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9400000015

第15章 崛起下僚(5)

徐阶那国字脸上,也是一脸的谦逊,说:“卑职认为孔子之王号不必去。”“请说说你的理由。”徐阶说:“不必去王号理由有三,不可去王号理由有五。”接着徐阶侃侃道来:“孔子作春秋,诛乱臣,讨贼子。所谓乱臣贼子,都违背君王,弑君篡夺,恶行昭著。孔子之法,旨在维护君王统治,功垂千古,去世后封为文宣王,实至名归,这是王号不必去之一。孔子要求君王行王道,以德服人,要求臣子勤政爱民,忠君爱国,实乃以一介布衣而行天子之事,殁后加封为王,亦无不妥,这是王号不必去之二。尊重孔子,虽不在一王字之有无,但当今圣上尊孔而臣下坚持去孔子之王号,不免有悖圣天子之意,此乃王号不必去之三。”

说到这里,徐阶感到堂内鸦雀无声,用余光一扫,但见群臣都含笑点头,便继续说:“陛下即位以来,始终以太祖高皇帝为法,太祖为帝曾革五岳诸神之王号,独于孔子之王号不革,陛下效法太祖,恪守太祖之制,此王号不可去者一;普天之下,以王之规格祭祀孔子又久,田夫野父都知,一旦革孔子王号,山野草民不明圣意,必致天下互相猜疑,不利社稷之安定,此乃王号不可去者二;现今天下郡县,祭孔之仪,都用孔子图像,太祖曾革民间祭祀三皇的庙像,独不革孔子像,太宗文皇帝迁都北京,国子监也用孔子塑像,当今圣上至明至仁,岂可毁祖宗之法?此为孔子像不可撤之三;太祖时祭孔礼乐,犹用诸侯之礼乐,今降格以祀,用大夫之礼,通道称孔子为鲁司寇么?此祭祀礼乐不可降格之四……”“够了!在座大臣公务冗忙,没工夫听你闲扯。”张璁大喝一声,阻止徐阶继续说下去。“我来问你。”张璁开言,于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唇枪舌剑展开了。

张璁:“孔子何时任过王职而欲称王?”

徐阶:“孔子道德在人心,事功在万世,后世追尊为王,有何不可?太祖当年尽革五岳尊号而独不革文宣王称号,什么缘故?”

张璁:“这是太祖年轻时的作为,怎么可以奉以为法?”

徐阶:“太祖定天下而后议礼,那时还年轻吗?如果明公认为那时太祖年轻,所为不足为凭,那么议郊祀礼时,明公为何口口声声引太祖年轻时的作为为依据?”

张璁一时语塞。

张璁掉转话头:“你以为用孔子塑像是古礼吗?”

徐阶:“塑像虽不是古礼,然既已塑了像,而且你我都尊他为师,能忍心毁像吗?”

张璁低头深思后说:“程颐、程颢不是说过,所塑像有一丝一毫不像父母亲,就不能以父母亲视之,你没听说过吗?”

徐阶反唇相讥:“有一丝一毫不像父母亲,就可以毁掉它吗?明公你能断定太庙里列祖列宗的圣像,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吗?如果有,明公说该如何处置?”

“当然得撤。”张璁话到嘴边,咽了回去。是啊,谁能保证太庙里的太祖、成祖等祖宗像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呢?难道也撤像吗?想到这里,惊出张璁一身的冷汗。这小子不是引我上钩吗?想置我于死地啊!于是,张璁恼羞成怒,斥责道:“你背叛我!”说这话,张璁已颜面尽失,有伤大臣体统。在场众臣窃窃私议,不免有些幸灾乐祸。

按理,徐阶就此可以收场,这场舌战已经取得完胜。

但是他不,他想起了张璁平时的趾高气扬,想起了三百大臣中了他的奸计,想起了因议礼被杖死的同僚。他脸上充满笑容,左眉微微闪跳着,而话却硬邦邦的:“背叛的前提是依附,下官虽然位卑,也是大明臣子,若说依附,也是依附当今皇上,我什么时候依附过明公?”张璁完全被击垮了。他颈上青筋暴露,一脸的羞愧,眼冒金星,嘴角微微抽搐,他狠命喝一声:“散了!”

