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38

第38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5)

一到南加州,气候就燠热起来。终于我们在四线竟驶的高速车道上,进入“烟雾”蒙蒙熏人流泪的洛杉矶。在洛城的一个礼拜里,我们住在加州工学院刘庆玺博士巴莎甸娜的公寓,充分享受了庆玺和他新娘孙文静(也是我政大西语系的高足)的慷慨。忙碌的庆玺,特别抽出空暇,为我们导游好莱坞、渔人埠和华特·迪斯尼乐园。那乐园,全世界小朋友都梦想有一天能去一游该多好的理想国,使珊珊姊妹的新大陆之行在快要结束的前夕达到高潮。因为以后当然是低潮,因为繁重的功课,拥挤的教室,重负的书包、水壶、琴谱等等在祖国等待她们。七月二十七日黄昏,在长堤千墙林立的码头上,我一个人危立在系锚柱旁,目送她们母女在夕暮如幻的金辉中,随美丽的海健轮投入茫茫的公海。不久,她们仅完完全全交给鸥,交给鲸,交给空空洞洞的经纬网了。码头上,一星盏路灯在威腥的夜色中浮现。我坐回车中,发动引擎,扭动暖气,冲着海港寒颤起雾的空气,以如欲抖落什么的超速驶回巴莎甸娜。而七百多个日子的记忆,与洛城之雾一起冉冉升起,升起,整个美利坚皆在柔白的纱里……

第二天中午,我的喷射机凌空跃起,现代的缩地术将二百万人的洛杉矶缩成一个多小巧的盆景,而在所有的云和云间所有的天使来得及掩耳让路之前,已经呼啸擦过一切风一切浪,把波上俯仰了一天一夜的咪咪、珊珊、幼珊遗落到背后去了。

一九六九年六月十日,珊珊十一岁的生日

诗,灵魂最真切的日记

——《敲打乐·新版自序》

《敲打乐》是缪斯为我所生的第八胎诗集,里面的十九首诗全是我在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间再度旅美时所写。两年之间,得诗十九,不能谓之丰收,不过比起我第三次旅美,也是两年却只得诗六首的产量来,情况仍然较佳。近日逝世的英国诗人拉金(PhilipLarkin,一九二二—一九八五),据说晚年平均每年只写两首诗。这么说来,我在“敲打乐”的时代也不算怎么没收了。其实这些作品的诞生,也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例如前面的五首都写于一九六五年的四月与五月,而后面的十二首都写于一九六六年的春天与初夏。那两年我驶遍了美国北部各州,车尘从东岸一直扬到西岸,其间住在盖提斯堡的五个月,和住在卡拉马如的十一个月,生活比较安定。所以这本诗集后面的十四首都成于卡拉马如;前面的五首则成于盖提斯堡。不过在那座环视古战场的七瓴老屋顶楼,我还写过《九张床》、《四月,在古战场》、《黑灵魂》、《塔》等四篇散文,因此盖提斯堡的半年,缪斯待我真是不薄了。

远适异国,尤其是为了读书或教书而旅居美国,就算是待遇不薄,生活无忧,但在本质上始终却是一种“文化充军”。再加上政治上的冷落之感,浪子的心情就常在寂寞与激昂之间起伏徘徊。这里的十九首诗,记录的大致就是这样的情怀。其中也许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比较偏于感性,例如《灰鸽子》、《单人床》等作;另一类则兼带知性,如果读者不识其中思想及时代背景,就难充分投入,例如《尤利西斯》、《黑天使》、《哀龙》、《有一只死鸟》、《敲打乐》等作。

