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规则需要被“潜”时,自然就演变成了一种真实的游戏了,如此风靡的游戏,也自然备受紫禁城后宫佳丽的垂青及追捧。后宫从不欠缺规则,更别说是“潜规则”了,这些个明里暗里的规则,早已被后宫佳丽们稔熟于心,把玩于股掌之间,与今天的职场“潜规则”,娱乐圈“潜规则”相比,当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爱的后宫佳丽们,刻苦钻研各种“潜规则”课程,虚心请教,废寝忘食地学习,时刻准备着当规则遇上自己,不是被规则“潜”了,就是自己“潜”了规则。总算将“潜规则”在紫禁城发扬光大,上演了一幕幕规则大片。
“我爸是李刚”我怕谁 | 背景问题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总是容易被我们这些一没权势,二没背景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你看那唐明皇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她一眉飞色舞,她的父亲,她的哥哥,还有她的各种关系深关系浅的亲朋好友,有几个没有沾到点好处呢?再看看我们大清,历朝皇后我也就不再细细地数一次了,可到了这一步,你我她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后的人选往往不是由皇帝自己说了算的,太后,加上近支王公大臣需要提前合计好久,挑年龄挑相貌最重要的是要选定一个背景可靠的女子,她的父亲或伯父或叔父之类的要么位高权重,要么对皇帝忠心耿耿,有能力有魄力,在职场上能够发挥关键的作用,而且还得和皇家沾亲带故,这么苛刻的条件限制,几轮筛选下来,人选也不剩几个了。
挑到皇太后基本满意,就要开始让皇帝满意了。不过这个世界上往往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婆婆中意的媳妇,儿子一般不中意。而儿子喜欢的女子,婆婆往往挑三拣四,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反正就不会百分之百地称心如意。
可皇家无私事,为皇帝挑选皇后,那就是为天下挑选国母,由着皇帝的喜好来办事是不大行得通的,何况皇帝大婚的时候年龄都还小,也就十多岁,哪里又能纵观全局地去考虑妻子人选呢?于是,情况就会变成,在选秀之前,太后以及王公大臣们轮番地给皇帝做工作,这工作还不能明着做,非得拐弯抹角地说,最后得让皇帝自己认下这件事情,还得表现出欢欣雀跃的样子。如此看来,其实当皇帝也挺不容易的。
咱别的不说,光看看大清开国第一位皇帝顺治就知道了。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仰仗着多尔衮的运筹帷幄和母亲孝庄太后的韬光养晦,终于坐稳了皇位。可是在选老婆这件事情上,他照样做不得主。多尔衮早就为他选定了蒙古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为皇后,这位博尔济吉特·荣惠,那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不但是皇亲,而且是很近的皇亲,这根本就是近亲结婚啦。
顺治皇帝内心当然不欢喜,不要说他内心早已有所属,极端厌恶母亲和多尔衮之间暧昧之情的他又怎么能坦然接受这“狼狈为奸”的一对强塞给他的所谓妻子呢?于是顺治一直借故拖延大婚的日子,哪怕到了最后不得不承认了博尔济吉特·荣惠,可一直冷落对方,最后还找了个借口将其废掉,降为妃子。你想想,这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是多么大的耻辱!
可是顺治皇帝也不安乐,他心心念念想要扶正的董鄂妃,却是千百个入不得孝庄太后的眼。废掉了一个侄女,孝庄还有别的侄女,再找一个来顶替上就是了,于是,表妹取代了表姐的位置成为孝惠皇后,开启了另一段令人扼腕的宫廷悲剧。
要是你,做何感想?
董鄂妃短命,生个儿子也未挺过三个月,虽然有了顺治的千恩万宠,但在后宫之中,这专宠根本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也没能为她搏来更幸福的后半生。她一死,顺治万念俱灰,哭着喊着要去当和尚,把个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江山交到了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手里,这可真是急坏了孝庄太后。
细细碎碎乱了好几个月,总算尘埃落定,但从整个过程来看,谁也不开心,谁也没赚到。先说说这两任皇后,虽然都是有背景的人,靠着孝庄太后这位老祖宗,原以为可以万人之上,荣华富贵了。可作为一个女人,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厌恶至极,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愿意,光靠着“地位”,内心是要有多强大,才能因此而幸福呢?
