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2000000071

第71章 逼上梁山(1)

——文学革命的开始

提起我们当时讨论“文学革命”的起因,我不能不想到那时清华学生监督处的一个怪人。这个人叫做钟文鳌,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受了传教士和青年会的很大的影响。他在华盛顿的清华学生监督处做书记,他的职务是每月寄发各地学生应得的月费。他想利用他发支票的机会来做一点社会改革的宣传。他印了一些宣传品,和每月的支票夹在一个信封里寄给我们。他的小传单有种种花样,大致是这样的口气:

“不满二十五岁不娶妻。”

“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多种树,种树有益。”支票是我们每月渴望的;可是钟文鳌先生的小传单未必都受我们的欢迎,我们拆开信,把支票抽出来,就把这个好人的传单抛在字纸篓里去。

可是钟先生的热心真可厌!他不管你看不看,每月总照样夹带一两张小传单给你。我们平时厌恶这种青年会宣传方法的,总觉得他这样滥用职权是不应该的。有一天,我又接到了他的一张传单,说中国应该改用字母拼音;说欲求教育普及,非有字母不可。我一时动了气,就写了一封短信去骂他,信上的大意说:“你们这种不通汉文的人,不配谈改良中国文字的问题,必须先费几年工夫,把汉文弄通了,那时你才有资格谈汉字是不是应该废除。”

这封信寄出去之后,我就有点懊悔了。等了几天,钟文鳌先生没有回信来,我更觉得我不应该这样“盛气凌人”。我想,这个问题不是一骂就可完事的。我既然说钟先生不够资格讨论此事,我们够资格的人就应该用点心思才力去研究这个问题。不然,我们就应该受钟先生的训斥了。

那一年恰好东美的中国学生会新成立了一个“文学科学研究部”(Institute0fArtandSciences),我是文学股的委员,负有准备年会时分股讨论的责任。我就同赵元任先生商量,把“中国文字的问题”作为本年文学股的论题,由他和我两个人分做两篇论文,讨论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赵君专论“吾国文字能否采用字母制,及其进行方法”;我的题目是“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赵君后来觉得一篇不够,连做了几篇长文,说吾国文字可以采用音标拼音,并且详述赞成与反对的理由。他后来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制作人;这几篇主张中国拼音文字的论文是国语罗马字的历史的一种重要史料。

我的论文是一种过渡时代的补救办法。我的日记里记此文大旨如下:

(一)汉文问题之中心在于“汉文究可为传授教育之利器否”一问题。

(二)汉文所以不易普及者,其故不在汉文,而在教之之技术之不完。同一文字也,甲以讲书之故而通文,能读书作文;乙以徒事诵读不求讲解之故,而终身不能读书作文。可知受病之源在于教法。

(三)日法之弊,盖有四端:

1.汉文乃是半死之文字,不当以教活文字之法教之。(活文字者,日用语言之文字,如英法文是也,如吾国之白话是也。死文字者,如希腊拉丁,非日用之语言,已陈死矣。半死文字者,以其中尚有日用之分子在也。如犬字是已死之字,狗字是活字;乘马是死语,骑马是活语。故曰半死之文字也。)旧法不明此义,以为徒事朗诵,可得字义,此其受病之源。教死文字之法,与教外国文字略相似,须用翻译之法,译死语为活语,所谓“讲书”是也。

2.汉文乃是视官的文字,非听官的文字。凡一字有二要,一为其声,一为其义;无论何种文字,皆不能同时并达此二者。字母的文字但能传声,不能达意,象形会意之文字,但可达意而不能传声。今之汉文已失象形会意指事之特长;而教者又不复知说文学。其结果遂令吾国文字既不能传声,又不能达意。向之有一短者,今乃并失其所长。学者不独须强记字音,又须强记字义,是事倍而功半也。欲救此弊,当鼓励字源学,当以古体与今体同列教科书中;小学教科当先令童蒙习象形指事之字,次及浅易之会意字,次及浅易之形声字。中学以上皆当习字源学。

3,吾国文本有文法。文法乃教文字语言之捷径,今当鼓励文法学,列为必须之学科。

4.吾国向不用文字符号,致文字不易普及;而文法之不讲,亦未始不由于此,今当力求采用一种规定之符号,以求文法之明显易解,及意义之确定不易。(以上引一九一五年八月廿六日记)

