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300000019

第19章 《诗经》的功用(2)

赋诗言志经常是用在外交方面,它不仅仅用来称赞对方,起联络感情、缓和气氛、促进邦交的作用,而且也用来作为国际间交涉、谈判的手段。《左传》上记了这么一个故事:文公十三年,郑伯背叛晋国、归降楚国以后,又想交好于晋国。刚好鲁文公从晋国回鲁国,郑伯就在半路上和鲁侯相会,请鲁侯代他向晋国说情。郑国大夫子家赋《小雅·鸿雁》篇,其诗中有“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意谓郑伯远行奔波,是为了救济贫苦、鳏寡、可怜的人,暗示郑国孤弱,需要鲁国帮助、援手,代向晋国游说。鲁国季文子听了以后,赋《小雅·四月》篇,其诗中云“秋日凄凄,百卉俱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等语,意谓时序迁移,时局不宁,我归向何方。暗示不愿为郑国的事再往晋地。郑国子家又赋《载驰》一诗的第四章,其诗为许穆夫人为救卫国而作的,第四章写道:“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意思说:“我走在祖国的土地上,到处是勃勃蓬蓬的麦浪。我赶快走告大国,谁和我亲近谁就会来救亡!”希望鲁国能救援郑这个小国。鲁季文子终于被说服了,回赋了《小雅·采薇》的第四章。其中有“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的句子,表示接受郑国的请求,不敢安居,要为郑国去晋国说项。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也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晋侯为了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国的国君囚押起来。齐侯和郑伯接受了卫国的请求,到晋国去说情。在宴会上,晋侯先赋《大雅·嘉乐》诗,诗中有“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的句子,用它来表示对齐、郑两位国君的欢迎和赞美。齐国的国景子答赋《小雅·蓼萧》,用诗中“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等诗句来称美晋侯的广施恩泽于诸侯以及见到晋侯高兴的心情。郑国的子展答赋《郑风·缁衣》,诗中唱道:

【原文】【今译】

缁衣之宜兮,你的黑衣真合体啊,

敝,予又改为兮。穿破再送一身新。

适子之馆兮,我要到你馆舍去啊,

还,予授子之灿兮。去把新衣送给你。

缁衣之好兮,你的黑衣真漂亮啊,

敝,予又改造兮。穿破再送一身新。

适子之馆兮,我要到你馆舍去啊,

还,予授子之灿兮。去把新衣送给你。

缁衣之蓆兮,黑色衣服真称身啊,

敝,予又改作兮,穿破再做一身新。

适子之馆兮,我要到你馆舍去啊,

还,予授子之灿兮。去送新衣表衷心。

子展借这首诗表示郑国不敢违离晋国,希望晋侯能答应他的请求。在交涉中,齐国大夫国景子认为晋国作为盟主,不应扣押卫侯,他又赋《辔之柔矣》这首诗,这是一篇逸诗,意思说应该宽政以安诸侯,就像用柔辔来御刚烈之马一样。接着郑国大夫子展也赋了《将仲子》这首诗,意思说人言可畏,卫侯虽然另有他罪,但是大家会认为晋侯为了一个叛臣却把国君给抓起来,未免太过份了,直到这时,晋侯才答应释放卫侯。

《左传》襄公四年,穆叔到晋国去,晋侯设礼乐招待穆叔。钟镈奏乐曲《肆夏》三章,穆叔没有答拜;乐工唱《文王》三曲,穆叔还是没有答拜;乐工又唱《鹿鸣》三曲(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穆叔三次拜谢。晋国的子员请问穆叔这是为什么?穆叔回答说:“三《夏》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的,我不敢听;《文王》是两国国君相见时奏的乐曲,我也不敢听;《鹿鸣》是君王用来嘉奖我的国君的,我怎能不答谢?《四牡》是君王用来慰劳使臣的,我怎敢不拜?君王用《皇皇者华》这首诗告诫使臣:‘要向忠信的人咨询。’我从而得到这么多好的建议,怎能不答谢?”穆叔的话说得有礼有节有情,而且表现出知识的渊博、礼节的适度。

