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46

第46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13)

集中最早的一篇少作,是《猛虎与蔷薇》。那年我刚台大毕业,散文虽也写过多篇,“美文”却是初试。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写下去,现在却已感到惘然。等到再用散文来抒情,写出《石城之行》和《记佛洛斯特》一类的作品来时,已经是《猛虎与蔷薇》之后的六七年了。

《猛虎与蔷薇》在“中央副刊”发表时,作者已经二十四了,无论如何,都难说是“早熟”。今日的青年散文作家,在这年龄所写的作品,往往胜我许多。但在另一方面,今日的青年散文作家,一开笔便走纯感性的路子,变成一种新的风花雪月,忽略了结构和知性,发表了十数篇之后,翻来覆去,便难以为继了。缺乏知性做脊椎的感性,只是一堆现象,很容易落入滥感。不少早熟的青年散文作家,开笔惊人,但到了某一层次,没有知性的推力,更难上攀一分,实在可惜。

本集收文十八篇,就比例而言,仍以诗、画的论评分量为重。从十多年的这一头回顾,这些长评短论,有些还站得住脚,有些就显得浅薄或夸大了。相对而言,几篇抒情之作似乎较耐时间的考验:当时之理,未必尽为今日所认可,但当时之情,却近于人之常情,真个是“理短情长”了。而镜破片片,每一片中都是一我,也难以指认谁真谁幻了。

一九七九年八月于中文大学

仙人掌上雨初晴

——《掌上雨·新版序》

《掌上雨》里面的二十二篇评论,写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三年之间,距今倏忽已经有十七年了。那是我的“论战时期”,年不算怎么少,气却十分旺盛。正当三十出头,我的蜡烛两头燃烧,在四家大学教书之余,还要写诗,写散文,写这些长评短论。当时我写的论战文章,大致是围绕着三个主题:文白之争,现代画,现代诗。现代诗的论战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现代诗辩护,论战的对象是社会人士;第二个阶段是为西化与传统的问题争执,论战的对象却是其他的现代诗人。在古典诗与五四的新诗之后,现代诗是“必然”;再走回去是不可能的。具有这样的信心,我才挺身出来为现代诗辩护。但是现代诗毕竟是新生的艺术,传统尚未建立,毛病在所难免。现代诗该怎样写,它对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潮流该持怎样的态度?在这些问题上,我的看法和某些现代诗人很不一致,乃激起了“内战”。

本书第二辑中,前四篇皆属第一阶段,后七篇则属于第二阶段,前后的观点变化颇大。如今事隔十多年,我仍为当日自己敢于毅然决然告别虚无与晦涩感到高兴。那样子的挥刀一断,省去了多少摸黑的冤枉路。超现实主义在技巧上不失为一件犀利的武器,但是它不知自己为何而战,实在是太被动了。

在另一方面,当年攻击现代诗的社会人士,也并未胜利。现代诗的运动虽然不算成功,但比起十多年前,毕竟是进步了,不但作者和论者的水准提高了许多,读者也大大增加了。大致而言,现代诗人对西化不再盲从,对古典传统也有了重估。现代诗的毛病当然仍多,可是诗人们自我修正的适应力和年轻诗人们的潜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曾风行一时。进入七十年代后,文化界的思想大变,矫枉过正,作家们热衷的又变成社会与乡土,其中某些评论家对于普罗文学的向往,更形于颜色。跟风弄潮,原是人之常情,但文学不是风潮,作家更不是时装家,可以预言的是,普罗的风潮息后,不会留下多少杰作,正如为艺术而艺术的风潮既逝,也没有多少作品真能传后。理论嚷得愈响的人,创作也往往愈为无能。

国内有些论者一口咬定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全盘西化,崇洋成灾;海外也有不少论者这么轻率下笔。这当然绝不公平。从本书各文篇末所注日期,可知早在一九六一年我就已警觉西化之失,并挺身而出,向许多西化作家直言苦谏,更不惜向虚无与晦涩断然告别。在当时的文坛上,和我所见略同的作家也不在少数,因此“全盘西化”之说,只是一偏之见,最能投合头脑简单而且习用二分法的一般批评家。

