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44

第44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11)

《控诉一枝烟囱》、《透视》、《还乡》三首分别选进尔雅版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的年度诗选,正好代表社会批评、自我探索、两岸新局三种不同的思路与诗路。其中《控诉一枝烟囱》流传最广,至少已进入两岸的六七种诗选,并见于黄维樑、李元洛、流沙河、毛翰、向明等的评价。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一日,此诗发表于《中国时报》之后,高雄市议员曾据以质询环保局,更引起该局股长萧家胜及技士郑明燕合写《看,微笑的天空》一诗答辩。(事见四月三十日《自立晚报》,五月一日《中国时报》、《联合报》、《新闻报》。)直到十月二十日,渡也还在中华日报刊出一首诗,题为《余光中控诉一枝烟囱》。

《石器时代》批评印章使用的不便,不料郑玉波法官所著《民法总则》论签名盖章的一节竟加以引述。

《纸船》当日在《中国时报》刊出后,引发几篇投稿,对长江头尾之解颇有争议。现在经我修改,头尾互易,望能平息此争。

《雨声说些什么》、《天问》、《壁虎》、《欢呼哈雷》等诗,分别有陈迹、李元洛、林也牧、黄维樑的评介。

《珍珠项链》也有李元洛、流沙河、谢常青的评析。李文《大珠小珠落玉盘》最长,刊于广西《柳絮》月刊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流文载于《余光中一百首》。谢文《情意缠绵的〈珍珠项链〉》则见《当代文坛报》,一九八七年八月号。此诗我每次当众朗诵,都有共鸣。去年九月在渥太华对一群华人听众诵毕,赢得热烈反应,并且害得在座的太太们埋怨丈夫不送项链,更不提献诗了。

在大陆引起最大反响的一首,应推《蜀人赠扇记》。蜀人乃四川名诗人流沙河,本名余勋坦,小我三岁,从香港时期起就和我通信,却尚未见面。诗成之后,寄去成都给他。他写了一篇读后记,和原诗一并寄给《人民日报》。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此诗发表于《中国时报》。十月六日于《人民日报》,附流沙河的读后,和我给他的原信影印。十月八日,同样的组合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后来加以转载的,有《新华文摘》(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九八八年第六期上海《语文学习》刊出刘兴汉的《巴山蜀水系乡思——读台湾余光中的〈蜀人赠扇记〉》。一九八九年四月八日,《文学世界》刊出另一四川名诗人方敬的《第三者的插话——余光中〈蜀人赠扇记〉读后》。

在此我必须一提流沙河的《余光中一百首》。从一九八六年一月起,流沙河在安徽的《诗歌报》半月刊上,逐期选释我的诗作,共一百首,是为此书的前身。一九八九年一月,《余光中一百首》由香港的香江出版公司推出。一九八八年一月,此书在大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初印即三万册;书中最后评析的七首诗,包括《控诉一枝烟囱》和《珍珠项链》,均为《梦与地理》里的作品。

另有《余光中诗选》一种,由刘登翰、陈圣生合编,一九八八年三月,由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选诗一百一十首,止于香港时期之《别香港》。

一九九○年四月于西子湾

诗,我的辟邪茱萸!

——《五行无阻·后记》

《五行无阻》是我的第十七本诗集,里面的四十五首诗都是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四年之间所作。自从十三年前由香港回台,迁来高雄定居,这已是第三本诗集。

一九九二年九月,我应北京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之邀,去北京访问一周。隔了四十三年,那是第一次回到大陆,却不是回乡,因为小时候从未去过北方。所以站在街边的柳荫下,怔怔望着满街的自行车潮,不知道应感到熟悉还是陌生。北京人问我感觉怎样,我苦笑说:“旧的太旧,新的太新。”旧的,是指故宫;新的,则是指满街的台港饭店和合资大楼;我神往已久的那些胡同却不见了。

不过我还是写了《登长城》、《访故宫》、《小毛驴》三首,总算未交白卷。北方虽非我的故乡,却为汉魂唐魄所寄,是我的祖先的祖先所耕所牧,所歌所咏,广义而言,久已成为整个民族的故土古都,不必斤斤计较、追溯谁何的家谱了。所谓乡愁,原有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层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村一镇。

地理当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种,文化同样换不了心,历史同样也整不了容。不,乡愁并不限于地理,它应该是立体的,还包含了时间。一个人的乡愁如果一村一镇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乡会的层次。真正的华夏之子潜意识深处耿耿不灭的,仍然是汉魂唐魄,乡愁则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地理的乡愁要乘以时间的沧桑,才有深度,也才是宜于入诗的主题。