在那两年里,第一年不仅离乡,而且无家,那种绝对的孤独感,有时令人心如冰河,未必有益于缪斯。《神经网》、《火山带》、《灰鸽子》、《你仍在中国》等几首所写,就是这样的一个远客对家中爱妻的眷念。《火山带》的末段说到在灯光下面对圣人的经典,那是指作者当时教中国古典文学、夜间备课的心情。《灰鸽子》虽然写于卡拉马如,却是追忆作者在盖提斯堡时的感觉,故以废炮为背景,而与灰鸽形成对照。《你仍在中国》是写作者的妻女赴美探亲的手续未备,迄仍滞留在海关的另一边,致令作者苦待经年;末二行正是两地悬殊的地理与气候,而诗末所注日期,正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有些论者一直到现在还说,我的诗风是循新古典主义,与现实脱节云云。什么才是现实呢?诗人必须写实吗?诗人处理的现实,就是记者报道的现实吗?这些都是尚待解答的问题。不错,我曾经提倡过所谓新古典主义,以其为回归传统的一个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我认为新古典主义是唯一的途径,更不能就说我目前仍在追求这种诗风。看见一位诗人在作品里用典,或以古人合事入诗,就说他是逃避现实,遁于古代,未免是皮毛之见。问题不在有没有引经据典,而在是否用得恰当,有没有赋经典以新的意义。我以古人古事入诗,向来有一个原则,就是“古今对照或古今互证,求其立体,不是新其节奏,便是新其意象;不是异其语言,便是异其观点。总之,不甘落于平面,更不甘止于古典作品的白话版”。例如本集的《尤利西斯》一首,用的虽然是奥德赛的故事,但正事反说,是古人咏史的翻案手法,“一个伤心的岛屿”说的正是六十年代当日的现实。恐怕只有粗心的读者才会以为这首诗是在写希腊。

《黑天使》写的是勇敢的先知,文化思想的真正斗士。那时年轻的作者壮怀激烈,充溢着那一代的“文星意识”。心中也真有这么一位先知的形象。后来发现那形象只是一时的假相,乃决定只用黑天使这形象,不须所加任何副标题了。今日重读此诗,觉得“我是头颅悬价的刺客”那一段,豪气仍然可惊,换了现在,恐怕是写不出来的了。《哀龙》所哀者乃中国文化之老化,与当时极端保守人士之泥古、崇古。《有一只死鸟》的主题与《黑天使》相近,写的仍是一士谔谔的那份情操,其事故之四海而皆然,固不必囿于苏联,所以也把旧有的副标题拿掉了。

引起误解甚至曲解最多的,该是主题诗《敲打乐》了。这首长诗自从十八年前发表以来,颇有一些只就字面读诗的人说它是在侮辱中国。这种浮面读者大概认为只有“山川壮丽,历史悠久”以及“伟大的祖国啊我爱你”一类的正面颂辞,才能表达对国家的关怀。这种浮词游语、陈腔滥调,真能保证作者的情操吗?在悲剧《李耳王》里,真正热爱父亲、忠于父亲而在困境之中支持父亲的,反而是口头显得淡漠的幼女。中国人常说“孝顺”,真实顺者有时未必是大孝。爱的表示,有时是“我爱你”,有时是“我不知道”,有时却是“我恨你”、“我气你”。

在《敲打乐》一诗里,作者有感于异国的富强与民主,本国的贫弱与封闭,而在漫游的背景上发为忧国兼而自伤的狂吟,但是在基本的情操上,却完全和中国认同,合为一体,所以一切国难等于自身受难,一切国耻等于自身蒙羞。这一切,出发点当然还是爱国,而这基本的态度,在我许许多多的作品里,尤其是像《地图》和《蒲公英的岁月》一类的散文里,我曾经再三申述。《蒲公英的岁月》甚至以这样的句子作结:

他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

奇怪的是:仍然有一些论者竟然断章取义,随手引述《敲打乐》诗中的句子,对作者的用意妄加曲解。这首诗刊于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的言路不像今日开放,所以有些地方显得有点隐晦,恐亦易引起误会。例如“菌子们围着石碑要考证些什么”那一段,说的正是我们文化界的抱残守缺。又如“整肃了屈原”一段,说的固然是文革前夕的大陆,但是未必没有我们自己的联想:当时《文星》月刊奉命停刊,该刊末期的言论我未必全然赞同,但是这么一本原则上代表知识分子心声的刊物,竟然不能再出下去,对我当日在异国的心情仍是一大挫折。又例如下面一段:

从威奇塔到柏克丽

降下艾略特

升起惠特曼,九缪斯,嫁给旧金山!