散是散了,梁子却结下了。依张璁的行事做派,接下来就是把此次议论汇报嘉靖,汇报中下点蛆,撩起刚愎自用的嘉靖的怒火,徐阶自然没好果子吃。

徐阶没有回到官邸,而是乘一顶小轿,来到郊外庙中可久灵柩暂厝的庙里,扶柩不禁泪下如雨。

想那可久,嫁入徐府,蜜月刚过便劳燕分飞。丁忧三年,可久虽极哀伤,但对自己嘘寒问暖,呵护备至。制满回翰林院上任,可久得以同来京城,三年不到,为自己留下一子,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他想起了可久对自己仕途的帮助,“谨言慎行”、“让他人表演,最终自己表演”的劝勉。没想到可久去世不久,自己竟忘记妻子的嘱咐,逞一时之快,与张璁舌战。虽大获全胜,但大祸即将临头。平心而论,徐阶并不怕死,怕的是可久的灵柩尚未还乡,璠儿一岁未满,乏人扶持。自己如遭大祸,谁人护柩还乡呢?难道让自己的妻子做孤魂野鬼么?更何况家中高堂健在,谁来侍奉?“无论如何,我需未雨绸缪,安排好家事,不能亏待了可久。”徐阶拭泪而起,向灵柩鞠了三个躬,起身回官邸。

第二天,他命随从分头去找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时任比部郎的李海楼,一个是刚中进士在京中等待授官的沈凤峰。这两位都是徐阶的老乡。

晚上掌灯时分,李海楼、沈凤峰先后到了徐阶官邸。

坐定奉茶后,李海楼便说:“闻得少湖兄朝会,当场与张璁辩驳,且将那厮驳得哑口无言,不仅有胆,更兼有识。下官职卑,无缘一睹当场,惜哉!”徐阶苦笑道:“承奖了。我辈皆从孔门出,那厮亦然,于今日却迎合帝意,贬损圣人,岂能坐视。”沈凤峰俯过身子凑近前来,笑说:

“少湖兄不必过谦了。兄驳难张璁的佳句,在京城有识之士中也传开了。小弟候选无聊,常去茶楼酒肆,窃窃私语者不在少数,尤其是‘道德在人心,事功在万世’、‘太祖年轻所为不足为凭,尔议郊祀何以屡引太祖年轻时所为凭’几句,人们都耳熟能详了。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啊!”徐阶再次苦笑说:“吾此次请二位来,正是商议此事。”“少湖兄欲议何事?”徐阶长叹一声道:“托孤!”话音未落,李海楼、沈凤峰皆惊而起立。徐阶右手掌向下按了按说:“二位请安坐,听我说完。”

徐阶把心中忧虑一一诉说后,站起身来,向二人深深一躬:“拙妻灵柩暂厝在京郊庵内,需回乡安葬;犬子徐璠尚在襁褓,也需送回松郡;两弟尚幼,高堂老母也需有人照拂。此三件大事,就此拜托二位了!”

李海楼、沈凤峰睁大了眼,张大了口,一时说不出话来。缓过气后,二人异口同声:事不至此,少湖兄过虑了吧。”此次当众论驳,我““让他威风扫地。那厮奸诈、阴毒,不是善良之辈,不会放过我的。二位只需说,接不接受我的托孤?”

