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程颢先生到了颖昌,在韩维大人的帮助下租用城中一座房屋居住下来。
元丰四年春节后,谢显道、吕大临等弟子们陆续回到程颢先生身边,程颢先生只得利用现成的房屋给弟子们讲学。
游酢又千里迢迢奔往河南扶沟,继续当旧职。因为县里没有什么事情,游酢便经常到颖昌跟谢显道、吕大临等同窗住在一起学习。
游酢的跟来,多了一名南方学生跟从,使程颢先生心灵得到很大的宽慰。因此,程颢对游酢格外的器重。在这里,游酢不仅认识了韩维大人等,而且得到了程颢的亲自指教。
程颢亲自讲学。这时的主要生源还是本地的,但是外来的也比以往明显增加,还有刘询、邢恕、贾易等也前来学习。讲学的内容也还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列为教科书,这是程门首创。程氏兄弟讲课又生动有趣,允许学生有疑问当堂提出,允许讨论,老师见到学生有好的见解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们课堂上都情绪高涨,气氛比一般的学校活跃。在这里,游酢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日,湖北的林大节来投程门。此人身材敦厚,圆脸,性格憨厚,喜于谈笑,胖乎乎的脸一笑就更像弥勒佛,众学友见了无不喜欢。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大家吃过饭到宿舍休息。林大节讲起自己的故事:原来,他出生于竹匠家庭。他十一岁时,其父为当地一个姓叶的乡绅编竹器。做完活,叶乡绅不肯付工钱。眼看就要过端阳节了,父亲去要工钱,还是领不到,回来在家里唉声叹气。林大节听了,自己悄悄溜出家门,上叶家讨所欠工钱。叶乡绅正在热前一年酿的酒,这样酒才能过三伏天而不坏,见了林家的孩子来了,故意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林大节说出自己的名字,叶乡绅刁难说:“我出一个对子,如果对得上来,工钱马上兑现。”林大节应道:“出吧。”叶乡绅张嘴说道:“竹笋方萌,何日等来林大节。”林大节想了一阵,回答道:“梅花初放,几曾看见叶先生。”叶乡绅一边热酒一边摇着扇子,又出口说道:“酒热何须汤盏烫,滚开滚开。”林大节触景生情,答道:“厅凉无用扇子搧,退下退下。”叶乡绅只好放下手中的活,说道:“你这黄毛小子,果然有一点本领。”说完,将工钱付给了林大节。
众人听了,都拍掌称好。
热闹过后,吕大临说:“大节,既然你少年时就这么了得,那么现在一定更厉害。我现成出一个对子,让大家见识、见识。”众人齐声道:“好!”吕大临出口说:“汉阳多好汉。”这一上联,前地名、后名词,前后都同用“汉”字,没有一点知识的人难以对上。林大节听了站起来,想了想,在屋里踱来踱去,急得直搔头皮。谢显道见他为难的样子,问道:“要不要帮忙?”林大节摇摇头。游酢见他走进自己的身边,抬脚轻轻踢了他一下,他停住,游酢跟他眨一眨眉眼,用手指一下门,比一下关门的姿势,他还是反应不过来,游酢于是故意大声暗示说:“关在屋里想不出来,还不到屋外想想?”这一下,他终于明白了,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关内有——,关内有”游酢补了一句:“有熊”林大节高兴地说道:“有了!关内有雄关。”吕大临瞪了游酢一眼,说道:“有的人还是不要长大好,有的人确实大了才好。”谢显道说:“不行,定夫犯了规,不算。”吕大临说:“算了,我们谈点别的。”谢显道插嘴道:“我看不行,定夫要罚请酒。”游酢叹道:“冤也,帮人还得受罚。”林大节忙抢过话,说道:“大家别闹,我林某请,走吧。”
“哇!——”众人欢呼雀跃,一起奔出屋,上街去了。
不久,李端伯也来跟从二程先生学习,并记录有二程与韩维的问答语,即《端伯传师说》。
书院的学习,平时主要是弟子自学,先生有空的时候才会来讲讲课,或者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而弟子,有专门在书院学习的,如:刘质夫、谢显道、吕大临、李端伯、林大节等;也有在社会上来去自主的,如:游酢;还有的是已经在官场,有空时候来请教一些问题便走的,如:吕希哲、邢恕、贾易、张舜民、王岩叟等;也有心中对先生仰慕却没有前来学习的私淑弟子,如邹浩、陈灌等。另外还有像浙江永嘉的几位太学生,慕名前来拜见一两趟的。程颢、程颐兄弟虽然暂时都闲居,社会上还是很多的应酬,一是与朝廷的文彦博、司马光、韩维、苏颂等大臣以及旧日的同僚好友来往密切,二是与各地的名士有交往,更重要的是要静心做学问,著书立说。但是,他们大多时间在书院,尽力地多利用时间各自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著作《易传》,学生只得边听边做笔记。