论战的文章往往意气用事,破坏多于建设。一部文学史,大半是建设者,亦即创作者所写成的。文学批评可以或正或反地影响创作。正则鼓励,反则针砭,但不能代替创作。我常说,对一位作家最大的威胁,不是苛严的批评家,而是一位更新更好的作家。同时,一位作家对批评家最有效的答复,不是自我辩护的“缠斗”,而是努力写,使自己成为那位“更新更好的作家”。文学史,只属于不断创作尤其是不断创新的作家。

《掌上雨》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很少卷入缠斗式的论战:一来因为太忙,与其浪抛精力去搞“国防”,不如省点精力去提高“生产”;二来认为最有意义的批评该是原则性的,全面的,不是枝节的,局部的,尤其不是出气或保全面子。在文坛上进行“私人的战争”,除了两败俱伤之外,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十多年来,对我诗文的批评,对我的论评文章的反批评,至少在百万言以上,其中以贬为主的当也不下数十万言,我几乎一概不予接战,但绝非一概不读,贬我而无理之文,刺而不痛,搔而犹痒,只当夏夜的蚊群过耳,嗡嗡罢了。但贬我之文,也有态度诚恳言之成理的,对此我自当冷静反省,寻求改进之途。将来我自庆六十岁生日时,很可能把这类批评编一部选集,枕流漱石,和朋友们共赏。攻击,往往是一种“反面的恭维”。如果有一天,河清海晏,报刊上不再出现贬我之文,我倒要怅然若失,细想自己究竟做错什么事了。

回到本文的正题上来。收在《掌上雨》里的这些评论,长短不一,高下不齐,其中某些文章“学术水准”令人难以为情,某些观点失之偏激或浅陋,也不为今日之我所认可。这只能说明,我自己也变了,变了许多,希望是变得成熟一点,至于书名“掌上雨”,典出崔颢句“仙人掌上雨初晴”:在论战时期,我曾大言现代诗是所谓“文化沙漠”上一株多刺的仙人掌,然则自负之余,幻想这些论战文章乃是仙人掌上的几滴雨吧。偶有读者举以相询,一并解释如上。

一九八○年一月于中文大学

把交响乐的音符钉在异域的天空

——《逍遥游·后记》

《逍遥游》是一本颇为庞杂的散文集,有正规的和游击的文艺批评,也有抒情散文。写作的时间,从一九六三的春天到一九六五的春天。写作的地点,从台北到葛底斯堡(Gettysburg,Pennsylvania)。把它们搜集成书的,则为文星书店的白帆兄。

所谓正规的文学批评,是指《象牙塔到白玉楼》一文。记得当时,在厦门街寓所北向的书斋里,一连五六个春夜,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这篇文章,在资料的搜集和若干细节的处理上,得到孙克宽、周弃子、张健三位先生的协助,应该申谢。

据说,有的父母是偏心的。对于到目前为止的四个女儿,我觉得每个都像是从童话里刚掉下来的那么清丽而且可口。对于自己的作品,倒真是有点偏心的。以《逍遥游》一集为例,我的心,偏在后面的几篇自传性的抒情散文:《鬼雨》、《莎诞夜》、《逍遥游》、《九张床》、《四月,在古战场》、《黑灵魂》和《塔》。在《儒家鸵鸟的钱穆》之类的文章里,我扮演的只是昼伏夜出一瞥即逝的江湖游侠。等到威加四海的大豪杰出现时,这类游侠就应该隐名埋姓了。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的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摺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只要看看,像林语堂和其他作家的散文,如何仍在单调而僵硬的句法中,跳怪凄凉的八佾舞,中国的现代散文家,就应猛悟散文早该革命了。

集以《逍遥游》名,因为这原是现成的篇名。因为它融和了叠韵和双声的音乐性,因为这是我这次来美国前夕,站在回忆和预期之间如何征服彷徨之感的战史。更因为纪念,在中国人行路难的时代,我竟何幸,作异域的逍遥之游。中国人在美国,能够克服繁忙和寂寞,能够克服繁忙中的寂寞寂寞中的繁忙,且维持自己的灵魂维持自己的灵魂于摇摇欲坠,是难而又难的。重来美国,已将九月,仍能继续创作,我的灵魂应该是有救的,啊缪斯!

