵侯,食邑一千三百户;校尉公孙戎奴封为从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将军李息、李沮、校尉豆如意,赐爵关内侯。
汉奇袭匈奴右贤王庭之战评述
汉奇袭右贤王庭之战,是汉武帝推行进攻战略以来,第二次取得辉煌胜利的重大战役。大将军卫青以10万铁骑突袭匈奴右贤王庭,几乎使右贤王全军覆没,这既显示了汉王朝多年来苦心建设骑兵部队的巨大成就,也标志着西汉军队对骑兵集团战术的运用,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它在战术思想上集中地反映了三条值得重视的经验。
1.骑兵重兵集团远距离奔袭可以获得巨大的战果
卫青统率的西路大军,至少也有七八万骑兵部队,这支大兵团,奔袭600多里,一举将右贤王部击灭,充分证明这种远距离的神速奔袭,具有雷霆万钧之力,使对方猝不及防。
2.利用夜暗秘密行动,是达到突然袭击最好的手段之一
卫青军秘密渡河、夜间隐蔽通过高阙要塞,接着又利用夜暗突袭右贤王庭,几乎全部消灭和击溃了右贤王的军队,七八万大军在敌境纵深作战,竟奇迹般地瞒过了匈奴的耳目,这实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3.战略上两个方面配合出战,有主有次,集中兵力
保障主要方向作战,就能分散和调动敌人的力量,达到围歼主要作战目标的目的汉军这次奇袭右贤王庭的作战所以能顺利自如地歼灭敌人,一方面在于卫青行动的神速,使匈奴单于来不及增援;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东路军进击左贤王部的行动,使匈奴军两个方向同时受敌,不敢轻易地将其机动兵力投入任何一个方向,这不能不归功于战略上巧妙的配合。
§§§第六节 汉匈漠南会战
一、漠南会战的起因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将军卫青以10万铁骑奇袭匈奴右贤王庭后,使右贤王几近全军覆没,对匈奴的打击十分惨重。匈奴伊稚斜单于对右贤王的失败,极不甘心,便于元朔五年秋,派出1万多名骑兵进袭代郡,杀害汉朝都尉朱英等官吏,掠走吏民1000多人。
西汉王朝对匈奴的再次进袭也很愤怒,决心集中兵力,寻歼匈奴单于主力,以求根除匈奴之患。于是,导致了汉匈的漠南大会战。
二、汉匈双方的作战序列
统帅大将军卫青
将领中将军公孙敖
左将军公孙贺
前将军赵信
右将军苏建
后将军李广
统帅伊稚斜单于
匈奴相国
总兵力无资料可考,估计不下于7万人(匈奴单于本部兵力当不会少于4万人,左贤王的支援部队也应在3万人左右)
西汉王朝对这次漠南会战,十分重视,从其军队编组的中、左、右、前、后诸军的序列来看,是汉武帝与匈奴作战以来,最为严密的一次。汉王朝在基本战胜和消灭了匈奴右贤王的绝大部分有生力量以后,即将其战略进攻的重点,转向了匈奴单于本部和匈奴左部军,决心深入大漠,与匈奴单于决战。因而汉武帝以屡战屡胜的大将军卫青为统帅,以多次与匈奴征战的一批将校为将军,并置渔阳、上谷、代郡等地于不顾,全力转向匈奴单于本部,这体现了汉武帝欲尽快剪除匈奴贵族的战略决心。
匈奴贵族自右贤王部惨败后,除了加紧对边境一些郡县袭扰外,似无更重大深远的作战谋划。但从漠南会战的情况来看,匈奴对西汉王朝可能向其本部和左部进袭,似有一定的防卫准备。
四、漠南会战的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大将军卫青统率六将军共10余万骑兵,北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北),向匈奴进击。汉军刚由定襄出塞不久,便遭到单于军的抵抗,汉军经过作战,斩杀匈奴军数千人,胜利而归。卫青回军后,命全军在定襄、云中、雁门诸郡休整,以利再战。
卫青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又于当年四月,第二次率10余万大军出定襄,北进数百里,寻找单于军决战。在与匈奴军接战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互有伤亡,但汉军已斩杀匈奴军万余人。当汉军正与匈奴单于军激战之时,匈奴后继的主力军和左贤王的援军又增援而来。这时右将军苏建军和前将军赵信军,为抵挡匈奴前来的后继主力军,合兵一处,与匈奴军激战。双方拼杀一天多,苏建赵信的3000人马大部伤亡。此时前将军赵信见匈奴军势众,发生动摇,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匈奴人,遂率其余800骑兵,投降匈奴。苏建单骑逃脱,回到大将军本部。
当匈奴单于兵败逃走时,18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率领800骑兵孤军进行数百里深远距离的追击,斩杀匈奴军2028人,并斩杀了匈奴相国、当户、单于大行父籍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罗姑比等。
至此,大将军卫青两次率领六将军共10多万大军与匈奴军本部和左贤王主力军的漠南会战,便告结束。汉军虽然损失了前军和右军,但共斩杀匈奴军1.97余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右将军苏建逃回大将军本部后,卫青问其属下该给苏建定什么罪,议郎周霸建议说:“大将军自出兵以来,还没有斩过裨将。今苏建弃军而逃,应当立即斩首,以表明大将军的威严。”军正闳、长史安则说:“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
卫青听完众人的意见,对周霸的建议,不以为然。卫青对众将说:“陛下以肺腑之心待我,从来不顾虑在军中没有威信,霸劝我以斩苏建来树立我的权威,这不符合我的意图,应送陛下裁处。即令我有权力斩杀部下将领,也不能自作主张。如若象我这样深受陛下宠信之臣,尚不敢擅自斩杀将士于境外,而将罪犯送交天子,这可以使我们大家懂得,为臣子不能专权的道理。”众将领非常钦佩卫青的为人。于是卫青回军后,命人将苏建送归朝庭处理。汉武帝得知了情况,赦免了苏建,贬为庶人。
五、汉匈双方漠南会战后的动态
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胜利回师后,汉武帝以这次军功不多,未再益封卫青,但却赏卫青千金。
张骞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由于其在匈奴地区生活多年,熟知水草的分布规律,为汉军的宿营驻地提供了可靠的情况,加之他以前的功劳,汉武帝封其为博望候。
