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03

第3章 前言(1)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约卒于公元前289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相传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幼年家贫,曾有随母三迁的故事(见《列女传》)。《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得孔子学说的嫡传。他精通儒学,熟读诗书,十分推崇孔子,说孔子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的圣人(《公孙丑上》)。还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者,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万章下》)。孟子在学成之后,曾游说齐、梁、鲁、邹、滕、薛、宋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他去各国游说的时候,“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下》)。受到各国国君的尊重和优待。孟子学派在战国中、后期影响很大,但终因他的学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各国执政者不按照他的治国之道去治理国家,他的主张始终没有实现。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孟子》全书共分七篇(每篇分上下):《梁惠王上》第一,《梁惠王下》第二,《公孙丑上》第三,《公孙丑下》第四,《滕文公上》第五,《滕文公下》第六,《离娄上》第七,《离娄下》第八,《万章上》第九,《万章下》第十,《告子上》第十一,《告子下》第十二,《尽心上》第十三,《尽心下》第十四。共计260章,34600多字。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为了适应政治上的需要,各种学术思想的流派日益增多,各家之间展开相互的批判和论战,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中最著名的大师。他游说各国君主的目的,是希望当时的君主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孟子》一书就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方面:首先,孟子系统地提出了人性善的理论。他在《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至于人性是否本来就具备先天的善性,孟子曾与告子辩论了一番。孟子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上》第二章)他认为,水确实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正好像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孟子主性善之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仁、义、礼、智这四种品质都是先天固有的。他要求人们通过存心养性,使这些品质扩而大之,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孟子这种性善理论对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孟子还在性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论”。他所谓“仁政”,就是“先王之道”,即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究竟怎样才能行“仁政”呢?孟子首先提出了“制民之产”的主张。他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第七章)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们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能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再引导他们走上善良的道路,他们就容易听从了。在这里,孟子强调指出,只要人民有一定维持生计的产业,就容易接受为善的好思想,就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实现“制民之产”的理想,孟子又提出了“井田制”的主张。这是一种托古改制的主张,是夏、商、周三代古田制的变革。他认为,只要能实行井田制,就能实现他所构想的王道乐园。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取于民有制”以反对过分的剥削。他说:“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第三章)对人民过分地剥削,造成贫富悬殊的现象,实际上是执政者带领禽兽来吃人。他还认为,争取民心是实行仁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他在《尽心下》第十四章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百姓最为重要,没有百姓就没有国家。国家的重要性次于百姓,君主是为百姓办事的公仆,所以“为轻”。此外,他还主张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救民。

再次,孟子还以性善论为根据,提出了修养论。他认为,人生下来都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心,这是仁、义、礼、智的开端。“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第六章)他认为仁、义、礼、智四种善行完全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为人心所固有的,他还把这种天赋叫做“良知”、“良能”。这种“良能”、“良知”,推广到社会就形成了“仁义”、“仁政”等伦理规范和政治原则。他还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第一章)尽心、知性、知天,就是孟子所谓扩充存养的过程。尽心即存心,保持心的完善无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克服不正当的欲念。一个人的欲望不多,即使善性有所丧失,所失也不会多;一个人的欲望多,即使善性有所保存,所存也不会多。因此,减少物质欲望,扫除私心杂念,就是修养心性最好的方法。所以,孟子主张君子不要勉强去追求富贵,应该努力去修养自身,努力保存自己善良的本性,这样才能得到“天道”。

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一切言行都自然而然地符合礼的要求,必须要效法商汤、周武王通过修身来保持仁义的善性。他在《尽心下》第三十三章中说“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君子应该按照这种法则去做,使一切言行都合于礼。

为了加强扩充存养,孟子还提出了“浩然之气”之说。就是用正义去培养一种最伟大最刚强的精神性气质。它必须与义和道配合,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产生的。孟子还论述了道德修养的等级,即“善”、“信”、“养”、“大”、“圣”、“神”。这六种等级的划分,是按仁、义、礼、智四种善性来衡量的,一级比一级高,说明人的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应该不断努力修养,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

复次,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相信有决定一切的“天命”。他曾在《万章上》对“天命”作了解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认为没有人叫他们这样做,而竟这样做了的,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们来,而竟这样来了的,就是命运。他认为仁者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都是按照上天的规律办事的,所以能收到好的效果。他还认为人的行止、君臣的遇合等,都受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他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梁惠王下》第十六章)孟子的说法,就是承认天命对人事的主宰。他还认为,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时候,道德低下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政治黑暗的时候,力量小的为力量大的所役使,势力弱的为势力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上天决定的。所以他提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的“天命论”的观点。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本书是一本中美两国两个普通人之间的民间对话集,对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中美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对比。对话者的平民身份使得对话也更具平民意味,也更具采信度,其识见多是源自各自的生活领悟,所以反映的是中美大众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及观念。
热门推荐
  • 星空覆灭

