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300000011

第11章 洋洋大观的《诗经》(1)

《论语·阳货》中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话,那就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那么,《诗经》涵盖了哪些内容呢?

第一节周族史诗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史诗。这些史诗像历尽岁月沧桑的老人,娓娓讲述着本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们的业绩。周族的史诗也一样,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时代中,先人们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和残酷的社会环境作斗争的情景,充分体现了先人们不但具有创造世界的卓越能力,而且具有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世界各民族的史诗,主要来源于上古人民创作的歌谣、英雄的传说以及神话故事,在世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被收集、整理成了史诗的形式。这些史诗不断地流播、传承,不断得到充实、润色,同时也得以保存。《诗经》中五篇周民族的史诗,就是这样产生、流传和被保存下来的。它们就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这五篇诗都在《大雅》中。它们虽不是宏篇巨制,但却比较完整地叙述了从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胜利为止的周部族的发祥、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环节,突出了周民族祖先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精神,歌颂了为周民族的繁衍、壮大作出巨大贡献的后稷、公刘、太王、文王、武王这几位英雄祖先。

我们先看《生民》,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动人的神话故事:有一天,帝喾之妃姜嫄到郊外奉行“禋祀”之礼,以祓除无子之疾。她看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便把脚踩在足印的趾头上,回来后她发现自己怀了身孕,生下来的孩子叫作后稷。后稷初生时是个圆球形的肉体,连哭声都没有,姜嫄惊恐不安,以为上帝不接受她的“禋祀”,才给她这么一个怪胎,于是忍痛将后稷遗弃了。所以后稷又名作“弃”。谁知把弃丢在小巷里,牛羊走来哺育他;把弃丢在树林中,伐木者走来救了他;把弃丢在寒冰上,鸟儿飞来呵护他。后稷就这样神奇地长大了。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农艺。他种大豆,大豆丰收;种禾苗,禾苗茂盛……无论菽麦瓜果,在后稷的培植下,无不结实累累。《生民》的第五章是这样描写后稷种庄稼的:

【原文】【今译】

诞后稷之穑,后稷种田最拿手,

有相之道。的的确确有绝招。

茀厥丰草,先把乱草来锄掉,

种之黄茂。再把五谷种下了。

实方实苞,嫩芽长大结花苞,

实种实褎,新苗渐渐身子高,

实发实秀,挺起禾秆抽出穗,

实坚实好,籽粒饱满颜色好,

实颖实栗,禾穗硕大年丰收,

即有邰家室。人人都往邰地跑。

后稷不愧是个农业专家,他除草播种,禾苗壮硕,谷穗饱满。诗歌细致逼真的描写,使我们仿佛亲耳听到庄稼拔节的唰唰声,看到五谷丰收的喜人情景。

因为后稷有种植庄稼的特殊本领,他为周族人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他因而被周人推为祖先,人们尊他为“谷神”,并且用代表百谷的“稷”来称呼他。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姜嫄履大人迹而生稷的说法,不过表明这时还属于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化的时期。母系社会是一个男女野合的时代,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所以都认为姜嫄生子是履大人迹之故。历史上可能确有后稷其人,我们从一些古籍中还可以发现有关后稷的材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孟子·滕文公》:“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育。”可见周人对这位先人是多么地爱戴,也可以看出农业对周民族的繁衍生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周族另一首著名的史诗是《公刘》。“公”是爵,“刘”是名。据周世系记载,公刘是从后稷算起的第四代,其时约为公元前一七○○年左右,大约在夏末商初之际。公刘是夏代末期周族的酋长。当他和他的族人居住在邰这个地方的时候,受到夏桀部的骚扰,《史记·刘敬传》记:“公刘避桀居豳。”于是他毅然决定举族迁徙,渡过渭水迁往豳地(今陕西邠县和永寿县之间)。史书对公刘的评价很高,《史记·周本纪》说:“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诗的首章写公刘率众出发:

【原文】【今译】

笃公刘,公刘忠诚善良,

匪居匪康。没有一天把福享。

乃埸乃疆,他把田园整治,

乃积乃仓。他让粮食归仓。

乃裹糇粮,准备干粮好上路,

于橐于囊。大袋小袋都装满。

思辑用光,大家努力为国争光,

弓矢斯张,张弓搭箭,士气昂扬,

干戈戚扬,肩扛干戈,手举盾牌,

爰方启行。步调一致,奔向远方。

诗一开始的“笃”字就写出了公刘的忠厚和勤于职守,在迁徙之前,他整治田亩、囤积粮食,为保证途中需要,他命令将干粮装满袋,为防备意外,他命令士兵弯弓搭箭,高举干、戈,精神饱满地直奔远方。