汉武帝对霍去病随卫青出征所建立的功勋十分欢喜,封他为冠军候,食邑一千六百户。上谷太守赦贤四次跟随大将军出战,捕斩敌人2000余人,封为众利候,食邑一千一百户。
汉王朝为了奖励军功,还制定了武功爵凡十一级。
汉匈漠南会战评述
西汉以10多万大军对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部军队的作战,是西汉中期以来汉匈双方最为激烈的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以汉胜和匈奴的失败而告终。
历代史学界对这两次的漠南会战,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甚至连汉武帝本人也认为这两次作战军功不多,不予统帅卫青以益封。因而,正确评价这两次作战,在西汉中期的战争史上给以应有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历来的史学家只承认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战役有三次:一次是元朔二年(公之前127年)的西河朔方战役,一次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的两次西征战役,一次是元特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汉匈漠北大决战。诚然,这三次大战役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两次漠南会战的重大意义。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这个过程又都有一个变化的“临界点”,当事物达到量变与质变的“临界点”时,那么这个事物就开始质变了。战争问题更是如此。两次漠南会战,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争得了汉匈力量对比趋于平衡的临界点的到来。匈奴自两次漠南会战后,实力大大地减弱,已基本上失去了继续向西汉王朝频频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力量,这应当看做是西汉王朝战略全局上的伟大胜利。
行动的自由是军队的命脉,而军队的自由权又是握有主动权的最重要的标志。两次漠南会战,卫青以10多万大军,说进则进,说撤则撤,机动自如。汉军穷追单于本部军,斩杀1.9万余敌人后,安然回师,说明通过这两次对匈奴军的打击,战争的主动权已基本易手于西汉王朝,这是汉匈双方战略上强弱易位的重大变化,它已明显地预示着匈奴必败、西汉必胜的战争结局必然到来。汉武帝以斩杀掠获得多少来衡量军功的大小,这无疑是受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他没有看到,自漠南会战后,汉北部边境已是临近基本稳定的前夜了。没有漠南会战对匈奴的沉重打击,这种局面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迅速出现的。
§§§第七节 汉匈河西战役
一、汉匈河西战役前双方的基本战略形势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即被称为“河西走廊”。这个地区系指今黄河以西的祁连山(今甘肃张掖西南,亦称南山、雪山)和合黎山(今张掖以北)之间的敦煌、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永昌、武威等东南西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地带。它斜卧于两山之间,形成一条天然的巨大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诸国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西汉王朝要想完成统一我国西北地区的大业,必须占有这个关键性的地区。
河西地区,原来居住着大月氏部族,自从匈奴冒顿单于等驱除月氏,逼其西迁后,便被匈奴占领。匈奴单于把武威及其周围地区封给休屠王,将酒泉及其周围地区封给浑邪王。匈奴据此,西可控制西域诸国,南可与羌族结成对抗汉王朝的联盟,对西汉西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因而,能否控制河西走廊已成为匈奴强弱胜败的重大关键。
汉匈西河朔方战役和漠南会战之后,汉王朝给了匈奴右贤王和单于本部以沉重打击,匈奴单于的主力已日感在漠南立足的严重危险,遂将主力远撤。这样,在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内仅剩下左贤王和河西地带内的休屠王、浑邪王所统率的军队,汉王朝战略进攻的重点,势必择其一而攻之。
二、河西战役的起因
匈奴右部占据着河西地区,背靠西域诸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经常进袭西汉西部边境地区,对汉京师长安构成严重威胁。汉武帝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起,即想使西域诸国脱离匈奴贵族的统治,统一西域诸国,当时派了汉中人张骞出使西域,但被匈奴抓获,西汉统一西北的战略宏图,由于河西走廊的阻隔始终难以实现。如果西汉王朝夺回河西走廊,既能解除匈奴从西方对汉王朝的威胁,又可斩断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势力范围,斩断匈奴的右臂,极有利于西汉统一西域地区。
汉王朝基于以上的战略意图,决定发起河西战役。
三、汉匈两军河西战役作战序列
统帅骠骑将军霍去病
兵力骑兵1万多人
休屠王
浑邪王
折兰王
卢胡王
总兵力匈奴休屠王、浑邪王共拥有10万骑兵,估计此次参战的兵力只有部分骑兵,具体数字失考
西汉王朝认为,虽然由匈奴本部和左贤王部经常派出大军进袭右北平、上谷、代郡、雁门等地,这些地区遭受战争的灾难最深,本应首先对付匈奴本部和左部。但是,从战略全局上衡量,西部地区的匈奴右部对汉腹心地区威胁最大,而兵力反比匈奴本部与左贤王为弱,因而决定以骑兵部队先向河西地区进攻,并沿河西走廊节节向西北方向推进,争取一举消灭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砍断匈奴的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