有一天傍晚,游酢在书院的门前终于又见到了程小姐。她可能是来看望父母亲的,气色有点苍白,脸上带着几分倦意。游酢上前问道:“吃过了吗?”她抬头看了一眼,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应道:“吃过了。”游酢慢慢地从她身边走过去。
没有看见春梅的影子,他想起了春梅。那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的女子。其实,娶她为妻子可能会很幸福。可是,自己考虑到母亲已经口头答应了吕家亲事,没敢欺骗春梅。如今,她已经不知道在何方了。
一天,吕希哲来拜访程颢、程颐先生,他见到谢显道、游酢、吕大临等师弟,留下来跟他们一起。
吕希哲是个开朗、直爽的人,通过接触、交谈,游酢才知道了他的家世和经历。
原来,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吕夷简任过宰相、父亲吕公著时下为朝廷重臣。他从小师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习,后来又跟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等,见多识广。王安石劝他不要追求科举,于是绝意进取,只是太学生出身,以父亲的官职之荫进入官场。他是程颐先生第一个弟子。
第二天,他便回自己的任所去了。
三月,朝廷下诏书:“闻河北、京东西、河东、陕西、淮南路不雨,已伤麦苗,谷田亦干,未可耕作。其令守吏博访名山、灵祠祈祷,罢同天节上寿、赐燕群臣、进奉酒器香合等。”
过了一段时间,扶沟县派人来催游酢回去,游酢又离开颖昌。
五月的一天,林志宁来到游酢的住处,游酢问道:“志宁,什么风把你刮来啊!”
林志宁说:“唉,我去找潞国公文彦博大人求教,他却告诉我说来拜二程先生,派人把我给送到这里啦。你欢迎不?”
“哪里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中立说,他也要来。请君帮忙引见。”
“这好说。中立呢?”
“他过一两天就会到的。”
“那好呀,到时我们几个老乡又可以在一起了。”
三天后,游酢正在看书,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忙起身要去迎接,走到门边,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定夫兄,想死你啦!”
游酢一见是杨时,露出喜出望外的脸色,招呼道:“好,坐吧。”
杨时说:“茶啊,快渴干了。”
游酢说:“坐,这就给你倒。”
看杨时喝得差不多,游酢问:“这一回是到哪儿上任?”
杨时回答:“没错,这次放了徐州司法,你说这样的官当不当真是无所谓。”
游酢说:“你胸怀鸿鹄,来日定然会有万里鹏程。”
杨时说:“唉,别提哪!我是绕道来看看老兄,玩它几天再说。哎,你曾经在程大人身边做过事情,不如先带我去拜访他?”
游酢答应:“好啊!明天我正好休息,到时一起去。”
杨时问:“最近读什么书?是在温习准备考试吗?”
游酢无可奈何地说:“我还是一介布衣,不读书又哪里有出路?”
杨时说:“人生有无作为不在早迟,老兄或许将来比我更有前途呢。”
游酢叹道:“而立之年了还在青灯黄卷下,惭愧惭愧!”
杨时讲:“老兄,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你也略知禅理的人,看开些。”
游酢说:“人要面对现实,这点道理你比我明白。哦,先告诉你,程大人人很好,可是伊川先生最忌讳别人谈禅,如果见了他,千万不可言及禅字,否则你我都尴尬。”
杨时听了,说:“哦!还有这一回事?小弟谨记就是。”
第二天,游酢带杨时一起去拜见程颢先生。
谢显道长期住在程家,见游酢带了个同伴来很高兴。游酢将杨时和谢显道做了介绍,谢杨两人认识了。谢显道问:“中立兄,今天来什么事情?”游酢说:“专程前来拜师。”谢显道答道:“我们一起拜吧。”游酢和杨时都点头说:“行!”于是,三人商量了拜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