俗语说:“听其言,观其行。”诗自然也是“言”的一种。赋诗除了用在外交场合交涉国事,还可以通过赋诗看一个人的怀抱、志向、人品。《汉书·艺文志》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从所赋的诗中,可以辨别出贤与不肖来,这就是以诗观人。垂陇之会上,范文子正是从各人所赋的诗句,判断他们取祸的早晚、死亡的先后。《左传》昭公元年,楚国令尹设宴招待赵孟,宴会上令尹赋《大明》第一章。赵孟答赋《小宛》的第二章。事后,赵孟对叔向说:“令尹把自己当作国王了,怎么办呢?”叔向回答说:“国君弱,令尹强,他大概可以成功吧!但他即使成功,也必不能善终。”为什么呢?叔向接着解释说:“令尹虽然强大,但不合道义,他的灭亡一定很快,把暴虐荒淫当作道义的人,怎么能够长久呢?”令尹所赋的《大明》属《大雅》,其第一章是:

【原文】【今译】

明明在下,文王明德四海传扬,

赫赫在上。赫赫神灵显耀天上。

天难忱斯,天意实在难以相信,

不易维王。国王也并不好当。

天位殷嫡,上天有意让殷纣为王,

使不挟四方。却又使他失去四方。

赵孟从诗中听出了令尹是有政治野心的人,所以很担忧。

上面几个赋诗言志的小故事,都使我们看到在赋诗言志的时候,人们往往不顾及全诗的主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割取与已有关或有用的句子。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也被牵扯到一起。如襄公二十六年,晋侯拘囚卫侯,郑国子展赋《将仲子》诗来劝谏。我们知道《将仲子》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个女子有所爱又担心社会舆论。子展借诗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来暗示拘囚卫侯可能引起人们的非议。前引襄公二十七年的垂陇之会,子展赋《草虫》,赵孟听了高兴地说:“好啊,真是百姓的主人,但是武(赵孟自称)不足以承当啊!”其实《草虫》本是思妇诗。子展取其中的“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来表示对赵孟的欢迎。

赋诗言志既然往往断章取义,就必然比较含蓄、婉转,甚至可以说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因此就要求人们熟悉《诗》,做到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在别人赋诗的时候,马上听出对方是褒是贬,而在你自己需要借诗言志时,也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春秋时代,外交官员如果对《诗》不熟悉,或者不甚解其意,是要闹笑话甚至出“政治问题”的。齐国的庆封两次出丑,都是因为对《诗》不熟悉。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庆封访问鲁国,鲁国大夫叔孙豹请他吃饭。因为庆封吃相不雅,叔孙豹当他的面赋《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而庆封居然听不出诗中嘲讽的意思,这是多么丢脸的事!过了一年,庆封逃难到了鲁国,又是叔孙豹接待他。而庆封的表现依然不好。这次叔孙豹干脆叫乐工朗诵《茅鸱》讽刺他。《茅鸱》是一首逸诗,杜预在《左传》注中说:“《茅鸱》,逸诗,刺不敬。”而庆封对这样的诗也没有任何反应!这又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出使到鲁国,鲁国人设宴招待他,为他赋《蓼萧》。华定因为听不明白,所以没有回赠诗。叔孙昭子说:“这个人一定会逃亡。诗中所说宴会上的笑语不怀念,宠信和光耀不宣扬,美德不知道,共同的福禄不接受,他凭什么在其位呢?”

前面说过,赋诗要是不明其意,用错了地方,会出大乱子。齐国的高厚就出过这种差错。

襄公十六年,晋侯和诸侯在温地宴会,晋侯让诸侯的大夫舞蹈,说:“所唱的诗一定要和舞蹈相配。”齐国高厚的诗和舞不相配,晋国的荀偃就发难了,他说:“诸侯有二心了。”于是联合了鲁、宋、卫、郑、邾各国的大夫,并盟誓说:“要共同讨伐那不忠于盟主的人。”当然不可能真正因为一首诗引发一场国际战争,这里面一定有各种复杂的利害关系,但是,这一首诗却是导火索啊,这后果多么严重!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赋诗这种外交活动。他们在派遣出国人员时,都很慎重地选择具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晋公子重耳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来到秦国,秦穆公设宴招待他,重耳手下的谋士狐偃事先告诉重耳:“在外交辞令的修养上,我比不上赵衰有文采,让他陪同你去赴宴吧!”赵衰在会上果然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下面我们附带说说“引诗为证”。