我是不反对字母拼音的中国文字的;但我的历史训练(也许是一种保守性)使我感觉字母的文字不是容易实行的,而我那时还没有想到白话可以完全替代文言,所以我那时想要改良文言的教授方法,使汉文容易教授。我那段日记的前段还说:

当此字母制未成之先,今之文言终不可废置,以其为仅有之各省交通之媒介也,以其为仅有之教育授受之具也。

我提出的四条古文教授法,都是从我早年的经验里得来的。第一条注重讲解古书,是我幼年时最得力的方法(看本书的第页一八——二四)。第二条主张字源学是在美国时的一点经验,有一个美国同学跟我学中国文字,我买一部王筠的《文字蒙求》给他做课本觉得颇有功效。第三条讲求文法是我崇拜《马氏文通》的结果,也是我学习英文的经验和教训。第四条讲标点符号的重要,也是学外国文得来的教训;我那几年想出了种种标点的符号,一九一五年六月为《科学》作了一篇“论句读及文字符号”的长文,约有一万字,凡规定符号十种,在引论中我讨论没有文字符号的三大弊:一为意义不能确定,容易误解,二为无以表示文法上的关系,三为教育不能普及。我在日记里自跋云:

吾之有意于句读及符号之学也久矣。此文乃数年来关于此问题之思想结晶而成者,初非一时兴到之作也。后此文中,当用此制。七月二日。

以上是一九一五年夏季的事。这时候我已承认白话是活文字,古文是半死的文字。那个夏天,任叔永(鸿隽)、梅觐庄(光迪)、杨杏佛(铨)、唐孽黄(钺)都在绮色佳(Ittiaca)过夏,我们常常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从中国文字问题转到中国文学问题,这是一个大转变。这一班人中,最守旧的是梅觐庄,他绝对不承认中国古文是半死或全死的文字。因为他的反驳,我不能不细细想过我自己的立场。他越驳越守旧,我倒渐渐变的更激烈了。我那时常提到中国文学必须经过一场革命;“文学革命”的口号,就是那个夏天我们乱谈出来的。

梅觐庄新从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学毕业出来,在绮色佳过了夏,要往哈佛大学去。九月十七日,我做了一首长诗送他,诗中有这两段很大的宣言:

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复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杖马箠,鞭答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以此报国未云菲:缩地戡天差可拟。梅生梅生毋自鄙!

作歌今送梅生行,狂言人道臣当烹。我自不吐定不快,人言未足为重轻。

在这诗里,我第一次用“文学革命”这个名词。这首诗颇引起了一些小风波。原诗共有四百二十字,全篇用了十一个外国字的译音。任叔永把那诗里的一些外国字连缀起来,做了一首游戏诗送我往纽约:

牛敦爱迭孙,培根客尔文,

索虏与霍桑,“烟士披里纯”:

鞭答一车鬼,为君生琼英。

文学今革命,作歌送胡生。

诗的末行自然是挖苦我的“文学革命”的狂言。所以我可不能把这诗当作游戏看。我在九月十九日的日记里记了一行:

右叔永戏赠诗,知我乎?罪我乎?

九月二十日,我离开绮色佳,转学到纽约去进哥仑比亚大学,在火车上用叔永的游戏诗的韵脚,写了一首很庄重的答词,寄给绮色佳的各位朋友:

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僇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

在这短诗里,我特别提出了“诗国革命”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要须作诗如作文”的方案。从这个方案上,惹出了后来做白话诗的尝试。

我认定了中国诗史上的趋势,由唐诗变到来诗,无甚玄妙。只是作诗更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近世诗人欢喜做宋诗,其实他们不曾明白宋诗的长处在哪儿。宋朝的大诗人的绝大贡献,只在打破了六朝以来的声律的束缚,努力造成一种近于说话的诗体。我那时的主张颇受了读宋诗的影响,所以说“要须作诗如作文”,又反对“琢镂粉饰”的诗。

那时我初到纽约,觐庄初到康桥,各人都很忙,没有打笔墨官司的余暇。但这只是暂时的停战,偶一接触,又爆发了。

一九一六年,我们的争辩最激烈,也最有效果。争辩的起点,仍旧是我的“要须作诗如作文”的一句诗。梅觐庄曾驳我道:

足下谓诗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迪颇不以为然。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Poeticdiction)与文之文字(prosediction)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弛。足下为诗界革命家,改良“诗之文字”则可。若仅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不可也。……一言以蔽之,吾国求诗界革命,当于诗中求之,与文无涉也。若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诗界革命不成问题矣。以其太易易也。

