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陀院是素可泰规模最大,最庄严的寺院,寺内存巨尊佛祖像及一荷花池塘,曾是素可泰皇室成员祈福作礼的神庙经过多年的努力,素可泰古城终于重放光彩,城内60多处古建筑得到修复,85处遗迹得到了发掘和保护。城内宫殿仅剩3米高的台基,兰甘亨王的碑文即在此出士,城外西北角的诗春寺内有一大佛堂,长宽约50米,高30米,内有泰国最大的佛像,高约11.3米,通道两侧墙壁上有素可泰王朝时期的碑刻50余块。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存在,二方面表现出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国家的安定繁荣,是当时政治和人民生活状况的写照。
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
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海北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伊斯坦布尔。这座惟一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是土耳其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
根据传说,公元前658年,古希腊梅加拉的一位国王要建一座新城,他问神的使者,城应建在哪里,神使指引给他方向。于是国王命令自己的儿子拜占庭率领一批梅加拉人,遵照神使的指点,乘船来到今土耳其的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一下子便被这里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于是依山筑城,取名拜占庭。经过400年的建设,拜占庭成为中东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占领了拜占庭,并更名奥古斯都.安东尼。公元196年,罗马皇帝塞普蒂米厄斯.西维勒斯将城堡向西扩张到卡拉地桥,重新建造城墙。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的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将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在原城墙外筑起新的大城墙,建设新宫殿和神殿,并陆续建起了广场、元老院、战车竞技场。公元330年,东罗马帝国将首都从罗马迁到君土坦丁堡。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君士坦丁堡虽几易其主,但一直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将城市焚毁。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东罗马帝国残军在金角湾一役中全部击溃,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苏丹在此建都,始称“伊斯坦布尔”。
2000多年来,伊斯坦布尔先后作为希腊人、伊朗人、罗马人、土耳其人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对它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伊斯兰教影响最为深远。这里是世界上清真寺最多,建筑最宏大奢华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城区内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450多座,因此又有“寺庙之城”的称谓。最著名的是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清真寺,建于1616年,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礼拜殿可容纳3500人同时做礼拜。主殿宽60米,深55米,大厅仅用4根大圆柱支承,柱和柱间架设庞大拱券,将券顶组成圆形,覆置中央的大圆顶直径24米,顶高43米。四角再设小圆顶。殿内墙壁上镶嵌着2万多块蓝色的彩釉瓷砖,故有“蓝色清真寺”之美称。寺院内建有6座宣礼塔,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座6塔清真寺。
东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盛行,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那个时代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之一。它主建筑的巨大圆顶由107根衬着金叶的大理石基柱支撑着,雕工精细,华美异常。据说,建筑用材料全部从罗马、雅典、以弗所等地运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其改为清真寺,称“阿亚索亚清真寺”。
建于1459年的托普卡帕宫,是一座富丽堂皇、恢宏雄伟的宫廷建筑,它保存了奥斯曼时代的建筑风格,是伊斯兰世俗建筑的代表之作。这里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宫,前后有25位苏丹在此居住。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改为博物馆,收藏了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罕见的文物和文献。