《汉书·艺文志》说:“《诗》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诗》因为布在人口,被广泛地传诵,虽然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劫难,还能保留了下来。《诗》的被广为传诵,不仅仅是因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的活动,还在于它经常被人称引。这就是“引诗为证”。

周代贵族阶层在日常言行中,有引经据典,以示学养深厚的习惯。《诗》是经常被引用的。引用这些现成的诗句,使人们的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说服力。如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大夫在伯有家结盟。裨谌感叹说:“《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今是长乱之道也。”意思说君子常常结盟,祸乱于是就长久不息了。襄公三十一年,叔向说到辞令的重要性时,也提到《诗》:“《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绎矣,民之莫矣。’”意思说,辞令和顺,百姓团结,辞令动听,百姓安定。

昭公七年,楚国无宇的守门人逃进了楚王的章华宫,无宇要进去抓人,反而被守护章华宫的官员逮捕了。无宇就对楚王说:“《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天下都是您的,为什么不能到王宫里抓人呢?”楚王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引诗为证,表明《诗》的地位受到了相当的尊崇。这种蔚成风气的“引诗为证”,必然有效地促成了《诗经》的流传和在民众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第三节徒歌明志

在《诗》三百篇之外,古代还有一些没有被配以管弦的诗,这就是“徒歌”。徒歌大概都是民间的产物,老百姓常作徒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左传》中最有意思的一首徒歌,是这样产生的:宣公二年,宋国将军华元打了败仗被郑国人抓了去,逃回来以后,担任监督筑城的官职,筑城的役人就对他唱道:

【原文】【今译】

睅其目,鼓着大眼睛,

皤其腹,腆着大肚子,

弃甲而复。丢盔弃甲逃回来。

于思于思,大胡子大胡子,

弃甲复来!丢盔弃甲逃回来!

华元听了役人唱的歌,就派他车上的卫兵对答道:

【原文】【今译】

牛则有皮,有牛就有皮,

犀兕尚多,犀牛兕牛还很多,

弃甲则那?丢盔弃甲怕什么?

筑城的工人又针锋相对地唱起来:

【原文】【今译】

从其有皮,就算牛皮多,

丹漆若何?没有丹漆又如何?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败军将军华元怎样在役夫的歌声和笑声中狼狈逃走的情景。

子产在郑国执政的时候,进行了许多改革,但是老百姓开始并不理解,反而埋怨不休,众人唱歌责骂子产说:

【原文】【今译】

取我衣冠而褚之,把我的衣帽没收来贮藏,

取我田畴而伍之,把我的田亩没收来丈量。

孰杀子产,谁去杀子产,

吾其与之!我一定帮他忙!

过了三年,人们发现子产的改革对国家有利,十分感激他,又作歌唱道:

【原文】【今译】

我有子弟,我们有子弟,

子产诲之。子产来教诲。

我有田畴,我们有田地,

子产殖之。子产来栽培。

子产而死,如果子产死,

谁其嗣之!有谁来继位!

从要活活杀死子产到想到子产若死,无人为继,反映了老百姓观念的转变和他们的淳朴、善良、正直。

这些诗虽然没有被配以管弦,入之声歌,也没有被采到朝廷中去,但它们是真正民间风味十足的作品。它们措辞直率、感情浓烈,而且不避鄙俗,情实毕见,可见在《诗经》之外,民间还自有诗在。

第四节孔门诗教

到了孔子时代,献诗、赋诗的盛况,已不可多见了,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宗族制度日渐瓦解,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政治上的大动荡,必然冲击着社会的上层建筑,礼乐自无法免受其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礼崩乐坏”现象。当时乐师大量流亡,古乐渐渐佚失,代之而起的,是新声,也就是孔子深恶痛绝的“郑卫之声”。孔子曾十分愤慨地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郑卫之音”是春秋晚期流传在中原郑国、卫国一带的音乐,是一种地方音乐。孔子最早将“郑声”作为雅乐的对立面提出来,将其定性为“淫”,提出“放郑声”的主张。“淫”,这里是指失去节制、过分的意思。可能它的乐调比较热烈,节奏比较欢快,不符合以“中和”(《中庸》关于“中和”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为特色的、可以奏之郊庙、奏之乡党,资畅和平、涵咏情性的雅乐。