所以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地理的乡愁固然可解,但文化的乡愁依然存在,且因大陆社会的一再改型而似乎转深。而另一方面,长江水浊,洞庭波浅,苏州的水乡也不再明艳,更令诗人的还乡诗不忍下笔。于是乡愁诗由早期的浪漫怀古转入近期的写实伤今,竟然有点难以着墨了。两岸开放,解构了我的乡愁主题。不过,在这本《五行无阻》里,乡愁变奏之作仍有《洛城看剑记》、《祷女娲》、《嘉陵江水》、《油桐灯》、《火金姑》等首。其中《油桐灯》的一幕长在心头,我的散文集里早已一再出现,如今引入诗中,成了童年的神话,仍然令我低回。

写海岛的诗仍然不少,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分量,其中除了《玉山七颂》是为王庆华的雄伟摄影配诗,而《初夏的一日》、《还是邻居》、《西子湾的黄昏》三首是写高雄港城的静观自得之外,他如《海外看电视》、《读唇术》、《一片弹壳》、《同臭》、《白孔雀》、《停电》、《无缘无故》等所写的台湾经验,不幸却是负面对于正面。不过这样的感受应当有相当的社会意义,并非纯然的个人抒情。

《海外看电视》是在温哥华的电视上看台湾政局,但是回到台湾,却从电视的国际新闻上看到《戈巴契夫》、《圣奥黛丽颂》、《裁萝刀》三首诗的题材。我在《艺术创作与间接经验》一文中曾说,置身当代社会,一位作家如果不甘于写实主义的束缚而有心追求多元的主题,不妨向相关的艺术、学问,与多般的媒体去广泛取材。电视正是最生动的资讯,加上报纸的文字与图片,往往能提供我写诗的题材,如果取舍得当,再掺以适量的同情与想象,就可以创造其妙的合金了。《戈巴契夫》一首,大陆上恐怕没有诗人敢写,而台湾呢又似乎没有诗人肯写。戈巴契夫早已失势,似乎是过时了,我却认为他独臂推倒了骨牌搭成的苏联帝国,结束了冷战时代,是二十世纪真正的伟人。

亲情一向是我的重要的题材,在这本《五行无阻》之中仍得四首,以篇幅而言,分量颇重。《三生石》一组四首发表后,引起不少评论,转载亦多,亡友高阳更在聊副刊出四首七绝以和。用旧诗来和新诗,在文体史上不知有无前例?《抱孙》与《私语》,一写实,一魔幻,但用的都是对比手法。这一类题材写的人不多,应可继续开拓。至于弔亡父的《周年祭》,比起我多篇的怀母诗来,却是新题。诗经《小雅》里的《蓼莪》,是父母一同弔念的。古代诗人似乎绝少独弔亡父。至于西方,此题也绝少见。最值得注意的,是标榜多情的浪漫诗人,用情的对象几乎都不包括父母,尤以雪莱为最。

谐谑的诗则相反,古人写的还多于今人。朱光潜常说,在大家作品里,高度的幽默每与高度的严肃并行。《五行无阻》里,谐谑之作也有五六篇,按朱光潜的期待当然尚不足。《东飞记》纯然是自谑,不过那经验应该是今人常有的。《闻锡华失足》是听说梁锡华在台湾跌了一跤戏作而成,古代文友之间互相为诗调侃,并不罕见,现代诗却少有。《人鱼》与《撑竿跳》也是现代诗的冷题目。《无缘无故》像歌,倒是可以谱成流行曲。

不过书名却没有向前述的各诗里去挑,而选了一首用五行来参生死的玄想之作。探讨自我生命的终极意义,该是玄想诗最耐人寻味的一大主题。在现代主义与存在主义流行的六〇年代,不少“难懂”的诗,或虚无,或晦涩,往往以此自许,但是真能传后的杰作寥寥无几。当年在那样的风气下,我也曾写过这样的玄想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

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

当时读来,似乎也有点哲理。王国维曾引宋词三段来引证人生事业的三个境界。我觉得,要印证生命,也不妨用前引的两句,再续以这样的第三句:“你知道你是谁了,你放心。”