任叔永也来信,说他赞成觐庄的主张。我觉得自己很孤立,但我终觉得他们两人的说法都不能使我心服。我不信诗与文是完全截然两途的。我答他们的信,说我的主张并不仅仅是以“文之文字”入诗。我的大意是:

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文胜之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三者皆以质救文胜之弊也。(二月三日)

我自己日记里记着:

吾所持论,固不徒以“文之文字”入诗而已。然不避“文之文字”,自是吾论诗之一法。……古诗如白香山之道州民,如老杜之自京赴奉先咏怀,如黄山谷之题莲花寺,何一非用“文之文字”,又何一非用“诗之文字”耶?(二月三日)

这时候我已仿佛认识了中国文学问题的性质。我认清了这问题在于“有文而无质”。怎么才可以救这“文胜质”的毛病呢?我那时的答案还没有敢想到白话上去,我只敢说“不避文的文字”而已。但这样胆小的提议,我的一般朋友都还不能了解。梅觐庄的固执“诗的文字”与“文的文字”的区别,自不必说。任叔永也不能完全了解我的意思。他有信来说:

……要之,无论诗文,皆当有质,有文无质,则成吾国近世萎靡腐朽之文学,吾人正当廓而清之。然使以文学革命自命者,乃言之无文,欲其行远,得乎?近来颇思吾国文学不振,其最大原因,乃在文人无学。救之之法,当从绩学入手。徒于文字形式上讨论,无当也。(二月十日)

这种说法,何尝不是?但他们都不明白“文字形式”往往是可以妨碍束缚文学的本质的。“旧皮囊装不得新酒”,是西方的老话。我们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话。文字形式是文学的工具;工具不适用,如何能达意表情?

从二月到三月,我的思想上起了一个根本的新觉悟。我曾彻底想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了“死文学”的历史。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例如《水浒传》上石秀说的: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我们若把这句话改作古文,“汝奴之奴!”或他种译法,总不能有原文的力量。这岂不是因为死的文字不能表现活的话语?此种例证,何止千百?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叔永诸人全不知道工具的重要,所以说“徒于文字形式上讨论,无当也”。他们忘了欧洲近代文学史的大教训!若没有各国的活语言作新工具,若近代欧洲文人都还须用那已死的拉丁文作工具,欧洲近代文学的勃兴是可能的吗?欧洲各国的文学革命只是文学工具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几番革命也都是文学工具的革命。这是我的新觉悟。

我到此时才把中国文学史看明白了,才认清了中国俗话文学(从宋儒的白话语录到元朝明朝的白话戏曲和白话小说)是中国的正统文学,是代表中国文学革命自然发展的趋势的。我到此时才敢正式承认中国今日需要的文学革命是用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的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

一九一六年三月间,我曾写信给梅觐庄,略说我的新见解,指出宋元的白话文学的重要价值。觐庄究竟是研究过西洋文学史的人,他回信居然很赞成我的意见。他说:

来书论宋元文学,甚启聋聩。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PopuiarPoetry,Spokenlanguage,etc。)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三月十九日)

这封信真叫我高兴,梅觐庄也成了“我辈”了!

我在四月五日把我的见解写出来,作为两段很长的日记。第一段说:

同类推荐
  •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纪实作品《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与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同呼吸、心相印的崇高风范,践行群众路线、与群众亲如一家的优良作风,以及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视群众为亲人的赤子情怀。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 优雅

    优雅

    中国“时尚女魔头”的优雅心经!孙俪、赵薇、李冰冰、吕燕、张梓琳、李玉刚、姚晨、马伊琍、王珞丹、牛尔等众多明星和时尚达人推荐!晓雪,现任ELLE中国版《ELLE世界时装之苑》出版人兼编辑总监,媒体称其为“中国明星的时尚教母”,被《时尚》杂志评为中国50大魅力女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时尚杂志第一女主编”。本书为晓雪分享给所有女性的优雅心经,涉及护肤美容、打造风格、炼就气质以及对生命的关怀诸多方面,由内而外打造优雅女人,非常实用且温暖,每个女人都可从中受到生命的启发。
热门推荐
  • 神易近人

    神易近人

    玉帝一觉醒来,发现整个天庭有些不对劲。太上老君用炼丹炉崩爆米花。月老乱牵红绳成全万千基佬。十万天兵天将在南天门尬舞。哮天犬携玉兔共享人世繁华。为寻群仙元神,天庭关闭玉帝下凡,燃并暖的天庭扛把子该何去何从?玉帝:自己的天庭自己救!这是玉帝带领群仙重返天庭的爆笑故事。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天后的培养