是啊,来美国又已快九个月了。二百多个无欢的黎明,醒来,醒在异国的床上。寂寞是一座玲珑而透明的鸟笼,囚我的心如一只思归的燕子。葛底斯堡学院已经放暑假了,偌大的校园只剩下几声知更鸟,连那些曾经装饰过校园的金发和棕发,也统统谢了。大离别不够,还饶上一些小离别。每天日落时分,我攀上四层的瞭望塔,想越过内战,越过林肯的虬髯,看一张莲,看一张脸。但风景对眼睛说,你只能在马里兰的地平牧马。

一九六五年六月四日于葛底斯堡

孩子,看看你成长的样子!

——《逍遥游·九歌新版序》

《逍遥游》是我的第三本文集,一九六五年夏天文星书店初版,可以算是“少作”了。那时书在台北问世,作者却远在美国,以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宾州古战场畔的葛底斯堡讲学,刚告一段落。此书初版时的《后记》,便写于那小镇的林肯广场旁边,一座七瓴三层古屋的阁楼。那时我独客在美,已近一年,家在地球的反面,三个可爱的女儿尚在稚龄,第四个,季珊,还是三个多月的幼婴;至于海峡对岸,是铁幕沉重,文革尚未爆发。我一个人高栖在那古屋楼顶,十足一位东方隐士,自觉是世上最寂寞的人。

这本书里的二十篇文章,都是一九六三年五月到一九六五年六月之间所写:论篇幅则长短悬殊,论文体则兼具知性与感性,论写作地点则远隔重洋,实在相当庞杂。前面的十二篇知性文章里,有《象牙塔到白玉楼》、《剪掉散文的辫子》、《从灵视主义出发》一类的长篇正论,也有《迎七年之痒》一类的杂文和《伟大的前夕》一类的画评。后面的八篇作品则全为抒情散文,有的略带自传而写实,更多的是恣于自剖而写意,可以说是我壮年的诗笔意犹未尽,更伸入散文来贾勇逞能,比起正宗的散文来多一点诗情,比起诗来又多一点现实与气势。

这些文章在我散文与评论的发展,前承更早的《左手的缪斯》与《掌上雨》之初旅,后开《望乡的牧神》之远征,成为重要的转型。那两年在诗上正是我从《莲的联想》转入《五陵少年》与《敲打乐》过渡,足见我的诗艺进展得迂回而缓慢,写了十七八年才能与创作不过七年的抒情散文并驾齐驱。

我的所谓“自传性的抒情散文”,该从一九五八年在艾奥瓦所写的《石城之行》算起。不料无心插柳,却后来居上,比诗园的花圃长得更茂。收在《逍遥游》中的八篇抒情散文,其最早的一篇《鬼雨》,严格说来,只是我的第二篇此类作品,但其为成熟之作,却远非我的第二十首诗所能相比。

这八篇抒情散文中,《鬼雨》、《莎诞夜》、《逍遥游》都写于台湾;后面的五篇则写于美国。除《落枫城》之外,其他四篇全是在葛底斯堡的那半年所写,最能见证我当时的心情;《鬼雨》、《逍遥游》、《塔》等篇的转载率与入选率最高,也常被引证,剖析。《莎诞夜》写于莎翁生辰四百周年纪念的前夕,通宵挥笔而成,是当时“联副”的主编平鑫涛逼稿的结果。至于《逍遥游》一篇所以用来做书名,则正如当年我在古屋的阁楼上写的《后记》所说,“因为这是我这次来美国前夕,站在回忆与预期之间如何征服彷徨之感的战史。在中国人行路难的时代,我竟何幸,作异城的逍遥之游。”

难解的是,那次我在美国讲学前后两年(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只有第一年写了五篇抒情散文,第二年转去密歇根的卡拉马祖,就只写诗,不再有散文了。从《逍遥游》最后这篇《塔》,到回台后在一九六六年九月才写的《咦呵西部》,一连十五个月,在抒情散文上竟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咦呵西部》与其后的《南太基》、《登楼赋》、《望乡的牧神》写的虽然也都是那次的美国经验,却是回台以后追忆旧游所得,毕竟是异时异地之作了,宜乎纳入另一本书里。

至于《逍遥游》前面的十二篇批评文字,或长或短,或正论或杂说,都不仅是为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配合我当时的创作方向,在史观与学理上不断探讨,以厘清在语言、文类、诗体各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剪掉散文的辫子》是要分析当时散文的几种病态,并提倡活泼的现代散文。《象牙塔到白玉楼》是要重认传统,进而把古典接通现代,印证古典并不乏生机,而现代也不缺活水,与我当时在《莲的联想》和《五陵少年》中所追求的,实在殊途同归。至于《凤·鸦·鹑》一文主张新文学不可尽废文言,也是我在散文写作上追求文白交融、中西互济的心得。