原是指六十年代中期,美国的江湖派诗人反对博学而主知的艾略特,宁可追随惠特曼自由奔放的诗风,而当时的青年文化也逐渐从东岸移向西岸,以旧金山为中心。惠特曼在《草叶集》里曾经豪情大发,叫缪斯从希腊移民去新大陆,开拓新诗的天地。我说“九缪斯,嫁给旧金山!”正是用惠特曼的口吻把此意向前更推一步。竟有一位哲学教授把这句诗解为作者有意奉献自己给旧金山,足以反证他根本没读过《草叶集》,不了解惠特曼。

我在写《敲打乐》时,还没有注意到美国的摇滚乐,诗以“敲打乐”为名,只是表现我当时激昂难平的心境。诗句长而标点少,有些地方字眼又一再重复,也是要加快诗的节奏;这样的紧迫感在我的诗里实在罕见。此诗曾经我自己英译,收在《满田的铁丝网》(AcresofBarbedWire)译诗集里。后来又经徳国作家杜纳德(AndreasDonath)译成德文,收进一九七六年为纪念汉学家霍夫曼而出版的专书《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经济》(China;Kultur,PoktikandWritschaft—FestschriftfürAlfredHoffmann)。

《当我死时》这首诗曾经收入许多诗选;我在香港的时候,发现大陆也有好些刊物加以转载。香港作曲家曾叶发先生,早在一九七五年,曾将此诗谱成四部浑声合唱曲,并在崇基学院亲自指挥演唱。

写于二十年前的这些诗,今日读来,仍能印证当日深心的感受。诗,应该是灵魂最真切的日记。有诗为证的生命,是值得纪念的。这首诗,上接《五陵少年》,下启《在冷战的年代》,通往我六十年代后期的某些诗境,形成了我中年诗生命的一个过渡时期。本集曾收入《蓝星丛书》,初版于一九六九年,十七年来迄未再版,坊间也久已绝踪,所以得窥全豹的读者很少。现在幸得九歌出版社重新排印出版,再呈于读者之前,真可以说是为二十年前的我招魂来归了,一笑,一叹。

一九八六年元旦于高雄西子湾

远行和独行是灵魂的亲兄弟

——《在冷战的年代·后记》

《在冷战的年代》是我最近的一卷诗集。收在这里的五十多首诗,都是一九六六年夏天回台以后的作品。除了少数例外,这些诗所记录的,都是一个不肯认输的灵魂,与自己的生命激辩复激辩的声音。

现代诗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在心理的背景上,仍然不能摆脱巴黎或长安。让萨特或李白的血流到自己的蓝墨水里来,原是免不了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自己的蓝墨水中只有外国人或唐朝人的血液,那恐怕只能视为一种病态了吧?如果说,生活是一个考场,则进场的时候,无论夹带的是萨特或是李白,总不是一种诚实的态度。可是今日正有不少诗人满口袋都是夹带。事实上,非巴黎或长安不为诗的现象,说明了一个作者有多狭窄,多公式化。且以武侠为例。据说武功真到出神入化的时候,一根筷子,一茎稻草,也可以当兵器使用。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点寓意,不可全嗤为迷信。因为这时,所谓武功已经在武士身上,无所施而不见其神。一定要佩一把剑才能使剑的,已经落入第二流了,不是吗?美国诗人哈特·克瑞因曾说,现代诗应该吸收机械,像吸收帆船和古堡那样自然。对于他说的,我不很热衷。我宁可看见现代诗人吟咏德惠街或水源路,像他们吟咏章台或格林尼治村那么自然生动。再打一个譬喻。吕洞宾点石成金,最重要的不是石也不是金,而是吕洞宾的手指,不,他的道术。那许多开口存在闭口现代如咀嚼口香糖的作者,正以为黄金是在石中。

唯有真正属于民族的,才能真正成为国际的。这是我坚持不变的信念。为了坚持这个信念,我首经丧失了许多昂贵的友情。不过,一个决心远行的人,原就应该有独行的准备啊。

一九六九年六月五日

现代中国意识的惊蛰

——《在冷战的年代·新版序》

《在冷战的年代》是缪斯为我生的第九胎。

那时我正在壮年,但世界正在动乱。海峡的对岸,文革正剧,劫火熊熊里,只舞着同一张面孔,同一册小红书。海的对岸,越战方酣,新闻图片里闻得到僧尼自焚的焦味。这些,都记录在我的诗里。同时,我壮年的灵魂在内忧外患下进入了成熟期,不但敢于探讨形而下的现实,形而上的生命,更敢于逼视死亡的意义。这时自我似乎两极对立,怯懦的我和勇健的我展开激辩。

中国是什么?我是谁?那时我最关心这两个主题。

那时的我,常在诗中担任一个乐观的失败者。这角色常被一种力量否定,却反身奋战,对否定再作否定,也就是说,有所坚持,有所肯定。因此那时的诗也往往始于否定而终于肯定,例如《有一个孕妇》,或者始于彷徨而终于固执,例如《火浴》。有时甚至于在一句话里就完成了否定与肯定、矛盾与调和。例如在文革期间,我曾去香港的边境北望,写下《忘川》,其中有这么一句:

患了梅毒依旧是母亲

“梅毒”是对文革的否定,而“母亲”是我对中国大陆的肯定。我肯定的是中国之常:人民、河山、历史,而否定的是中国之变:斯时政局。海外以自由主义自许的读书人里面,颇有一些分不清两者,或是不敢把两者分清。我写下这么一句,自问可以心安理得,面对李杜。我始终觉得有所抉择有所否定的肯定,才是立体、具体,而满口“伟大的祖国啊我爱你”式的肯定,不过是平面、抽象。

同类推荐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戴笠传

    戴笠传

    本书以专题研究论述的形式,从横剖面入手来写戴笠,通过对戴氏的家庭、成长、求学、创业、交友、特务经历、性格爱好及其与蒋介石及各方面的关系、对美合作乃至于暴死原因等的具体研究分析,来描述展现这位“一代枭雄”。
  •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安德鲁·卡内基,13岁来到美国的时候,他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多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钢铁大王。他从小爱好学习,争强好胜,力求自立,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乐观地笑对困难,因为“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书中主要介绍了父母和童年、邓弗姆林和美国、匹兹堡和工作、安德森上校和书籍、电报公司、铁路司、主管、内战时期、造桥、铁厂等内容。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热门推荐
  • 交对人 做对事

    交对人 做对事

    做对事赢一次,交对人赢一生做事是一种个体行为,能够体现个人能力和水平,但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光靠能力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也无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你可以做好一次,但是没有办法将这种良好的势头永远保持下去。其实,做事除了要依靠能力,还需要依靠人脉,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有时候跟随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帮助我们赢得一生的成功。
  • 尊女祸水,相公快跑
  • 瘟疫Variant

    瘟疫Variant

    人们追求权力。不只是职位的权力,而是方方面面。个子高的人会嘲笑个子矮的人,并将矮“标榜”为缺陷,来美化自己的行为;假如这还不算寻常,《巴黎圣母院》敲钟人的“丑八怪”形象就比比皆是了;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的是智力和知识的高下,它们似乎被当作一种装饰物,可以避免庸俗。自强和弱的概念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开始起,这似乎标志着一条一去不返的路,显然它有无尽的痛苦,和因为痛苦而显现的短暂的兴奋。火已经在森林蔓延。
  • 卿卿来袭:太监夫君你别跑

    卿卿来袭:太监夫君你别跑

    小米虫孟卿卿在浴室洗澡中,竟然神奇穿越到楚国。咦,话说那个爱太子爱的要死的异姓公主怎么转而去追太监了。孟卿卿会告诉你,拜托当然追最帅的啦,而且谁会知道其实这太监...是个假太监呢,女追男隔层纱,太监总管我来啦。
  •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弑婴人

    弑婴人

    一个平凡小山村,却频繁发生命案;陌生少年,竟通上古秘术;上古凶兽竟还存活世间……法阵之下封印着什么
  • 御血龙魂

    御血龙魂

    一卷至高无上的法炼诀,一段扑朔迷离的复仇史,一次充满奇幻的旅程,一位生死相伴的红颜知己......大千世界,斗法为尊,从渔村走出的少年,在命运的安排下学会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修炼方法,从此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凡,也正是这种不凡让他走上了一条与全世界为敌的道路,是引颈受戮、向命运妥协?还是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超自然世界

    超自然世界

    声明之一:本小说,不是玄幻,不是武侠,不是酸情,不是科幻,更不是恐怖,如果硬要定义,就称之为超自然小说。这片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超自然世界里,没有爽文,也没有鸿儒,只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奇异之旅马上开始!因为本人名字的原因,故选择在七月份的尾巴发表。
  • 末途录

    末途录

    丧尸来袭,末日降临,为了生存走南闯北成就末世霸主。
  • 雪妃驾到:冰王萌妃伤

    雪妃驾到:冰王萌妃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纪王,是女子如衣裳,却疼惜她,心甘情愿地栽在她身旁。他是万千女性魂牵梦绕的男人,更是皇上器重,却异常冷酷的冰王,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能力,却偏偏溺爱她,愿放弃一切只为她,究竟是出于阴谋?还是动了真情?【本文纯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