见徐阶这么说,二人只感血脉喷张,齐刷刷站起身来:“少湖兄为国驳奸,大义凛然,今既托孤,我们万死不辞。”

徐阶照常每天去翰林院供职。他坐在书案前静思,与其这样不明不白脑袋搬家,不如写一反对更定孔子祈典奏本,上呈朝廷。脑袋可以搬家,但奏本是要存档不会湮没的,也可以留一些东西,让后人评说。主意既定,他奋笔疾书,写了洋洋洒洒千字批张璁。

嘉靖御阅徐阶《论孔子祈典》的奏本后,倒并不如史家通常所说的大怒,而是批转礼部备案。

这一来张璁不干了。他原以为朝中大臣会竭力反对,筹划再兴一次大狱,借皇帝之手清剿对手,万万没有想到,跳出来的竟是一向被认为胆小怕事的松江矮个子徐阶,而且议论句句在理。但张璁不理这个茬,他要树自己的权威。当年赵高指鹿为马,众大臣没一个敢有异议,而今议更定孔子祀典,众臣也都唯唯,只有徐阶挺身反对。不收拾徐阶,实在不甘心。趁嘉靖召见的机会,张璁下蛆了。他对嘉靖说:“皇上着议更定孔子祀典,众臣皆仰圣明而绝无异议,唯独编修徐阶,越位妄言。”嘉靖说:“该臣的议论,似也有些道理。”张璁说:“回陛下,已违例了,该臣明知自己‘官序最卑,例不予廷议之末’,越位妄言,一也;该臣口口声声圣德、圣性高明,实乃违圣上更定礼议之本心,这使臣想起前大学士杨廷和的惯用伎俩。”这下触动了嘉靖的神经,杨廷和不也是口颂圣德、圣明,而处处与朕对抗的吗?思路一变,再读徐阶的奏文,便觉得语含讥刺。喜怒无常的嘉靖,顿时勃然大怒。嘉靖当然不会傻到明言徐阶讥讽自己,便责以讥讽大臣,治徐阶的罪。没容张璁多说,嘉靖立即下旨,免去徐阶编修之职,驱逐出京,安排地方杂职。嘉靖这样惩罚徐阶,倒是救了徐阶一命,致使张璁重惩徐阶的图谋无法实现。

吏部奉旨检阅各地官员,发现福建延平府知府屡屡回乡疗病,推官出缺,便一纸文书,把徐阶发往延平担任推官去了。而孔子祀典,也就遵照张璁之议,去文宣王号,改称“至圣先师”,撤像,换木主,祭品、演奏的音乐都降一级。这一改定,竟延续到清末。

徐阶谢恩归邸,二话不说兴冲冲准备赴任。聂豹、李海楼、沈凤峰均来贺喜。

因赴任日子紧迫,徐阶连夜修家书,向母亲说明贬职之故,告不孝之罪,委托已被聂豹从松江调来京城的岳鸿,把亡妻可久的灵柩从庵中起出,运回家乡,托母亲暂时择地安葬,青儿则负责照顾徐璠,随岳鸿一起返松。一切安排妥当,徐阶便独自一人,带着亡妻的一缕青丝,算是落实了可久陪伴自己的遗愿,准备单车赴闽,到延平府上任。

车出城门,没走多远,徐阶即命停车。下得车来,徐阶回望京城,跪落尘埃对着紫禁城,口中喃喃地说:“张璁你等着,我还会回来的!”于是赋诗一首,题《出京日作——时谪延平》:“闽山燕甸拂鞭分,南北相看尽入云。万里客身真扰扰,十年国事浪云云。朱颜暗逐风尘改,清跸时从醉梦闻。流落此心终不悔,迂疏独恐负圣明。流露出论战无悔,效忠圣明的执著。”