中年时代,我一直在“你不知道你是谁”与“你知道你不是谁”之间寻寻觅觅,追求归宿,那探险热烈而紧张。叶慈所谓:“与自我争论,乃有诗。”正是此意。到了《白玉苦瓜》一诗,才算是“你知道你是谁了”,于是曾经“是瓜而苦”的,终于“成果而甘”。《安石榴》诗集的《后半夜》里,也有这样的自悟之句:

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

前半生无非水上的倒影

无风的后半夜格外地分明

他知道自己是谁了,对着

满穹的星宿,以淡淡的苦笑

终于原谅了躲在那上面的

无论是那一尊神

《五行无阻》一诗也属于这种自励自许的肯定之作,不过语气坚强,信心饱满,一往直前,有如誓师。如果《后半夜》对生命是苦笑的承受,而《白玉苦瓜》对永恒是破涕的敬礼,则《五行无阻》应是对死亡豪笑的宣战。不消说,那心境正是“我知道我是谁了”。不管诗中的自我是小我还是大我,其生命是形而下或形而上,临老而有如此的壮志,总是可以面对缪斯的。

其他几首,例如《纸船》、《老来》、《非安眠曲》、《老树自剖》等,也都可归入同类主题。这些诗不仅可作面面观的自传,更有自我定位的意味,颇像柯科希卡与梵谷的自画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画家少有自画像,但古代诗人如陶潜、杜甫、苏轼等却写了不少自述诗,屈原更是把自传升华为神话。王尔德借剧中人高凌子爵的口指出:自恋是一个人终身的罗曼史。一句话,真抵得上弗洛伊德一本书。

自述诗当然不尽是自恋,也可以写成自励、自伤、自暴或自嘲。但是不管如何掩饰,其为自恋之变奏则一。少作不计,仅仅回顾《在冷战的年代》以来,这样的述志诗除了《火浴》、《盲丐》、《守夜人》、《独白》、《与永恒拔河》、《五十岁以后》等首论析较多之外,至少还有十二、三篇(附注)。

一位诗人到了七十岁还在出版新作诗集,无论生花与否,都证明他尚未放笔。其意义,正如战士拒绝缴械。艾略特享年七十七岁,但是五十五岁以后便不再写诗。今年重九是我七十足岁的生日,《五行无阻》还在这清秋佳节出书,可谓自力更生,该是一位诗人,不,诗翁,最好的自寿方式了。更进一步,重九这一天我还要在九个报刊上发表今年刚写的九篇新作,以证明老而能狂,虽然挥霍了一点,放的却是自备的烟火。

不必登高,也能赋诗。我要告诉仙人费长房说:“诗,是我的辟邪茱萸,消灾菊酒。”

一九九八年八月于西子湾

(附注:包括《自塑》、《预言》、《旗》、《菊颂》、《魔镜》、《石胎》、《不忍开灯的缘故》、《对灯》、《鹰》、《中国结》、《高处》、《耳顺之年》。)

二十五载对海结海缘

——《高楼对海·后记》

《高楼对海》是缪思为我诞生的第十八胎孩子,也是高雄为我接生的第四本诗集。

取名《高楼对海》,是纪念这些作品都是在对海的楼窗下写的,波光在望,潮声在耳,所以灵思不绝。来高雄将近十五年,我一直定居西子湾中山大学的教授宿舍,住在甲栋四楼,无论靠着阳台的栏杆,或是就着书房的窗口,都可以越过凤凰树梢,俯眺船来船去的高雄内港,更越过长堤一般的旗津,远望外面浩阔的海峡。家居如此,上班就更加亲近水的世界了。山回路转,我的办公室在文学院四楼,西子湾港口的堤防和灯塔,甚至堤外无际的汪洋,都日日在望。高雄气候晴爽,西望海峡,水天交界的那一线虚无,妙手接走的落日,一年至少有两百多个。那正是大陆的方向,对准我的童年;也是香港的方向,对准我的中年;余下来的岁月,大半在这岛上度过,就像寿山、柴山一样,在背后撑持着我。十五年来如此倚山面海,在晚年从容回顾晚景,命运似乎有意安排这壮丽的场景,让我在西子湾“就位”。

无论如何,这寂对海天的场景,提供了我诗境的背景,让我在融情人景的时候有现成的壮阔与神奇可供驱遣,得以事半功倍。当然海峡就横陈在那里,人人得而咏之,就像江峡就隐藏在那里,人人得而探之。只是在杜甫之前,江峡一直无主,杜甫之后,就收入他的句中,为他所有了。为诗人所有之后,也就为天下的读者所有了。

