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不用上班。
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着大片大片的白云,难得的好天气。
该做点什么事呢?苏佳良不想错过这盛夏的好时光。对,去中山陵看看。来南京快半年六个月了,苏佳良对中山陵这南京著名的景点还是一片陌生。
简单吃了早饭,苏佳良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走出住的地方,街道坑坑洼洼,真有些古道西风的感觉,苏佳良心里不禁再次有些失落。这就是六朝古都?古,就注定破旧?不远处,高楼林立。新与旧,怎么就这样鲜明?
渐渐地,人多了起来。火车站。
男的,女的,胖的,瘦的,南腔,北调,一时间,人潮涌动,人的声音如流水在耳边回响。几个月前,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来到南京,开始新的征程。苏佳良见景生情,感慨万端。
还有要紧的事呢!苏佳良想起了自己今天的任务,加快了脚步。
沿着玄武湖,苏佳良继续向前行进。偌大的一片湖水滋润着这座城市,这就是古都的魅力所在吧。有人在晨练,有人在眺望,有人脚步匆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
过了南京会议展览中心,就是中山陵了。
面对路口,苏佳良不知道哪个方向能通往自己的目的地。问过路人之后,苏佳良看到了希望,可脚却迈不动。城墙,古老的城墙,一块块青砖垒叠在一起,像一个坚强不屈、不能分离的团队。枝繁叶茂的树,环抱在城墙周围。这城墙,这老树,就是古都的象征?苏佳良微微点头。
上了坡,距离目的地就更近了。
琵琶公园,好听的名字!苏佳良不自觉地走了进去,红花绿树,游人穿梭。山坡南面,就是炊烟袅袅的人家了。一个外乡人,不清楚这琵琶公园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却肯定一定有神秘的来由。顾不得这些,苏佳良继续前行。
路弯弯,山间空阔,视野没有阻拦,只见右手边是一堵墙似的山崖,他们在坚守岗位,保护家园吗?这是苏佳良第一次在城市里看到仿佛只能与贫穷、山区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物体。自然与城市融在一起,难道不是人间最美的画卷吗?
再向前,几乎没有了路,也看不到三三两两的游人,他们知道这里路难走,桥难过吧?不管怎样,不能回去,过了这山头,就是大路呀!苏佳良一步步向前迈进,其实路也不难走,穿过小道,就上了宽阔的路。
路两旁是高大的树,左边的树和右边的树手拉手,遮挡住了烈日。南京人有福,在炎炎的夏日,有这样的大树,再也不怕汗流浃背。耳边响起一阵说笑声,原来一伙人乘坐旅游观光车呼啸而过。现代人真会享受,怪不得山间少有行人。路随着山势走向而有变化,路旁依然是遮天蔽日的大树。
快到了吧。苏佳良期盼着快点到达目的地。
路的那一边,人渐渐多起来。他们是游览完毕,再往回走。看来他们也被这醉人的风光吸引了,准备一路欣赏。
举目望去,黑色的屏幕上闪现出红色的发光字。
到了,苏佳良呼出一口气,为胜利在即而欣喜。
门口,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他们参观完了,收获满满;他们心怀向往,期待满满。苏佳良自然属于后者,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往里走。
门票被取消,这对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中山陵,孙中山安眠的地方。只见蓝蓝的琉璃瓦,素净的白色石面,庄严,肃穆。高高的阶梯,挡不住人们热情的脚步。穿过宽大的石门,便是最后的目的地。入口处,人们争相拍照留念。
苏佳良加快了脚步,唯恐落后于他人。
进入到里面,光线暗了下来。正中央,躺着的是孙中山的遗像。拍照,自然是禁止的。没有人说话。兴奋变成了敬仰,激动变成了哀思。看过之后,人们便被引导着向外走。
时间,匆匆而过。
一个人走了,带着他的理想,他的胸怀。民族,民权,民生,在那个战乱不已、民不聊生的年代,只有称得上“伟大”的人,才会走在时代前沿,为民请命,为民奔走。虽然没能等到那一天,能看到今天这么多幸福的人,他也该心安了。
孙中山不是南京人,却选择死后葬在南京,这也是他老人家与南京不解的缘吧。
山下,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是六朝古都南京的现代风貌。
沐浴和平的阳光,享受多彩的生活,难道这样的人不是幸福的吗?只是不要忘记,在乘坐观光车游览的时候,想一想山间小路上的那些光阴。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每一段,每一步,都是通往幸福的必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