公刘到了豳(陕西旬邑县西)以后,忙着察看地形,席不暇暖,“陟则在隰,复降在原”,一会儿登上山顶,一会儿下至平原,身先士卒、不惮劳苦。他选择“京”地营建宗庙,带领百姓种植粮食。人民安居,公刘之国渐具规模。诗的最后四句这样描写当时的盛况:

【原文】【今译】

夹其皇涧,皇涧两旁,屋舍整齐,

遡其过涧,过涧两边,新居并立,

止旅乃密,外来民众生活安定,

芮鞫之即。沿河上下人烟密集。

公刘的声望越来越高,依附他的人也日益增多,早来的人有的住在皇涧两岸,有的面向过涧搭屋;迟来的人只好沿着水边盖房子。可以想见,那时豳地一带人声笑语,鸡鸣犬吠的繁荣安定的景象。公刘真不愧是创业之主啊!

《绵》记叙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地迁往岐山的事迹。从公刘到古公亶父十代,都以豳为生息之地,但北方的戎狄不断侵扰周族,古公亶父无力抵抗,就带着家小和部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各地的人听说古公是仁人,纷纷扶老携幼来归附他,人口比在豳地时更多了。古公就在周原上开辟土地,建造房屋,砍树修路。诗的第六章描写工地上的热闹场面:

【原文】【今译】

捄之陾陾,呯呯呯呯把土装,

度之薨薨,轰轰隆隆填土忙,

筑之登登,捣土夯土登登登,

削屡冯冯。削高拍平响乒乓。

百堵皆兴,百堵高墙筑起来,

鼛鼓弗胜。大鼓擂得震天响。

建筑工地上,“呯呯”的捣土声,“薨薨”的投土声,交杂着“登登”的捣土声、“冯冯”的削土声,真是五音繁会、群乐并作,一支充满劳动激情的交响乐章在工地上空回荡。杨公骥《中国文学史》说:“诗中不仅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建筑房子的过程,而且表现了周人对新生活方式的欢欣。”古公迁岐以后,励精图治,振兴周室,为后来文王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绵”的意思,据姚炳《诗识名解》解释说:“瓜生皆由小以至大,始虽为瓞(小瓜),渐继成瓜,瓜成又复生瓞,此所谓绵绵不绝意耳。”诗以此比喻周族将由弱而强、生生不息,的确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寓意深远。

这首诗最后两章还附带提到文王箕绍太王,文治武备、人民归顺的一个小故事:虞(故地在今陕西朝邑县境内)、芮(故地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两国国君互相争夺土地,纠缠不休,听说文王公正贤明,就约定说:“西伯(文王),仁人也,盍往质焉。”两人一起找文王评理去了: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闲田而退。

《毛传》上的这则故事说明文王的确是个仁君,所以他能够得到许多贤臣良将的辅佐,终于成就了大业。

《皇矣》是称颂太王振兴周邦、太伯王季让国和文王受命并且伐密、伐崇取得胜利的诗歌。如其中第五章:

【原文】【今译】

帝谓文王:上帝谆谆诫文王:

“无然畔援,“不要暴虐学猖狂。

无然欣羡,不要垂涎他人物,

诞先登于岸。”先踞高位基业创。”

密人不恭,密须国人不恭顺,

敢拒大邦,竟敢侵犯我大邦。

侵阮徂共。既侵阮国又图共,

王赫斯怒,文王发怒须发张。

爰整其旅,整顿军队伐元凶,

以按徂旅。阻止敌兵向莒方。

以笃于周祜,周族福气大增长,

以对于天下。国力强盛威名扬。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这几章道:“连用‘帝谓文王’句,特笔提起,是何等声灵!通篇文势皆振。后代文惟韩愈往往有此。”这首诗不但在艺术上有此气势,作为历史文献,它的价值也是很珍贵的。