    星空覆灭

    普通青年林木穿越时空来到了另外一个林木身上。而这个世界秩序已经崩溃,过去的法则已经不适用。这一年他来到这世界的一年名为:新世纪一零年。
  • 广中之歌

    广中之歌

    天马未见行千里,飞凤难觅良木栖。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万里长城始于空,点星尚能满苍穹。宁惹万贯耄耋翁,休欺盛气少年穷。见龙在田田辉煌,飞龙在天天摇晃。蛟龙入海海激荡,卧龙出山山平壤。
  • 祖龙之藏

    祖龙之藏

    2015年六月八号,一个神秘的宇宙生物落入地球,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打开。即将毕业的张若云面临着重重的危险,八重禁制,神秘组织,身世之谜,所有的一切把他推向了另外一个世界,修炼者的世界。强者与强者的碰撞,远古龙族留下的隐秘,祖龙之书带领着他寻找着真正的龙族之藏。是血腥中湮灭,还是战斗中永生,当一切迷雾消散,他又能剩下什么?龙族之门,就此打开。
  • 三生鬼才逆天控魂师

    三生鬼才逆天控魂师

    慕安淇本是华夏特种兵,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假期回家,却发生飞机事故坠入深海,重度昏迷,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陌生国度,没有炮火,没有科技,没有具有一切华夏的现代气息;有的,只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一些华夏古代没有的修炼者……在这个架空的古时代,慕安淇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慕府九小姐慕凉笙。经过半年相处,幕府的人却丝毫没有发现现在的慕凉笙已经换了一个灵魂。一次巧遇遇见的老者,竟是这个架空世界极其罕见的控魂师,于是拜师逐渐走上强者之路……然而走上强者之路什么的都是浮云.女主拜师后,老者赠了女主“神器”,自此引来各路强者的疯狂抢夺…在众多强者不日不夜的围攻下,女主光荣登上西天~却重演悲剧重生到了又一个新大陆
  • 你敢说你爱我吗

    你敢说你爱我吗

    一个俊男,一个美女,原本他(她)们应该是叱咤情场的高手,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我的约束下,却都是感情的失败腂他(她)已经到了不得不追求爱情的年龄,再。。。
  • 本草养生宜忌

    本草养生宜忌

    “健康是金、长寿是福”在人们日益不堪承受生命之重的今天,健康长寿就成了除事业外,另一个需要我们交付关注去攀登与占领的高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业就象个主外的男人,而健康则是支撑事业、支撑男人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的那个“男人背后”的女人,女人的别名叫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保生、寿世等,所谓养,就是人们常说的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总之,养生就其本意,是指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为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目的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
  • 弃世魔主

    弃世魔主

    多少次在孤独而漆黑的深夜之中,默默的等待着那一次次的黎明,多少次的沮丧之中,一个人默默无闻舔着滴血的失落,人之所以坚强,不是他自己的天性与意志,而是一个人流浪在孤独的黑夜无人依靠下的无奈,所谓的坚强不过是无人依靠下凄凉与生存的残酷,若是可以,谁愿坚强的一人舔着滴血而早已溃烂的伤口,潺潺的面对世间苦难,品尝一道道苦楚下的艰辛……今生今世,管他万古荒芜,任他谁主春秋,我只为我一人而活……
  • 当你孤独时请让我知道

    当你孤独时请让我知道

    王小西在父母离异又孤独无助的时刻,遇到了从小一起玩耍过的张子健,从而改变了她的人生......
  • 盗墓旅途

    盗墓旅途

    即使我是盗墓家族的人,即使我真的是地狱来的人,我愿意守护住我们最后的兄弟之情。风里来,雨里去,陪我一途的人有多少?被我连累的人有多少?墓中相识,墓中分别。最后的结局,是你们撑伞离去,还是我进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是相聚一刻,还是陪上一生?兄弟,一辈子。
  • 今生愿为你还俗

    今生愿为你还俗

    午夜惊魂,半路遇鬼,天啊,为什么这些鬼都找我呀!大师,求你救救我!好啊,救了你,记得以身相许!大师,你不是出家人吗?这一刻,我决定还俗娶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