任延平一府六县小推官理案狱明察暗访老狱吏

话说这延平府,位置在福建行省的西北,闽江的中上游,广四百四十五里,袤四百九十里。福建行省最早属古扬州,春秋末至战国时为越国地域,楚灭越,越人迁闽各地,又有“百粤”之称。秦时分天下三十六郡,福建为闽中郡;北宋时称福州路,在延平区域建南剑州;南宋设立一府五州二军以后,福建行省简称“八闽”;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改南剑州为延平路;明代福建设八府,延平府为八府之一。嘉靖初,延平府下辖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六县。府衙设在南平县(今南平市),居民多为唐、宋以后从外地特别是北方迁来的移民,这些居民后来被称客家。整个福建行省山多田少,有些县甚至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延平府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加以高山峻岭重叠,交通闭塞,地域又多为山岭间隔,经济落后。当徐阶怀揣可久的一缕青丝来到延平,才感到此地物资的匮乏,有些为自己的孟浪后悔了。好在他年轻气盛,这后悔之念只是一闪而过,紧接着升起的是另一种想法,推官虽小,事涉百姓,此地虽偏,尤需励精图治。想至此,徐阶便赋诗一首,题为《抵郡作》:“涓埃无补圣明朝,玉署清华岁月叨。省罪久知南窜晚,感恩遥戴北宸高。狂心子夜浑忘寐,病骨炎炎不任劳。画虎几时成仿佛?狎鸥从此谢风涛。”

新官上任,当然首先是谒见上司。徐阶单人匹马来到府城东南的延平府,穿过牌楼,就是府衙,向衙役出示了吏部文书,衙役入内通报后,便返回引领徐阶入府。进府门便是一大庭院,庭院里东西相对,东边一排是土地祠,西边是司狱司,门前各有一口大井,大概是失火时专用的取水井吧。再往里是二进,又一楼,楼内庭院东西两排公署,东面一排分别是吏、户、礼部的派出机构清吏司,西为工、刑、兵部的派出机构。三进为大堂,四进是三圣殿。三进、四进中间有一条弧形路,顺路前行,一楼高耸,额曰“大理楼”。这儿不是云南,大理何意?也许是大展治理吧。徐阶正思索间,遥见楼前已站着两人。衙役说:“知府大人在亲候呢。”说罢弯腰后退返回。徐阶紧走几步,上前拱手,其中一位身高六尺,五十开外,面白髯长,脸上有些病容的问:“足下可就是徐翰林?”徐阶慌忙答道:“折杀,折杀,在下徐阶。”“哈哈,来得好,来得好!”旁边年纪相仿的一位倒颇显得老成持重,插言道:“徐大人,此位是知府。”徐阶越发的受宠若惊,赶忙低头拜见,说:“知府大人亲迎,下官担待不起!”那知府赶忙拦住:“老夫正是李翔。”伸手指了指身旁那位:“此位是老夫同年,高姓张,单名一个隐字,绝意仕途,被老夫拖来佐理府治。”徐阶虽知是位幕僚却也顿生敬意:“还望老先生多多赐教。”

原来这李翔倒是徐阶的老乡,松江府仅二县,华亭和上海,李翔系上海县人。因这上海县本就是从松江华亭县划出去的,从眼前说,同是松江府人,往远里说,同为华亭县人。两个老乡在远离京城的南荒相见,只消听到乡音便有亲切之感,所以李翔违例出门迎接这位下属。

当晚,李翔设便宴为徐阶洗尘,张隐作陪,这在官场中并无例。席间李翔简略述说了延平的大致情况,介绍了几位主要衙门官吏的背景。徐阶才明白,这里的官员,倒也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李翔来自松江外;通判吴爵,番禺人;府学教授董平,会稽人;经略司经历何子明,武进人……推官是知府的助手,徐阶此来,究竟是心灰意冷,应付公事,抑或锐意进取,想干一番事业,为探明意向,张隐开言了。

张隐放下酒杯,拱了拱手说:“京师乃文明繁华首善之区,延平系穷山恶水贫瘠之地。徐翰林此来,不免明珠暗投,可惜了。”徐阶说: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致命催眠师