《大明》主要是歌颂武王克商伐纣的功绩。《逸周书·世俘解》记载说:“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杀)商王纣……甲寅谒殷于牧野……王入,进万(万舞),献《明明》(《大明》),三终”。据推算,“甲寅”日是武王于“甲子”日灭殷后之第五十天,可知此诗作于武王灭殷后不久。诗中最精彩的篇章是描写武王和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战斗的壮观场面(如上所引)。诗中写商纣的战旗密集有如森林,写武王在牧野大义凛然、庄严宣誓。广阔的战场上,周朝士兵奋不顾身、勇猛出击,战车隆隆,战马奔腾,尚父一马当先,犹如雄鹰奋翅飞扬,终于击败了商纣,重新开创清明盛世。

冯沅君、陆侃如的《中国诗史》称这几首诗分别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如果把它们组合起来,就不仅仅是诗化的个人传记,而是一部光辉的周族的创业史诗。它们无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记·周本纪》中的一些章节,就是依据它们写成的。

第二节劳动之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中有许多优美的民歌,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诗人用它们来表达心中的快乐,用它们来发泄积郁的痛苦,用它们来解除劳动的疲惫。请听听《周南·芣苢》这首歌吧!

【原文】【今译】

采采芣苢,车前子采呀采,

薄言采之。快快采起来。

采采芣苢,车前子采呀采,

薄言有之。快快采些来。

采采芣苢,采呀采,快采车前子,

薄言掇之,一株一株拔起来。

采采芣苢,采呀采,去采车前子,

薄言捋之。把那籽儿抹下来。

采采芣苢,车前子,采呀采,

薄言袺之,放进衣襟盛起来。

采采芣苢,车前子,采呀采,

薄言之。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苢就是中药中的车前草。关于它的药效,有说其籽可治妇女不孕和难产;有说可治男子恶疾的,总之是一种很有用的药草,所以妇人们都来采撷它。诗歌通过对“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之”等采摘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妇女们欢悦的心情、勤快的劳动过程。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情景作了十分形象动人的描述: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这种情景,不要说置身其中,就是闭上眼睛想想,也会为那远古传来的美妙歌声所倾倒。汉代的《列女传》记载了有关这首诗的一个小故事:宋人之女嫁为蔡人之妻,不幸丈夫染上恶疾。宋女之母劝女改嫁,女儿不从,说:“丈夫不幸,就是我的不幸,怎么能离他而去呢?既然嫁给他了,就应从一而终,就算他遇上不治之症,我也不能改嫁。像芣苢这种草,虽然味道恶臭,人们也并不舍弃它,而是把它采来,浸泡给亲人用。何况我们是夫妇呢?”于是她便作了《芣苢》这首诗,以明心志。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但是像宋女坚执的这种“从一而终”的观念,在《诗》的时代并不普遍,而且诗中那种欢快的调子和宋女忧伤的心情也不吻合。所以这首诗的作者不可能是宋女。大概芣苢可治恶疾的说法,在社会上已经流行,当时汉儒提倡礼教,所以把宋女曾吟诵过的《芣苢》这首诗,附会为宋女所作,当作宣传贞节的教材吧?另外一首富有情趣的劳动诗歌,是《魏风·十亩之间》:

【原文】【今译】

十亩之间兮,十亩桑林宽又宽啊,

桑者闲闲兮,优哉悠哉来采桑,

行与子还兮。采完和你把家还。

十亩之外兮,十亩桑林外边宽啊,

桑者泄泄兮,自由自在来采桑,

行与子逝兮。采完和你去那方。

在宽阔的桑林地带,采桑姑娘们正在劳动,她们三五成群地或动手移步,轻笑浅语;或呼朋唤友,相约归去。这首采桑曲的每句都用了一个语气词“兮”,恰当地表达出了一种轻松、舒缓的情调,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桑林中祥和、快乐的气氛。

古时候,贵族女子出嫁前,要由女师教给她们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方面的知识,出嫁前三个月,还要进行一次宗庙祭祀,所用祭品是鱼、、藻之类。准备祭品的工作,当然是由奴隶们担任的。《召南·采》就是女奴们一边采一边唱和的劳动歌曲:

【原文】【今译】

于以采?在什么地方采草?

南涧之滨。在那清清南涧旁。

于以采藻?在什么地方采水藻?

于彼行潦。在那弯弯溪流畔。

于以盛之?采来藻装哪里?

维筐及筥。大筐小筐盛起来。

于以湘之?采来藻哪里煮?