伊斯坦布尔是古代丝绸之路亚洲西端的终点,沟通欧亚两大洲的重要桥梁。
风景如画的伊斯坦布尔,充满着宗教赋予的神秘气息。夕阳西下时,高耸入云的塔寺和富丽堂皇的宫殿沐浴在落日余辉中,迷幻飘渺。伊斯坦布尔的悠远,伊斯坦布尔的美丽,伊斯坦布尔的神秘,伊斯坦布尔的激情……从这座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它的永恒就已经注定。
格雷梅国家公园及卡帕多西亚石窟群
格雷梅国家公园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处在内夫谢希尔、阿瓦诺斯、于尔居普三座城市之中的一片三角形地带,以壮观的火山岩群和古老的岩穴教堂和洞穴式住房闻名于世。
格雷梅国家公园是由远古时代5座大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构成的火山岩高原,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由于这种岩石质地较软,孔隙多,抗风化能力差,这里的山地经过长年的风化和水流侵蚀,形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笋、断岩和岩洞。山体上寸草不生,岩石裸露,人们称这里为奇山区。而与裸露的山体成鲜明对比的是林木茂盛的山间峡谷。由于峡谷内风力较弱,日照时间短,水分蒸发少,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适宜植物生长,所以林木主要集中在谷中生长。
卡帕多西亚是公元4~10世纪土耳其中部山区的地名,格雷梅国家公园内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建于古代卡帕多西亚时期的山地洞穴和地下建筑遗址。2000多年前,上耳其先民希太部族在此凿洞而居。公元4世纪,基督教传人士耳其中部高原,在这里建起了各种基督教宗教建筑。到了9世纪,有许多基督教徒来到此山中凿山居住,并将洞穴粉饰布置成教堂,在墙壁上画上《圣经》中的人物画像,至今仍色彩鲜明,清晰可见。公园中部有格雷梅天然博物馆,由15座基督教堂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其中包括一些希腊式的教堂建筑和建于1L世纪的圣巴巴拉教堂和建于12~13世纪的苹果教堂等。于尔居普镇附近石笋林立,到处是耸立着的石峰和断岩,许多岩洞如蜂巢般穿插在岩石之间,岩洞内又有机的相连,成为相互贯通的高大房间。
格雷梅公园还拥有庞大的地下建筑群。1963年,德林库尤村地下,首次发现了地下城镇。时隔两年,又有另一个同样规模的地下城镇在卡伊马澈附近发现。在以后的10年中,一共发现了63处地下城镇。这些地下城镇虽尚未完全挖掘,但其规模已经很惊人。卡伊马格雷梅拥有壮观的火山岩群和古老的岩穴教堂和洞穴式住房澈地下城镇修建的很深,在地下有7层,最深处在地下40米,而德林库尤地下城规模更大,也为7层,最深处达90米。这些地下城镇里建有无数的住宅、小教堂、厨房、水井和贮藏室,还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以及复杂的逃生通道,地下各个城镇之间还有通道相连。修建地下城的目的是公元7世纪时土耳其的拜占庭帝国被阿拉伯入侵占,土耳其各地的基督徒逃亡到这里,并在地下修建了房屋和教堂以躲避伊斯兰教徒的迫害。
现在格雷梅公园内还有许多山中、地下的教堂和房屋因地震引起的洞口坍塌尚未挖掘,这些代表了拜占庭艺术精华的奇迹,是人类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希拉波利斯·帕姆卡莱
从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流出的泉水和水中的方解石形成了帕姆卡莱这一特殊地貌。它由石林、石瀑布和一系列的梯形盆地组成。土耳其语“帕姆卡莱”是“棉花城堡”的意思。公元前2世纪末阿塔利德斯王朝的帕加马国王们建立了希拉波利斯温泉站。这处遗址包括浴室的废墟、庙宇和其它希腊建筑。
在帕姆卡莱的巴巴达格山上,数十个乳白的天然石灰岩水池遍布海拔200余米的整个山坡。从罗马时代起,雪白的石灰石连同热泉一起就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巨大魔力。而“棉花城堡”真正的成因还是源于这里极为特殊的地质环境。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由于“泉华”使得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在出露地表后变为碳酸钙沉积,新近沉积下来的碳酸钙给这些石灰洁白。这些石灰华沉积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人们认为它来自于一个断层中,这个断层位子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过渡地带上,该地区的热泉平均温度有35℃,这些泉水是一个复杂水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向西北方向延伸了70公里,一直到阿拉斯希尔,向西沿着曼德列斯河谷延伸。这些运河将热水带到附近地区的村庄和工业区,常年累月,有的地方沉积下来的石灰华的高度已经达到了10米。这个地区最老的岩石是结晶的大理石、石英岩和片岩,位于公园的北部。