同类推荐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安防人的创业史

    安防人的创业史

    本书是中国安防行业第一本歌颂安防企业家的书。书中记叙、描写了湖北省安防行业十二位优秀企业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企业家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敢想敢做,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果敢执着的气质;他们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肩负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安防事业,为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12位安防创业家,只是众多安防人创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成功创业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歌颂。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热门推荐
  • 灭天碎宇武魂永存:武炼星空

    灭天碎宇武魂永存:武炼星空

    我的武道,永不破灭!我的魂魄,永世长存!我的血液,烈若骄阳!亿万世的轮回,磨灭不掉我的执着!灭天碎宇的神魔,高悬苍穹的天道大帝们!用你们的尸体来铺就我通往星空的彼岸吧!这一世,我等待很久了!我,就是萧禹!以我之名,炼化星空!……诸天万界颤栗吧……
  • 宠婚守则

    宠婚守则

    据说莲花镇的齐家下了血本给顶顶丑的儿子娶了方圆几十里最好看的云家三姐为妻,满镇的人都在观望,想看看云家三姐过门得怎么嫌弃这丑出风格的一家子。谁料那娇滴滴的小娘子也不知道眼睛是怎么长的,竟看那丑男越看越俊,还安份守已的过起日子来,实在叫人想不透。云三姐咬着手指尖,一双眼睛巴巴的看着自家相公:“我家相公好帅,还这么忠犬,傻子才会嫌弃。”满镇的傻子:……齐靖:“娘子真好看,还心灵手巧,贤惠大方,又最是不会与人口角的,可得看紧点,莫叫她吃了亏。”满镇子被云三姐明里暗里嘲讽过的小娘子:……凤的新文女配总是被穿越上传,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妃本嚣张

    妃本嚣张

    她是著名的美女医生,但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首领,她拥有双重人格,一朝穿越,本想做吃等死,奈何事与愿违,且看她如何玩转古代!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王,虐爱

    王,虐爱

    漠璃深爱着王,但她的爱始终没有暖化他,她被伤的体无完肤,临走前,“王,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选择爱上你”。……五年后,她重新回归,他们会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 TFboys橙海旅行站

    TFboys橙海旅行站

    TFboys橙海旅行站,是TFBOYS应援站,这是站子的第一本小说,是个记录片,会记录站子和三只的故事,很真实的,我们会用剩下的七年的时间完成这本小说,当然我们还会用这个站子写关于三只别的小说,如果有不好之处希望你们多多包涵,我希望家人们可以多多关注我们的站子,最后希望家人们期待吧,谢谢
  • 一刀豪侠

    一刀豪侠

    世界是什么?是强者手上的玩物!他生来就被无形之力操控,他一生都在找寻那个为什么,他必须斩断拦在他面前的所有阻碍,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刀而已!
  • 一程长安

    一程长安

    凰朝帝女苏婉若喜欢亲哥苏锦年,并杀了他最爱的人……三年前,一场大火断了她所有念想三年后,一介画衣长安凭借相似面容进宫,引起轩然大波。各妃争宠敌国皇子的算计,后宫,朝堂,敌国皆是……
  • 恶夫

    恶夫

    激情的缠绵得到的不是爱,竟是摧残。只是痛也消魂。被天秦王朝的皇帝郝连纣接回宫,她才知道自己竟是他捧在手心疼宠的小公主郝连蝶伊。深情缱绻后,蝶儿忘记被背叛的痛,毅然跟随令狐骜离开王宫,离开疼爱她的父王,却不料……涅盘重生后的郝连蝶伊,化身为妖,魅惑众生,从此天下不太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古墓之你好,王子

    古墓之你好,王子

    她,平凡的考古系学生,却是大名鼎鼎的洛阳铲传人,在爷爷的培养下她渐渐成为一个身怀绝技,了解五行八卦的,遇事冷静的女人。一次,在西藏发现的神秘古墓引发了陈可心一连串的意外,与自己有着相似面庞的墓主。就在这么多疑问堆积下的古墓里,可心不小心走失了,莫名其妙的被人口贩子卖到了古代的美索布达米娅,成为巴比伦的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