同类推荐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热门推荐
  • 八十年代致富手札

    八十年代致富手札

    那个男人带她逃离一场暴风雪,她就陪他顶着“个体户”的帽子,摆地摊,开小店,办公司,夫妻携手,在混乱的商海沉浮。他们从贫困潦倒到资产无数,从背井离乡到衣锦还乡,一路走向巅峰,赢得一片光辉灿烂人生!
  • 神忌魔法的无界黄昏

    神忌魔法的无界黄昏

    在神与魔诞生之后极其漫长的岁月里,统治世界的是一群极其强大的生命,它们兼具有神的天赋与魔的潜能,以及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极端智慧。太初神历100万年,人、神、魔三族联军进攻地魂族并将其基本消灭,人类却由此趁虚而入,将整个太初大陆化作囊中之物。世界由此进入“辉煌历”,故事随之展开。
  • 罪恶彼岸花

    罪恶彼岸花

    真实!最为真实的“求生之路”,我们带您走进真正的“生化危机”,让您体验最为震撼另类的末日小说。丧尸面前道德的沦丧与人性之间的罪恶,幸存者坚强的意念与大国间的肮脏交易,在这里您都会看到...本小说基于现实人物真实身份编纂,无YY,不无敌,而且主角不只是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末世世界...
  • 黄极

    黄极

    我有一法,万里云山灭我有一刀,人心鬼蜮破我有一宝,界内乾坤藏我有一心,问道长生路莽莽长生路,荆棘遍地,我自一刀破灭九重天。唐缺,小城之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玩女人,一个寄生在他体内三年的灵魂苏醒,夺舍重生,修行残存记忆之中的绝世拳法,以杀戮崛起,踏入仙道大门,夺神体本源,修绝世功法,伴绝色美人,弹指间,敌人灰飞烟灭。
  • 宠妻无度:逆天王爷弑天妃

    宠妻无度:逆天王爷弑天妃

    有时候,人生是需要思考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杀手,紫玥自豪自己出任务从来没有失过手,枪林弹雨中她从未受过伤,于是,能表示她听了一首比安眠曲更厉害的曲子然后华丽丽的掉坑里穿越了吗?俗话说的话,既来之则安之,她也的确这么做了,不过这尼玛堆堆的人妖是怎么回事?吃她的豆腐揩她的油是怎么回事??!但是现代人还是有优势不是吗:“呵,你是变态吗?”“什么是变态?”“很厉害很另类无法超越立于人群之上的一大强者。”“算是吧。”“意思是你是?”“嗯…”“不错啊,变态王爷~”“为什么是一大?”“因为还有两大强者啊。”某女指指围在她身边的另外两个男人。某男挑了挑眉:“哦?”语气不善:“难不成他们和我一样是变态?”“……”
  • 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她在现代是一个特种兵,因为机缘巧合魂穿古代,却不幸父母被流放,家被抄。于是她走上了为父伸冤,斩奸除恶到道路,当她遇到了当今的太子殿下,她还必须要不断完美自己,不断和偷窥他的女人斗智斗勇,终于他君临天下,她能并肩与他站在一起,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 奇异风云传

    奇异风云传

    贪心神器却不料放出了上古凶兽,为了弥补因为自己的过错,少年禾义衷带着神器七玄,前往云浮山,欲凭一己之力整压七只凶兽,路途遥遥,一路上会有多少奇遇等待着渐行渐远的少年……
  • 都市腾龙

    都市腾龙

    六开门弟子林子毅,带着师门任务下山闯荡都市。一身侠肝义胆,一双铁拳铮铮。一份属于现代男儿的神话。一曲谱满沸腾热血的传说。向不公呐喊,向不平挥拳,真正的热血男儿,不曾屈膝,不会低头。
  • 半命捉鬼师

    半命捉鬼师

    骆晨出生在驱魔世家,十岁时因溺水成了半命人。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对他而言,这后福指的是后面更多的波澜起伏。斗鬼师、斗鬼魔、斗鬼镜……与鬼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 帝国契约

    帝国契约

    弹指间天地风云变色,动念处一切灰飞烟灭。红尘中淡看缘来缘去,菩提树轮回花谢花开。微尘溅地乾坤动,十丈人间鬼神惊!这一切,都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