希拉波利斯的罗马城镇废墟便在这个遗址附近。罗马城镇最早是由珀加蒙国王尤门斯二世建于公元前190年间,它的名字取自王后希拉。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的末期希拉波利斯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希拉波利斯是土耳其历代王朝供皇室贵族享用的娱乐场所。在建设结构上,它承袭了希腊的传统风格,一条南北向延伸的主街道有1公里长,宽13米,主要的建筑物都排列在街道的旁边,街道两侧的小巷都与街道成直角形。整条主街道上建有2座大门,另外较为重要的一些建筑物包括剧院、八角形建筑、浴场、神庙、罗马式建筑和大墓地,现已遗留不多。
特洛伊考古遗址
久逝的岁月给特洛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战争的战场遗址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现在的特洛伊,山峦青翠,流水孱孱,柑橘树和橄榄树满山遍野,红瓦白墙和农舍点缀其间,昔日的硝烟战火早已荡然无存,一派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典型的乡村风光。
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曾出游远洋,抵达斯巴达,备受王者墨奈劳斯的款待。
但是其后,他却将墨奈劳斯之妻——美女海伦带出斯巴达,返回特洛伊。希腊各国的王者和首领们于是风聚云集,意欲进兵特洛伊,夺回海伦。舰队汇集奥利斯,由慕凯奈国王阿伽门农统领。经过一番周折,希腊联军登岸特洛伊,兵临城下,但一连九年不得破获。在第十年里,阿伽门农和联军中最好的战将阿喀琉斯发生争执,后者由此罢兵不战,使由赫克托耳率领的特洛伊人节节获胜,兵抵希腊人的海船和营棚。赫克托耳阵杀帕特罗克洛斯后,阿喀琉斯也战死疆场。按照神意,阿开亚人(即希腊人)最终用计攻下特洛伊,荡劫了这座城市,这就是有名的“特洛伊木马之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源于古远年代的特洛伊战争的史诗被当作是一个诗意的神话,并不被众多史学家们承认。直到19世纪中叶,考古学家亨利希·谢里曼凭着古老的荷马史诗和自己的信念,终于开始揭开特洛伊神秘的面纱。
根据《伊利亚特》的叙述,谢里曼断定土耳其的希沙尔克就是传说中特洛伊的所在地。经过不断地挖掘,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从公元前3000年~公元400年间分属9个时期的特洛伊城。这九层堆积中,第一层至第五层相当于青铜时代早期,第六、第七层属于青铜时代中期和晚期,第八、第九层属于早期铁器时代。
最下面的一层(约前3000~前2600年)是一个直径只有90多米的小城堡,有石筑城墙和城门。这个时候已经使出铜器,流行磨光的黑陶和灰陶,针、钻等骨器很多,发现刻有人面的石碑。第二层(约前2600年~前2300)时,城堡有所扩大,直径达到120多米,城中已有王宫及其他建筑,在一座王室宝库中还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及青铜器。当然,陶、石、骨等器物仍是主要生活用品。第三层至第五层(约前2300~前1900年)时,城市继续发展,城市范围较大,但建筑不如以往雄壮。第六层(约前1900年~前1275年)时,从文化特点看,与以前有较大差异,应为另一文化,可能是由一个新民族占据了该城。城市的城墙坚固,几经扩建,总长达540多米,有四座城门,城内发现有许多贵族的高台石础木柱建筑。当地的居民流行火葬,以骨灰瓮为葬具,不同的葬俗也说明了此时为另一民族所有。这一层的城市毁于地震。震后的第七层(约前1275年~前1100年),年代与特洛伊战争年代相当。早期是第六层的继续,房屋密集,房内地下埋有储存食物的大罐子,有的房内多达一二十个。约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城市可能为荷马史诗中所记叙的希腊人摧毁。而晚期的文化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居民可能来自欧洲。公元前1100年~前700年,这里无人居住。此后的第八层是希腊人居住的堆积。公元前5世纪,在卫城上建立了雅典娜神庙。第九层属于希腊化时代,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建立后,这里就逐渐湮没了。
《伊利亚特》描述了一场轰轰烈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它展示了战争的暴烈,和平的可贵,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的探求。人生不可避免地包孕着悲愁的种子,人生之不安——因为死亡是无法摆脱的。人生如同树叶的催发和枯亡,短促得让人不寒而栗。在特洛伊的战争中,在你死我活的绞杀中,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即便勇烈如阿喀琉斯,最终也将走上战死疆场的辛酸路。
梅尔夫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绿洲城市。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4000年的人类历史,有许多纪念性的建筑。
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建于12世纪,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库曼斯坦帝国时建造的。现在国家公园内大部分建筑不是受到人为的破坏就是毁于一次接一次的地震。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没有入口,没有大门,有的只是沙漠上一些废弃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