表姐博尔济吉特·荣惠生性骄纵,皇帝较少搭理她,她就哭着喊着到孝庄面前告状,时不时还提一提自己父亲的功劳,提一提孝庄不得不仰仗和忌讳的蒙古背景,这可真是为自己挖坑啊。因此当顺治因为“与朕志意不和”而将其降为静妃的时候,孝庄并没有过多阻拦,睁只眼闭只眼就看着自己这不听话的侄女几同入冷宫去了。
事实证明,在后宫中,有背景只能保证你站得有多高,但至于能不能站稳,能不能经营到终老,这还得看你个人的悟性,光是一个“李刚爸爸”,或者某某“干爹”,未必能保你万世太平。
相比较起来,这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就要显得聪明些,她也是孝庄太后的侄女,也有深厚的背景,同样也不得顺治皇帝喜欢。但她性子柔和,尤其能忍,对于丈夫的无礼冷遇,她从未抱怨过,即便顺治皇帝总想找借口废了她,把董鄂妃扶上位,但也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废后理由,只得由着她孤独,由着她母仪天下。
顺治作为大清的开国皇帝,在对待皇后这件事情上,也实在没给后面的子孙当上好榜样。看他儿子康熙就要懂事得多。虽然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也是因为太皇太后要笼络索尼而刻意塞给他的,但他并没有他老爸那么叛逆,虽然因为政治婚姻有些别扭,但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太让赫舍里难堪,后来二人竟慢慢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赫舍里早亡的时候,康熙如此悲痛欲绝。
当然,这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光说康熙明大理顾大局也不公平,这赫舍里也不是“省油的灯”(这里说的是褒义)。这个女子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且娴静温柔,说白了,她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老公的爱的。比起那些个只会靠着背景闹情绪的皇后,这赫舍里算是很有智慧的了。
以上这些皇后的经历告诉你一个道理,就算老爸是“李刚”,也不会无所不能,背景问题虽然很重要,但做人问题更重要,在这个紫禁城中,显赫的背景只能成为你站在高起点的垫脚石,但无法保证你能站稳到最后,如若不小心跌了下来,大家都知道,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啊。
这皇后的背景是没得说,毕竟是一国之母,怎么地也不能是穷乡僻壤的小户人家,要注意教养和形象问题嘛。因此定夺皇后人选的过程要复杂一些。然而皇后只有一个,剩下的诸多位置也是需要人去填的。这时,又轮到皇帝纠结了,有的女子不得不重视,比如功臣之后啊,或者位高权重的大臣之后啊,他们在不同程度掌控着朝廷的命脉,如果不给他们点好处,让他们宽心,谁能保证他们的忠诚?何况这也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你捏着我天下的几个经脉,我就抓着你的女儿,这就是所谓“前朝后宫相互牵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当然,这些“关键”的女子皇帝未必喜欢,可聪明的皇帝就知道,有她一个不嫌多,好好养着就是了,何必计较喜欢不喜欢呢,要是把祖宗留下的基业弄垮了,这再喜欢的女子也保不住了。
其他的女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在大清,后宫嫔妃可谓最不讲究背景的朝代(当然是相比较),因为完善的选秀制度,使得除了纯粹的汉人之外的女子,都有机会报名参加选秀活动,而且不报名还不行。这也就注定了会有很多家世并不显赫的女子充实宫掖,她们只要长得周正,且入得皇帝眼就行,背景什么的,大概从来就不是她们还能够考虑的问题。
但也有一些没背景的人,出其不意地踩倒了很多有背景的人,这种事情虽然不多,可也足以让那些无权无势的女子看到希望。
比如乾隆皇帝的生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也不过是雍亲王府的一个格格罢了,没什么地位,也没被雍亲王看上眼,原本属于伺候主子终老的命。可是有一年,雍亲王生了一场大病,福晋侧福晋们都担心被传染,除探视之余,并未用心照料。唯有这一位,似乎根本不知道这是传染病一样,衣不解带地在雍亲王病床前照顾着,直到雍亲王挺了过来。
所谓患难见真情,雍亲王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面前的这个女子即便没有花容月貌,但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于是便将其收入房中做了个妾。不久之后,这个小妾便给雍亲王生了个儿子,得名爱新觉罗·弘历。
后面的故事,相信你已经猜到了,这位毫无背景的丫头就这样跟着雍亲王住进了紫禁城,封妃赏金,过得逍遥自在。一来因为她本就有着与世无争的性格,二来因为雍正的后妃着实不多,所以这钩心斗角的事情基本没发生在她身上。再后来,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她也就跟着成了皇太后,颐养天年,活到了七十多岁。