维锜及釜。用那小锅和大釜。

于以奠之?什么地方供祭品?

宗室牖下。宗庙窗前来摆满。

谁其尸之?仪式由谁来主持?

同类推荐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烛龙之城

    烛龙之城

    在这个异世大陆,有着超多的神秘、超级多的职业,各种撑出不穷的天赋灵魂、天命地魂、天命天魂、天命地魄、天命天命天魄,各种不同的灵魂附带不同的效果。传说九陆乃一烛龙演化,为了得到他的心脏,来到异世的小徒徒发动了王朝之战、佣兵之路、异次元大战、星空大战、始宇大战、古宇大战、到最后的原宇大战。精彩纷呈开始为你揭开序幕。
  • 仙凡重连

    仙凡重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高三狗徐一凡踏上了太上老君一众仙人的贼船之后,眼前的苟且已然消失;而诗和远方也变成了来自诸天万界的无尽功法和经藏法宝,还有那条不知其修远兮的仙凡重连之路。
  • 权志龙之因为爱你永无止境

    权志龙之因为爱你永无止境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遇见了他,日久生情,岁月流逝,让她放弃了回家的念头,可偏偏在这时,梦破碎了,她醒了,一切就到此结束了吗,不,一切才刚刚开始。
  • 仙倾天下之灼央记

    仙倾天下之灼央记

    望乡台前看前世因果,却看出一段惊天的身世,本想与她无干,未想当记忆纷至沓来时,恨早已没入心扉,从一介布衣登到九天仙女俯瞰众生,她走的艰辛却从未后悔,只是没想到的是孜然一生的她平白多出几缕牵挂。(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浴火重生腹黑才女太妖娆

    浴火重生腹黑才女太妖娆

    她是杀手界的猎杀之王。浴火重生,成了尚书府的嫡女,未来的安王妃。要命的是、、、、、、这是一个闺阁大小姐!才女之名不可舍去,只能去欺负欺负未来夫君了。
  • 樱初心

    樱初心

    一程山水,会因一个人而丰盈;一段时光,会因一场相遇而葱茏,清风绕过处,心如素雅的青莲,将一湄如水的清韵,散发出明媚悠远的清宁,尘封住,初识的那一眼凝眸!当文艺画家遇到花店女孩,艺术的火花四溅,灼伤了彼此纯净的心灵,窗外月色皎洁,静静品味,如同咖啡本苦涩又甜蜜,欢迎大家赏看“樱初心”,韵雪谢谢大家~我是一个很懒不愿用心的女孩,却不想有一天开始了”樱初心"之路,至此把我最美好,最用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樱初心是一本慢热型的文文,它记载了一个花店女孩和画家男生的纯情故事,期中包含了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纠结故事,精彩之余不失乐趣,欢迎亲们来勾搭QQ:451604154
  • 三银翼

    三银翼

    他们本是相依为命的亲生兄弟,一个却惨死歹人之手!他们本是以命相交的生死之交,一个却横死沙场之上!三段截然不同的友情在这场没有对错的种族之战里交织,被他用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着,却也产生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将曾经似乎是坚不可摧的友情破坏得支离破碎?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
  • 艳咒

    艳咒

    她,冷酷无情;他,残暴铁血。一山不容二虎,当两个天生强势的人相遇,谁会是谁的劫?她以为他是自己的幸福,可他为何杀了他们的亲生孩子?这到底是宿命还是冤孽?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分开恋爱

    分开恋爱

    你说,你在洛杉矶,我却在北京。我说,隔着整个太平洋,我还是会想你。你说,你的白天便是我的黑夜。我说,爱会弭平时差,点燃黑夜你说,我们牵手时未及温暖。我说,我们分开后开始热恋。曹心怡是个25岁的北京女孩,一次咖啡馆的偶遇,“老头”走进了她的心。他们相爱了,一切都很美好。只是,这段恋情始于一个错误的时间——曹心怡远赴洛杉矶的前夕。留美期间,她遇到了与男友异地恋九年的李易童,和刚刚加入异地恋队伍的程宣。从此,三个女孩开始了与感情,生活,事业,友情的战争。分开恋爱,不管距离有多远,她们也会全力走下去……
  • 实斋笔记

    实斋笔记

    本书包括:历史寻踪、师友杂记、海外学记、域外寻史、辛亥期刊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