    天后的培养

    一个来自另一个地球的系统,一只人性化的引领精灵,一个刚高中毕业的中学生,他们将在这个娱乐圈搅起如何的风云。有点金手指,但不大。努力,努力,再努力。我没有天分,但是我有的是时间来重复同一件事情。
  • 爱你从执手到偕老

    爱你从执手到偕老

    夏晓涵,一个平凡女生,却徘徊在两个少年之间。最初的甜蜜到前任的回归,她会选择谁?多年之后,她带着可爱的孩子找到他时,却发现,原来,只有她一个人傻傻的等待·················
  • 相约六盘

    相约六盘

    本书是一部记录泾源县开展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内容包括闽宁对口帮扶中福建对宁夏泾源县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及经济产业等的帮扶事迹,讲述的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一个贯穿于“闽宁对口帮扶”主线上的群体故事。
  • 网游之耀月

    网游之耀月

    公元2300年,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人类灭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开始向宇宙探索新的资源。公元2338年,人类凭借着超人的智慧,首次进入了太阳星系。公元2438年,人类在太阳系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太阳的心核,可就是因为这颗心核让人类进入了暗无天日的时代。公元2439年,一则宁人震撼的消息从某游戏网站发出。人类的第二世界耀月也即将开启。爱与恨,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从那时开始,慢慢的启动。
  • 爱情的国界可以跨越吗?

    爱情的国界可以跨越吗?

    校园文化节,作为摄影记者的李诗到处捕捉校园最美的画面,一位白衣男子顿时映入她的相机里,让李诗久久无能法忘怀。在那一次偶然相遇中,她死缠烂打追着他成为她的摄影模特。可谁知人家一点也不理她,当面拒绝了她,她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到处找他,跟踪他。她能如愿以偿吗?虽然此刻阿卜杜拉•穆罕黙德是一名外国留学生,但是在沙特他却是一个外表冷峻,集宠爱为一身的王子,他的身上肩负着许多的重担,他的族人反对他和异教女子交往,他便将自己隐藏起来,可是命运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他遇到的那个异教女子,想怎么躲都躲不了。这可叫他如何是好?索性冲破教规,和她交往看看……一场异国情缘,一段刚刚萌芽的爱情,将会开启怎样的血雨腥风呢?他们会像恩恩爱爱到一生,还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呢?欲知详情,请大家敬请期待!
  • 山野梦

    山野梦

    有钱男子汉,穷——你就是路边狗屎。清高气傲高一学生郁锋涛,出身贫瘠穷山村,父亲病故,大学梦碎,落魄潦倒。乡亲们歧视他欺侮他,村干部视他洪水猛兽。创业接二连三失败,前后女友被逼嫁人的、自杀的、离家出走的、交换仕途的,郁锋涛心被掏空,死神在他心里掠过。壮士断腕,毅然放弃随波逐流守旧观念,郁锋涛去外村忍辱学艺,独闯省城死皮赖脸赖在石雕家门口不走。残酷现实逼郁锋涛断了求学,回到贫穷山沟,靠一把锤子、一把钻子,死心眼创办石雕厂,见招拆招与村干部抢占村里最大岩石山;不听劝阻,独断专行冒险开发传说非常邪的溶洞,搞旅游业。黑夜闹鬼,恐吓乡亲搬迁旧村落,郁锋涛蚍蜉撼树要拯救贫穷又自私、势利、愚昧乡亲……
  • 滔天记

    滔天记

    没有完整美满的童年回忆,造就了坚韧的不屈性格没有得到承认的身份,导致了一生的被追逐格杀父母的慈祥只能在梦里重温解救的道路只有孤身的前进愤怒,激情,温柔乡;哀怨,怜惜,英雄冢;他,只需要——家他,只希望——重逢想要得到必须付出,血的付出忘却痛苦,忘却情意;忘却欺骗,忘却恻忍。无欲无求方能达至臻境,滔天一记,万物轮回。
  • 青城神隐

    青城神隐

    周尧尧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在一次全校郊游的途中不慎误入了神灵的世界。在这里,他遇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仙术和道法,还有青城玉垒两大仙派的灵脉之争;他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一场仙家阴谋,此刻,他的仙界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