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却毫不掩饰自己本身的一些缺点,那么他们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违背了父母教子的“定理”——“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却毫不掩饰自己本身的一些缺点,那么他们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违背了父母教子的“定理”——“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事实上,生活的每一瞬间,孩子都在接受教育。例如,父母怎样穿衣、怎样跟人说话、怎样表达高兴和悲伤、怎样对待朋友,甚至怎样笑、怎样读报等等,所有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从前,有一个叫老编的人非常疼爱7岁的儿子,却十分厌烦除了吃饭和抽烟外,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的年迈老父亲。此时的老父亲,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很想把老父亲打发走,便对妻子说:“让老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吧,在家呆着也是呆着。”
妻子觉得老头出去就活不了,所以表示反对。但是老编不顾妻子的反对,铁了心要赶走老父亲,妻子只好让步,说:“那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也好遮挡点风雨。”老编满口答应,心里却想着只给父亲半条毯子。
正在这时,7岁的儿子从房间走出来,对老编说:“爸爸,你不必给爷爷一整条毯子,给他半条就行了。”老编立即表示同意:“还是儿子说得对。”不料儿子接着说道:“省下的那半条请你好好地收藏着,等我长大以后可以把它给你,让你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这故事或许过于夸张,但是却向父母提出了警告:教育孩子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许现在孩子正踩着你的脚步前进。
言传和身教都是培养孩子的重要方法。相对于“言传”来说,“身教”具有更大的效果。人的童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楷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开始接触到的好坏、善恶,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当父母从自我做起时,自身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比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教十句、百句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只有父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孩子才能够更加听父母的话。
爱心指导注意自己的言行
1如果孩子很爱花钱,说明父母平时的花费也很大,如果要让孩子变得节省,就要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花销进行控制,并把这种言行传递给孩子,使孩子懂得如何计划自己的零用钱。
2在待人接物方面,父母应对来访的客人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不远送”等,长期的耳濡目染,一定会使孩子善于交友,语言文明礼貌。
3父母应该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德。例如,吃饭时,父母可以用自己不剩饭、吃多少盛多少等行为,教育孩子要
爱惜粮食,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使之自觉地做到勤俭节约,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4父母如果喜欢看书阅报,子女也就会受到感染,父母还要有意识地阅读适合子女的课外读物,和子女一起读、一起看、一起学、一起探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有助于提高子女的学习兴趣,培养勤学好问的优良学风。
用行动证明你的话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话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那么,孩子就无法听从你的话。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会有健全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和为人处事的本领,然而,面对这些重要的人生素养,
父母不仅要一次次地对孩子进行说教,更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说过的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孩子所效仿。父母的行为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当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或不应做什么时,要先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合理,三思而后行。自己说过的话,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应该在自己的行动中加以证明。以身作则,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让孩子听话。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的儿子李燕成年后也在画坛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国画方面,颇有造诣,这离不开他对儿子的模范式教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话。
李燕在开始学画画时,李苦禅便经常对他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能有画格;人无品格,必是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也相当不错,但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来祸端,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李苦禅说到做到,自己率先垂范。1937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企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捧场壮声威,考虑到李苦禅是大画家、知名人士,于是派人来请李苦禅“加盟”,他们声称:“只要您答应出山,自然少不了高官厚禄,并且后面还跟有挎匣子的跟班儿,比县长还要神气!”李苦禅不为其所动,断然拒绝。为了表示决心,他辞去公职,遂以卖画为生。父亲的高尚情操、正直品格,李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文革”结束后,有一天,有关部门通知李苦禅前往认领作品。
李苦禅叫来李燕,并再三叮嘱:“你跟着有关工作人员去认领被查抄的散乱物品,记住,这正是看人心的时候,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也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我们了。我们要认领错了,也一定要还给人家!”真让李苦禅说对了,在李燕领到的一批画中发现了一部分黄宾虹(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的未裱之作,并且上面有李可染的书款。
李燕遵照父亲的嘱托,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且马上通知了李可染,李可染见心爱之物失而复得,自然喜不胜收。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先生何不趁机跟那位李大师讨幅牛?”——李可染画牛在当时非常出名。但是李燕却摆摆手连连说道:“物归原主即可!物归原主即可!”
后来,李燕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影响之深。
案例中,正是父亲的言出必行感染着李燕,最终使李燕成为一代名人。空泛的说教如同孩子“耳边吹过一阵风”,一晃而过,没有实效。