西子湾的海天久已成为我高雄时期待作的背景,从最早的《望海》、《梦与地理》、《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到最近的《夜读曹操》、《高雄港上》、《风声》,莫不如此。如果十五年来我未做海的邻居,则不论诗情如何澎湃,也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更外面,海峡的浩荡与天相磨

水世界的体魄微微隆起

更远的舷影,幻白贴着濛濛青

已经看不出任何细节了

隐隐是艨艟的巨舶两三

正以渺小的吨位投入

卫星云图的天气,众神的脾气

(《高雄港上》)

也不可能有如下的“互喻”虚实相生:

晚霞去时,把海峡交给灯塔

我的桌灯也同时亮起

于是礼成,夜,便算开始了

灯塔是海上的一盏桌灯

桌灯,是桌上的一座灯塔

(《高楼对海》)

同类推荐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

    本书所述十三太保的故事,主要是根据史书所载,一部分吸取了古代传说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晚唐五代这一特殊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特殊军人形象,并且通过对他们的描述,为人们展现出那个风云突变、腥风血雨的特殊时代的历史状况。
热门推荐
  • 网恋时代之流梦

    网恋时代之流梦

    自己的亲身经历,望读者能身临其境,望有共鸣的关注。
  • 帝少心尖宠:我的特种兵老婆

    帝少心尖宠:我的特种兵老婆

    表面上她个万人唾弃的私生子,实则是那个纵横战场特种兵。弯男吗?私生子吗?她浴血重生,精明能干,当全民知道‘他’是个女生时,全民沸腾。然后有人问道“女神有男朋友吗?求娶回家!”安爵回答“没有。”然后冰寂烈的微博炸开了锅,他把安爵壁咚在床上“夫人,你这样欺瞒群众真的好吗?”安爵连忙发微博“但是我已经有老公了。”冰寂烈笑的狭促,霸身而上。安爵愕然,“你干什么?”冰寂烈笑到“行驶老公的权利。”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后来的我们,已回不去

    后来的我们,已回不去

    `你冷漠,我亦不屑,过去的一切就如水中月镜花,我若梦醒的早,疼也结束的早。如果回到过去,我想,我们还是不要见面还是不要在一起,至少现在我的心不会那么疼。
  • 你信就有鬼

    你信就有鬼

    大过年的不好好吃饭,为什么要去墓地呢?当然,如果不去就没有了以后百鬼缠身的我,也没有了这本书。人身上有三把火,头有一把,左右肩各有一把,记住晚上有人叫你千万别回头。否则三次之后,你还能不能活着,就是个未知了。对了,你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
  • 彼终不言吾永独

    彼终不言吾永独

    起初的美好,跟旧时的家园一起破碎。新的城市里,求学与成长,掩饰不了孤独卑微的自己。一段情殇,两段觉悟,变故中心强大。
  • 恶徒的赞歌

    恶徒的赞歌

    正如我们只能从历史的遗留中窥见那曾经的时代,两百年后的人类也是早已不记得末日之前的世界,他们在这片无尽的废土之上,建立起了新的文明。一个曾饱受恶意困扰的青年自方舟中醒来,他跨越了历史,一步踏入了新的纪元,他的到来,正赶上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那么,一切都刚刚好。而那身上存在的神秘力量,究竟是神灵的给予,还是恶魔的馈赠?“我是恶徒?不不不,兴趣使然罢了。”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妩思,无思

    妩思,无思

    冷院里的暗卫也终于撤走了,几天前管家来报,王爷解除了她的禁令。他们以为她会不知道?冷院外的几个小丫头议论,进来京城出了大事,连南王府的暗卫都出动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恐怕这些安慰还会监视她。如今这冷院里除了她和宁儿便无他人,整个冷院倒显得清冷,难道她真的要这儿待一辈子?“敢问姑娘,凌天阁怎么走?”妩思闻声回头望过去,来人却让她吃了一惊。“是你!!!”两人同时问出声。妩思邹了邹眉,这不是在梅林里遇到的公子吗?他怎么会在此?南凝轩也是吃了一惊,那日梅林一别后,他便四处寻她,没想到她竟会在三皇兄的王府里,只是几月不见,他怎么变得如此虚弱?
  • 谁说男生就不可以相爱

    谁说男生就不可以相爱

    前世的他为了他受了重伤,他发誓如果有来生,他一定不会在对他交付真心;而他在众叛亲离后,有他在身边,如果有来生,他一定会对他好,不再像这一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