真是“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的活版本啊,由此看来,拼背景、拼权势、拼智商、拼狠劲也并不是后宫中永恒的主题,每一个皇帝身边,都有这么一两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如若说和其他女人斗,她们未必能斗得过谁,但她们却能用自己的真善美赢得皇帝的尊敬,即便不是爱,一份尊敬,也能让她们在后宫稳稳地站住,保半世太平。
所以,即便你真的没有半分背景,也不要怨天尤人,恨你爹爹没本事。入得这宫里,本事全凭自己修炼,没背景的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关键看你如何走脚下的路了。
是人总有缺口,我不信我搞不定你 | 贿赂收买
“今天的拼命努力是为了明天不让人有机会拿钱砸到你妥协!”这如此励志的话是有着多么反腐倡廉的味道在其中啊。可是在后宫之中,很多人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拿钱砸到别人妥协,当然那都是有用的人。就像励志大师所说的话,一个人的成功20%来源于能力,80%来源于人脉,这句话放到我们大清后宫中也是一样的,但凡能够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人,绝对不可能光靠自己,她们必须用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的人,为自己铺就一条光明大道。
咱就先说说最大的榜样孝庄太后吧。她从一个草原上不谙世事的单纯姑娘,最后成为大清的国母,辅助康熙帝将整个清王朝发展壮大,这样的成就除了她自身就是一个智慧的女子之外,与旁人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首先,她有一个非常贴心的近身侍婢苏麻喇姑。这位姑娘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冰雪聪明且非常忠心。很多孝庄不方便出面去做的事情,全是由苏麻喇姑来操持,而且,她很懂得主子的心意,即便主子一句话都不说,彼此也能心照不宣。何况,孝庄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很多无法言语的心酸,也只有苏麻喇姑一个人能体会。当然,如此忠诚的苏麻喇姑,是不需要找到弱点贿赂收买的,她是知己,亦是死士。
其次,就是顺治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孝庄深知,多尔衮拥护福临当皇帝,那是不得已的选择,否则很可能与豪格兵戎相见。但彼时的多尔衮已经是战功赫赫的亲王了,怎么可能臣服于一个六岁的毛孩子呢?不行,还是得孝庄这个当妈的出面来维持局面。
但想要多尔衮甘心情愿地来辅佐顺治皇帝,就得给他点好处。他最想要的皇位,孝庄是给不了他了,那第二想要的呢?多尔衮与孝庄年龄相仿,当年原本也是有情人,却被皇太极横插一杠子。而今皇太极已死,按照满族旧习,嫂嫂下嫁小叔子也是情理之中的。虽然在历史上,孝庄究竟有没有嫁给多尔衮始终是一桩悬案,但二人之间有一些你来我往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孝庄控制着多尔衮的心,令其不得不对顺治施以教导和忠诚,才保住了顺治,直到其亲政。
可惜顺治并不喜欢这个皇位,年纪轻轻就告别人世,又把一个国家的摊子扔回了母亲孝庄太后的手中。孝庄只能接着辅佐康熙。随着时间的推移,顺治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各自的心思就慢慢暴露出来了,他们分成几派相互拉扯着,不管最终倒向哪一边,对皇帝都是不利的。无奈,孝庄又出手了,她这次把目光放在了老臣索尼身上。她知道索尼在朝中的势力,也知道索尼想要保持中立,哪边都不得罪。为了把索尼拉到绝对支持皇帝的这一边来,孝庄找准了索尼的“缺口”,一举拿下了这个老狐狸。这个缺口就是,将索尼最疼爱的孙女赫舍里指定为皇后。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孝庄那样的高度,用自己的权势去达到目的的。她是舞弄政治的人,而我们后宫中的普罗大众,也只是为了争点宠爱罢了。可是你要知道,后宫政治也是政治,大人物有大人物做事的方法,小人物有小人物做事的目的。这就像石油大王要挣钱,街边卖炸糕的小贩也要挣钱是一样的道理。
好吧,想明白了的话,咱们就一起看看,在后宫中生存,有哪些人是能够帮助你,也需要想办法掌控的。实际上,不外乎那些长期接触到的人。
第一类,你的身边人。这些人就包括宫女和太监。如果你母家的地位比较高,那么当年入宫的时候,你可能就有资格随身带了一个奴婢,就是所谓的陪嫁丫头。这样事情就好办了,大部分人的陪嫁丫头都是忠心耿耿的,像《甄嬛传》中甄嬛带亲妹妹浣碧入宫的除外,这亲姐妹之间待遇悬殊就太容易让人心理不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