    致命催眠师

    怪老头也没有为难,忽的正色抱拳说道:“老朽为孽清门第43代掌门,何不坤。至于职业,就是你们所说的,催眠师!”那一刻,仙风道骨!
  • 妖道天蚕

    妖道天蚕

    因为孙悟空偷蟠桃而生的两只小妖怪,出家做了道士,成为了真正的“妖道”!但之后发生的事让我们分不清孙悟空到底是我们的恩人,还是我们的仇人!
  • 白纸如玉

    白纸如玉

    “本尊不喜欢被保护。”他低头心情失落的拉着她有些过长的袖口“嗯,知道”“你个木头脑袋,本尊算计你居然还不知道躲?”“嗯,不躲。”她居然微微的扬起了嘴角。“娃娃我不是故意想杀你的。”“嗯,知道。”“那娃娃回来好不好?”“我不是一直都在吗?”一位外表活泼内心阴险的十尾狐,一位冷清,聪明的女娲之女他说,我有一个愿望。她说,吾以心,护汝命又名(神仙里不得不说的事。)
  • 风云之端

    风云之端

    一个遭遇袭击的小子,在逃命的过程中误入其中,再写下了一段传奇。风雨散云客,骄阳今日出。昆山认美玉,百炼锋自成。看牧辉如何从一届布衣成长为一世之仙,面对人,兽,科技,天外和内斗如何脱颖而出,踏出一条他自己的独步风云之路。
  • 我和我的逗比室友

    我和我的逗比室友

    又名《致建筑·那些年我们一起熬过的夜》又名《我的五只小禽兽》这是记录一个苦逼建筑女的逗比生活的故事,也是一群苦逼建筑女的逗比生活的故事。看官:“校园青春文吗?”作者:“是。”看官:“有误会吗?”作者:“没有······”看官:“有撕逼吗?”作者:“······没有。”看官:“有狗血吗?”作者:“······也没有。”看官:“有堕胎吗?”作者:“滚!”作者大人比较任性,目前不定时更新。我的故事我做主,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迷茫,友谊为主,恋爱为辅,这才是建筑苦逼女最真实的青春。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穿越侯门系统

    穿越侯门系统

    一道闪电把澹雅劈到了古代,空间、忠犬、主角光环很抱歉,这些都没有,唯一有的只是一个动不动就要死,一选错就要死的生存游戏系统。强大的重生女,心思扭曲的穿越女,智慧超群的土著女,澹雅?还是先学着生存下来再说吧...
  • 圣光降临的大陆

    圣光降临的大陆

    圣光大陆——一片被神灵眷恋的土地。这里充斥着圣光,人们呼吸着圣光,活在圣光之中。与其它的主世界不同,这个世界的光元素如此的精纯,以至于没有这片大陆其他元素的存在。这不影响大陆的繁盛。魔兽,圣兽,骑士,牧师,法师,战士。圣战,兽潮,内乱,天劫,仇恨,悲桑。怀疑与猜忌……又是否有相反的大陆呢……
  • 啼笑仙缘

    啼笑仙缘

    万劫之后,天地初开,无畏小子元烈舍弃登天仙缘,只为探寻火的奥秘。天地有灵,衍生万种灵气,然诸多灵气含不解之谜,不能供修士享用。世间灵气日渐稀薄,修士们无不占山为王,独占资源。身处绝境中的元烈得诡异心诀后,享诸天元气,受天地朝拜。此后神游诸天,访万古遗骸,历万界之劫,破开迷雾,再演乾坤。重炼上古之宝,再聚万古天丹。粉嫩新人新书,求推荐收藏评论点击,来而不拒,元元叩拜。
  • 清颜浣

    清颜浣

    世间曾有奇女子,名唤李清欢,一心向往修仙路,不想踏入红尘。世间曾有美男子,名唤柳玉珏,眉眼如画温温如玉,冠绝天下,厄劫缠身。……她与他福祸相连他命中无她,心中无她,而她,心中念他,想他。起初懵懂情事迫使她下山历劫,清心修道,待到他情根深种,她已然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